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溢胶清理装置及过滤器组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1850发布日期:2021-02-26 18:49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溢胶清理装置及过滤器组装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性物质清理设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溢胶清理装置及过滤器组装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家用电器、玩具、医用密封器械等部件中,常用ab混合胶性物质对各部件进行连接组装,对于溢出的胶性物质,需要人工去清理干净,避免溢出的胶性物质影响过滤器外观、尺寸及其功能。以家用吸尘器为例,滤芯作为其核心部件也是常规消耗品,其需求量是巨大的,并且,由于其制造工艺的特殊性,需要对滤纸两端进行ab灌胶无缝粘贴才能达到过滤器要求,且各组装部件要求都不能有缝隙,故各部件组装方式只能是点胶组装,当两部件组合后,连接处多余的胶性物质将会溢出,余留的胶性物质将会把两个部件组装间的缝隙密封;对于溢出的胶性物质,则需要人工用刮刀清理干净并用无尘棉清理沾满胶性物质的刮刀,此项工作不仅耗费人力,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无尘棉,随着人工成本和耗材成本增高,如何实现残留胶性物质自动、快捷、方便的清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清理效果好的溢胶清理装置。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溢胶清理装置,包括清理机构、传动机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清理机构相连,所述清理机构包括倒三角形支撑架和刮胶带,靠近所述倒三角形支撑架两个底角处对称设置有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传动带和传动轮,所述驱动机构通过传动带与传动轮相连并带动传动轮旋转,所述传动轮设置在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之间并与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相接,所述传动轮带动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同步运动,所述刮胶带环绕在所述倒三角形支撑架和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上。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倒三角形支撑架的顶角处设有弹性刮片,所述弹性刮片边缘为锐边,所述弹性刮片的锐边与刮胶带相接。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倒三角形支撑架至少一侧壁上设有余胶刮板,所述余胶刮板的边缘与刮胶带相接触。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和传动轮上均包裹有弹性物。
[0009]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含上述溢胶清理装置的过滤器组装系统。
[0010]
一种过滤器组装系统,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外壳上料输送装置、滤芯上料输送装置、刮胶机械手、滤芯下料输送装置、旋转作业台和机械手抓取装置,所述外壳上料输送装置、滤芯上料输送装置、刮胶机械手、滤芯下料输送装置环绕所述旋转作业台的外周侧布置,所述机械手抓取装置用于抓取滤芯和外壳以实现滤芯上下料以及外壳上料,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如前所述的溢胶清理装置,所述溢胶清理装置与刮胶机械手相连,所述刮胶机械手带动溢胶清理装置运动以接触或脱离过滤器外表面。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机械手抓取装置包括滤芯上料机械手、滤芯下料机械手和外壳上料机械手,所述滤芯上料机械手、滤芯下料机械手和外壳上料机械手均安装底座上,所述滤芯上料机械手安装位置靠近所述滤芯上料输送装置,所述滤芯下料机械手靠近所述滤芯下料输送装置,所述外壳上料机械手安装位置靠近所述外壳上料输送装置。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作业台上设有外壳上料、滤芯上料、刮胶清理、滤芯下料四个工位,所述外壳上料输送装置、滤芯上料输送装置、刮胶机械手和滤芯下料输送装置依次布置在所述外壳上料、滤芯上料、刮胶清理、滤芯下料四个工位处。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刮胶清理工位处设有旋转驱动装置,所述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滤芯旋转。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滤芯上料机械手包括一真空吸头,所述真空吸头用于吸取滤芯。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滤芯位置校核装置,所述滤芯位置校核装置设置在所述滤芯上料输送装置紧邻旋转作业台一端的上方。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外壳位置校核装置,所述外壳位置校核装置设置在所述外壳上料输送装置紧邻旋转作业台一端的上方。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系统中各装置工作。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0019]
1、本实用新型的溢胶清理装置,巧妙的采用倒三角形支撑架设计,倒三角形支撑架的顶角处设计有弹性刮片,弹性刮片设有一个锐边,当需要清除过滤器上多余的胶性物质时,溢胶装置可以在机械手的带动下,使得弹性刮片的锐边与过滤器表面相接触,弹性刮片可适时调整刮胶带在合适的压力下与过滤器紧密接触,当过滤器上多余的胶性物质被清理到刮胶带上后,溢胶清理装置在机械手的带动下脱离过滤器表面,然后驱动机构通过传动带带动传动轮转动,与传动轮相接的第一滚筒与第二滚筒同步运动,从而带动刮胶带转动,清理掉的胶性物质会随着刮胶带一起转动并在余胶刮板的作用下积累,慢慢固化变硬,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脱落,依次循环,系统清理下一个过滤器上溢出的胶水,整个清理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解放了劳动力,该装置不仅能实现过滤器上溢出胶性物质的清理,对粘在刮胶带上的废弃胶性物质还能进行自清理,提高了刮胶带使用寿命,且极大地减少了无尘布的消耗,清理效果好。
[0020]
2、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组装系统,设有滤芯上料输送装置、滤芯下料输送装置、旋转作业台、外壳上料输送装置、机械手抓取装置和刮胶机械手,滤芯上料输送装置、滤芯下料输送装置、外壳上料输送装置和刮胶机械手环绕所述旋转作业台的外周侧布置,机械手抓取装置用于抓取滤芯和外壳以实现滤芯上下料以及外壳上料,还包括上述溢胶清理装置,溢胶清理装置与刮胶机械手相连,刮胶机械手带动溢胶清理装置运动以接触或脱离过滤器外表面,该系统能实现了滤芯自动上料、下料以及多余胶性物质的自动清理,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1]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溢胶清理装置在具体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溢胶清理装置在具体实施例中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组装系统在具体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器组装系统在具体实施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5]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滤芯上料机械手在具体实施例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
图例说明:
[0027]
1、清理机构;11、倒三角形支撑架;12、刮胶带;2、传动机构;21、传动带;22、传动轮;3、驱动机构;4、第一滚筒;5、第二滚筒;6、弹性刮片;7、余胶刮板;100、底座;101、外壳上料输送装置;102、滤芯上料输送装置;103、刮胶机械手;104、滤芯下料输送装置;105、旋转作业台;106、机械手抓取装置;1061、滤芯上料机械手;1062、滤芯下料机械手;1063、外壳上料机械手;107、滤芯位置校核装置;108、外壳位置校核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9]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溢胶清理装置,包括清理机构1、传动机构2、驱动机构3,驱动机构3通过传动机构2与清理机构1相连,清理机构1包括倒三角形支撑架11和刮胶带12,靠近倒三角形支撑架11两个底角处对称设置有第一滚筒4和第二滚筒5,传动机构2包括传动带21和传动轮22,驱动机构3通过传动带21与传动轮22相连并带动传动轮22旋转,传动轮22设置在第一滚筒4和第二滚筒5之间并与第一滚筒4和第二滚筒5相接,传动轮22带动第一滚筒4和第二滚筒5同步运动,刮胶带12环绕在倒三角形支撑架11和第一滚筒4和第二滚筒5上,倒三角形支撑架11的顶角处设有弹性刮片6,弹性刮片6边缘为锐边,弹性刮片6的锐边与刮胶带12相接。在优选实施例中,驱动机构3为间歇性单向摆缸,可根据需要间歇性启动或停止;刮胶带12为超薄特氟龙带;其他实施例中,刮胶带12也可以采用耐磨橡胶带等。
[0030]
本实用新型的溢胶清理装置,巧妙的采用倒三角形支撑架11设计,倒三角形支撑架11的顶角处设计有弹性刮片6,弹性刮片6设有一个锐边,当需要清除过滤器上溢出多余的胶性物质时,溢胶清理装置可以在机械手的带动下,使得弹性刮片6的锐边与过滤器表面相接触,弹性刮片6可适时调整刮胶带12在合适的压力下与过滤器紧密接触,当过滤器上多余的胶性物质被清理到刮胶带12上后,溢胶清理装置在机械手的带动下脱离过滤器表面,然后驱动机构3通过传动带21带动传动轮22转动,与传动轮22相接的第一滚筒4与第二滚筒5同步运动,从而带动刮胶带12转动,刮掉的胶性物质随着转动刮胶带12而转移,从而实现过滤器上多余胶性物质的清理。
[0031]
本实施例中,倒三角形支撑架11一侧壁上设有余胶刮板7(也可以在其他侧壁上设置余胶刮板7),余胶刮板7的边缘与刮胶带12相接触。由于清理掉的胶性物质会随着刮胶带12一起转动并在余胶刮板7的作用下积累,慢慢固化变硬,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脱落,依次循环,系统清理下一个过滤器上溢出的胶性物质,整个清理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解放了劳动力,该装置不仅能实现过滤器上溢出胶性物质的清理,对粘在刮胶带12上的废弃胶性物质还能进行自清理,提高了刮胶带12使用寿命,且极大地减少了无尘布的消耗,清理
效果好。
[0032]
本实施例中,第一滚筒4、第二滚筒5和传动轮22上均包裹有弹性物,由于包裹了弹性物,第一滚筒4、第二滚筒5与传动轮22之间相接相互之间具有更大的摩擦力,传动轮22在驱动机构3带动下转动,可通过摩擦力带动第一滚筒4和第二滚筒5同步转动,进而带动刮胶带12转动。
[0033]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过滤器组装系统,包括底座100,底座100上设有外壳上料输送装置101、滤芯上料输送装置102、刮胶机械手103、滤芯下料输送装置104、旋转作业台105和机械手抓取装置106,外壳上料输送装置101、滤芯上料输送装置102、刮胶机械手103、滤芯下料输送装置104环绕旋转作业台105的外周侧布置,机械手抓取装置106用于抓取滤芯和外壳以实现滤芯上下料以及外壳上料,还包括前述的溢胶清理装置,溢胶清理装置与刮胶机械手103相连,刮胶机械手103带动溢胶清理装置运动以接触或脱离过滤器外表面。该系统能实现了滤芯自动上料、下料以及多余胶性物质的自动清理,该系统的自动化程度高,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了生产成本。
[0034]
本实施例中,机械手抓取装置106包括滤芯上料机械手1061、滤芯下料机械手1062和外壳上料机械手1063,滤芯上料机械手1061、滤芯下料机械手1062和外壳上料机械手1063均安装底座100上,机械手抓取装置106能在x轴、y轴和z轴三个方向灵活运动,滤芯上料机械手1061安装位置靠近滤芯上料输送装置102,滤芯下料机械手1062靠近滤芯下料输送装置104,外壳上料机械手1063安装位置靠近外壳上料输送装置101。通过设置多个机械手来完成滤芯上料、外壳上料和滤芯下料,相互之间独立工作,互相之间不影响,工作效率更高。进一步的,在优先实施例中,滤芯上料机械手1061上由xy+r模组平台和真空吸头组成,当需要进行滤芯上料时,滤芯上料机械手1061能精确的运动到滤芯上料输送装置102的端部,通过真空吸头吸取滤芯并调整好角度位置放入旋转作业台105的滤芯上料工位处。外壳上料机械手1063和滤芯下料机械手1062上均设有两个夹爪,相对设置的夹爪能相互靠拢和松开以取放过滤器外壳和组装好的过滤器。
[0035]
本实施例中,旋转作业台105上设有外壳上料、滤芯上料、刮胶清理、滤芯下料四个工位,外壳上料输送装置101、滤芯上料输送装置102、刮胶机械手103和滤芯下料输送装置104依次布置在外壳上料、滤芯上料、刮胶清理、滤芯下料四个工位处。进一步的,在优选实施例中,旋转作业台105为圆形,外壳上料、滤芯上料、刮胶清理、滤芯下料四个工位均匀布置在圆形旋转作业台105上,旋转作业台105在驱动装置驱动下快速切换四个工位,其中滤芯上料和滤芯下料两个工位对称布置,外壳上料和刮胶清理两个工位对称布置。
[0036]
本实施例中,刮胶清理工位处设有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滤芯旋转。溢胶清理装置设置在刮胶机械手103上,刮胶机械手103带动溢胶清理装置运动以接触或脱离过滤器外表面。
[0037]
本实施例中,过滤器组装系统还包括控制机构、滤芯位置校核装置107和外壳位置校核装置108,滤芯位置校核装置107设置在滤芯上料输送装置102紧邻旋转作业台105一端的上方,外壳位置校核装置108设置在外壳上料输送装置101紧邻旋转作业台105一端的上方。通过滤芯位置校核装置107和外壳位置校核装置108能实现对外壳和滤芯放置位置的信息进行捕捉分析并反馈至控制机构。
[0038]
过滤器组装工作流程如下:过滤器的外壳通过人工或机器人放入外壳上料输送装
置101上,外壳上料输送装置101(如皮带输送装置)将外壳输送至靠近旋转作业台105的一端,外壳位置校核装置108(如摄像机构)通过视觉检测将外壳位置信息反馈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外壳上料机械手1063抓取外壳放入旋转作业台105的外壳上料工位,随后控制机构控制旋转作业台105旋转带动外壳转至滤芯上料工位,滤芯通过人工或机器人放入滤芯上料输送装置102,此时滤芯已通过人工或机器人以点涂方式上胶,滤芯上料输送装置102将滤芯输送至靠近旋转作业台105的一端,滤芯位置校核装置107(如摄像机构)通过视觉检测将滤芯的位置信息反馈至控制机构,控制机构控制滤芯上料机械手1061通过真空吸头调整方向吸取滤芯并放入外壳内,随后旋转作业台105继续旋转将组装好的过滤器转至刮胶清理工位,刮胶机械手103带动溢胶清理装置与滤芯外壳相接,刮胶清理工位处设有旋转驱动装置,旋转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滤芯旋转,滤芯旋转时,弹性刮片6可适时调整刮胶带12在合适的压力下与滤芯外壳紧密接触,弹性刮片6的锐边将溢出的胶水从滤芯外壳上刮掉,完成溢出胶水的清除;废弃的胶性物质会随着刮胶带12一起转动并在余胶刮板7的作用下积累,慢慢固化变硬,当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会自然脱落,依次循环,系统清理下一个过滤器上溢出的胶水,该系统实现了滤芯外壳溢出胶性物质的清理以及溢胶清理装置余胶自清理功能,清理过程无需人工参与,自动化程度高,极大地解放了劳动力。
[0039]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