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抗冲击扭力的连接套内壁涂层工艺及其连接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5123发布日期:2020-08-07 20:27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抗冲击扭力的连接套内壁涂层工艺及其连接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连接套内壁涂层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可抗冲击扭力的连接套内壁涂层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围栏已经成为牧场的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采用围栏放牧具有节省人力、便于草地合理利用和提高草地生产力等优点。在牧场防护栏实际使用过程中,围栏电网的缆线一般使用钢丝绳,其钢丝的衔接由连接套完成(即通过专用紧固钳压紧来达到连接套与其内的钢丝绳紧密衔接),目前由于使用的钢丝绳其光滑的表面与未经处理过的连接套的光滑内壁相互箍紧后其紧密度不断受到动物的触碰及风吹雨打不同的外界扭力晃动而使衔接处间隙变大产生松脱,使其衔接的紧密度产生松脱,导致钢丝衔接脱落。而现有的连接套仅是敷上一层热固性树脂胶黏剂并简单处理,其伸长率低,脆性较大,当粘接部位承受外力时很容易产生裂纹,并迅速扩展,导致胶层开裂,不耐疲劳,抗拉能力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抗冲击扭力的连接套内壁涂层工艺及其连接套。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可抗冲击扭力的连接套内壁涂层工艺,一种具有较高附着力,可规模化生产制备,且制备较为简单的可抗冲击扭力、不易松脱的连接套内壁涂层工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按如下步骤实现的:步骤一、将置于专用支架上的连接套完全浸润在胶粘剂中,直至连接套内外表面敷上胶粘剂涂层;步骤二、通过风管将连接套的胶粘剂涂层吹成挂壁薄层,送入烘烤机,进行第一次烘烤,烘烤温度100~130℃,烘烤时间40~50min,至胶粘剂涂层接近固化状态;步骤三、将第一次烘烤后的连接套排列置于专用支架上,再次浸润在胶粘剂中,自然状态下沥10~20min,沥去连接套上多余的胶粘剂,将专用支架上的连接套放入铬刚玉砂搅拌桶中,搅拌45~75s,直至连接套内外表面均匀沾满铬刚玉砂涂层;步骤四、从搅拌桶中取出连接套送入烘烤机,进行第二次烘烤,烘烤温度100~130℃,烘烤时间60~90min,直至步骤三中胶粘剂涂层和铬刚玉砂涂层完全固化;步骤五、第二次烘烤后,将连接套倒入研磨机中,加水研磨连接套外表面15~25min,至连接套外表面无附着的铬刚玉砂后取出即可。进一步的,步骤二的挂壁薄层厚度为0.2~0.5mm。进一步的,步骤六的研磨机所使用的研磨颗粒大小大于线孔孔径。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连接套内壁涂层厚度为0.5~1mm。进一步的,所述铬刚玉砂的目数为100目。进一步的,所述胶粘剂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环氧树脂15~25份、增韧剂3~5份、固化剂5~15份、稀释剂60~75份。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得到一种连接套,该连接套采用上述工艺制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本发明采用专用胶粘剂,其含有的组分环氧树脂不仅具有粘附力强、力学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收缩性低的特点;增加辅料增韧剂,可以进一步提高胶黏剂涂层的柔韧性;增加辅料固化剂,进一步提高胶粘剂涂层的强度。(2).本工艺最大的特点在于加工多层胶体涂层从而增加了连接套内壁涂层的厚度,两次烘烤也使胶体涂层及铬刚玉砂涂层在连接套内壁具有更高的附着力,同时也增加了内壁涂层与钢丝线贴合的韧度及晃动产生的扭动拉扯力的防滑度,解决了现有围栏钢丝衔接专用连接套的脱落问题。(3).本发明提供的可抗冲击扭力的连接套内壁涂层工艺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铬刚玉砂涂层,其强度远超普通砂子,并采用专用胶粘剂粘接固化在内壁上,在压接钳的作用下,连接套按钢丝形状抱紧两根钢丝绳,利用自身的形变和铬刚玉砂产生的点摩擦力咬紧钢丝绳,极大提高连接套抗冲击拉力和扭力的性能,防止钢丝绳在拉力的作用下松脱、滑落,其拉力通常可以达到950公斤以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连接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连接套的剖面图;其中,1-连接套、2-内壁涂层、3-线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此,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实施例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可抗冲击扭力的连接套内壁涂层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置于专用支架上的连接套1完全浸润在胶粘剂中,直至连接套1内外表面敷上胶粘剂涂层;步骤二、通过风管将连接套1的胶粘剂涂层吹成挂壁薄层,送入烘烤机,进行第一次烘烤,烘烤温度100℃,烘烤时间50min,至胶粘剂涂层接近固化状态即可;步骤三、将第一次烘烤后的连接套1排列置于专用支架上,再次浸润在胶粘剂中,自然状态下沥10min,沥去连接套上多余的胶粘剂,将专用支架上的连接套1放入铬刚玉砂搅拌桶中,搅拌45s,直至连接套1内外表面均匀沾满铬刚玉砂涂层;步骤四、从搅拌桶中取出连接套1送入烘烤机,进行第二次烘烤,烘烤温度100℃,烘烤时间90min,直至步骤三中胶粘剂涂层和铬刚玉砂涂层完全固化;步骤五、第二次烘烤后,将连接套倒入研磨机中,加水研磨连接套外表面15min,至连接套外表面无附着的铬刚玉砂即可。进一步的,步骤二的挂壁薄层厚度为0.2mm。进一步的,步骤六的研磨机所使用的研磨颗粒大小大于线孔3孔径,用于研磨连接套1外表面的砂层,研磨颗粒不会堵住线孔3能很好去除连接套外1表面的砂层。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连接套1内壁涂层2厚度为0.5mm,在不影响钢丝绳本体强度的情况下提供最大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铬刚玉砂的目数为100目,在不影响钢丝绳本体强度的情况下提供最大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胶粘剂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环氧树脂15份、增韧剂3份、固化剂5份、稀释剂60份。实施例2可抗冲击扭力的连接套内壁涂层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置于专用支架上的连接套1完全浸润在胶粘剂中,直至连接套1内外表面敷上胶粘剂涂层;步骤二、通过风管将连接套1的胶粘剂涂层吹成挂壁薄层,送入烘烤机,进行第一次烘烤,烘烤温度115℃,烘烤时间45min,至涂层接近固化状态;步骤三、将第一次烘烤后的连接套1排列置于专用支架上,再次浸润在胶粘剂中,自然状态下沥15min,沥去连接套1上多余的胶粘剂,将专用支架上的连接套1放入铬刚玉砂搅拌桶中,搅拌60s,直至连接套1内外表面均匀沾满铬刚玉砂涂层;步骤四、从搅拌桶中取出连接套1送入烘烤机,进行第二次烘烤,烘烤温度115℃,烘烤时间75min,直至步骤三中胶粘剂涂层和铬刚玉砂涂层完全固化;步骤五、第二次烘烤后,将连接套1倒入研磨机中,加水研磨连接套1外表面20min,至连接套1外表面无附着的铬刚玉砂后取出即可。进一步的,步骤二的挂壁薄层厚度为0.3mm。进一步的,步骤六的研磨机所使用的研磨颗粒大小大于线孔孔径,用于研磨连接套1外表面的砂层,研磨颗粒不会堵住线孔且能很好去除连接套1外表面的砂层。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1内壁涂层2厚度为0.75mm,在不影响钢丝绳本体强度的情况下提供最大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铬刚玉砂的目数为100目,在不影响钢丝绳本体强度的情况下提供最大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胶粘剂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环氧树脂20份、增韧剂4份、固化剂10份、稀释剂67.5份。实施例3可抗冲击扭力的连接套内壁涂层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将置于专用支架上的连接套1完全浸润在胶粘剂中,直至连接套1内外表面敷上胶粘剂涂层;步骤二、通过风管将连接套1的胶粘剂涂层吹成挂壁薄层,送入烘烤机,进行第一次烘烤,烘烤温度130℃,烘烤时间40min,至涂层接近固化状态;步骤三、将第一次烘烤后的连接套1排列置于专用支架上,再次浸润在胶粘剂中,自然状态下沥20min,沥去连接套1上多余的胶粘剂,将专用支架上的连接套1放入铬刚玉砂搅拌桶中,搅拌75s,直至连接套1内外表面均匀沾满铬刚玉砂涂层;步骤四、从搅拌桶中取出连接套1送入烘烤机,进行第二次烘烤,烘烤温度130℃,烘烤时间60min,直至步骤三中胶粘剂涂层和铬刚玉砂涂层完全固化;步骤五、第二次烘烤后,将连接套1倒入研磨机中,加水研磨连接套1外表面20min,至连接套1外表面无附着的铬刚玉砂后取出即可。进一步的,步骤二的挂壁薄层厚度为0.5mm。进一步的,步骤六的研磨机所使用的研磨颗粒大小大于线孔孔径,用于研磨连接套1外表面的砂层,牧民用连接套固定钢丝线时不会被连接套的外表面的砂层划伤,且研磨颗粒不会堵住线孔且能很好去除连接套1外表面的砂层。进一步的,所述步骤四连接套1内壁涂层2厚度为1mm,在不影响钢丝绳本体强度的情况下提供最大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铬刚玉砂的目数为100目,在不影响钢丝绳本体强度的情况下提供最大的摩擦力。进一步的,所述胶粘剂包括如下重量的组分:环氧树脂25份、增韧剂5份、固化剂15份、稀释剂75份。实施例4参阅图1-2,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得到一种连接套,该连接套可采用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工艺制备。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套1的截面为8字形,当钢丝绳穿过这种形状连接套时,在压接钳的作用下,连接套1抱紧两根钢丝绳,且利用自身的形变和铬刚玉砂产生的点摩擦力咬紧钢丝绳,钢丝绳不容易脱落。对比例可抗冲击扭力的连接套内壁涂层工艺同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将铬刚玉砂换成普通砂子,将专用胶粘剂换成普通胶水。对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对比例的连接套进行拉力试验,采用拉力试验机对压接钳压紧钢丝绳后的上述四种连接套分别进行拉力试验,测试结果如下表:实施例承受拉力上限(单位:公斤)实施例1<1000实施例2<1000实施例3<1000对比例<650从上表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的连接套,跟对比例的连接套相比,实施例的连接套承受拉力的上限远远大于对比例的连接套。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能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