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进水的过滤组件及应用其的滤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60020发布日期:2020-05-15 17:58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侧进水的过滤组件及应用其的滤芯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净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进水的过滤组件及应用其的滤芯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净水器,或应用有反渗透滤芯进行过滤,该所述净水器在长时间停机后,其反渗透滤芯中原本在原水或浓水侧的水能够逐渐向膜片的纯水端渗透,膜片浓水侧的高tds溶质也会随之渗透到纯水侧,导致纯水端的tds偏高;则该净水器再次出水时,tds会有超标的问题出现。

另外,现有的反渗透膜层装配时其外侧均设置有封闭外保护膜层,在实际使用时,原水输入端、废水输出端和纯水输出端各位置的设定变化调整较小(原水输入端设置在反渗透膜层的一端,废水输出端只能设置在另一端,中心管处设置纯水输出端),因此应用该反渗透膜层的滤芯不能通过调整水路而对原水、废水或纯水的过滤面积进行分布调整,其对滤芯内部结构和水路变化调整也存在较大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侧进水的过滤组件及应用其的滤芯结构。

侧进水的过滤组件,特别的,包括滤材模组,其包括中心管及绕中心管设置的反渗透膜层,反渗透膜层的侧面设置有可供原水输入的原水输入端,反渗透膜层的一端设置有废水输出端;废水输出端连通有可受水压作用而产生弹性活动的弹性导水结构,活动后的弹性导水结构引导该废水输出端输出的废水沿单方向地排离过滤组件进行导出。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

实际应用时,原水从原水口进入至壳体空腔中,原水输入至反渗透膜层的侧面;

滤材模组包括中心管及绕中心管设置的反渗透膜层,本方案中反渗透膜层的侧面并未设置有封闭外保护膜层,通过以上设置使原水在输入压力下往所述反渗透膜层的内侧渗入;在现有技术应用的反渗透膜层作用下,纯水能够渗透至中心管中,并由连通中心管的纯水口向外部导出;废水渗透至废水输出端;

当废水水压大于弹性导水结构自身的复位弹力时,废水产生的水压使弹性导水结构产生弹性活动,活动后的弹性导水结构引导该废水输出端输出的废水沿单方向地排离过滤组件进行导出;当废水水压小于弹性导水结构自身的复位弹力时,废水不能排离导出,而导出的废水也不能回流,因此能够避免废水出现回流并积聚于反渗透膜层内往纯水输出端渗透,有效地避免tds超标出水的情况。

优选的,废水输出端位置装接有滤材座盖,滤材座盖设置有用于汇聚废水的内腔,内腔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滤材座盖底侧对应排水口位置设置有弹性导水结构。通过设置的滤材座盖用于汇聚废水,并由设置在滤材座盖上的排水口流至弹性导水结构处进行单向排放导出。

优选的,弹性导水结构包括阀体,阀体包括阀腔,阀腔设置有进阀口和出阀口,进阀口位置设置有用于闭合或打开阀体的活动顶块,阀腔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活动顶块朝向进阀口施加活动复位的弹性部件和用于弹性部件导向固定的导柱。活动顶块顶接在进阀口上,在外部水压输入的作用下,当废水水压压力大于弹性部件的复位弹力时,废水冲开闭合状态的活动顶块,进而打开阀体,通过阀体对外排放废水;当水压压力小于弹性部件的复位弹力时,在弹性部件复位弹力的作用下使活动顶块复位顶接在进阀口位置,进而闭合阀体,使已经排出阀门的废水无法回流,从而使阀体引导水源单向地对外排放。

优选的,滤材座盖于排水口位置往外延伸形成有安装腔,阀体装接于安装腔内,安装腔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外部的接口,接口与出阀口对应连通;安装腔的高度l大于或等于阀体高度d。通过设置的安装腔用于装接固定阀体,安装腔往外延伸设置有利于水体汇聚至阀体处,而安装腔的高度l大于或等于阀体高度d则能够装接阀体使阀体完全装接内安装腔内不会外突。

优选的,阀体外周侧套设有阀防水垫圈,阀防水垫圈与安装腔之间形成过盈配合。通过设置的阀防水垫圈能够增加阀体与安装腔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水体能够经过缝隙渗透。

优选的,内腔底部设置有若干条用于对滤材模组进行承托的垫条。设置的垫条用于承托抬高滤材模组,使滤材模组的底侧与内腔底部具有高度差形成有容纳空间,便于废水汇聚至排水口处。

优选的,滤材模组设置有废水输出端的一端延伸设置有定位柱,滤材座盖上设置有凹陷于内腔底部的定位槽,定位柱定位装接于定位槽上。通过定位柱与定位槽的配合设置便于滤材模组在滤材座盖上装接固定。

优选的,垫条设置有至少三条,定位槽设置于滤材座盖中心位置,垫条径向均布于滤材座盖上并绕定位槽设置。该设置能够使滤材座盖的内部布局更加紧凑有序。

优选的,排水口设置有至少两个,各排水口分设于不同两相邻垫条之间形成分隔,阀体对应排水口设置有至少两组。设置至少两个排水口和阀体能增大废水的排水量,而各排水口排布位置的设置则有利于排水口的均布。

一种滤芯结构,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壳体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原水口、纯水口及废水口;空腔中设置有如上述的侧进水的过滤组件,原水口与原水输入端连通,纯水口与中心管连通,废水口与废水输出端连通。通过应用该侧进水的过滤组件,能有效地避免tds超标出水的情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应用该过滤组件的滤芯结构,能够通过其单向导水结构的应用,有效引导废水单向导出远离滤材模组,避免废水于废水输出端进行长时间的积聚,从而有效地避免废水往反渗透滤芯的纯水端渗透的情况,有效解决相应的净水装置初始出水tds超标的问题,保证用户的饮水健康。

2、该过滤组件侧进水的方式,能够增大原水输入端的面积,提升过滤组件原水输入的速度,有利于加快纯水的制取速度,同时因应该侧进水的设置,使滤芯的内部结构及水路设置具有更多的变化调整,从而有利于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而进行设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滤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滤材座盖及弹性导水结构的组合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滤材座盖及弹性导水结构的a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滤材座盖及弹性导水结构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5-8为本发明的滤芯结构的不同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滤材模组1;中心管2;反渗透膜层3;原水输入端4;废水输出端5;弹性导水结构6;滤材座盖7;内腔8;排水口9;阀体10;阀腔11;进阀口12;出阀口13;活动顶块14;弹性部件15;导柱16;安装腔17;阀防水垫圈18;垫条19;定位柱20;定位槽21;壳体23;原水口24;纯水口25;废水口26;过滤组件27;接口28;封闭结构2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至8所示,侧进水的过滤组件,包括滤材模组1,其包括中心管2及绕中心管2设置的反渗透膜层3,反渗透膜层3的侧面设置有可供原水输入的原水输入端4,反渗透膜层3的一端设置有废水输出端5;现有技术应用中,反渗透膜层3的侧面设置有封闭外保护膜层,水体无法从侧面输入,在本方案中的反渗透膜层3的侧面并未设置有封闭外保护膜层,因而水体可从侧面输入。通过采用反渗透膜层3的侧面输入原水,能够有效的增大原水输入端的面积,提升过滤组件原水输入的速度,从而有利于加快纯水的制取速度,同时因应该侧面输入原水的设置,使滤芯的内部结构及水路设置具有更多的变化调整,从而有利于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而进行设置。

废水输出端5位置装接有滤材座盖7,滤材座盖7设置有用于汇聚废水的内腔8,内腔8的底部设置有排水口9,滤材座盖7底侧对应排水口9位置设置有弹性导水结构6。设置的滤材座盖7用于汇聚废水,并由设置在滤材座盖7上的排水口9流至弹性导水结构6处,通过弹性导水结构6进行单向排放导出,采用单向导水能够使废水只能从内腔往远离过滤组件方向排走,可避免净水器停机后出现废水回流并积聚于滤材模组内往纯水输出端渗透,从而有效避免tds超标出水的情况。

内腔8底部设置有若干条用于对滤材模组1进行承托的垫条19。设置的垫条19用于承托抬高滤材模组1,使滤材模组1的底侧与内腔8底部具有高度差形成有容纳空间,便于废水汇聚至排水口9处。

滤材模组1设置有废水输出端5的底端延伸设置有定位柱20,滤材座盖7上设置有凹陷于内腔8底部的定位槽21,定位柱20定位装接于定位槽21上。通过定位柱20与定位槽21的配合设置便于滤材模组1在滤材座盖7上装接固定。

垫条19数量设置有八条,定位槽21设置于滤材座盖7中心位置,垫条19径向均布于滤材座盖7上并绕定位槽21设置。该设置能够使滤材座盖7的内部布局更加紧凑有序。

具体而言,弹性导水结构6包括阀体10,阀体10包括阀腔11,阀腔11设置有进阀口12和出阀口13,进阀口12位置设置有用于闭合或打开阀体10的活动顶块14,阀腔11的内壁设置有用于活动顶块14朝向进阀口12施加活动复位的弹性部件15和用于弹性部件15导向固定的导柱16,现有技术应用中,弹性部件15可应用为弹簧的结构设置。活动顶块14顶接在进阀口12上,在外部水压输入的作用下,当废水水压压力大于弹性部件15的复位弹力时,废水冲开闭合状态的活动顶块14,进而打开阀体10,通过阀体10对外排放废水;当水压压力小于弹性部件15的复位弹力时,在弹性部件15复位弹力的作用下使活动顶块14复位顶接在进阀口12位置,进而闭合阀体10,使已经排出阀门的废水无法回流,从而使阀体10引导水源单向地对外排放。该阀体10能够根据水压的强度自动闭合或打开阀体10,其结构简单可靠,从而有效的保障过滤组件的单向导水。该弹性导水结构6是通过设置的阀体10根据废水水压的大小而实现控制阀体10的闭合或打开,该阀体10通过弹性部件15自身的弹性特性作压缩或压缩回弹恢复的弹性活动联动活动顶块14于进阀口12位置作顶接或分离活动而形成有阀体10自动闭合或打开的效果,从而实现废水单向导出功能。

滤材座盖7于排水口9位置往外延伸形成有安装腔17,阀体10装接于安装腔17内,安装腔17的底部设置有连通至外部的接口28,接口28与出阀口13对应连通;安装腔17的高度l大于或等于阀体10高度d。通过设置的安装腔17用于装接固定阀体10,安装腔17往外延伸设置有利于水体汇聚至阀体10处,而安装腔17的高度l大于或等于阀体10高度d则能够装接阀体10使阀体10完全装接内安装腔17内不会外突。

阀体10外周侧套设有阀防水垫圈18,阀防水垫圈18与安装腔17之间形成过盈配合。通过设置的阀防水垫圈18能够增加阀体10与安装腔17之间的密封性,避免水体能够经过缝隙渗透。

排水口9设置有两个,两排水口9分设于不同两相邻垫条19之间形成分隔,阀体10对应排水口9设置有两组。设置两个排水口9和阀体10能增大废水的排水量,而两排水口9排布位置的设置则有利于排水口9的均布。

一种滤芯结构,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23,壳体23上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原水口24、纯水口25及废水口26;空腔中设置有如上述的侧进水的过滤组件27,原水口24与原水输入端4连通,纯水口25与中心管2连通,废水口26与废水输出端5连通。通过应用该侧进水的过滤组件27,能有效地避免tds超标出水的情况。该滤芯结构因应实际的使用需要,基于本发明侧进水的过滤组件应用下,本发明滤芯结构的原水口24、纯水口25及废水口26可基于其内部结构及水路的变化调整而于所述滤芯结构的任意位置进行任意的分设设置。

滤芯结构水流路径:原水进入本滤芯结构时,首先通过对应的原水口24进入空腔,原水输入至反渗透膜层3的侧面,并在原水输入的压力下往所述反渗透膜层的内侧渗入;在现有技术应用的反渗透膜层作用下,纯水能够渗透至中心管2中,并由连通中心管2的纯水口25向外部导出;废水渗透至废水输出端5,并由废水输出端5输出至内腔8中汇聚。

当内腔8中汇聚有足够的废水水源时,废水水压大于弹性部件15的复位弹力,阀体10打开,废水通过排水口9从进阀口12流入阀体10内,并由出阀口13排出,经接口28而流向废水口26导出。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滤芯结构,包括具有空腔的壳体23;在现有技术应用中,壳体23的两端可根据不同需要在任意一端或两端位置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原水口24、纯水口25和废水口26,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3的一端设置有原水口24与纯水口25,另一端设置有与空腔连通的废水口26;空腔中设置有如上述的侧进水的过滤组件27,原水口24与原水输入端4连通,纯水口25与中心管2连通,废水口26与废水输出端5连通;在本技术方案中,反渗透膜层3非两端同时设置有废水输出端5时,当反渗透膜层3的其中一端设置有废水输出端5,则另一端设置为封闭结构29。

实施例2:

本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2中,所述壳体23的一端设置有废水口26与纯水口25,另一端设置有原水口24。通过以上设置,使所述滤芯结构能满足因其内部结构及水路变化调整而对水口位置的设置要求,并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实施例3:

本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3中,所述壳体23的一端设置有废水口26与原水口24,另一端设置有纯水口25。通过以上设置,使所述滤芯结构能满足因其内部结构及水路变化调整而对水口位置的设置要求,并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实施例4: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4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4中,所述壳体23的一端设置有废水口26、原水口24与纯水口25。通过以上设置,使所述滤芯结构能满足因其内部结构及水路变化调整而对水口位置的设置要求,并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实施例5: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5中,所述壳体23的一端设置有原水口24与纯水口25;废水口26设置有两个,以对应所述壳体23进行两端分设;通过以上设置,使所述滤芯结构能满足双端出废水的应用,从而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在本技术方案中,废水口26对应所述滤芯进行两端分设,废水输出端5对应所述废水口26于反渗透膜层3进行两端分设,则该反渗透膜层3的两端不应用封闭结构29。

实施例6:

本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6中,所述壳体23的一端设置有原水口24,另一端设置有纯水口25;废水口26设置有两个,以对应所述原水口24位置及所述纯水口25位置进行两端分设;通过以上设置,使所述滤芯结构能满足双端出废水的应用,从而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在本技术方案中,废水口26对应所述滤芯进行两端分设,废水输出端5对应所述废水口26于反渗透膜层3进行两端分设,则该反渗透膜层3的两端不应用封闭结构29。

实施例7:

本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7中,所述壳体23的一端设置有废水口26和纯水口25;原水口24设置有两个,以对应所述壳体23进行两端分设;通过以上设置,使所述滤芯结构能满足双端进原水的应用,从而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实施例8:

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8中,所述壳体23的一端设置有废水口26,另一端设置有纯水口25;原水口24设置有两个,以对应所述废水口26位置及所述纯水口25位置进行两端分设;通过以上设置,使所述滤芯结构能满足双端进原水的应用,从而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

实施例9: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9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9中,所述壳体23的任意一端设置有纯水口25;原水口24及废水口26均设置有两个,以对应所述壳体23进行两端分设;通过以上设置,使所述滤芯结构能满足双端进原水和双端排废水的应用,从而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在本技术方案中,废水口26对应所述滤芯进行两端分设,废水输出端5对应所述废水口26于反渗透膜层3进行两端分设,则该反渗透膜层3的两端不应用封闭结构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施原理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而相应修改方案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