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路缘石的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及涂刷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69177发布日期:2021-02-26 14:18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路缘石的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及涂刷方法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路缘石外露部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路缘石的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及涂刷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发展,建设和完善高速公路网络,是加快基础建设的重要举措。在路基表层沥青摊铺施工时,为使沥青摊铺时与路缘石充分结合,涂刷乳化沥青形式多样。现有技术中采用涂抹刷的方式,人工涂刷,现场人工涂刷时涂刷厚度不均匀,涂刷高度参差不齐,对路缘石外露部分造成污染,并且使施工成本增加,施工效率低。因此,现有技术有待于更进一步的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路缘石的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及涂刷方法,以提高涂刷效率,涂刷乳化沥青更均匀。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方案包括:一种用于路缘石的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其包括用于盛放乳化沥青的料斗,其中,该料斗下方设置有与路缘石上沿相适配的行走轮,该料斗一侧通过连接杆设置有滚轮,该滚轮与路缘石对应侧相适配,该料斗另一侧通过高度调结构连接有一滚刷,该滚刷与路缘石对应侧相适配;滚轮、滚刷形成与路缘石相适配的夹持口;上述料斗通过带有开关的下料管与滚刷相连通。
[0005]
所述的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其中,上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横杆,第一横杆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竖直杆,第一竖直杆下端设置有第二横杆,第二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上述滚轮。
[0006]
所述的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其中,上述高度调结构包括设置在料斗对应侧的第三横杆,第三横杆对应端设置有穿孔,该穿孔内布置有第二竖直杆,第二竖直杆能在穿孔内移动,第二竖直杆与第三横杆配置有扣板,该扣板上配置有加固螺栓,通过加固螺栓固定第三横杆与第二竖直杆,第二竖直杆下端设置有第四横杆,第四横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上述滚刷。
[0007]
一种使用上述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的涂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路缘石规格,通过高度调结构将滚刷调整至预设高度,向料斗中添加乳化沥青,打开下料管上的开关,匀速推动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移动,并向料斗中持续添加乳化沥青,直至涂刷完毕。
[0008]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路缘石的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及涂刷方法,采用滚轮、滚刷形成与路缘石相适配的夹持口的方式,在沿着路缘石移动过程中完成乳化沥青的自动涂刷,还通过高度调结构调整滚刷的高度,使滚刷与路缘石对应面贴合更紧密,涂刷更均匀;无需人工进行一点一点涂刷,减少了人工涂刷不均的问题,提高了涂刷效率,节约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效率,并且本装置新型可移动、安拆便捷、节省人力投入,施工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发明中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路缘石的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及涂刷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1]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路缘石的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其包括用于盛放乳化沥青的料斗1,其中,该料斗1下方设置有与路缘石4上沿相适配的行走轮2,该料斗1一侧通过连接杆设置有滚轮3,该滚轮3与路缘石4对应侧相适配,该料斗1另一侧通过高度调结构连接有一滚刷5,该滚刷5与路缘石4对应侧相适配;滚轮3、滚刷5形成与路缘石4相适配的夹持口;上述料斗1通过带有开关的下料管6与滚刷5相连通。
[0012]
更进一步的,上述连接杆包括第一横杆7,第一横杆7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竖直杆8,第一竖直杆8下端设置有第二横杆9,第二横杆9的另一端设置有上述滚轮3。
[0013]
而且上述高度调结构包括设置在料斗1对应侧的第三横杆10,第三横杆10对应端设置有穿孔,该穿孔内布置有第二竖直杆11,第二竖直杆11能在穿孔内移动,第二竖直杆11与第三横杆10配置有扣板12,该扣板12上配置有加固螺栓13,通过加固螺栓13固定第三横杆10与第二竖直杆11,第二竖直杆11下端设置有第四横杆14,第四横杆14的另一端设置有上述滚刷5。
[0014]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的涂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根据路缘石4规格,通过高度调结构将滚刷5调整至预设高度,向料斗1中添加乳化沥青,打开下料管6上的开关,匀速推动乳化沥青自动涂刷装置移动,并向料斗1中持续添加乳化沥青,随着滚刷5的滚动对路缘石对应测进行涂刷,直至涂刷完毕。
[0015]
当然,以上说明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并不限于列举上述实施例,应当说明的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说明书的教导下,所做出的所有等同替代、明显变形形式,均落在本说明书的实质范围之内,理应受到本发明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