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殖酸液体肥螯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12746发布日期:2021-02-03 12:57阅读:94来源:国知局
腐殖酸液体肥螯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体肥生产工艺技术领域,具体为腐殖酸液体肥螯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液体复合肥又称流体复合肥,俗称液肥,是以含有两种种或是两种以上的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的液体产品。这些营养元素作为溶质溶解在水中成为溶液或借助悬浮剂的作用悬浮于水中成为悬浮膏状体。液体肥料发展至今,品种甚多,大致可以分为液体氮肥和液体复合肥料两大类。其中液体氮肥的有效物质有铵态、硝态和酰胺态氮,如液氨、氨水、氮溶液。液体复合肥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全部营养元素,如氮磷钾钙镁硫和微量元素等,也可以加入溶于水的有机物质(如腐殖酸、氨基酸、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液体复合肥可以根据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需求特点来设计肥料配方,随时根据作物不同长势对肥料配方作出调整。科学的配方可以显著地提高肥料利用率,液体肥料的肥效通常比常规复合肥料高30%以上。
[0003]
液体肥在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到螯合装置,螯合装置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向内部加入原料,原料通常为固态,容易发生结块的状况,结块后的原料在加入螯合装置后,螯合效果较差,大大降低了螯合的效率,为此,提出腐殖酸液体肥螯合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腐殖酸液体肥螯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腐殖酸液体肥螯合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螯合机构,所述螯合机构包括螯合箱,所述螯合箱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所述螯合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腔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齿轮箱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内腔的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底端贯穿至齿轮箱并与齿轮箱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表面且位于齿轮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表面且位于齿轮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的底端贯穿至螯合箱,所述第二转轴表面的两侧且位于螯合箱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
[0006]
所述螯合机构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粉碎机构,所述粉碎机构包括进料管,所述进料管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粉碎通管,所述粉碎通管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箱,所述第二电机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粉碎轴,所述粉碎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所述粉碎通管的内腔开设有粉碎腔,所述粉碎通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所述进料管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箱,所述第三电机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第三电机的一端贯穿至进料腔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动
头,所述进料腔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内腔开设有研磨腔。
[0007]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齿轮的直径与第二齿轮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相啮合。
[0008]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粉碎轴的左端贯穿至粉碎通管的内腔。
[0009]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粉碎腔的左端与进料腔相连通,所述进料管的底端贯穿至螯合箱的内腔,所述进料腔的底端与螯合箱相连通。
[0010]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粉碎通管顶部的右侧连通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顶部连通有集料斗。
[0011]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螯合箱正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开关,所述第二电机、第三电机和第一电机的电性输入端均与开关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
[0012]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开启第二电机,第二电机的输出轴带动粉碎轴转动,粉碎轴转动的同时带动表面的螺旋叶转动,螺旋叶转动的同时可以将粉碎腔内腔原料进行搅动,通过粉碎腔的收缩能够将大块的原料搅碎成碎块,破碎后的原料落入进料腔内腔,通过开启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通过转动轴带动转动头在研磨腔的内腔转动,对原料进行二次破碎,能够大大提高螯合速率,进而提高了螯合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3]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螯合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粉碎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0017]
图中:1、底座;2、支撑柱;3、螯合机构;4、粉碎机构;5、开关;31、螯合箱;32、出料管;33、齿轮箱;34、第一齿轮;35、第一电机;36、第一电机箱;37、第一转轴;38、第二齿轮;39、顶板;310、搅拌叶;311、第二转轴;41、进料管;42、进料腔;43、螺旋叶;44、粉碎腔;45、粉碎轴;46、集料斗;47、下料管;48、第二电机;49、第二电机箱;410、固定板;411、支架;412、粉碎通管;413、第三电机;414、第三电机箱;415、研磨腔;416、转动头;417、固定套;418、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9]
实施例
[0020]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腐殖酸液体肥螯合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螯合机构3,螯合机
构3包括螯合箱31,螯合箱31的底部连通有出料管32,螯合箱3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39,顶板39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齿轮箱33,齿轮箱33内腔的左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311,齿轮箱33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箱36,第一电机箱36内腔的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35,第一电机3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37,第一转轴37的底端贯穿至齿轮箱33并与齿轮箱33转动连接,第一转轴37的表面且位于齿轮箱3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齿轮38,第二转轴311的表面且位于齿轮箱33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34,第二转轴311的底端贯穿至螯合箱31,第二转轴311表面的两侧且位于螯合箱31的内腔均固定连接有搅拌叶310;
[0021]
螯合机构3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粉碎机构4,粉碎机构4包括进料管41,进料管41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粉碎通管412,粉碎通管41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10,固定板4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箱49,第二电机箱49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48,第二电机48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粉碎轴45,粉碎轴4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螺旋叶43,粉碎通管412的内腔开设有粉碎腔44,粉碎通管4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架411,进料管4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箱414,第三电机箱414的内腔固定连接有第三电机413,第三电机41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418,转动轴418远离第三电机413的一端贯穿至进料腔42的内腔并固定连接有转动头416,进料腔4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固定套417,固定套417的内腔开设有研磨腔415。
[0022]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齿轮34的直径与第二齿轮38的直径相同,第一齿轮34与第二齿轮38的相啮合,通过以上设置,可以带动第二转轴311转动,进而带动螯合箱31内腔的原料进行搅动。
[0023]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粉碎轴45的左端贯穿至粉碎通管412的内腔,通过以上设置,可以使原料在螺旋叶43的作用下输送至进料腔42的内腔,从而使原料在粉碎腔44内腔的输送过程更加流畅。
[0024]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粉碎腔44的左端与进料腔42相连通,进料管41的底端贯穿至螯合箱31的内腔,进料腔42的底端与螯合箱31相连通,通过以上设置,可以使原料进入螯合机构3的内腔,进行螯合。
[0025]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粉碎通管412顶部的右侧连通有下料管47,下料管47的顶部连通有集料斗46,通过以上设置,可以避免在加入原料时,原料散落的状况。
[0026]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螯合箱31正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开关5,第二电机48、第三电机413和第一电机35的电性输入端均与开关5的电性输出端电性连接。
[0027]
本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电机35的型号为y180m-2,第三电机413的型号为y160l-2,第二电机48的型号为tch/v-200。
[0028]
工作原理或者结构原理,使用时,通过开启第二电机48,第二电机48的输出轴带动粉碎轴45转动,粉碎轴45转动的同时带动表面的螺旋叶43转动,螺旋叶43转动的同时可以将粉碎腔44内腔原料进行搅动,通过粉碎腔44的收缩能够将大块的原料搅碎成碎块,破碎后的原料落入进料腔42内腔,通过开启第三电机413,第三电机413通过转动轴418带动转动头416在研磨腔415的内腔转动,对原料进行二次破碎,能够大大提高螯合速率,进而提高了螯合的效率,然后开启第一电机35,第一电机35通过第一转轴37带动第二齿轮38转动,第二齿轮38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一齿轮34转动,第一齿轮34带动第二转轴311转动,第二转轴311带动搅拌叶310在螯合箱31的内腔转动,进而对螯合箱31内腔的原料进行搅拌,提高了螯合
速率。
[0029]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