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式蜂蜜浓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9776发布日期:2020-10-20 12:47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蒸发式蜂蜜浓缩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蜂蜜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蒸发式蜂蜜浓缩器。



背景技术:

外加热式蒸发器是由列管式加热器、分离室及循环管三个主要部件组成,属自然循环式流发器。这种蒸发器的结构特点是加热室与分离室分开,这样既便于清洗与更换,而且降低了蒸发器的总高度。蒸发器是浓缩设备的工作部件,它包括加热室、分离室两部分。加热室的作用是蒸汽通过换热器加热被浓缩的料液,使其中水分汽化。料液中生成的蒸汽称为二次蒸汽。分离室的作用是将二次蒸汽中所夹带的液体分离出去。蒸发器的类型很多,按照溶液在蒸发器中的流动情况,可分为循环型和非循环型两类。

公布号为cn104368164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外热式蒸发器,包括加热室和分离室,分离室位于加热室的上游端,加热室的底部和分离室的底部通过循环管相连,加热室内设置有若干加热管,加热室上部设置有加热蒸汽入口和热料液出口,加热室的下部设置有料液液入口和冷凝水出口,分离室的下部设置有进料口,分离室的顶部设置有二次蒸汽出口,分离室的底部还设置有完成液出口。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大量料液导入加热室内后,料液在加热室内依靠加热管进行升温蒸发,随着料液的不断增多,料液及蒸汽由热料液出口及进料口进入分离室,蒸汽在分离室由二次蒸汽出口导出,然而当导入加热室内的料液过多时,料液受热不均匀即导入分离室内,此时需要再次通过循环管导回加热管进行多次加热蒸发直至料液到达所需的浓度,蒸发效率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蒸发式蜂蜜浓缩器,具有加快料液受热均匀,提高料液蒸发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蒸发式蜂蜜浓缩器,包括加热室和分离室,所述加热室的底部和所述分离室的底部连通有下循环管,所述下循环管设置有止通阀一,所述加热室的侧壁与所述分离室的侧壁连通有上循环管,所述加热室内设置有若干列管式加热器,所述加热室的侧壁设置有供热蒸汽导入列管式加热器的入气口,所述加热室的侧壁设置有供冷凝水导出的排水口,所述加热室底部开设有供料液导入的进料口,所述分离室的顶部设置有二次蒸汽出口,所述分离室的底部设置有完成液导出口,所述加热室的顶部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在加热室顶面的电机、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端并插入至加热室内部的搅拌轴,所述搅拌轴上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由入气口导入热蒸汽至列管式加热器内,进而将料液由进料口导入至加热室内,同时启动电机带动搅拌轴开始转动,若干搅拌叶片搅动堆积在加热室内的料液使料液翻腾并均匀受热,大量蒸发水蒸气及料液由上循环管导入至分离室内,蒸汽由二次蒸汽出口排出,料液再次由下循环管导回加热室再进行蒸发直至到达所需含水标准后由完成液导出口导出,搅拌叶片有利于堆积料液均匀分布并均匀受热,加快料液内水分的蒸发,提高料液蒸发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轴靠近所述加热室内底壁的轴壁上周向设置有若干刮底板,所述刮底板朝向所述加热室内底壁的侧面与所述加热室的内底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料液导入加热室内后,部分料液堆积在加热室的内底壁,加热室的内底壁与列管式加热器存在一定距离,堆积在加热室内底壁的料液受热不足容易产生凝结现象,当操作人员启动电机带动搅拌轴及其搅拌叶片搅动料液时,若干刮底板不断刮磨加热室的内底壁,有利于减少加热室内底壁料液的凝结,加快堆积在加热室内底壁的料液与上方受热料液换热蒸发。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刮底板与所述搅拌轴轴向呈倾斜45度设置且所述刮底板低端一侧边贴合所述加热室的内底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电机带动若干刮底板转动时,刮底板倾斜朝上的侧面在旋转过程中将堆积在加热室内底壁的料液不断向上推出,使得料液在加热室内底壁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料液堆积凝结在加热室内底壁,加快导入加热室内料液的蒸发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叶片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搅拌叶片螺纹旋接所述搅拌轴,所述搅拌轴远离电机的一端沿搅拌轴的轴向开设有连通所述若干空腔的深孔,所述搅拌叶片远离所述搅拌轴的侧面开设有喷液孔,所述加热室的底面设置有转动连接所述搅拌轴并连通所述深孔的旋转接头,所述旋转接头远离所述搅拌轴的一端连接有输水管,所述加热室底部固定有连接所述输水管并用于输送热水的输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完加热室后,操作人员可驱动输水泵将热水不断由输水管、旋转接头导入至搅拌轴内,热水从深孔向若干搅拌叶片输送并由喷液孔喷射在加热室的内壁,同时操作人员启动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以扩大喷液孔喷射热水的范围,清洗后的清水由进料口导出,有利于代替人工快速清洗加热室,提高清洗加热室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液孔内螺纹旋接有单向压力喷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输水泵将热水导入至深孔内并输送至单向压力喷头处时,热水的输送压力使单向压力喷头打开并喷射在加热室的内壁,同时在使用加热室时,单向压力喷头有利于减少料液由喷液孔导入至搅拌叶片及深孔内,减少料液的损失。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叶片远离所述搅拌轴的侧面设置有抵贴所述加热室内侧壁的弹性刮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清洗加热室过程中,输水泵将热水不断抽送至搅拌叶片处并喷射在加热室的内壁,同时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弹性刮板不断刮磨加热室的内壁,有利于减少加热室内壁料液的凝结,增强清洗加热室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搅拌轴上沿搅拌轴的轴向设置有若干除沫叶片,所述除沫叶片包括连接在所述搅拌轴上的连接框体和固定在连接框体内的滤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驱动电机带动搅拌轴搅拌导入加热室的料液时,若干除沫叶片不断搅动料液的液面及料液内部,料液加热升温产生细气泡由滤网拢住并随滤网转动,大量气泡结合、破碎,减少气泡堆积造成料液蒸发效果降低。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入气口连接有传输热蒸汽的蒸汽管,所述蒸汽管的外管壁包设有保温管,所述保温管内填充有保温填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蒸汽管在输送热蒸汽过程中,保温管及保温填料有利于减少蒸汽管内热蒸汽的热损失。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操作人员启动电机带动搅拌轴开始转动,若干搅拌叶片搅动堆积在加热室内的料液使料液翻腾并均匀受热,搅拌叶片有利于堆积料液均匀分布并均匀受热,加快料液内水分的蒸发,提高料液蒸发的效率;

2.刮底板倾斜朝上的侧面在旋转过程中将堆积在加热室内底壁的料液不断向上推出,使得料液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料液堆积凝结在加热室内底壁,加快导入加热室内料液的蒸发效率;

3.操作人员驱动输水泵将热水向若干搅拌叶片输送并由喷液孔喷射在加热室的内壁,同时启动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以扩大喷液孔喷射热水的范围,清洗后的清水由进料口导出,有利于代替人工快速清洗加热室,提高清洗加热室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蒸发式蜂蜜浓缩器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列管式加热器、搅拌叶片、除沫叶片和刮底板的分布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搅拌轴及其深孔、保温管内部蒸汽管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用于体现单向压力喷头、弹性刮板和除沫叶片的结构。

图5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用于体现保温管、保温填料和蒸汽管的结构。

图中,1、加热室;11、列管式加热器;12、入气口;13、排水口;14、进料口;2、分离室;21、二次蒸汽出口;22、完成液导出口;23、支架;3、下循环管;31、止通阀一;4、搅拌机构;41、电机;411、固定座;42、搅拌轴;421、深孔;43、搅拌叶片;431、空腔;432、喷液孔;44、刮底板;45、旋转接头;46、输水管;47、输水泵;48、单向压力喷嘴;49、弹性刮板;491、框体;492、弹性头;5、除沫叶片;51、连接框体;52、滤网;6、上循环管;7、蒸汽管;71、保温管;72、保温填料;73、止通阀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蒸发式蜂蜜浓缩器,包括设置在地面上的加热室1和通过支架23架设在加热室1一侧的分离室2,分离室2的底部与加热室1底部连通有一根下循环管3,下循环管3上设置有限制料液循环的止通阀一31,分离室2的侧壁与加热室1靠近顶端的侧壁连通有一根上循环管6,加热室1的侧壁内设置有若干列管式加热器11,加热室1靠近底部的侧壁设置有供热蒸汽导入列管式加热器11的入气口12,加热室1的侧壁设置有供冷凝水导出的排水口13,列管式加热器11的加热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加热室1底部开设有供料液导入的进料口14,分离室2的顶部开设有供蒸汽导出的二次蒸汽出口21,分离室2的底部开设有供蒸发完成的料液导出的完成液导出口22,加热室1的顶部设置有搅拌机构4,搅拌机构4包括通过固定座411固定在加热室1顶端的电机41、固定连接电机41的输出端并插入至加热室1内部的搅拌轴42,搅拌轴42上轴向均匀连接有若干搅拌叶片43,若干搅拌叶片43沿搅拌轴42的周向阵列为两列;操作人员由入气口12导入热蒸汽至列管式加热器11内,进而将料液由进料口14导入至加热室1内,同时启动电机41带动搅拌轴42开始转动,若干搅拌叶片43搅动堆积在加热室1内的料液使料液翻腾并均匀受热,大量蒸发水蒸气及料液由上循环管6导入至分离室2内,蒸汽由二次蒸汽出口21排出,料液再次由下循环管3导回加热室1再进行蒸发直至到达所需含水标准后由完成液导出口22导出,搅拌叶片43有利于堆积料液均匀分布并均匀受热,加快料液内水分的蒸发,提高料液蒸发的效率。

参照图1和图5,入气口12连接有用于传输热蒸汽的蒸汽管7,蒸汽管7上设置有控制热蒸汽通断的止通阀二73,蒸汽管7的外管壁包设有保温管71,保温管71内填充有保温填料72,保温填料72优先采用聚氨酯材料;蒸汽管7在输送热蒸汽过程中,保温管71及保温填料72有利于减少蒸汽管7内热蒸汽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

参照图2和图3,搅拌轴42靠近加热室1内底壁的轴壁上周向阵列有若干刮底板44,刮底板44与搅拌轴42轴向呈倾斜45度设置且刮底板44低端一侧边贴合加热室1的内底壁;料液导入加热室1内后,部分料液堆积在加热室1的内底壁,加热室1的内底壁与列管式加热器11存在一定距离,堆积在加热室1内底壁的料液受热不足容易产生凝结现象,当操作人员启动电机41带动搅拌轴42及其搅拌叶片43搅动料液时,若干刮底板44不断刮磨加热室1的内底壁,有利于减少加热室1内底壁料液的凝结,刮底板44倾斜朝上的侧面在旋转过程中将堆积在加热室1内底壁的料液不断向上推出,使得料液在加热室1内底壁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有利于进一步减少料液堆积凝结在加热室1内底壁,加快导入加热室1内料液的蒸发效率。

参照图3和图4,搅拌叶片43内部开设有空腔431,搅拌叶片43螺纹旋接搅拌轴42,加热室1的底壁设置有供搅拌轴42底端转动连接的旋转接头45,搅拌轴42的底端沿搅拌轴42的轴向开设有连通若干空腔431的深孔421,深孔421与旋转接头45连通且旋转接头45远离深孔421的一端连接有输水管46,旋转接头45的连接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加热室1底部固定有连接输水管46并用于输送热水的输水泵47,搅拌叶片43远离搅拌轴42的侧面开设有喷液孔432,喷液孔432内螺纹旋接(图中未示出)有单向压力喷嘴48;使用完加热室1后,操作人员可驱动输水泵47将热水不断由输水管46、旋转接头45导入至搅拌轴42内,热水从深孔421向若干搅拌叶片43输送并由喷液孔432喷射在加热室1的内壁,同时操作人员启动电机41带动搅拌轴42转动以扩大喷液孔432喷射热水的范围,清洗后的清水由进料口14导出,有利于代替人工快速清洗加热室1,提高清洗加热室1的效率,热水的输送压力使单向压力喷头打开并喷射在加热室1的内壁,同时在使用加热室1时,单向压力喷头有利于减少料液由喷液孔432导入至搅拌叶片43及深孔421内,减少料液的损失。

参照图4,搅拌叶片43远离搅拌轴42的一侧设置有弹性刮板49,弹性刮板49包括固定连接搅拌叶片43的框体491以及设置在框体491朝向加热室1内壁的弹性头492,相邻两个框体491的顶壁和底壁相贴合;清洗加热室1(参考图2)过程中,输水泵47将热水不断抽送至搅拌叶片43处并通过单向压力喷头喷射在加热室1的内壁,通过设置框体491以及单向压力喷头自身喷射液体的扩散性,有利于避免阻挡单向压力喷头喷射热水,操作人员启动电机41带动搅拌轴42转动,弹性头492不断刮磨加热室1的内壁,有利于减少加热室1内壁料液的凝结,增强清洗加热室1的效果。

参照图2和图4,搅拌轴42上沿搅拌轴42的轴向设置有若干除沫叶片5,若干除沫叶片5均设置在搅拌轴42轴向上相邻两个搅拌叶片43之间,若干除沫叶片5沿搅拌轴42的周向均匀阵列为两列,除沫叶片5包括连接在搅拌轴42上的连接框体51和固定在连接框体51内的滤网52;操作人员驱动电机41带动搅拌轴42搅拌导入加热室1的料液时,若干除沫叶片5不断搅动料液的液面及料液内部,料液加热升温产生细气泡由滤网52拢住并随滤网52转动,大量气泡结合、破碎,减少气泡堆积在料液的液面造成料液蒸发效果降低。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人员将打开止通阀二73将热蒸汽由蒸汽管7导入列管式加热器11内,进而由进料口14导入料液,同时启动电机41带动搅拌轴42转动,若干搅拌叶片43、除沫叶片5及刮底板44开始旋转运动,搅拌叶片43加快堆积在加热室1内的料液快速扩散、均匀受热,除沫叶片5及时刮除堆积在料液液面的气泡,刮底板44刮除加热室1内底壁堆积的料液并向上推送,加热后的料液以及蒸汽由上循环管6导入分离室2,蒸汽由二次蒸汽出口21导出,料液落下并由下循环管3导回加热室1再次循环加热,多次蒸发后合格的料液由完成液导出口22导出,完成蒸发后,操作人员可启动输水泵47将用于清洗加热室1内壁的热水抽送至搅拌叶片43的空腔431并由单向压力喷头喷出,同时启动电机41带动搅拌轴42转动,弹性头492不断刮磨加热室1内部,清洗完成后,洗后的热水由排水口13导出,部分热水可由旋转接头45处导出。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