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污泥搅拌混合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53326发布日期:2020-07-21 12:23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污泥搅拌混合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无害化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城市污泥搅拌混合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增长和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周围的生活环境要求越来越高,每天所产生的城市污泥量越来越大,因此城市污泥的处理也是如今城市环境治理中较为核心和重要的问题,为了保障城市污泥处理的有效处理和合理利用,通常会选择污泥堆肥的方式对污泥进行回收利用,污泥堆肥是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的过程,在污泥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蓬松剂和调理剂等辅料(如秸秆、稻草、木屑等)进行混合,利用污泥中的微生物群落在潮湿环境下多种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并转化为稳定性较高的类腐殖质,能够适用于农田园林绿化、草坪、废气地等等,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

其中,在处理污泥和辅料的过程中,利用两个存储仓分别对污泥和辅料进行储存,通过存储仓内的螺旋输送杆分别将污泥和辅料输送至混合仓内进行混合,混合后再通过螺旋输送杆输送至同一皮带输送机上,通过皮带输送机输送至指定位置。

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由于污泥和辅料储存在两个相互独立的混合仓内,并分别通过两个独立的螺旋输送杆进行输送,输送速度存在差异,使得污泥和辅料进入混合仓内的速度不同,同一时刻进入混合仓内的污泥的量和辅料的量均不相同,导致污泥和辅料在混合仓内混合不均匀,两者未能充分接触和充分反应,造成动力损耗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污泥和辅料同时出料,同时混合,使得污泥和辅料能够充分混合、充分反应的一种城市污泥搅拌混合加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城市污泥搅拌混合加工装置,包括污泥仓、辅料仓、混合仓、输送皮带,所述污泥仓内相对转动设置有两个第一输料螺杆,所述辅料仓和所述混合仓内均转动设置有第二输料螺杆,所述污泥仓的出料口和所述辅料仓的出料口均处于所述混合仓的开口的正上方,所述混合仓的下料口处于输送皮带的一端的正上方;

所述污泥仓和所述辅料仓于出料口处均摆动设置有摆动轴,所述摆动轴的周侧固定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污泥仓和所述辅料仓的外壁均固定有驱动所述摆动轴转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污泥仓和所述辅料仓之间固定有用于支撑/释放所述承接板的支撑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污泥仓和辅料仓分别存放污泥和辅料,通过两个第一输料螺杆将污泥进行破碎并输送至污泥仓的出料口,辅料仓内的辅料通过第二输料螺杆输送至输料仓的出料口,利用承接板同时对两个出料口处的污泥和辅料进行承接,利用支撑机构对承接板进行支撑,保持承接板的稳定,短暂等待后,两个承接板上分别承接有一定量的污泥和辅料,支撑机构释放对承接板的支撑,同时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摆动轴同时转动,带动两个承接板同时翻转,两个承接板上的污泥和辅料同时落入混合仓内,通过混合仓内的第二输料螺杆对污泥和辅料进行混合和输送。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污泥和辅料同时落入混合仓内进行混合,最大化地实现污泥和辅料一比一的混合,反应更加充分,反应效果更好。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摆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的动槽轮,所述动槽轮上开设有多个卡槽,所述污泥仓和所述辅料仓的周侧均转动设置有动力盘,所述动力盘上固定有与所述卡槽卡接适配的凸杆,所述污泥仓和所述辅料仓的外部均固定有驱动所述动力盘转动的动力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动力电机驱动动力盘转动,当动力盘上的凸杆与动槽轮的卡槽卡接时,动力盘带动转动轴和承接板转动,当凸杆不与卡槽卡接且圆块与动槽轮外壁贴合时,动力盘的转动不带动转动轴和承接板转动,承接板静止,从而实现了承接板的间歇转动。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板,所述污泥仓和所述辅料仓的开口处均转动设置有所述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周侧固定连接有所述支撑板,所述污泥仓和所述辅料仓的外壁固定有驱动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对转动的动力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承接板处于承接状态时,支撑杆带动支撑板靠近承接板,并与承接板抵接,利用支撑板对承接板进行支撑,在承接板准备转动落料前,通过动力组件驱动两个支撑杆相对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支撑板同时远离承接板,从而便于承接板翻转,翻转的同时,动力组件驱动支撑杆和支撑板复原,进行下一轮的支撑工作。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污泥仓和所述辅料仓外壁的两个传动齿轮,两个所述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传动,两个所述传动齿轮分别与两个支撑杆同轴固定连接,所述污泥仓的外部固定有驱动其中一个所述传动齿轮转动的摆动气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摆动气缸驱动其中一个传动齿轮转动,带动两个传动齿轮相互啮合传送,从而带动支撑杆朝向相对的方向进行转动。

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支撑板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定位条,所述第一定位条与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一定位条的一侧外壁形成定位槽,所述承接板的边沿处固定有与所述定位槽卡接适配的第二定位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支撑板对承接板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二定位块与定位槽卡接适配,从而定位支撑板与承接板的接触位置,减少支撑板与承接板之间打滑,使得支撑板制成过程中更加稳定。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污泥仓和所述辅料仓的出口处均弹性设置有导料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承接板带动污泥和辅料同时落料时,利用两个导料板分别对污泥和辅料滑落的方向进行引导,从而使得污泥和辅料朝向混合仓内一个方向进行落下,从而混合得更加集中,混合得更加充分。

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导料板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与所述污泥仓和所述辅料仓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污泥和辅料落到导料板上时,利用弹簧对污泥和辅料对导料板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减少污泥和辅料在导料板上的反弹,使得污泥和辅料落料更加顺利。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混合仓远离所述输送皮带的一侧铰接连接有封口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封口盖对混合仓的部分开口进行封闭,从而减少污泥和辅料混合过程中产生的气味从混合仓开口处溢出的情况。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下料过程中,通过两个承接板同时对污泥仓的污泥和辅料仓内的辅料进行承接,实现污泥和辅料的分批落料,通过动力电机、动力盘、动槽轮的驱动作用,驱动两个承接板同时翻转,实现污泥和辅料同时落料,使得等量的污泥和辅料同时进入混合仓内进行混合,混合反应的更加充分,反应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沿图2中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三;

图5是图4中b部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3中c部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1、污泥仓;2、辅料仓;3、混合仓;4、输送皮带;5、第一输料螺杆;6、第二输料螺杆;7、摆动轴;8、承接板;9、动槽轮;10、卡槽;11、动力盘;12、凸杆;13、动力电机;14、支撑杆;15、支撑板;16、传动齿轮;17、摆动气缸;18、第一定位条;19、定位槽;20、第二定位条;21、导料板;22、弹簧;23、封口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与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城市污泥搅拌混合加工装置,包括污泥仓1、辅料仓2、混合仓3、输送皮带4,污泥仓1、辅料仓2、混合仓3的底部均固定有分别用于支撑三者的支架,污泥仓1和辅料仓2相互靠近的一侧紧密贴合设置,污泥仓1的顶部和辅料仓2的顶部均为开口设置,污泥仓1的出料口和辅料仓2的出料口均处于混合仓3的开口的正上方,混合仓3的下料口处于输送皮带4的一端的正上方,混合仓3的一侧固定有输送架,输送架的一端顶部转动设置有主动辊,输送架靠近混合仓3的一端转动设置有从动辊,主动辊相对地面的高度大小大鱼从动辊相对地面的高度大小,主动辊和从动辊的周侧共同套设有输送皮带4,输送架于主动辊所处的一端固定有驱动主动辊转动的牵引电机。利用污泥仓1和辅料仓2分别分装污泥和辅料,利用混合仓3承接污泥仓1和辅料仓2排出的污泥和辅料,污泥和辅料在混合仓3内混合后,通过输送皮带4将混合后的污泥和辅料输送至指定位置。

参照图2,污泥仓1内相对转动设置有两个第一输料螺杆5,两个第一输料螺杆5相互平行设置,辅料仓2和混合仓3内均转动设置有第二输料螺杆6(参照图3),污泥仓1和辅料仓2内的第一输料螺杆5和第二输料螺杆6的朝向相对的方向转动,污泥仓1原理辅料仓2的一侧固定有驱动两个第一输料螺杆5相对转动的两个输料齿轮,并固定有驱动其中一个输料齿轮转动的第一输料电机,辅料仓2远离污泥仓1的一侧固定有驱动第二输料螺杆6转动的第二输料电机,混合仓3于第二输料螺杆6的轴线垂直的一端固定有第三输料电机。污泥和辅料分别投入至污泥仓1和辅料仓2内后,利用第一输料电机驱动输料齿轮转动,带动两个熟练齿轮啮合传动,驱动两个第一输料螺杆5相对转动,并对污泥进行破碎和输送,通过第二输料电机驱动第二输料螺杆6转动,实现辅料的输送,污泥和辅料落入混合仓3内后,第三输料电机驱动污泥仓1内的第二输料螺杆6对污泥和辅料进行混合和输送。

参照图4与图5,污泥仓1和辅料仓2于出料口处均摆动设置有摆动轴7,摆动轴7的轴线与第一输料螺杆5的轴线正交设置,摆动轴7的周侧固定连接有承接板8,承接板8沿摆动轴7的径向截面呈“十”字形设置,污泥仓1和辅料仓2的外壁均固定有驱动摆动轴7转动的驱动机构。利用承接板8同时对两个出料口处的污泥和辅料进行承接,同时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摆动轴7同时转动,带动两个承接板8同时翻转,实现两个承接板8上的污泥和辅料同时落入混合仓3内。

参照图6,驱动机构包括与摆动轴7同轴固定连接的动槽轮9,动槽轮9上开设有多个卡槽10,污泥仓1和辅料仓2的周侧均转动设置有动力盘11,动力盘11上固定有与卡槽10卡接适配的凸杆12,污泥仓1和辅料仓2的外部均固定有驱动动力盘11转动的动力电机13(参照图1)。动力电机13驱动动力盘11转动,当动力盘11上的凸杆12与动槽轮9的卡槽10卡接时,动力盘11带动转动轴和承接板8转动,当凸杆12不与卡槽10卡接且圆块与动槽轮9外壁贴合时,动力盘11的转动不带动转动轴和承接板8转动,承接板8静止,从而实现了承接板8的间歇转动。

参照图5,污泥仓1和辅料仓2之间固定有用于支撑/释放承接板8的支撑机构,支撑结构包括支撑杆14和支撑板15,污泥仓1和辅料仓2的开口处均转动设置有支撑杆14,支撑杆14的轴线与摆动轴7的轴线相互平行设置,支撑杆14的周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污泥仓1和辅料仓2的外壁固定有驱动两个支撑杆14相对转动的动力组件。当承接板8处于承接状态时,支撑杆14带动支撑板15靠近承接板8,并与承接板8抵接,利用支撑板15对承接板8进行支撑,在承接板8准备转动落料前,通过动力组件驱动两个支撑杆14相对转动,从而带动两个支撑板15同时远离承接板8,从而便于承接板8翻转,翻转的同时,动力组件驱动支撑杆14和支撑板15复原,进行下一轮的支撑工作。

参照图6,动力组件包括分别转动设置于污泥仓1和辅料仓2外壁的两个传动齿轮16,两个传动齿轮16相互啮合传动,两个传动齿轮16分别与两个支撑杆14同轴固定连接,参照图1,污泥仓1的外部固定有驱动其中一个传动齿轮16转动的摆动气缸17。摆动气缸17驱动其中一个传动齿轮16转动,带动两个传动齿轮16相互啮合传送,从而带动支撑杆14朝向相对的方向进行转动。

参照图5,两个支撑板15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定位条18,第一定位条18与支撑板15靠近第一定位条18的一侧外壁形成定位槽19,承接板8的边沿处固定有与定位槽19卡接适配的第二定位条20,第一定位条18和第二定位条20均沿摆动轴7的轴线方向延伸设置。当支撑板15对承接板8处于支撑状态时,第二定位块与定位槽19卡接适配,从而定位支撑板15与承接板8的接触位置,减少支撑板15与承接板8之间打滑,使得支撑板15制成过程中更加稳定。

污泥仓1和辅料仓2的出口处均弹性设置有导料板21,导料板21倾斜设置,两个导料板21相互背离的一侧分别与污泥仓1和辅料仓2的内壁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弹簧22。两个承接板8带动污泥和辅料同时落料时,利用两个导料板21分别对污泥和辅料滑落的方向进行引导,从而使得污泥和辅料朝向混合仓3内一个方向进行落下,从而混合得更加集中,混合得更加充分,污泥和辅料落到导料板21上时,利用弹簧22对污泥和辅料对导料板21的冲击力进行缓冲,从而减少污泥和辅料在导料板21上的反弹,使得污泥和辅料落料更加顺利。

参照图1,混合仓3远离输送皮带4的一侧铰接连接有封口盖23。利用封口盖23对混合仓3的部分开口进行封闭,从而减少污泥和辅料混合过程中产生的气味从混合仓3开口处溢出的情况,打开封口盖23,便于对混合仓3内部进行清理。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实际应用过程中,将污泥和辅料分别投入污泥仓1和辅料仓2内,通过两个第一输料螺杆5的相对转动和第二输料螺杆6的转动实现污泥和辅料的输送,同时利用两个承接板8分别对污泥和辅料同时进行承接,利用支撑杆14和支撑板15对承接板8进行临时支撑,承接完毕后,支撑板15解除对承接板8的支撑作用,通过动力电机13、动力盘11、动槽轮9的联动作用,驱动承接板8翻转,从而实现污泥和辅料的同时送料,通过混合仓3内的第二输料螺杆6对污泥和辅料进行混合,混合后的物料落到输送皮带4上,通过输送皮带4输送至指定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污泥和辅料同时落入混合仓3内进行混合,最大化地实现污泥和辅料一比一的混合,反应更加充分,反应效果更好。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