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均匀高效家具表面烫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11513发布日期:2020-06-23 21:19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均匀高效家具表面烫蜡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均匀高效家具表面烫蜡装置。



背景技术:

烫蜡技术是中国明式家具进行木材表面处理的一种装饰方法,不仅能很好地展现木材优美的纹理,而且在木材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以防止外界环境对木材的不利作用。

传统技术中常用的烫蜡方式是人工手持热风枪将蜂蜡融化,再用刷子一层层刷在板材家具上,然后等待板材上蜡层的自然风干,这种烫蜡方式虽然能够对板材家具表面进行烫蜡,但存在以下缺陷:

1、手动烫蜡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且手动烫蜡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较高,受主观影响较大,易出现烫蜡不均匀的现象;

2、采用自然风干的方式使蜡层凝固较慢,同时空气中的灰尘以及悬浮颗粒易沾污到蜡层的表面,影响家具烫蜡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匀高效家具表面烫蜡装置,解决了手动烫蜡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下,且手动烫蜡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要求较高,受主观影响较大,易出现烫蜡不均匀的现象,以及采用自然风干的方式使蜡层凝固较慢,同时空气中的灰尘以及悬浮颗粒易沾污到蜡层的表面,影响家具烫蜡质量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均匀高效家具表面烫蜡装置,包括工作台、夹具、蜡块加热装置、蜡液泵、蜡管、涂蜡头、出风头、鼓风机和风管,其中,所述夹具安装于工作台的顶部,所述工作台的侧壁上设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部对应夹具的正上方位置设有横架,所述横架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杆贯穿横架并向下垂直延伸的一端连接有x轴丝杠直线导轨,所述x轴丝杠直线导轨的滑台底部连接有y轴丝杠直线导轨,所述y轴丝杠直线导轨的滑台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涂蜡头和出风头前后依次安装于的底部,所述蜡块加热装置安装于支撑架的一侧,所述蜡块加热装置的内部设有用于加热熔化蜡块的加热块,所述蜡块加热装置的蜡液出口管道连接有蜡液泵,所述蜡液泵的蜡液出口通过蜡管与涂蜡头连接,所述涂蜡头的内部设有与蜡管连通的进蜡腔,所述涂蜡头的底部设有与进蜡腔连通的出蜡口,所述涂蜡头的底部对应出蜡口的外围设有毛刷,所述鼓风机安装于蜡块加热装置的一侧,所述鼓风机的出风端通过风管与出风头连接,所述出风头的内部设有与风管连通的进风腔,所述出风头的底部设有与进风腔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横架的底部设有串联于蜡管上的保温装置,所述保温装置是由装置壳体、电加热管和温度检测探头组成,所述电加热管和温度检测探头均嵌装于装置壳体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架上设有控制板,控制板分别与蜡块加热装置的加热块、蜡液泵、鼓风机、液压缸、x轴丝杠直线导轨的驱动电机、y轴丝杠直线导轨的驱动电机、电加热管和温度检测探头电性连接,控制板采用plc控制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蜡液泵采用fbw全不锈钢保温齿轮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毛刷的长度大于出蜡口的长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温度检测探头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均匀高效家具表面烫蜡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均匀高效家具表面烫蜡装置,通过液压缸、x轴丝杠直线导轨和y轴丝杠直线导轨的配合设置,能够对板材家具表面进行自动烫蜡,摒弃了传统的手动烫蜡方式,省时省力,在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实现均匀烫蜡,使烫蜡效果更佳,通过保温装置的设置,能够防止蜡液固化导致蜡液流通不畅,保证稳定出蜡。

2、该均匀高效家具表面烫蜡装置,通过鼓风机、风管和出风头的配合设置,能够加速蜡层凝固速度,有效防止空气中的灰尘以及悬浮颗粒沾污到蜡层的表面,保证家具烫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连接块、涂蜡头和出风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保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夹具;3、蜡块加热装置;4、蜡液泵;5、蜡管;6、涂蜡头;601、进蜡腔;602、出蜡口;603、毛刷;7、出风头;701、进风腔;702、出风口;8、鼓风机;9、风管;10、支撑架;11、横架;12、液压缸;13、x轴丝杠直线导轨;14、y轴丝杠直线导轨;15、连接块;16、保温装置;1601、装置壳体;1602、电加热管;1603、温度检测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均匀高效家具表面烫蜡装置,包括工作台1、夹具2、蜡块加热装置3、蜡液泵4、蜡管5、涂蜡头6、出风头7、鼓风机8和风管9,其中,夹具2安装于工作台1的顶部,工作台1的侧壁上设有支撑架10,支撑架10的顶部对应夹具2的正上方位置设有横架11,横架11上固定安装有液压缸12,液压缸12的液压杆贯穿横架11并向下垂直延伸的一端连接有x轴丝杠直线导轨13,x轴丝杠直线导轨13的滑台底部连接有y轴丝杠直线导轨14,y轴丝杠直线导轨14的滑台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5,涂蜡头6和出风头7前后依次安装于的底部,蜡块加热装置3安装于支撑架10的一侧,蜡块加热装置3的内部设有用于加热熔化蜡块的加热块,蜡块加热装置3的蜡液出口管道连接有蜡液泵4,蜡液泵4的蜡液出口通过蜡管5与涂蜡头6连接,涂蜡头6的内部设有与蜡管5连通的进蜡腔601,涂蜡头6的底部设有与进蜡腔601连通的出蜡口602,涂蜡头6的底部对应出蜡口602的外围设有毛刷603,鼓风机8安装于蜡块加热装置3的一侧,鼓风机8的出风端通过风管9与出风头7连接,出风头7的内部设有与风管9连通的进风腔701,出风头7的底部设有与进风腔701连通的出风口702,横架11的底部设有串联于蜡管5上的保温装置16,保温装置16是由装置壳体1601、电加热管1602和温度检测探头1603组成,电加热管1602和温度检测探头1603均嵌装于装置壳体1601的内部。

本实施方案中,蜡块加热装置3的内部设有用于加热熔化蜡块的加热块,加热块可采用电热丝加热的方式,蜡块加热装置3包括壳体,壳体外壁上设有石棉保温板,内部为坩埚状,坩埚的底部通过电热丝进行加热,将蜡块放置于坩埚内,通过电热丝加热融化成蜡液后,在蜡液泵4的作用下,通过连通坩埚的蜡管5将蜡液抽出,蜡块加热装置3的蜡液出口还设有气动阀门,通过plc控制器控制阀门启闭。

具体的,支撑架10上设有控制板,控制板分别与蜡块加热装置3的加热块、蜡液泵4、鼓风机8、液压缸12、x轴丝杠直线导轨13的驱动电机、y轴丝杠直线导轨14的驱动电机、电加热管1602和温度检测探头1603电性连接,控制板采用plc控制器。

本实施例中,控制板上还设有控制设备启动的控制按钮,plc控制器内设逻辑编程,将蜡块放置于蜡块加热装置3的坩埚内,启动控制按钮后使设备运行,通过plc控制器实现蜡块加热装置3的加热块、蜡液泵4、鼓风机8、液压缸12、x轴丝杠直线导轨13的驱动电机、y轴丝杠直线导轨14的驱动电机、电加热管1602和温度检测探头1603的逻辑控制,达到加热蜡块、蜡液输送、蜡液保温以及自动涂蜡。

具体的,蜡液泵4采用fbw全不锈钢保温齿轮泵。

本实施例中,fbw全不锈钢保温齿轮泵具有高机械强度、耐磨、耐腐蚀的特性,适用于如各种化工原料、灌装医药食品、化妆品、农药、洗涤剂、印染、酿造、树脂、胶类等行业。

具体的,毛刷603的长度大于出蜡口602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利用液压缸12驱动x轴丝杠直线导轨13、y轴丝杠直线导轨14及连接块15下压,至毛刷603与夹具2上的家具木板表面接触且出蜡口602与家具木板表面不接触状态,使出蜡口602能够稳定出蜡,使烫蜡效果更佳。

具体的,温度检测探头1603采用pt100温度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将家具木板固定于夹具2上,将蜡块放置于蜡块加热装置3的坩埚内,通过电热丝加热融化成蜡液后,在蜡液泵4的作用下,通过连通坩埚的蜡管5将蜡液抽出并输送至涂蜡头6的进蜡腔601内,在蜡液的输送过程中,蜡液经过保温装置16的装置壳体1601腔部,温度检测探头1603实时监测蜡液温度,当蜡液温度过低时,利用plc控制器控制装置壳体1601内的电加热管1602对蜡液进行加热,使蜡液始终处于利于稳定输送的状态,防止蜡液固化导致蜡液流通不畅,影响烫蜡效果;蜡液进入进蜡腔601后通过出蜡口602流淌于毛刷603表面,液压缸12驱动x轴丝杠直线导轨13、y轴丝杠直线导轨14及连接块15下压,至毛刷603与夹具2上的家具木板表面接触且出蜡口602与家具木板表面不接触状态,继而在plc的逻辑控制下,通过x轴丝杠直线导轨13和y轴丝杠直线导轨14的配合,带动连接块15及其底部的涂蜡头6沿x、y轴工作,对处于夹具2上的家具木板的表面进行烫蜡操作,同时,鼓风机8工作,通过风管9对出风头7内进行鼓风,进入进风腔701内的冷却气体通过出风口702喷出,在连接块15及其底部的涂蜡头6沿x、y轴工作时,连接于连接块15底部并处于涂蜡头6后端的出风头7同时工作,对经涂蜡头6涂抹后的木板表面进行快速风干处理,防止空气中的灰尘以及悬浮颗粒沾污到蜡层的表面,影响家具烫蜡质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