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用模具及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98332发布日期:2021-07-23 21:1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涂布用模具及涂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涂布用模具及涂布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电动汽车(ev)、混合动力车(hv)、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v)等的普及,二次电池的出货增加。特别是,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出货增加。一般的二次电极以正极板、负极板、隔板及电解液作为主要构成要素。正极板、负极板这样的电极板具有在由金属箔构成的集电体的表面上层叠有电极活性物质的构造。

以往,作为这样的电极板的制造方法,已知有使用间歇涂布装置在长条的金属箔的表面上间歇地涂布电极浆料的方法,该间歇涂布装置包括:喷出混合了活性物质及溶剂的电极浆料的模具(die);以及切换向模具的电极浆料的供给和非供给的间歇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0867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10922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6952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22599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近年来,作为提高二次电池的性能的一环,开发了许多物性不同的活性物质。在制作电极浆料时,根据活性物质的物性来选择最佳的分散剂、粘合剂、溶剂等。例如,在正极的情况下,根据活性物质的性状,溶剂系是主流。另一方面,在负极的情况下,从环境负荷的降低、低成本化、提高电池的性能等观点出发,水系化在推进。一般,在制作水系的负极浆料时,以调整浆料的粘度和提高活性物质的分散性为目的,使用羧甲基纤维素(cmc)等增稠剂。

增稠剂中存在由于温度等环境条件而功能容易降低的增稠剂。因此,在水系的负极浆料中,具有活性物质容易沉降的倾向。另外,活性物质在电极浆料中与粘合剂、添加剂一起构成固体粒子,通常、相对于电极浆料的溶剂该固体粒子的比重较大。因此,不仅在负极浆料中,在正极浆料中活性物质也容易沉降。

在涂布用模具中,在歧管内的浆料所滞留的区域中活性物质容易沉降。如果活性物质在歧管内沉降而固体化,则其成为异物并可能阻碍涂料的均匀涂布。这种涂布的阻碍,可能导致涂膜的厚度不均、局部的未涂布部(条纹)的产生。另外,在沉降的活性物质随着时间的经过而变质、本来的性质消失之后,有可能再次分散在浆料中而被涂布于集电板。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导致二次电池的性能降低。另外,由于难以除去在歧管内沉降的活性物质,因此涂布装置的维护性降低。因此,希望极力抑制活性物质在歧管内的沉降。

本发明鉴于以上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抑制活性物质在涂布用模具的歧管内的沉降的技术。

本发明的一个方案是涂布用模具。该涂布用模具是在被涂布体上涂布涂料的涂布用模具,包括:暂时积存所述涂料的歧管;从外部向歧管供给涂料的供给口;将歧管内的涂料向被涂布体喷出的喷出口;连接供给口与歧管的供给路;以及连接歧管与喷出口的喷出路。歧管、喷出路及喷出口在与喷出口的涂料的喷出方向相交的第1方向上较长。从与喷出方向及第1方向相交的第2方向观察时的歧管的轮廓具有:连接有喷出路的第1轮廓部和与第1轮廓部相对的第2轮廓部。第2轮廓部在第1方向上的端部区域具有第1锥形部,该第1锥形部以随着朝向歧管的第1方向的末端而接近第1轮廓部的方式倾斜。在将歧管的从与供给路的连接部到末端的第1方向的尺寸设为1时,第1方向上的第1锥形部的尺寸比率为0.4以下。

本发明的另一方案是涂布装置。该涂布装置包括:在被涂布体上涂布涂料的上述方案的涂布用模具;以及向涂布用模具供给涂料的供给装置。

以上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将本发明的表现在方法、装置、系统等之间进行转换的方案作为本发明的方案也是有效的。

根据本发明,能够抑制活性物质在涂布用模具的歧管内的沉降。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的涂布装置的示意图。

图2是涂布用模具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第2方向观察的歧管的轮廓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第1锥形部的尺寸比率与流速偏差、滞留区域比率、滞留区域比率的减少度、以及滞留区域比率的变化率的各自的关系的图。

图5是表示第1锥形部的尺寸比率与流速偏差、滞留区域比率、滞留区域比率的减少度、以及滞留区域比率的变化率的各自的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从第1方向观察的歧管的轮廓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从喷出方向观察的歧管的轮廓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不限定发明而是例示,并非实施方式所述的所有的特征及其组合都是发明的本质内容。对各附图所示的相同或同等的构成要素、构件、处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为了易于说明,各图所示的各部的比例尺、形状被便宜设定,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就不作限定性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或权利要求中使用“第1”、“第2”等用语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则该用语不表示任何顺序或重要度,而是用于区别某个结构和其他结构的用语。另外,在各附图中,在说明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对不重要的构件的一部分省略显示。

图1是实施方式的涂布装置的示意图。涂布装置1包括涂布用模具2和供给装置3。

涂布用模具2是在被涂布体16上涂布涂料18的器具。本实施方式的涂布装置1用于制造二次电池的电极板。二次电池的电极板是在集电体上涂布电极浆料并使其干燥的片状的电极素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涂布体16是二次电池的集电极,涂料18是二次电池的电极浆料。集电体例如为金属箔。电极浆料例如为正极活性物质或负极活性物质与溶剂等的混合物。在一般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情况下,正极的电极板是在铝箔上涂布包含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活性物质的浆料而制作的。另外,负极的电极板是在铜箔上涂布包含石墨等负极活性物质的浆料而制作的。

涂布用模具2以喷出口32与支承辊20的周面隔开规定的间隔而相对的方式配置。被涂布体16通过支承辊20的旋转,而被连续地输送到支承辊20与喷出口32相对的位置。

供给装置3是向涂布用模具2供给涂料18的装置。供给装置3包括间歇阀4、罐6、泵8、输送管路10、返回管路12、以及模具供给管路14。

在涂布用模具2上经由模具供给管路14连接有间歇阀4。模具供给管路14的一端与涂布用模具2的供给口30连结,另一端与间歇阀4连接。间歇阀4是切换涂料18向涂布用模具2的供给和非供给的构件。涂布装置1在涂料18被供给到涂布用模具2的期间,能够从涂布用模具2向被涂布体16喷出涂料18。在间歇阀4上经由输送管路10及返回管路12连接有罐6。

罐6贮存涂料18。在输送管路10中设有泵8,通过泵8的驱动从罐6向间歇阀4输送涂料18。间歇阀4将从罐6供给的涂料18经由模具供给管路14供给到涂布用模具2。或者,间歇阀4使从罐6供给的涂料18经由返回管路12返回到罐6。

通过间歇阀4向涂布用模具2供给涂料18,能够从涂布用模具2喷出涂料18而在被涂布体16上形成涂料18的涂布部18a。另外,通过间歇阀4使涂料18返回到罐6,能够停止来自涂布用模具2的涂料18的喷出而在被涂布体16上形成涂料18的未涂布部16a。即,通过间歇阀4,能够对被涂布体16间歇涂布涂料18。未涂布部16a用于电极的中心引线的粘贴等。此外,由涂布装置1实施的涂布不限定于间歇涂布。

图2是涂布用模具2的分解立体图。涂布用模具2包括歧管28、供给口30、喷出口32、供给路34、以及喷出路36。。歧管28是暂时积存涂料18的空间。供给口30是用于从涂布用模具2的外部、即供给装置3向歧管28供给涂料18的开口。喷出口32是用于将歧管28内的涂料18向被涂布体16喷出的开口。供给路34是用于连接供给口30与歧管28的流路。喷出路36是用于连接歧管28与喷出口32的流路。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路34与第1方向y上的歧管28的中央连接(同时参照图3)。

本实施方式的涂布用模具2具有依次层叠第1块22、间隔件24、第2块26的构造。第1块22是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的构件,以一个主表面朝向第2块26侧的方式配置。第1块22在朝向第2块26侧的主表面的中央部上具有凹部27。凹部27构成歧管28。凹部27、换言之歧管28是在第1方向y上较长的长条状。

第1方向y是与喷出口32的涂料18的喷出方向x相交的方向。另外,将与喷出方向x及第1方向y相交的方向设为第2方向z。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出方向x、第1方向y及第2方向z分别垂直相交。另外,喷出方向x及第1方向y都是水平延伸的方向,第2方向z是垂直方向。另外,第1块22、间隔件24及第2块26在第2方向z上层叠。

在第1块22的外侧面上设有供给口30。在供给口30上连接有模具供给管路14。另外,第1块22具有连通供给口30与凹部27的贯通孔33。贯通孔33构成供给路34。另外,第1块22在凹部27的沿第1方向y延伸的一方的长边侧上具有向喷出方向x延伸突出的第1突出部38。第1突出部38以在第1方向y上较长,并与第2块26侧的主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配置。

从第2方向z观察,间隔件24是包围除了凹部27的第1突出部38侧之外的三方的大致u字状的板材。从第2方向z观察,间隔件24在与凹部27重合的范围以及从凹部27到第1突出部38的前端的范围上具有切口部40。另外,间隔件24具有在第1方向y上以夹着切口部40的方式配置的一对臂部42。一对臂部42形成切口部40的从凹部27到第1突出部38的前端的区域。

第2块26与第1块22同样是扁平的大致长方体状的构件,以一个主表面朝向第1块22侧的方式配置。在第2块26的主表面上未设有凹部27。另外,第2块26在第2方向z上、在与第1突出部38重合的位置上,具有向喷出方向x延伸突出的第2突出部44。第2突出部44以在第1方向y上较长,并与第1块22侧的主表面成为同一平面的方式配置。

间隔件24被第1块22的主表面和第2块26的主表面夹持。通过层叠第1块22、间隔件24及第2块26,形成歧管28、喷出路36及喷出口32。即,由第1块22的凹部27、间隔件24的切口部40中的与凹部27重合的区域、以及第2块26的主表面中的与凹部27重合的区域形成歧管28。另外,由第1块22的第1突出部38、间隔件24的臂部42、以及第2块26的第2突出部44形成喷出路36及喷出口32。喷出路36及喷出口32是在第1方向y上较长的长条状。通过调整一对臂部42的第1方向y的间隔,能够变更喷出口32的第1方向y的尺寸及涂布部18a的宽度。

从供给装置3输送的涂料18,从供给口30进入涂布用模具2的内部,并通过供给路34流入歧管28。涂料18在暂时积存于歧管28后,经由喷出路36到达喷出口32,从喷出口32被喷出。歧管28是容积比供给部34、喷出路36大的空间。通过将涂料18暂时积存于歧管28后向喷出口32输送,能够提高涂料18的喷出稳定性。

图3是表示从第2方向z观察的歧管28的轮廓的示意图。在图3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歧管28之外的部分用虚线表示。从第2方向z观察的歧管28的轮廓,相当于将歧管28投影于包括喷出方向x及第1方向y的xy平面时的歧管28的外形。

从第2方向z观察时的歧管28的轮廓具有:连接喷出路36的第1轮廓部46和与第1轮廓部46相对的第2轮廓部48。第1轮廓部46和第2轮廓部48在喷出方向x上排列。第2轮廓部48在第1方向y上的端部区域具有第1锥形部48a,该第1锥形部48a以随着朝向歧管28的第1方向y的末端28a而接近第1轮廓部46的方式倾斜。即,第1锥形部48a以随着朝向末端28a而在喷出方向x上接近喷出路36的方式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方向y上的端部区域是包括歧管28的末端28a的区域。因此,第1锥形部48a的一端位于歧管28的末端28a。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锥形部48a配置于第1方向y上的歧管28的两端。

在将歧管28的从与供给路34的连接部34a到末端28a的第1方向y的尺寸设为1时,第1方向y上的第1锥形部48a的尺寸比率m为0.4以下。即,第1锥形部48a的第1方向长度相对于从连接部34a到末端28a的第1方向长度的比例、换言之在从连接部34a到末端28a的范围中第1锥形部48a所占的比例为40%以下。因此,第1锥形部48a与供给路34在第1方向y上隔开规定的间隔而配置。连接部34a例如是供给路34的与歧管28连接的端部的、第1方向y的中心点。

第1锥形部48a的尺寸比率m是第1锥形部48a的第1方向y的尺寸lm相对于歧管28的从末端28a到连接部34a的第1方向y的尺寸l的比率,基于式(1)算出。

式(1):m=lm/l

m=0时的歧管28相当于未设有第1锥形部48a的歧管、即以往的歧管。

图4及图5是表示第1锥形部48a的尺寸比率m与流速偏差、滞留区域比率、滞留区域比率的减少度、以及滞留区域比率的变化率的各自的关系的图。

流速偏差δv(m)是具有各尺寸比率m的第1锥形部48a的涂布用模具2中的、喷出口32处的涂料18的流速的偏差。喷出口32由于在第1方向y上较长,因此在第1方向y的各部位上流速可能产生偏差。流速偏差δv(m)基于式(2)算出。

式(2):δv(m)=(vmax-vmin)/vave

在式(2)中,vmax是在喷出口32中流速最大的部位的流速值,vmin是在喷出口32中流速最小的部位的流速值,vave是喷出口32全体的流速的平均值。流速偏差δv(m)可以根据使用流体解析软件的流体模拟的结果算出。作为流体解析软件,例如可以使用ansys公司的通用流体解析软件ansysfluent(r14)等。此外,在图5中,用百分率(单位:%)表示流速偏差δv(m)。

滞留区域比率r(m)是具有各尺寸比率m的第1锥形部48a的涂布用模具2中的、歧管28内的滞留区域的容积r(m)相对于歧管28的总容积r的比率。滞留区域比率r(m)基于式(3)算出。

式(3):r(m)=r(m)/r

滞留区域是涂料18的流速相对于喷出口32的平均流速vave为0.1%以下的值的区域。本发明人确认在流速至少为0.1%以下时,歧管28内的活性物质沉降而固体化。滞留区域的容积r(m)可以根据使用流体解析软件的流体模拟的结果算出。此外,在图5中,用百分率(单位:%)表示滞留区域比率r(m)。

滞留区域比率的减少度α(m)是具有各尺寸比率m的第1锥形部48a的歧管中的滞留区域比率r(m)、相对于不具有第1锥形部48a的歧管(m=0)中的滞留区域比率r(0)的变化的比例。即,滞留区域比率的减少度α(m)是表示基于第1锥形部48a的滞留区域的减少效果的指标。滞留区域比率的减少度α(m)(单位:%)基于式(4)算出。

式(4):α(m)=-[1-r(m)/r(0)]×100

滞留区域比率的变化率θ(m)是表示第1锥形部48a的尺寸比率m对滞留区域比率r(m)的变化所造成的影响的指标。滞留区域比率的变化率θ(m)(单位:°)基于式(5)及式(6)算出。

式(5):ε(m)=[δr(m)/r(0)]/δm

式(6):θ(m)=arctan(ε(m))

在式(5)中,δm是尺寸比率m相对于不具有第1锥形部48a的歧管的尺寸比率m(m=0)的变化量,实质上是m本身。δr(m)是滞留区域比率r(0)与滞留区域比率r(m)的差。即,为了使am的上限与滞留区域比率的变化率θ(m)的上限一致,对各数值进行换算以使得变化率θ(m)的上限为1。

如图4及图5所示,无论第1锥形部48a的尺寸比率m如何,通过设有第1锥形部48a,与未设有第1锥形部48a的情况(m=0)相比,滞留区域比率r(m)都减少。由此,可理解能够通过第1锥形部48a来抑制活性物质在歧管28内的沉降。此外,与在第1方向y的歧管28的中央部相比,涂料18的流速在端部容易降低,具有在端部产生滞留区域的倾向。

另外,随着尺寸比率m增大,滞留区域比率r(m)减小。因此,如果仅从减少滞留区域的观点出发,则第1锥形部48a的延伸范围越大越优选。但是,设有尺寸比率m超过0.4的第1锥形部48a的情况下的流速偏差av(m),大于未设有第1锥形部48a的情况下的流速偏差δv(0)。流速偏差δv(m)增大,则涂布部18a的厚度变得不均匀的可能性升高。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涂布装置1中,通过将第1锥形部48a的尺寸比率m设为0.4以下,来抑制流速偏差av(m)的增大。

另外,优选的是,第1锥形部48a的尺寸比率m为0.125以上。如上所述,由于能够与尺寸比率m的大小无关地通过第1锥形部48a减少滞留区域,因此尺寸比率m的下限为超过0(0<m)。另一方面,如图4及图5所示,在尺寸比率m为0.125以上时,滞留区域比率的减少度α(m)超过-80%。即,通过将尺寸比率m设为0.125以上,相对于未设有第1锥形部48a的情况,能够使滞留区域减少80%以上。本发明人确认滞留区域减少80%以上对涂布部18a的厚度的均一化是有效的。

图6是表示从第1方向y观察的歧管28的轮廓的示意图。在图6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歧管28之外的部分用虚线表示。从第1方向y观察的歧管28的轮廓,相当于将歧管28投影于包括喷出方向x及第2方向z的xz平面时的歧管28的外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路34和喷出路36在喷出方向x上隔着歧管28配置。另外,供给路34和喷出路36在第2方向z上相互错开地与歧管28连接。进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口30及喷出口32在喷出方向x上隔着歧管28且在第2方向z上相互错开地配置。并且,供给路34从供给口30向歧管28相对于喷出方向x平行地延伸,喷出路36从歧管28向喷出口32相对于喷出方向x平行地延伸。喷出口32及喷出路36比供给口30及供给路34靠近第2块26地配置。

从第1方向y观察时的歧管28的轮廓至少在与供给路34的延长线o相交的区域上,具有向涂布用工具2的外侧凸出的弯曲部50。即,弯曲部50向远离从第1方向y观察时的歧管28的中心的方向凸出。延长线o是从歧管28与供给路34的连接部起相对于喷出方向x平行地延伸的假想线。歧管28的中心,例如是从第1方向y观察的歧管28的形状的几何中心。通过设有弯曲部50,能够将从供给路34流入歧管28的涂料18顺畅地引导至喷出路36。由此,能够抑制涂料18的滞留以及活性物质的沉降。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27的壁面整体为圆弧状。即,由凹部27的壁面整体构成弯曲部50。

图7是表示从喷出方向x观察的歧管28的轮廓的示意图。在图7中,为了便于说明,将歧管28之外的部分用虚线表示。从喷出方向x观察的歧管28的轮廓,相当于将歧管28投影于包括第1方向y及第2方向z的yz平面时的歧管28的外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喷出方向x观察时的歧管28的轮廓在第2方向z上具有:相互相对的第3轮廓部52及第4轮廓部54。第3轮廓部52及第4轮廓部54在第2方向z上排列。第3轮廓部52由凹部27的壁面构成,第4轮廓部54由第2块26的主表面构成。第3轮廓部52和歧管28的与喷出路36的连接部56在第2方向z上相互错开(同时参照图6)。

第3轮廓部52在第1方向y上的端部区域上具有第2锥形部52a,该第2锥形部52a以随着朝向歧管28的第1方向y的末端28a而在第2方向z上接近连接部56的方式倾斜。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锥形部52a配置于第1方向y上的歧管28的两端。通过设有第2锥形部52a,在歧管28的第1方向y的端部,能够将涂料18顺畅地引导至喷出路36。由此,能够抑制涂料18的滞留以及活性物质的沉降。在将歧管28的从与供给路34的连接部34a到末端28a的第1方向y的尺寸设为1时,第1方向y上的第2锥形部52a的尺寸比率m为0.4以下,另外优选为0.125以上。

本实施方式的歧管28是第1锥形部48a、弯曲部50及第2锥形部52a组合得到的形状,在第1方向y的两端具有将圆锥台纵向剖开并横向放倒的形状。另外,在第1方向y的中央具有由弯曲部50构成的、将圆筒纵向剖开并横向放倒的形状。另外,歧管28的第1方向y的末端28a的形状是半圆形。

如以上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涂布用模具2包括:暂时积存涂料18的歧管28;从外部向歧管28供给涂料18的供给口30;将歧管28内的涂料18向被涂布体16喷出的喷出口32;连接供给口30与歧管28的供给路34;以及连接歧管28与喷出口32的喷出路36。

歧管28、喷出路36及喷出口32在与喷出方向x相交的第1方向y上较长。从与喷出方向x及第1方向y相交的第2方向z观察时的歧管28的轮廓具有:连接有喷出路36的第1轮廓部46和与第1轮廓部46相对的第2轮廓部48。第2轮廓部48在第1方向y上的端部区域上具有第1锥形部48a,该第1锥形部48a以随着朝向歧管28的第1方向y的末端28a而接近第1轮廓部46的方式倾斜。在将歧管28的从与供给路34的连接部34a到末端28a的第1方向y的尺寸设为1时,第1方向y上的第1锥形部48a的尺寸比率m为0.4以下。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涂布装置1包括:具有上述构成的涂布用模具2和向涂布用模具2供给涂料18的供给装置3。

这样,通过在直歧管型的t型模具中的歧管28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有第1锥形部48a,能够抑制涂料18在歧管28内的滞留,从而抑制活性物质的沉降。其结果,能够实现涂布部18a的厚度的均匀化,能够提高二次电池的性能。另外,能够抑制涂布装置1的维护性的降低。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锥形部48a的尺寸比率m为0.125以上。由此,能够进一步有效地减少滞留区域,能够进一步可靠地抑制活性物质的沉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路34和喷出路36隔着歧管28配置,并在第2方向z上相互错开地与歧管28连接。并且,从第1方向y观察时的歧管28的轮廓至少在与供给路34的延长线o相交的区域上,具有向涂布用模具2的外侧突出的弯曲部50。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活性物质的沉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喷出方向x观察时的歧管28的轮廓在第2方向z上具有:相互相对的第3轮廓部52及第4轮廓部54。。第3轮廓部52和歧管28的与喷出路36的连接部56在第2方向z上相互错开,在第1方向y上的端部区域上具有第2锥形部52a,该第2锥形部52a以随着朝向歧管28的第1方向y的末端28a而在第2方向z上接近连接部56的方式倾斜。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活性物质的沉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供给路34与第1方向y上的歧管28的中央连接,第1锥形部48a配置于第1方向y上的歧管28的两端。由此,能够在歧管28的更大的范围内抑制活性物质的沉降。

以上,详细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上述实施方式仅是示出了实施本发明时的具体例的方式。实施方式的内容并不限定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在不脱离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规定的发明的思想的范围内,能够进行构成要素的变更、追加、削除等多种设计变更。施加了设计变更的新的实施方式兼具所组合的实施方式及变形的各自的效果。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能够进行这样的设计变更的内容,标注了“本实施方式的”、“在本实施方式中”等标记进行强调,但没有这样的标记的内容也允许设计变更。以上构成要素的任意组合作为本发明的方式也是有效的。附图的剖面上标注的阴影线并非限定标注有阴影线的对象的材质。

在实施方式中,仅在第1块22上设有凹部27,但也可以在第2块26上也设有凹部27。在这种情况下,由第1块22的凹部27、间隔件24的切口部40及第2块26的凹部27形成歧管28。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2块26的凹部27也可以具有弯曲部50。

另外,在第2块26具有凹部27的情况下,由该凹部27的壁面构成第4轮廓部54。因此,第4轮廓部54和歧管28的与喷出路36的连接部56在第2方向z上相互错开。在这种情况下,第4轮廓部54也可以在第1方向y上的端部区域上具有第2锥形部,该第2锥形部以随着朝向第1方向y的末端28a而在第2方向z上接近连接部56的方式倾斜。进而,第2锥形部也可以设于第3轮廓部52和第4轮廓部54的二者,也可以仅设于任意一者。

在实施方式中,供给路34沿喷出方向x延伸并与歧管28连接,但供给路34也可以沿第2方向z延伸并与歧管28连接。另外,供给口30及供给路34也可以设于第2块26。另外,第1锥形部48a及第2锥形部52a也可以为曲线状。

[附图标记说明]

1涂布装置

2涂布用模具

3供给装置

28歧管

30供给口

32喷出口

34供给路

34a连接部

36喷出路

46第1轮廓部

48第2轮廓部

48a第1锥形部

50弯曲部

52第3轮廓部

52a第2锥形部

54第4轮廓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