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75082发布日期:2020-07-07 14:04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加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一种物料的立磨加工过程中,物料的水分含量小于预定值时,为保证产品质量,需要对其进行加湿处理,这种加湿过程一般采用喷水的方式,常用的加湿装置在工作过程中其喷水量难以控制,大量喷水后,物料不同程度的出现结块现象,对设备的正常运转造成影响,导致立磨设备生产效率降低,并且影响产品的合格率。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加湿装置进行结构优化,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以便于对立磨加工物料进行加湿处理,并避免物料结块。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包括:

水流管路,该水流管路与供水设备连通,由供水设备向水流管路供水;

气流管路,该气流管路与供气设备连通,由供气设备向气流管路供气;

混流管路,该混流管路分别与水流管路及气流管路连通,由水流管路向混流管路供水,并由气流管路向混流管路供气,由混流管路进行水气混合处理;

喷流结构,该喷流结构位于混流管路中,混流管路内的水气混合物经喷流结构喷出形成水雾,对物料进行加湿处理;

水控结构,该水控结构位于水流管路中,由水控结构对水流管路中的水流量进行调控;

气控结构,该气控结构位于气流管路中,由气控结构对气流管路中的气流量进行调控;

具体地,水流管路包括水管,水管的入口端与供水设备连通,供水设备将水送入水管内,水管的出口端与混流管路连通,该水管的入口端装设有增压泵,由增压泵将水管内的水泵入混流管路中;气流管路包括气管,该气管的入口端与供气设备连通,供气设备将气体送入气管内,气管的出口端与混流管路连通,气管内的气体进入混流管路中;混流管路包括混流管,该混流管的入口端分别与水管及气管连通,水管中的水及气管中的气体进入混流管后相互混合,喷流结构包括喷嘴,该喷嘴开设于混流管的出口端,各喷嘴指向物料方向,混流管内的水汽混合物从喷嘴中喷出形成水雾,对物料进行加湿处理;

进一步,水控结构包括电动流量阀,该电动流量阀装设于水管中,由电动流量阀对水管中的水流量进行调控;水控结构还包括进流截止阀与回流截止阀,进流截止阀及回流截止阀装设于水管中,并分列于电动流量阀两侧,其中进流截止阀位于水管的入口端一侧,回流截止阀位于水管的出口端一侧;水控结构还包括流量计,该水流量计装设于水管中,并位于水管的出口端与回流截止阀之间;

进一步,气控结构包括电动蝶阀,该电动蝶阀装设于气管中,由电动蝶阀对气管中的气流量进行调控;气控结构还包括气流截止阀,该气流截止阀装设于气管中,并位于气管的入口端与电动蝶阀之间;气控结构还包括气压表,该气压表装设于气管中,并位于气管的出口端与电动蝶阀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该喷雾装置采用截止阀、电动流量阀、流量计、增压水泵及水管连接成一套水流介质的喷水组件,采用压力表、截止阀、电动蝶阀及气管连接成一套气体介质的气管组件,两种组件结合使用,根据各自调节阀调节水气流量,以达到水和气体融合成水雾状,在物料需要加湿时,能对其进行均匀加湿,又避免物料由于喷水过多而导致结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图示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包括水流管路、气流管路、混流管路、喷流结构、水控结构以及气控结构,水流管路与供水设备连通,由供水设备向水流管路供水;气流管路与供气设备连通,由供气设备向气流管路供气;混流管路分别与水流管路及气流管路连通,由水流管路向混流管路供水,并由气流管路向混流管路供气,由混流管路进行水气混合处理;喷流结构位于混流管路中,混流管路内的水气混合物经喷流结构喷出形成水雾,对物料进行加湿处理;水控结构位于水流管路中,由水控结构对水流管路中的水流量进行调控;气控结构位于气流管路中,由气控结构对气流管路中的气流量进行调控;水流管路包括水管1,水管的入口端与供水设备连通,供水设备将水送入水管内,水管的出口端与混流管路连通,该水管的入口端装设有增压泵2,由增压泵将水管内的水泵入混流管路中;气流管路包括气管3,该气管的入口端与供气设备连通,供气设备将气体送入气管内,气管的出口端与混流管路连通,气管内的气体进入混流管路中;混流管路包括混流管4,该混流管的入口端分别与水管及气管连通,水管中的水及气管中的气体进入混流管后相互混合,喷流结构包括喷嘴5,该喷嘴开设于混流管的出口端,各喷嘴指向物料方向,混流管内的水汽混合物从喷嘴中喷出形成水雾,对物料进行加湿处理;水控结构包括电动流量阀6,该电动流量阀装设于水管中,由电动流量阀对水管中的水流量进行调控;水控结构还包括进流截止阀7与回流截止阀8,进流截止阀及回流截止阀装设于水管中,并分列于电动流量阀两侧,其中进流截止阀位于水管的入口端一侧,回流截止阀位于水管的出口端一侧;水控结构还包括流量计9,该水流量计装设于水管中,并位于水管的出口端与回流截止阀之间;气控结构包括电动蝶阀10,该电动蝶阀装设于气管中,由电动蝶阀对气管中的气流量进行调控;气控结构还包括气流截止阀11,该气流截止阀装设于气管中,并位于气管的入口端与电动蝶阀之间;气控结构还包括气压表12,该气压表装设于气管中,并位于气管的出口端与电动蝶阀之间。该喷雾装置采用截止阀、电动流量阀、流量计、增压水泵及水管连接成一套水流介质的喷水组件,采用压力表、截止阀、电动蝶阀及气管连接成一套气体介质的气管组件,两种组件结合使用,根据各自调节阀调节水气流量,以达到水和气体融合成水雾状,在物料需要加湿时,能对其进行均匀加湿,又避免物料由于喷水过多而导致结块。

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水流管路,该水流管路与供水设备连通,由供水设备向水流管路供水;

气流管路,该气流管路与供气设备连通,由供气设备向气流管路供气;

混流管路,该混流管路分别与水流管路及气流管路连通,由水流管路向混流管路供水,并由气流管路向混流管路供气,由混流管路进行水气混合处理;

喷流结构,该喷流结构位于混流管路中,混流管路内的水气混合物经喷流结构喷出形成水雾,对物料进行加湿处理;

水控结构,该水控结构位于水流管路中,由水控结构对水流管路中的水流量进行调控;

气控结构,该气控结构位于气流管路中,由气控结构对气流管路中的气流量进行调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水流管路包括水管,水管的入口端与供水设备连通,供水设备将水送入水管内,水管的出口端与混流管路连通,该水管的入口端装设有增压泵,由增压泵将水管内的水泵入混流管路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气流管路包括气管,该气管的入口端与供气设备连通,供气设备将气体送入气管内,气管的出口端与混流管路连通,气管内的气体进入混流管路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混流管路包括混流管,该混流管的入口端分别与水管及气管连通,水管中的水及气管中的气体进入混流管后相互混合;

喷流结构包括喷嘴,该喷嘴开设于混流管的出口端,各喷嘴指向物料方向,混流管内的水汽混合物从喷嘴中喷出形成水雾,对物料进行加湿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水控结构包括电动流量阀,该电动流量阀装设于水管中,由电动流量阀对水管中的水流量进行调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水控结构还包括进流截止阀与回流截止阀,进流截止阀及回流截止阀装设于水管中,并分列于电动流量阀两侧,其中进流截止阀位于水管的入口端一侧,回流截止阀位于水管的出口端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水控结构还包括流量计,该水流量计装设于水管中,并位于水管的出口端与回流截止阀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气控结构包括电动蝶阀,该电动蝶阀装设于气管中,由电动蝶阀对气管中的气流量进行调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气控结构还包括气流截止阀,该气流截止阀装设于气管中,并位于气管的入口端与电动蝶阀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其特征在于:

气控结构还包括气压表,该气压表装设于气管中,并位于气管的出口端与电动蝶阀之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物料加湿的喷雾装置包括水流管路、气流管路、混流管路、喷流结构、水控结构以及气控结构,水流管路与供水设备连通,由供水设备向水流管路供水;气流管路与供气设备连通,由供气设备向气流管路供气;混流管路分别与水流管路及气流管路连通,由水流管路向混流管路供水,并由气流管路向混流管路供气,由混流管路进行水气混合处理;喷流结构位于混流管路中,混流管路内的水气混合物经喷流结构喷出形成水雾,对物料进行加湿处理;水控结构位于水流管路中,由水控结构对水流管路中的水流量进行调控;气控结构位于气流管路中,由气控结构对气流管路中的气流量进行调控;在物料需要加湿时,能对其进行均匀加湿。

技术研发人员:陆利敏;秦欢;孟玥珉;曾粤;须晓华;李海;顾军明;盛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宝田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5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