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0386发布日期:2020-06-26 22:2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



背景技术:

磁絮凝沉淀技术,是在普通的混凝沉淀工艺中,通过引入磁粉参与絮凝反应,使磁粉与固体悬浮物形成更大体积和密度的磁性絮体,其能够捕捉凝聚更微小粒径的污染物,大大强化了絮凝效果,絮体沉降快,净化效果优异,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应用广泛。

在磁絮凝沉淀技术中,含磁粉的絮体沉降至沉淀池底部,经中心传动刮泥机收集至沉淀池底部泥斗中,再由磁泥泵泵送至磁粉污泥分离系统以回收磁粉循环使用,并排出剩余污泥。目前,现有磁絮凝沉淀池常用的中央传动刮泥机,通常在传动主轴位于底部泥斗内的一端外套设稳定轴承,在沉淀池底部泥斗内设置配套的轴承座,或者直接采用滑动套式轴承,然而,磁絮凝沉淀池底部絮体污泥中含有大量的磁粉,磁粉污泥密度大(2.0~3.0kg/cm3),刮泥机负荷大,而且,由于磁粉颗粒硬度大,其进入稳定轴承和轴承座直接,或者进入滑动套式轴承与传动主轴之间,极易造成磨损,磨损随刮泥机运转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加重,影响刮泥机运转的稳定性,严重时会造成刮泥机运转瘫痪。

因而,如何提供一种磨耗小且能够长周期稳定运行的中央传动刮泥机,以适用于磁絮凝沉淀池,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其不易被磁粉等颗粒磨损,能够长周期稳定运行。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包括传动主轴,所述传动主轴的底部安装有转动支撑装置,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包括外支撑组件和内支撑组件;所述外支撑组件包括支撑于沉淀池底部泥斗侧壁的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与传动主轴共轴线设置,且所述导向筒套于所述传动主轴外;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与所述导向筒共轴线设置的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套接于所述传动主轴底部的外周,所述连接套筒外周与所述导向筒内壁之间支撑有多根内支撑杆,所述内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套筒的外周,所述内支撑杆支撑于所述导向筒内壁的一端连接有沿所述导向筒内壁周向滚动的滚轮。

作为优选,所述内支撑杆沿所述导向筒的径向设置,多根所述内支撑杆均布于所述连接套筒外周。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套筒由沿周向分布的多块分筒壁拼接围成。

作为优选,所述分筒壁的数量与所述内支撑杆的数量一致,所述内支撑杆一一对应连接于所述分筒壁。

作为优选,所述滚轮的轮轴平行于所述导向筒的中轴线设置,所述轮轴的轴向两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内支撑杆靠近所述导向筒内壁的端部。

作为优选,所述外支撑组件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导向筒外周的多根外支撑杆,所述外支撑杆自所述导向筒外周向所述泥斗侧壁方向延伸,所述外支撑杆远离所述导向筒的一端连接有与所述泥斗侧壁抵接的支撑板。

作为优选,多根所述外支撑杆与所述导向筒的中轴线相交于同一点,且多根所述外支撑杆均布于所述导向筒外周。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主轴由自上至下设置的多节传动子轴依次连接构成,所述转动支撑装置安装于最下端的一节所述传动子轴的外周。

作为优选,所述传动主轴上还安装有用于将污泥从沉淀池池底刮除的刮泥装置,以及用于搅拌所述泥斗内污泥的搅拌装置;所述刮泥装置位于所述转动支撑装置上方,所述搅拌装置位于所述转动支撑装置下方。

作为优选,所述搅拌装置与转动支撑装置安装于同一节所述传动子轴的外周,所述刮泥装置安装于与所述转动支撑装置相邻的一节所述传动子轴的外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其传动主轴底部安装的转动支撑装置中,仅内支撑组件的滚轮轮面与外支撑组件的导向筒内壁部分相互接触且以滚动配合的形式进行配合,内支撑组件的其他部分与外支撑组件的导向筒均不接触,相比于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或滑动套式轴承,内支撑组件和外支撑组件之间的磨耗极小,而且,滚轮通过内支撑杆进行支撑,使导向筒与传动主轴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以便于磁粉等颗粒的流动,能够避免磁粉等颗粒的长时间停留,从而避免因磁粉等颗粒的存在而产生严重磨损,有利于降低磨耗,有利于刮泥机的长期稳定运行;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其转动支撑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维修,设备维护成本低,特别适用于磁絮凝沉淀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沉淀池用刮泥机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沉淀池用刮泥机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沉淀池用刮泥机底部转动支撑装置和搅拌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支撑装置中内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转动支撑装置中外支撑组件的俯视图;

以上各图中:1、传动主轴;11、传动子轴;2、转动支撑装置;21、外支撑组件;211、导向筒;212、外支撑杆;213、支撑板;22、内支撑组件;221、连接套筒;2211、分筒壁;222、内支撑杆;223、滚轮;3、刮泥装置;4、搅拌装置;5、沉淀池;51、泥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包括传动主轴1,传动主轴1的底部安装有转动支撑装置2,转动支撑装置2包括外支撑组件21和内支撑组件22;外支撑组件21包括支撑于沉淀池5底部泥斗51侧壁的导向筒211,导向筒211与传动主轴1共轴线设置,且导向筒211套于传动主轴1外;内支撑组件22包括与导向筒211共轴线设置的连接套筒221,连接套筒221套接于传动主轴1底部的外周,连接套筒221外周与导向筒211内壁之间支撑有多根内支撑杆222,内支撑杆2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套筒221的外周,内支撑杆222支撑于导向筒211内壁的一端连接有沿导向筒211内壁周向滚动的滚轮223。

上述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其传动主轴1的底部安装有转动支撑装置2,设置的转动支撑装置2中,外支撑组件21的导向筒211稳定支撑于沉淀池5底部泥斗51的侧壁,内支撑组件22的连接套筒221连接于中央传动刮泥机的传动主轴1,传动主轴1通过内支撑组件22的内支撑杆222稳定支撑于导向筒211中,同时,内支撑杆222端部的滚轮223与导向筒211内壁滚动配合,以配合传动主轴1的转动,实现了对传动主轴1底部的转动支撑。

上述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其传动主轴1底部安装的转动支撑装置2中,仅内支撑组件22的滚轮223轮面与外支撑组件21的导向筒211内壁部分相互接触且以滚动配合的形式进行配合,内支撑组件22的其他部分与外支撑组件21的导向筒211均不接触,相比于轴承与轴承座的配合或滑动套式轴承,内支撑组件22和外支撑组件21之间的磨耗极小,而且,滚轮223通过内支撑杆222进行支撑,使导向筒211与传动主轴1之间存在较大的空隙以便于磁粉等颗粒的流动,能够避免磁粉等颗粒的长时间停留,从而避免因磁粉等颗粒的存在而产生严重磨损,有利于降低磨耗,有利于刮泥机的长期稳定运行。此外,上述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的转动支撑装置2结构简单,易于维修,设备维护成本低,特别适用于磁絮凝沉淀池。

针对内支撑组件22,需要说明的是,内支撑件在传动主轴1和导向筒211之间起支撑作用,以使传动主轴1在导向筒211的中心位置稳定转动。如图4和图5所示,内支撑杆222沿导向筒211的径向设置,多根内支撑杆222均布于连接套筒221外周。这样设置的内支撑杆222能够将传动主轴1转动时施加给连接套筒221的作用力均匀传递至导向筒211,有利于保证传动主轴1转动时的稳定性。

内支撑组件22中,连接套筒221用于连接传动主轴1,为了便于将连接套筒221安装于传动主轴1,作为一种优选,如图5所示,连接套筒221由沿周向分布的多块分筒壁2211拼接围成。需要说明的是,相邻两块分筒壁2211之间可通过螺栓等连接件连接。安装时,将多块分筒壁2211拼接在传动主轴1外周即可。进一步的,分筒壁2211的数量与内支撑杆222的数量一致,内支撑杆222一一对应连接于分筒壁2211。这样设置分筒壁2211和内支撑杆222,当一个内支撑杆222或者内支撑杆222端部的滚轮223损坏时,可拆下该块分筒壁2211以便于维修,或者更换该块分筒壁2211即可,更便于维护。

内支撑组件22中,滚轮223用于与导向筒211滚动配合,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滚轮223的轮轴平行于导向筒211的中轴线设置,轮轴的轴向两端均转动连接于内支撑杆222靠近导向筒211内壁的端部。这样设置的滚轮223,在与导向筒211的滚动配合中更加稳定,有利于保证传动主轴1转动时的稳定性。为了减小滚轮223与导向筒211之间的摩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具有低摩擦系数且耐腐蚀的材料制作滚轮223,例如:聚四氟乙烯、尼龙等。

针对外支撑组件2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6所示,导向筒211为圆柱形,以确保在传动主轴1转动过程中,内支撑组件22中的滚轮223始终沿导向筒211内壁周向滚动而不发生相互脱离现象,从而保证传动主轴1转动时的稳定性。为了减小导向筒211与滚轮223之间的摩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采用具有低摩擦系数且耐腐蚀的材料制作滚轮223,例如:不锈钢。

为了更好的将导向筒211支撑于沉淀池5底部泥斗51的侧壁,作为一种优选,如图3和图6所示,外支撑组件21还包括连接于导向筒211外周的多根外支撑杆212,外支撑杆212自导向筒211外周向泥斗51侧壁方向延伸,外支撑杆212远离导向筒211的一端连接有与泥斗51侧壁抵接的支撑板213。采用外支撑杆212和支撑板213相配合的支撑方式,更有利于导向筒211的稳定支撑,而且,这种支撑方式占用空间小,对污泥进入泥斗51的影响较小,不易产生阻塞等现象。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的方式支撑导向筒211,只要保证支撑稳定即可。作为一种优选,如图3和图6所示,多根外支撑杆212与导向筒211的中轴线相交于同一点,且多根外支撑杆212均布于导向筒211外周。这样设置外支撑杆212,更有利于稳定支撑。

进一步的,由于中央传动刮泥机的传动主轴1通常很长,为了便于上述转动支撑装置2的安装,作为一种优选,如图1所示,传动主轴1由自上至下设置的多节传动子轴11依次连接构成,转动支撑装置2安装于最下端的一节传动子轴11的外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传动主轴1上还安装有用于将污泥从沉淀池5池底刮除的刮泥装置3,以及用于搅拌泥斗51内污泥的搅拌装置4;刮泥装置3位于转动支撑装置2上方,搅拌装置4位于转动支撑装置2下方。需要说明的是,刮泥装置3和搅拌装置4均采用本领域刮泥机常用结构的刮泥装置和搅拌装置即可,在此对刮泥装置3和搅拌装置4的结构不做赘述。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搅拌装置4与转动支撑装置2安装于同一节传动子轴11的外周(安装搅拌装置4的该节传动子轴11也可以称为搅拌轴,其长度和直径可区别于其他传动子轴11),刮泥装置3安装于与转动支撑装置2相邻的一节传动子轴11的外周,这样更便于刮泥装置3和搅拌装置4的安装。可以理解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安装方式安装刮泥装置3和搅拌装置4。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沉淀池用中央传动刮泥机中,传动主轴1的转动驱动方式与现有中央传动刮泥机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