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多综合试验箱体上的防凝露红外视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86423发布日期:2020-08-18 17:19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多综合试验箱体上的防凝露红外视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环境试验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综合环境试验系统中试验箱体上的防凝露红外视窗。



背景技术:

多综合环境试验是指振动、温度、湿度和气压等多种环境中的至少两种环境组合形成试验环境。多综合环境试验系统是在有效的空间范围内模拟出自然环境(如振动、温度、湿度和气压),然后检测被试件的各项性能指标。多综合环境试验系统被广泛的应用于航空航天产品、信息电子仪器仪表、材料、电工、各种电子元器件等相关领域。

多综合环境试验系统包括振动、温度、湿度、压力等多个部分,如三综合环境试验系统的试验环境常为振动、温度、湿度组合,这些试验环境组合施加到被试件上,完成被试件的相关评估。其中,当进行温度、湿度、振动试验时,试件需要通过红外热成像仪进行热成像,红外光线需通过红外玻璃方可检测到试件,所以需要在试验箱体上安装红外玻璃且保证玻璃无结霜及水滴,否则将影响红外热成像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多综合试验箱体上的防凝露红外视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多综合试验箱体上的防凝露红外视窗,包括视窗组件和加热组件;其中,

所述视窗组件包括透光体、镜框、压紧板以及两密封结构;所述镜框通过第一密封结构与箱体上的一开口密封装配;所述透光体通过内侧的周部边缘贴合定位于所述镜框的一结合面上,并与该结合面通过第二密封结构密封配合;所述压紧板压合于所述透光体外侧的周部边缘,并与镜框结合定位;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热筒以及加热结构;所述导热筒嵌设于所述开口中,其外侧壁对应开口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导热筒的外端对应所述视窗组件的镜框内端设置,构成导热筒的内腔连通至所述透光体的内侧面;所述导热筒的内端对应所述箱体的内部设置;所述加热结构贴合于所述导热筒的筒壁,用于加热导热筒。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上述方案中,所述压紧板与所述镜框通过螺纹结构结合定位。

2.上述方案中,所述导热筒的内端伸入所述箱体的内部,构成导热筒的内端凸出于箱体的内表面。

3.上述方案中,所述加热结构包括电热丝结构,该电热丝结构贴合于所述导热筒的外侧筒壁设置。

4.上述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对应所述透光体设置,且温度传感器与一控制电路电性连接,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结构。

5.上述方案中,所述透光体为锗晶体玻璃。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

本发明一种用于多综合试验箱体上的防凝露红外视窗,包括视窗组件和加热组件;视窗组件包括透光体、镜框、压紧板及两密封结构;镜框与箱体上的开口密封装配;透光体贴合定位于镜框的结合面上,并与该结合面密封配合;压紧板压合透光体并与镜框结合定位;加热组件包括导热筒及加热结构;导热筒嵌设于开口中,外端对应视窗组件的镜框设置,内端对应箱体的内部设置;加热结构贴合于导热筒的筒壁,用于加热导热筒。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解决了红外透光体与试验箱体的密封问题,并能有效解决红外透光体的凝露、结霜现象,保证了综合试验的正常实施。同时还提高了红外透光体在试验箱体上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试验箱体的示意图;

附图2为图1中a-a向剖面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分解爆炸图。

以上附图中:1.透光体;2.镜框;2a.结合面;3.压紧板;4.第一密封结构;5.箱体;6.开口;7.第二密封结构;8.导热筒;9.加热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以下将以图式及详细叙述对本案进行清楚说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案的实施例后,当可由本案所教示的技术,加以改变及修饰,其并不脱离本案的精神与范围。

本文的用语只为描述特定实施例,而无意为本案的限制。单数形式如“一”、“这”、“此”、“本”以及“该”,如本文所用,同样也包含复数形式。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案,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连接”或“定位”,均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直接作实体接触,或是相互间接作实体接触,亦可指二或多个组件或装置相互操作或动作。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包含”、“包括”、“具有”等,均为开放性的用语,即意指包含但不限于。

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用词(terms),除有特别注明外,通常具有每个用词使用在此领域中、在本案内容中与特殊内容中的平常意义。某些用以描述本案的用词将于下或在此说明书的别处讨论,以提供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有关本案描述上额外的引导。

参见附图1~3所示,一种用于多综合试验箱体上的防凝露红外视窗,包括视窗组件和加热组件。

其中,所述视窗组件包括一圆形透光体1,该透光体1可透过红外光线,优选锗晶体玻璃。还包括镜框2、压紧板3以及两密封结构。所述镜框2呈圆环状,通过第一密封结构4与箱体5上的一开口6密封装配;所述透光体1通过内侧的周部边缘贴合定位于所述镜框2的一圆环结合面2a上,并与该结合面2a通过第二密封结构7密封配合;所述压紧板3压合于所述透光体1外侧的周部边缘,并与镜框2结合定位,从而通过压紧板3将透光体1压紧固定在镜框2上。所述密封结构可选用密封条、密封胶等。

优选的,所述压紧板3与所述镜框2通过螺纹结构结合定位,以提高结合稳定性。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热筒8以及加热结构9;所述导热筒8嵌设于所述开口6中,其外侧壁对应开口6的内侧壁设置;所述导热筒8的外端对应所述视窗组件的镜框2内端设置,构成导热筒8的内腔连通至所述透光体1的内侧面;所述导热筒8的内端对应所述箱体5的内部设置;所述加热结构9贴合于所述导热筒8的筒壁,用于加热导热筒8。

通过所述加热组件的设置,可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一、在进行温度试验时,避免因箱体5内外的温差或因箱体5内温度的急剧变化导致透光体1的表面结霜、凝露;

二、在进行高温高湿试验时,避免透光体1的内侧表面凝露。

优选的,所述导热筒8为不锈钢材质,可避免水汽导致导热筒8生锈。

优选的,所述导热筒8的内端伸入所述箱体5的内部,构成导热筒8的内端凸出于箱体5的内表面。

通过将导热筒8的内端伸入箱体5的内部一定深度,可带来以下技术效果:

一、导热筒8具有足够的长度以通过加热结构9的加热产生足够多的热量;

二、可避免箱体5内部的循环风进入导热筒8的内腔,对内腔造成降温影响。

其中,所述加热结构9包括电热丝结构,该电热丝结构贴合于所述导热筒8的外侧筒壁设置,也可以是其它类似功能的电加热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图中未绘出),所述温度传感器对应所述透光体1设置,且温度传感器与一控制电路(图中未绘出)电性连接,该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加热结构9,构成一透光体1表面温度检测的闭环系统,当检测到透光体1表面温度可能导致结霜、凝露时,控制电路可控制加热结构9对导热筒8进行加热,使腔内温度升高,进而对透光体1表面进行升温,进而避免结霜、凝露。

现通过本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安装步骤说明如下:

步骤一、将第二密封结构7的内侧面贴合平铺于镜框2的圆环结合面2a上;

步骤二、将红外透光体1轻放置于第二密封结构7的外侧面,将压紧板3旋入镜框2内,慢慢旋入将红外透光体1压紧至第二密封结构7上;

步骤三、将安装好红外透光体1的镜框2固定于试验箱体5的开口6上,镜框2与箱体5接触安装面之间使用第一密封结构4密封;

步骤四、将带温控的加热结构9固定于导热筒8外圆周面上,然后将导热筒8固定于开口6中接近镜框2的内侧面位置;

步骤五、将加热结构9电连接至试验箱控制电路中,从而可通过试验箱的控制面板控制加热结构9的开启、关闭。

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发明解决了红外透光体与试验箱体的密封问题,并能有效解决红外透光体的凝露、结霜现象,保证了综合试验的正常实施。同时还提高了红外透光体在试验箱体上的安装效率。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