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流量喷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76000发布日期:2020-11-19 22:42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变流量喷头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喷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流量喷头。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的机房布水系统,采用的是平盖无上筒式喷头或盖筒分离式喷头。平盖无上筒式喷头,喷头压力低,喷淋距离短,并且可能会出现同一系统距进水口较近的喷头水量充足,而较远的喷头水量不足,从而造成布水不均匀,降低布水效率,浪费成本。另外采用平盖无上筒式喷头一般布置在水箱底部,时间一长会被积垢堵住,影响喷淋效果,还有采用盖筒分离式喷头,这样的结构在喷头盖子与上筒身之间有凹槽,污垢容易沉积在上面,时间一长,堵死盖筒间缝隙,维护时容易清洗不干净,或盖筒根本拆不开,导致喷头存在易堵塞且维护不便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流量喷头,不仅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均匀布水,同时防止堵塞实现零维护,而且具有多层布水的效果,适用范围广。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变流量喷头,包括喷头上部和喷头下部,所述喷头上部包括进水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进水部为下窄上宽的锥筒状,所述进水部的侧壁设置有水槽,水槽贯穿进水部的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伞盖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水槽与所述进水部下端部之间的侧壁上;

所述喷头下部包括出水部、第一布水部、第二布水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出水部上端为圆筒状,所述出水部下端设置有贯穿侧壁的通槽,所述第一布水部为下宽上窄的弧形中空凸台状,且设置在所述通槽底部的中心位置,喷头上部喷出的水流可直接落到第一布水部上,所述第二布水部为中空花瓣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布水部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反伞盖状,且设置在水部上端部,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扣合(第一连接部上设置有扣位暗槽,第二连接部上设置有可与之相匹配的卡扣,以实现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水槽为下窄上宽的梯形槽,随着进水部内水位的增高,水量也会呈比率地增大,从而达到防止水位过高溢流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部上端侧壁对称设置有卡位齿,通过卡位齿与外部喷头固定件卡接相连,增加喷头平衡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底部与所述出水部侧壁连接处均匀设置有加强筋,增加连接处的强度,提高喷头使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布水部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圆锥块,所述圆锥块顶端朝上设置,使经过布水部的中心位置的水流冲击在圆锥块上,反弹喷洒到相对近些的地方,增强多层布水效果。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设置有水槽,使得喷头上部内的水位到达一定高度再从喷头下部喷出,不论各喷头距离进水口距离远近都有水,且各喷头压力增加,压力相同,不仅可以达到均匀布水效果,还可以使水喷得更开、更远。

(2)进水部和第一连接部一体成型,有效解决喷头盖面的积垢问题,有效防止堵塞实现零维护。

(3)设置有第一布水部和第二布水部,水从喷头上部喷出后冲击喷头下部的第一布水部上,一部分水流沿第一布水部侧壁的弧线做抛物线运动喷洒到更远的地方,一部分水流经过第一布水部的中心位置冲击第二布水部实心部分反弹洒到相对近些的地方,另一部分从第二布水部的空心位置直接下去,从而达到多层布水效果。

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均匀布水,同时防止堵塞实现零维护,而且具有多层布水的效果,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喷头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水槽;2、进水部;3、第一连接部;4、出水部;41、通槽;5、加强筋;6、卡位齿;7、第一布水部;8、第二布水部;81、圆锥块;9、第二连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变流量喷头,包括喷头上部和喷头下部,所述喷头上部包括进水部2和第一连接部3,所述进水部2为下窄上宽的锥筒状(根据进水部2的长度可具体选用高、中、矮三种规格,其中矮规格的进水部2因其长度较短无需设置水槽1也可以实现均匀布水的目的,实际使用中可以通过高矮喷头的搭配,形成干湿区,从而起到防白雾的效果);

所述进水部2的侧壁设置有水槽1,水槽1贯穿进水部2的一侧侧壁,所述第一连接部3为伞盖状,所述第一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水槽1与所述进水部2下端部之间的侧壁上,其中,第一连接部3与进水部2一体成型;

所述喷头下部包括出水部4、第一布水部7、第二布水部8和第二连接部9,所述出水部4上端为圆筒状,所述出水部4下端设置有贯穿前后侧壁的通槽41,所述第一布水部7为下宽上窄的弧形中空凸台状,且设置在所述通槽41底部的中心位置,喷头上部喷出的水流可直接冲击第一布水部7上,所述第二布水部8为中空花瓣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布水部7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连接部9为反伞盖状,且设置在水部上端部,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扣合(第一连接部3上设置有扣位暗槽(图中未示出),第二连接部9上设置有可与之相匹配的卡扣(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扣合)。

进一步地,所述水槽1为下窄上宽的梯形槽,随着进水部2内水位的增高,水量也会呈比率地增大,从而达到防止水位过高溢流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部4上端侧壁对称设置有卡位齿6,通过卡位齿6与外部喷头固定件卡接相连,增加喷头平衡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部9底部与所述出水部4侧壁连接处均匀设置有加强筋5,增加连接处的强度,提高喷头使用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布水部8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圆锥块81,所述圆锥块81顶端朝上设置,使经过布水部的中心位置的水流冲击在圆锥块81上,反弹喷洒到相对近些的地方,增强多层布水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将第一连接部3和第二连接部9扣合后,将第一连接部3以上的部分外部进水装置相连,当喷头上部的水槽1底部被水位没过时,水从喷头上部喷出,冲击喷头下部的第一布水部7上,一部分水流沿第一布水部7侧壁的弧线做抛物线运动喷洒到更远的地方,一部分水流经过第一布水部7的中心位置冲击第二布水部8实心部分反弹洒到相对近些的地方,另一部分从第二布水部8的空心位置直接下去,从而达到多层布水效果。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变流量喷头,包括喷头上部和喷头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头上部包括进水部(2)和第一连接部(3),所述进水部(2)为下窄上宽的锥筒状,所述进水部(2)的侧壁设置有水槽(1),所述第一连接部(3)为伞盖状,所述第一连接部(3)设置在所述水槽(1)与所述进水部(2)下端部之间的侧壁上;

所述喷头下部包括出水部(4)、第一布水部(7)、第二布水部(8)和第二连接部(9),所述出水部(4)上端为圆筒状,所述出水部(4)下端设置有贯穿侧壁的通槽(41),所述第一布水部(7)为下宽上窄的弧形中空凸台状,且设置在所述通槽(41)底部的中心位置,所述第二布水部(8)为中空花瓣状,且设置在所述第一布水部(7)的正下方,所述第二连接部(9)为反伞盖状,且设置在水部(4)上端部,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3)扣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为下窄上宽的梯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部(4)上端侧壁对称设置有卡位齿(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9)底部与所述出水部(4)侧壁连接处均匀设置有加强筋(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流量喷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布水部(8)顶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圆锥块(81),所述圆锥块(81)顶端朝上设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流量喷头,包括喷头上部和喷头下部,所述喷头上部包括进水部和第一连接部,所述进水部为下窄上宽的锥筒状,所述进水部的侧壁设置有水槽,所述第一连接部为伞盖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梯形槽与所述进水部下端部之间的侧壁上;所述喷头下部包括出水部、第一布水部、第二布水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出水部上端为圆筒状,所述出水部下端设置有贯穿侧壁的通槽,所述第一布水部为下宽上窄的弧形中空凸台状,所述第二布水部为中空花瓣状,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反伞盖状,且设置在水部上端部,可与所述第一连接部扣合,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可以实现均匀布水,同时防止堵塞实现零维护,而且具有多层布水的效果,适用范围广。

技术研发人员:贺颂钧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览讯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9.07
技术公布日:2020.11.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