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液管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5012发布日期:2020-07-10 15:34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液管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安全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液管盒。



背景技术:

生物安全柜用于操作原代培养物、菌株以及诊断性标本等具有感染性的实验材料,因而大多生物学实验均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完成。一次性移液管是其中使用频率很高的移液用耗材,通过在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吸取液体来完成生物学实验。由于吸取不同的液体都需要更换新的移液管,但生物安全柜工作面积有限,不能放置大量移液管在生物安全柜内部备用。一般做法是采用小推车放置,在小推车上存放移液管放置架,存放不同规格的移液管,实验人员从小推车上取用移液管,进入生物安全柜进行实验。

然而,小推车占用实验室工作面积,每次取用时都要回身造成取用不便,增加操作步骤,降低实验室工作效率。

基于此,亟需发明一种移液管盒,用来解决如上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移液管盒,该移液管盒可以直接设置在生物安全柜指定位置,减少工作面积的占用,提高生物学实验的工作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移液管盒,包括:

盒体,所述盒体内设置有多个可存放移液管的移液套筒,所述移液套筒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盒体内;

悬挂部件,所述悬挂部件设置于所述盒体侧面,所述悬挂部件能够将所述盒体挂置于指定位置,所述悬挂部件包括磁性吸附件、双面胶或挂钩。

可选地,所述盒体设置为长方体或圆筒。

可选地,多个所述移液套筒至少具有两种容积,所述移液套筒按照所述容积由大到小排列于所述盒体内。

可选地,所述移液套筒由不锈钢材质制成。

可选地,所述移液套筒设置有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上设置有允许所述移液管穿过的通孔。

可选地,所述移液套筒底面设置有多条底槽,所述底槽能卡接所述移液管的尖嘴部分。

可选地,所述底槽深度不小于所述移液管尖嘴部分。

可选地,所述移液套筒包括筒盖,所述筒盖能打开或关闭所述移液套筒顶部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液管盒,该移液管盒包括盒体,盒体内设置有多个可存放移液管的移液套筒,移液套筒可拆卸连接于盒体内,移液管盒还包括悬挂部件,悬挂部件设置于盒体侧面,悬挂部件能够将盒体挂置于指定位置,悬挂部件包括磁性吸附件、双面胶或挂钩。通过悬挂部件可以将移液管盒挂置于生物安全柜内部指定位置,占用空间小且节约安全柜内操作空间,以便于实验人员直接从生物柜的移液管盒内拿取移液管,避免了反复回身从小推车中取用造成的不便,提高生物学实验的工作效率。此外,移液套筒与盒体可拆卸连接,便于移液套筒的清洗消毒,还便于实验人员根据生物学实验的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移液套筒,提高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移液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盒体;2、移液管;3、悬挂部件;

11、移液套筒;

111、底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液管盒,如图1-2所示,该移液管盒设置有盒体1,该盒体1内设置有多个可存放移液管2的移液套筒11。由于在进行生物学实验时吸取不同的液体都需要更换新的移液管2,因此设置移液套筒11可存放多个移液管2,实现大量移液管2的备用,保证了生物学实验的便利性。同时大多生物学实验为避免不同试剂的污染,要求每种试剂都配备单独的移液管2,通过在移液管盒内设置了多个移液套筒11,保证了在实验过程中不同试剂均可使用不同移液套筒11内的移液管2进行吸取,保证了生物学实验的安全性。

目前生物学实验通常在生物安全柜内中操作完成,而生物安全柜工作面积有限且放置有各种药品,经常需要将放于生物柜中前面的药品一一拿出,以拿取放置于生物柜内的移液管2。因此,一般做法是采用小推车放置,在小推车上存放移液套盒11,实验人员通过从小推车上取用移液管2来在生物柜中进行实验。然而,小推车占用实验室工作面积,每次取用时都要回身造成取用不便,增加操作步骤,降低实验室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移液管盒还包括悬挂部件3,该悬挂部件3设置于盒体1侧面,悬挂部件3能够将盒体1挂置于指定位置。即可以实现将移液管盒挂置于生物安全柜的指定位置,占用空间小且节约安全柜内操作空间,以便于实验人员直接从生物柜的移液管盒内拿取移液管2,避免了反复回身从小推车中取用造成的不便。

可选地,悬挂部件3可以设置为磁性吸附件、双面胶或挂钩等,当悬挂部件3设置为磁性吸附件时,盒体1可以直接吸附到生物安全柜侧壁,既可以吸附于生物安全柜外侧壁,也可吸附于生物安全柜内侧壁,实现无痕吸附,同时也可随时取下或更替盒体1的位置,较为方便;当悬挂部件3设置为双面胶时,盒体1可以直接粘贴于生物安全柜指定位置,相比于磁性吸附件的形式其粘性更强,能够在盒体1内承载更多移液管2;悬挂部件3也可以设置为挂钩等物理连接的方式,如图1所示,通过将挂钩设置于盒体1侧壁,可以实现将盒体1悬挂于生物安全柜门上,其稳定性更高同时可随时调整盒体1的安装位置,通用性较强。悬挂部件3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盒体1设置为长方体,在将盒体1挂置于生物安全柜指定位置时,盒体1紧贴生物安全柜侧边,其稳定性更高且占用空间小,节约了生物安全柜内的操作空间,以便于实验人员直接从生物安全柜挂置的移液管盒内拿取移液管2,避免了反复回身从小推车中取用造成的不便。

为灵活选用多种规格的移液管2,具体地,多个移液套筒11至少具有两种容积,移液套筒11按照容积由大到小排列于盒体1内。由于一种容积的移液套筒11内部放置一种规格的移液管2,而移液管2具有多种规格,因此设置至少具有两种容积的移液套筒11能实现在移液筒盒内放置至少两种规格的移液管2,实验人员进行生物学实验时能够根据需要从相应移液套筒11中拿取合适规格的移液管2。此外,移液套筒11按照容积大小排列于盒体1内,能够便于实验人员拿取合适规格的移液管2,工作效率更高。

优选地,由于常用的移液管2有1ml、5ml、10ml和25ml四种规格,因而可以对应设置四种容积的移液套筒11,不同容积的移液套筒11在盒体1内按照容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于盒体1内。由于盒体1设置为长方体,不同容积的移液套盒11按顺序摆放为一排,实现四种规格移液管2按25ml、10ml、5ml和1ml顺序排列,因此实验人员可以轻松在从移液筒盒中拿取所需规格的移液管2,在拿取时不易搞错,工作效率更高。

优选地,移液套筒11可拆卸连接于盒体1内,盒体1能更换不同容积的移液套筒11。移液筒盒配置有多种容积的移液套筒11,因而实验人员能够根据生物学实验所需应用的移液管2规格合理选择不同容积的移液套筒11,通过拆卸当前盒体1内的移液套筒11,以更换合适容积的移液套筒11,提高移液筒盒的通用性。可选地,盒体1内可设置磁性物质,移液套筒11可以吸附于盒体1上实现移液套筒11在盒体1的固定和可拆卸连接。

为避免移液管2放置在移液套筒11内时彼此堆叠碰撞而造成移液管2损坏,本实施例中,移液套筒11设置有固定部件,固定部件上设置有允许移液管2穿过的通孔,移液管2从通孔插入固定部件内,实现移液管2在移液套筒11内的位置固定,一方面避免了移液管2的彼此堆叠,另一方面防止在移动移液筒盒或其内的移液套筒11时,移液套筒11内的移液管2因受到振动而彼此接触碰撞,提高了移液筒盒的安全性。

优选地,固定部件与移液套筒11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实验人员进行清洗。固定部件可以设置为网格架或层板,在移液套筒11内部可相应设置凸缘以实现与固定部件的抵接,进而实现固定部件与移液套筒11的固定和可拆卸连接。

具体地,如图1-2所示,移液套筒11底面设置有多条底槽111,底槽111能卡接移液管2的尖嘴部分,以实现移液管2在移液套筒11内的放置。底槽111的深度不小于移液管2的尖嘴部分,使得当移液管2放置于移液套筒11内时,移液管2的尖嘴部分悬空而不与移液套筒11底部抵接,避免损伤移液管2,同时移液管2意外滴漏的残液能够流至底槽111内,防止滴漏液体与移液管2尖嘴部分接触,进而避免了移液管2的污染。

本实施例中,为避免灰尘落入移液套筒11内污染移液管2,移液套筒11包括筒盖,筒盖能打开或关闭移液套筒11顶部的开口。在实验人员不使用移液套筒11时,能够及时关闭移液套筒11顶部的开口,保证移液管2的清洁。可选地,筒盖可以设置为硅胶盖,硅胶盖具有超强的吸附能力,可以有效的密封移液套筒11顶部的开口,同时硅胶盖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具有优异的防锈、防腐效果和抗老化性,适用于作为移液套筒11的筒盖;筒盖也可以设置为扣合结构,扣合于移液套筒11顶部,以实现移液套筒11顶部开口的打开或关闭。

优选地,移液套筒11设置为圆筒,通过采用无死角的圆弧形设计,避免了细菌等污染物质的滋生,便于实验人员进行灭菌消毒。移液套筒11也可以设置为不锈钢材质,相比于玻璃或透明塑料材质,更为坚固可靠且不易变形,对不锈钢材质的消毒可以使用高温灭菌锅直接消毒,相比于紫外线消毒,其消毒时间短且效果更好。

可选地,当移液套筒11设置为圆筒时,为实现固定部件上的通孔与底槽111的对应,底槽111可以设置为三条直线型的固定底槽,固定部件上通孔的位置沿移液套筒11底部的投影位于三条底槽111上。盒体1和移液套筒11可设置有不同型号,不同型号的移液套筒11内可设置不同数量的移液管2,因此不同型号的移液套筒11也对应设置不同数量的通孔,以将移液管2从通孔内插入并与底槽111卡接。为避免移液管2插入通孔时彼此接触碰撞,移液套管11的型号、移液管2数量及其对应方式可以依照以下规格设置:型号一中移液套筒11内存放七支移液管2,七支移液管2按二、三、二的形式排列于三条底槽111上;型号二中移液套筒11存放十支移液管2,十支移液管2按三、四、三的形式排列于三条底槽111上;型号三中移液套筒11存放十四支移液管2,十四支移液管2按四、六、四的形式排列于三条底槽111上。

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盒体1内设置有多个不同容积且可拆卸的移液套筒11,盒体1和移液套筒11根据所需使用的移液管2的数量分为不同型号,实验人员可根据所需使用移液管2的数量选择相应型号的盒体1和移液套筒11。在选择相应型号的盒体1与移液套筒11后,实验人员可根据所需使用移液管2的规格来在盒体1内可拆卸地连接不同容积的移液套筒11,不同容积的移液套筒11按照其容积由大到小排列于盒体1内,以便于实验人员拿取。盒体1安装完成后根据实验室具体情况可通过悬挂部件3挂置于生物安全柜的指定位置,减少工作面积的占用,同时便于实验人员拿取移液管2,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移液管盒,其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在于,如图3所示,盒体1设置为圆筒,悬挂部件3可以设置为挂钩,通过将挂钩设置于盒体1侧壁,可以实现将盒体1悬挂于生物安全柜门上,其稳定性更高同时可随时调整盒体1的安装位置,通用性较强。同时由于盒体1悬挂于生物安全柜门上,节约了生物安全柜内的操作空间,以便于实验人员直接从生物安全柜挂置的移液管盒内拿取移液管2,避免了反复回身从小推车中取用造成的不便。

具体地,盒体1内设置有多个可存放移液管2的移液套筒11,移液套筒11至少具有两种容积,同一移液套筒11内存放同一种规格的移液管2。由于盒体1设置为圆筒,因此不同容积的移液套筒11可按照容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沿顺时针摆放为一圈,或根据实验人员的使用习惯加以调整,使得实验人员可以较为方便的从移液筒盒中拿取所需规格的移液筒2,在拿取时不易搞错,工作效率更高。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