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64214发布日期:2020-09-18 18:15阅读:84来源:国知局
土壤改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壤改良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地大物博,但是也存在大面积的贫瘠、板结的土地。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良贫瘠土壤,保护有限的土壤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土壤改良过程中,改良药剂与土壤的混合匀化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于药剂和贫瘠土壤的混合匀化的均匀度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目前,市场上的一些土壤改良设备,对土壤破碎的不够充分,不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环保的要求,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改良装置,主要目的是提高土壤的破碎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土壤改良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和转动部;所述壳体的底壁均布有多个漏料孔;所述转动部包括中空管、从动轮、主动轮和多个分支管,所述中空管的上端开口,所述中空管的下端贯穿所述壳体的顶壁,所述中空管的下端封闭,所述从动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空管,所述主动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壁,所述主动轮啮合于所述从动轮,每一个所述分支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中空管的管壁,另一端向下倾斜,每一个所述分支管的另一端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可选的,所述壳体的侧壁内侧均布有多个剪切板。

可选的,所述转动部还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第一从动轴和第二从动轴,所述第一从动轴和所述第二从动轴分别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从动轴和所述第二从动轴分别连接有搅拌桨,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中空管,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从动轴,所述第三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从动轴,所述第一齿轮分别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和所述第三齿轮。

可选的,还包括药箱和连通管,所述药箱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外侧,所述连通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药箱,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侧壁。

可选的,所述连通管设置有控制阀。

可选的,所述药箱倾斜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外侧。

可选的,还包括支架、弹簧和软连接管,所述支架安装于所述壳体的侧壁外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支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药箱,所述软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通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药箱。

可选的,还包括输送机构,所述输送机构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的下方。

可选的,还包括下料斗,所述下料斗安装于所述壳体的顶壁,所述下料斗的下端口对应于所述中空管的上端口。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将板结的土壤自所述中空管的上端口灌入所述中空管内,同时,主动轮带动从动轮和中空管一起转动。因为中空管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中空管内的土壤被甩出至分支管,并自分支管的另一端甩出至壳体侧壁,土壤在被甩出的过程中,土壤颗粒呈扩散分布,而且土壤碰撞至壳体侧壁,土壤颗粒被进一步破碎,并最终掉落至壳体的底壁,从而经多个漏料孔排出壳体。本装置利用离心作用和壳体的碰撞,达到了破碎土壤颗粒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壤改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壳体1、漏料孔2、中空管3、从动轮4、主动轮5、分支管6、剪切板7、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第三齿轮10、第一从动轴11、第二从动轴12、搅拌桨13、药箱14、连通管15、控制阀16、支架17、弹簧18、软连接管19、输送机构20、机架21、下料斗22。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土壤改良装置,其包括:壳体1和转动部;壳体1的底壁均布有多个漏料孔2;转动部包括中空管3、从动轮4、主动轮5和多个分支管6,中空管3的上端开口,中空管3的下端贯穿壳体1的顶壁,中空管3的下端封闭,从动轮4固定连接于中空管3,主动轮5转动安装于壳体1的顶壁,主动轮5啮合于从动轮4,每一个分支管6的一端连接于中空管3的管壁,另一端向下倾斜,每一个分支管6的另一端开口。

土壤改良装置工作过程如下:

将板结的土壤自中空管3的上端口灌入中空管3内,同时,主动轮5带动从动轮4和中空管3一起转动。因为中空管3转动产生的离心力,中空管3内的土壤被甩出至分支管6,并自分支管6的另一端甩出至壳体1侧壁,土壤在被甩出的过程中,土壤颗粒呈扩散分布,而且土壤碰撞至壳体1侧壁,土壤颗粒被进一步破碎,并最终掉落至壳体1的底壁,从而经多个漏料孔2排出壳体1。

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本装置利用离心作用和壳体1的碰撞,达到了破碎土壤颗粒的目的。

具体的,壳体1的顶壁固定安装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平键连接于主动轮5,中空管3平键连接于从动轮4。

具体的,壳体1的顶壁固定安装有防护罩,防护罩环绕中空管3和电机,避免灌装土壤的过程中,转动的中空管3和电机输出轴伤人。

具体的,每一个分支管6的另一端向下倾斜,便于中空管3内的土壤自分支管6的一端滑入分支管6,以使中空管3和多个分支管6形成流畅的土壤流通路,便于中空管3内的土壤被连续甩出。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壳体1的侧壁内侧均布有多个剪切板7。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多个剪切板7固定焊接于壳体1的侧壁内侧,每一个剪切板7沿竖直方向延伸,每一个剪切板7和其中一个分支管6的另一端处于同一高度,用于使被甩出的土壤颗粒碰撞至剪切板7的尖锐边缘。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转动部还包括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第三齿轮10、第一从动轴11和第二从动轴12,第一从动轴11和第二从动轴12分别转动设置于壳体1内,第一从动轴11和第二从动轴12分别连接有搅拌桨13,第一齿轮8固定连接于中空管3,第二齿轮9固定连接于第一从动轴11,第三齿轮10固定连接于第二从动轴12,第一齿轮8分别啮合于第二齿轮9和第三齿轮10。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第一从动轴11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壳体1的顶壁,第一从动轴11的下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壳体1的底壁,第二从动轴12的上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壳体1的顶壁,第二从动轴12的下端通过轴承安装于壳体1的底壁。中空管3平键连接于第一齿轮8,第一从动轴11平键连接于第二齿轮9,第二从动轴12平键连接于第三齿轮10。因为第一齿轮8分别啮合于第二齿轮9和第三齿轮10,中空管3、第一从动轴11和第二从动轴12一起转动,搅拌桨13和分支管6也一起转动,对壳体1内的土壤起到搅拌、剪切作用,进一步粉碎土壤颗粒,进一步减轻土壤板结的程度。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药箱14和连通管15,药箱14安装于壳体1的侧壁外侧,连通管15的一端连接于药箱14,另一端连接于壳体1的侧壁。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在本装置使用前,在药箱14内填装微量元素颗粒或者土壤营养颗粒等药剂。在本装置使用时,人为抖动药箱14,药箱14内的药剂经连通管15进入壳体1内。壳体1内的土壤在被搅拌、剪切的同时,土壤和药剂相互混合,土壤与药剂能充分的接触和融合,以均匀增加土壤的肥力,以提高土壤的种植使用价值。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连通管15设置有控制阀16。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如果土壤只需要破碎,不需要添加药剂时,将控制阀16关闭,避免药剂进入壳体1内。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药箱14倾斜设置于壳体1的侧壁外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药箱14向壳体1的侧壁倾斜,药箱14内的药剂也就集中于药箱14内靠近壳体1的位置,连通管15的一端连接于药箱14面向壳体1侧壁的一侧,保证药剂顺利流出药箱14,进入壳体1。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支架17、弹簧18和软连接管19,支架17安装于壳体1的侧壁外侧,弹簧18的一端连接于支架17,另一端连接于药箱14,软连接管19的一端连接于连通管15,另一端连接于药箱14。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支架17通过螺栓安装于壳体1的侧壁外侧。弹簧1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弹簧18均布于药箱14的下端边缘,将药箱14设置于支架17的上方。在本装置破碎土壤的时候,每隔一段时间,向下按药箱14一次,以使药箱14自行上下晃动多次,避免药箱14内的药剂结块,避免药剂不能顺利经连通管15流出药箱14。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输送机构20,输送机构20固定设置于壳体1的下方。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输送机构20为履带输送机构20。履带设置于漏料孔2的下方,用于接收壳体1内破碎后的土壤,并运送至土壤包装处。

具体的,还包括机架21,壳体1固定安装于机架21上,输送机构20安装于壳体1下方的机架21上。

如图1所示,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下料斗22,下料斗22安装于壳体1的顶壁,下料斗22的下端口对应于中空管3的上端口。

在本实施方式中,具体的,下料斗22呈上口大、下口小的漏斗状。下料斗22的下端口对应于中空管3的上端口,但是两者不接触,也就不会相互摩擦,所以固定安装于壳体1顶壁的下料斗22不会影响中空管3的转动。在使用时,将待处理的土壤自下料斗22的上口加入,可以避免土壤散落于中空管3外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