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田灌溉用水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26290发布日期:2021-04-09 20:3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农田灌溉用水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农田灌溉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农田灌溉用水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农业灌溉方式一般可分为传统的地面灌溉、普通喷灌以及微灌,地面灌溉包括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但这类灌溉方式往往耗水量大,水的利用力较低,普通喷灌技术是目前中国农业生产中较普遍的灌溉方式,而农业灌溉过程中会通道很多机械设备,水循环装置是其中之一,水循环装置的作用是对污水进行过滤,然后将过滤后的水输送给洒水设备,达到水循环的目的。

目前所用的水循环装置在过滤污水时,污水大多是直接倒入装置中,且污水下降时的作用力直接作用在装置的过滤部件上,若水速过快,容易导致装置的过滤部件变形损坏,且污水中的颗粒状杂质容易集中堆积在装置的过滤部件中部,造成装置的过滤部件出现严重的堵塞现象,需要工作人员时常进行清理,较为麻烦,且清理时,大多是将堆积的颗粒状杂质从装置的过滤部件上清理下来,但是卡在装置过滤部件中的颗粒状杂质难以清理掉,降低了装置的过滤部件的过滤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田灌溉用水循环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农田灌溉用水循环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有推动架,所述推动架上方的箱体侧壁上安装有传动机构,所述箱体的一侧上端侧壁上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和传动机构相连接,所述箱体的另一侧上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吸水泵,所述吸水泵的输出端朝上,所述吸水泵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第二排水管和第一排水管通过吸水泵的输出端相通,所述箱体的另一侧下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朝上,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所述第二循环管和第一循环管通过循环泵的输出端相通,所述第二循环管远离循环泵的一端穿过箱体的侧壁且延伸至箱体的另一侧内部下端,所述箱体的上端中部安装有洒水机构,所述洒水机构和第一排水管远离吸水泵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箱体的上端一侧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以及洒水机构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以及洒水机构的外部共同设有外壳,所述外壳呈l形结构,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在箱体的一侧上端拐角处,所述外壳的垂直部分下端固定连接在推动架上,所述箱体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所述第一滤网呈环形结构,所述第一滤网位于洒水机构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滤网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和箱体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安装环的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滑料环,所述滑料环的下端圆周外壁和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的下方设有清理机构,所述箱体的内部下端设有隔离壳,所述隔离壳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另一侧下端内壁上且位于第二循环管的外部,所述隔离壳的内部上端安装有冲洗机构,所述隔离壳靠近箱体一侧的上端侧壁上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所述箱体正面的上端和一侧下端均卡接有清理门。

具体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转杆,所述转杆垂直设置在外壳的内部,所述转杆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外壳垂直部分的下端内壁上,所述转杆的下端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环,所述第一齿环和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转杆的上端圆周外壁上通过轴承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固定连接在箱体的一侧上端外壁上,所述转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位于箱体的上端一侧。

具体的,所述洒水机构包括固定管,所述固定管通过轴承贯穿且固定连接在箱体上端中部的侧壁上,所述固定管的下端位于箱体的内部上端,所述固定管的两侧下端均水平固定连接有洒水管,两个所述洒水管均位于第一滤网的正上方,所述固定管的上端通过轴承套设且固定连接在第一排水管远离吸水泵的一端上,所述固定管的上端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齿环。

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在外壳水平部分的上端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朝下,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和传动机构的第一齿轮以及洒水机构的第二齿环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和传动轴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支撑轴的下端转动连接在箱体的上端。

具体的,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位于安装环的下方,所述固定环的圆周外壁和箱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的上端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呈环形结构,所述固定环的内部通过若干第一连接板固定连接有载板,所述载板位于固定环的中心处,所述载板的上端中部垂直转动连接有中轴,所述中轴的下端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两侧圆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中轴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转环,所述转环和固定环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转环的内径比固定环的内径大,所述转环的下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转环的中部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第三齿环,所述第三齿环和传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中轴的上端通过轴承贯穿且固定连接在连接套的内部,所述中轴两侧的上端圆周外壁上均水平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下端均和第一滤网的上端抵触连接。

具体的,所述冲洗机构包括固定壳,所述固定壳贯穿且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固定壳连接箱体的一侧中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插在固定壳的内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在固定壳的内部,所述固定壳位于隔离壳内部的一侧下端垂直贯穿且固定连接有吸水管,所述吸水管的下端位于隔离壳的内部下端,所述吸水管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所述固定壳位于隔离壳内部的一侧上端垂直贯穿且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所述连接管的上端贯穿隔离壳的上端侧壁且延伸至隔离壳的上端外部,所述连接管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冲洗管,所述第一冲洗管呈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冲洗管的圆周外壁通过若干支撑板固定连接在箱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冲洗管的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冲洗管,所述第二冲洗管的下端穿过隔离壳的上端侧壁且延伸至隔离壳的内壁上端,所述第二冲洗管和第二滤网相对。

具体的,所述固定壳位于隔离壳内部的部分两端圆周外壁上均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吊板,所述吊板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隔离壳的上端内壁上。

具体的,所述中轴的上端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呈环形结构,所述挡板的外径比连接套的外径大。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箱体上设置有洒水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洒水机构相连接,而吸水泵通过第一排水管和洒水机构相连接,使用时,吸水泵通过第一排水管将污水排到洒水机构的固定管中,同时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电机驱动固定管在箱体上转动,将污水上洒在第一滤网上,可避免污水集中倾倒在第一滤网的一处,冲坏第一滤网。

(2)本发明洒水机构的设置可避免颗粒状杂质集中堆积在第一滤网的一处,同时第一滤网上设置了清理机构,且清理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相连接,使用时,驱动机构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的转杆转动清理机构的中轴,使中轴上的两个刮板在第一滤网上滑动,将颗粒状杂质从第一滤网上推下去,避免颗粒状杂质堵塞第一滤网。

(3)本发明的箱体内设置了冲洗机构,使用时可通过驱动冲洗机构的气缸将隔离壳内的水吸到固定壳中,并通过第一冲洗管将水喷在第一滤网上,将卡在第一滤网中的颗粒状杂质清理出来,避免影响第一滤网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剖切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区域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区域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洒水机构和清理机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固定环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第一冲洗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推动架;3、外壳;4、通槽;5、传动机构;51、转杆;52、第一齿环;53、安装板;54、第一齿轮;6、驱动机构;61、驱动电机;62、固定架;63、传动轴;64、第二齿轮;65、支撑轴;7、洒水机构;71、固定管;72、洒水管;73、第二齿环;8、清理机构;81、固定环;82、滑槽;83、第一连接板;84、载板;85、中轴;86、固定套;87、第二连接板;88、转环;89、滑块;810、第三齿环;811、刮板;812、挡板;9、冲洗机构;91、固定壳;92、气缸;93、活塞;94、吊板;95、吸水管;96、第一单向阀;97、连接管;98、第二单向阀;99、第一冲洗管;910、第二冲洗管;911、支撑板;10、转轴;11、传动齿轮;12、安装环;13、第一滤网;14、滑料环;15、吸水泵;16、第一排水管;17、第二排水管;18、循环泵;19、第一循环管;20、第二循环管;21、隔离壳;22、第二滤网;23、连接套;24、清理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图7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农田灌溉用水循环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有推动架2,所述推动架2上方的箱体1侧壁上安装有传动机构5,所述箱体1的一侧上端侧壁上开设有通槽4,所述通槽4的内部通过转轴10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11,所述传动齿轮11和传动机构5相连接,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上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吸水泵15,所述吸水泵15的输出端朝上,所述吸水泵15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排水管16和第二排水管17,所述第二排水管17和第一排水管16通过吸水泵15的输出端相通,所述箱体1的另一侧下端外壁上固定连接有循环泵18,所述循环泵18的输出端朝上,所述循环泵18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第一循环管19和第二循环管20,所述第二循环管20和第一循环管19通过循环泵18的输出端相通,所述第二循环管20远离循环泵18的一端穿过箱体1的侧壁且延伸至箱体1的另一侧内部下端,所述箱体1的上端中部安装有洒水机构7,所述洒水机构7和第一排水管16远离吸水泵15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箱体1的上端一侧安装有驱动机构6,所述驱动机构6和传动机构5以及洒水机构7相连接,所述驱动机构6和传动机构5以及洒水机构7的外部共同设有外壳3,所述外壳3呈l形结构,所述外壳3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一侧上端拐角处,所述外壳3的垂直部分下端固定连接在推动架2上,所述箱体1的内部上端设置有安装环12,所述安装环1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滤网13,所述第一滤网13呈环形结构,所述第一滤网13位于洒水机构7的正下方,所述第一滤网13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连接套23,所述连接套23和箱体1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安装环12的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滑料环14,所述滑料环14的下端圆周外壁和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环12的下方设有清理机构8,所述箱体1的内部下端设有隔离壳21,所述隔离壳21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另一侧下端内壁上且位于第二循环管20的外部,所述隔离壳21的内部上端安装有冲洗机构9,所述隔离壳21靠近箱体1一侧的上端侧壁上贯穿且固定连接有第二滤网22,所述箱体1正面的上端和一侧下端均卡接有清理门24,清理时,可将清理门24从箱体1上卸下来,方便将第一滤网13上端的颗粒状杂质和箱体1内部下端的颗粒状杂质清理掉。

具体的,所述冲洗机构9包括固定壳91,所述固定壳91贯穿且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另一侧侧壁上,所述固定壳91位于隔离壳21内部的部分两端圆周外壁上均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吊板94,所述吊板94的上端均固定连接在隔离壳21的上端内壁上,所述固定壳91连接箱体1的一侧中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气缸92,所述气缸92的活塞杆插在固定壳91的内部,所述气缸92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活塞93,所述活塞93滑动连接在固定壳91的内部,所述固定壳91位于隔离壳21内部的一侧下端垂直贯穿且固定连接有吸水管95,所述吸水管95的下端位于隔离壳21的内部下端,所述吸水管95的内部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单向阀96,所述固定壳91位于隔离壳21内部的一侧上端垂直贯穿且固定连接有连接管97,所述连接管97的内部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单向阀98,所述连接管97的上端贯穿隔离壳21的上端侧壁且延伸至隔离壳21的上端外部,所述连接管97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冲洗管99,所述第一冲洗管99呈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冲洗管99的圆周外壁通过若干支撑板911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冲洗管99的中部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冲洗管910,所述第二冲洗管910的下端穿过隔离壳21的上端侧壁且延伸至隔离壳21的内壁上端,所述第二冲洗管910和第二滤网22相对,使用时可通过气缸92带动活塞93在固定壳91内部运动,将隔离壳21中的水吸到排到第一冲洗管99和第二冲洗管910的内部,方便清理掉第一滤网13和第二滤网22中的颗粒状杂质。

具体的,所述传动机构5包括转杆51,所述转杆51垂直设置在外壳3的内部,所述转杆51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外壳3垂直部分的下端内壁上,所述转杆51的下端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第一齿环52,所述第一齿环52和传动齿轮11啮合连接,所述转杆51的上端圆周外壁上通过轴承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安装板53,所述安装板53固定连接在箱体1的一侧上端外壁上,所述转杆5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54,所述第一齿轮54位于箱体1的上端一侧,方便将驱动机构6和清理机构8连接在一起,便于洒水机构7工作的同时,清理机构8对第一滤网13进行清理工作。

具体的,所述洒水机构7包括固定管71,所述固定管71通过轴承贯穿且固定连接在箱体1上端中部的侧壁上,所述固定管71的下端位于箱体1的内部上端,所述固定管71的两侧下端均水平固定连接有洒水管72,两个所述洒水管72均位于第一滤网13的正上方,所述固定管71的上端通过轴承套设且固定连接在第一排水管16远离吸水泵15的一端上,所述固定管71的上端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第二齿环73,使用时可将污水洒在第一滤网13上,减缓污水倾倒的速度,避免污水冲坏第一滤网13,且避免污水中的大部分颗粒状杂质集中堆积在第一滤网13的一处。

具体的,所述驱动机构6包括驱动电机61,所述驱动电机61通过固定架62固定连接在外壳3水平部分的上端内壁上,所述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朝下,所述驱动电机61的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轴63,所述传动轴6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64,所述第二齿轮64和传动机构5的第一齿轮54以及洒水机构7的第二齿环73啮合连接,所述第二齿轮64的下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轴65,所述支撑轴65和传动轴63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支撑轴65的下端转动连接在箱体1的上端,使用时可通过驱动机构6驱动洒水机构7和清理机构8同时运作,方便对过滤污水中的大部分颗粒状杂质。

具体的,所述清理机构8包括固定环81,所述固定环81位于安装环12的下方,所述固定环81的圆周外壁和箱体1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81的上端开设有滑槽82,所述滑槽82呈环形结构,所述固定环81的内部通过若干第一连接板83固定连接有载板84,所述载板84位于固定环81的中心处,所述载板84的上端中部垂直转动连接有中轴85,所述中轴85的下端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固定套86,所述固定套86的两侧圆周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板87,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87远离中轴85的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转环88,所述转环88和固定环81位于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转环88的内径比固定环81的内径大,所述转环88的下端通过滑块89滑动连接在滑槽82的内部,所述转环88的中部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第三齿环810,所述第三齿环810和传动齿轮11啮合连接,所述中轴85的上端通过轴承贯穿且固定连接在连接套23的内部,所述中轴85的上端圆周外壁上套设且固定连接有挡板812,所述挡板812呈环形结构,所述挡板812的外径比连接套23的外径大,所述中轴85两侧的上端圆周外壁上均水平固定连接有刮板811,所述刮板811的下端均和第一滤网13的上端抵触连接,使用时可通过转动中轴85,使两个刮板811在第一滤网13上滑动,将第一滤网13过滤下来的颗粒状杂质推到滑料环14上,避免过滤下来的颗粒状杂质堵塞第一滤网13。

使用时,通过箱体1上设置的开关启动驱动电机61,驱动电机61通过传动轴63转动第二齿轮64,第二齿轮64通过第二齿环73转动固定管71,固定管71带动两个洒水管72在第一滤网13的上方转动,同时第二齿轮64会通过第一齿轮54转动转杆51,第一转杆51通过第一齿环52转动传动齿轮11,传动齿轮11通过第三齿环810转动转环88,转环88通过第一连接板83带动中轴85在载板84上转动,而中轴85上安装的两个刮板811会在第一滤网13的上端滑动,然后工作人员可将第二排水管17远离吸水泵15的一端插在污水中,启动吸水泵15,吸水泵15通过第二排水管17和第一排水管16将污水排到固定管71的内部,污水再进入两个洒水管72的内部,通过两个洒水管72上的喷头洒在第一滤网13上,第一滤网13会过滤掉污水中的大部分颗粒状杂质,而转动的两个刮板811会将第一滤网13上堆积的颗粒状杂质推下去,落到滑料环14上,可避免颗粒状杂质堵塞第一滤网13,初步过滤后的污水会落到箱体1的内部下端,污水再穿过第二滤网22进入隔离壳21中,而第二滤网22会过滤掉污水中残留的颗粒状杂质,然后工作人员可启动循环泵18,循环泵18通过第二循环管20和第一循环管19将过滤后的水输送到洒水设备中,经由洒水设备对农作物进行灌溉,一段时间后,可驱动气缸92,气缸92带动活塞93在固定壳91的内部滑动,此过程中,隔离壳21中的水会通过吸水管95被吸到固定壳91的内部,然后通过连接管97输送到第一冲洗管99和第二冲洗管910的内部,第一冲洗管99会将水冲到第一滤网13的下端,将卡在第一滤网13中的颗粒状杂质冲掉,同时第二冲洗管910中的水会冲到第二滤网22上,冲掉第二滤网22中的颗粒状杂质,避免第一滤网13和第二滤网22的过滤效果降低,之后清理时,可将清理门24从箱体1上拔下来,将滑料环14上堆积的颗粒状杂质和沉淀在箱体1内部下端的颗粒状杂质排出来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箱体上设置有洒水机构和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和洒水机构相连接,而吸水泵通过第一排水管和洒水机构相连接,使用时,吸水泵通过第一排水管将污水排到洒水机构的固定管中,同时通过驱动机构的驱动电机驱动固定管在箱体上转动,将污水上洒在第一滤网上,可避免污水集中倾倒在第一滤网的一处,冲坏第一滤网。

(2)本发明洒水机构的设置可避免颗粒状杂质集中堆积在第一滤网的一处,同时第一滤网上设置了清理机构,且清理机构通过传动机构和驱动机构相连接,使用时,驱动机构的驱动电机通过传动机构的转杆转动清理机构的中轴,使中轴上的两个刮板在第一滤网上滑动,将颗粒状杂质从第一滤网上推下去,避免颗粒状杂质堵塞第一滤网。

(3)本发明的箱体内设置了冲洗机构,使用时可通过驱动冲洗机构的气缸将隔离壳内的水吸到固定壳中,并通过第一冲洗管将水喷在第一滤网上,将卡在第一滤网中的颗粒状杂质清理出来,避免影响第一滤网的过滤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方式和说明书中的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