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0596发布日期:2021-02-03 16:40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丝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芳纶纤维是一种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具有超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耐酸耐碱、重量轻、绝缘、抗老化、生命周期长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防弹制品、建材、特种防护服装、电子设备等领域。
[0003]
目前,芳纶纤维的生产步骤为:s1:溶解,s2:熔融,s3:喷丝盘挤出,s4:拉伸,s5:凝固,s6:水洗、中和、干燥,s7:卷绕。其中,溶解过程中需要加入冷冻浓硫酸形成浆料,凝固过程中需要在低浓度硫酸的凝固浴中酸洗。芳纶纤维在生产过程中因硫酸挥发而难以避免受到污染。现有技术中常使用普通塑料桶收集芳纶纤维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丝,由于普通塑料桶没有气味处理功能,芳纶纤维废丝产生的酸雾会挥发到车间内,降低了车间空气质量,同时对操作人员身体存在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芳纶纤维废丝挥发的酸雾而造成车间空气质量低、操作人员身体易受到伤害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包括桶体以为位于所述桶体内部的除味层、除雾层以及第一隔板;
[0007]
所述桶体的上端开口,桶壁上设有进丝口以及位于所述进丝口下侧的排酸口;
[0008]
所述除雾层设置在所述进丝口上侧,用于使酸雾中的小液滴聚集成大液滴;
[0009]
所述除味层设置在所述除雾层上侧且与所述桶体内壁密封配合;
[0010]
所述第一隔板设置在所述进丝口与排酸口之间,用于支撑芳纶纤维废丝,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供酸液落下的落酸孔。
[0011]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除雾层包括金属丝网,所述除味层包括活性炭板。
[0012]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丝网的下侧设有用于支撑金属丝网的第二隔板,所述金属丝网的上侧设有用于支撑活性炭板的第三隔板。
[0013]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金属丝网的厚度为40~80mm,所述活性炭板的厚度为80~150mm。
[0014]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均与所述桶体可拆卸连接。
[0015]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丝口与第一隔板之间的桶壁上设有观
察窗。
[0016]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相比于现有技术,其有益效果在于:
[0017]
本实用新型的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使用时,芳纶纤维废丝通过进丝口进入至桶体内,并落在进丝口与排酸口之间的第一隔板上,废丝上附着的酸挥发,酸雾中的小液滴在除雾层上聚集成大液滴,大液滴酸在重力作用下落至第一隔板下侧的桶体中。未在除雾层上聚集的酸继续上行至除味层,并经除味层吸附除味后散发至空气中。本实用新型的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有效避免了酸雾挥发至车间内,从而保障了车间空气质量,避免了挥发酸雾对操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中的金属丝网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中的活性炭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中的第一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桶体;2、进丝管;3、排酸管;4、观察窗;5、金属丝网;6、活性炭板;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第三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
本实用新型的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桶体1、除雾层、除味层、第一隔板7、第二隔板8以及第三隔板9。
[0025]
其中,桶体1为上端开口的圆桶,桶体1的高度为700毫米,内径为400毫米。桶体1的下端具有扩口结构,以使得桶体1在外力作用下不易倾翻。桶体1的外壁上具有与桶体1内部连通的进丝口,进丝口上焊接有进丝管2,芳纶纤维废丝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可通过进丝管2进入至桶体1内。进丝管2下侧的桶体1外壁上开设有与桶体1内部连通的排酸口,排酸口上焊接与排酸管3,桶体1内的酸液可通过排酸管3排出至桶体1外部。
[0026]
本实施例中,桶体1内部在进丝管2的上侧设置有除雾层,除雾层包括金属丝网5,进入至桶体1内的芳纶纤维废丝挥发的酸雾中的小液滴通过金属丝网5时,酸雾中的小液滴聚集成大液滴,酸雾中的气流穿过金属丝网5上行。因此,金属丝网5的选择需保证能够捕捉到酸雾中的小液滴,同时不影响酸雾中的气流向上流动。为了使金属丝网5对酸雾具有较好的聚集性以及通气性,金属丝网5的厚度优选为40~80毫米。第二隔板8位于金属丝网5的下侧,用于支撑金属丝网5。第二隔板8上具有多个贯穿第二隔板8上下两侧的落酸孔,以使金属丝网5上聚集的大液滴可通过落酸孔滴落至第二隔板8下侧。为了便于取放第二隔板8,桶体1内壁上焊接用于支撑第二隔板8的挡板,竖直提起第二隔板8即可将第二隔板8从桶体1内取出。
[0027]
本实施例中,桶体1内部在除雾层的上侧设置有除味层,除味层用于去除酸雾中的异味。除味层包括活性炭板6,活性炭板6的外周壁与桶体1内壁密封配合。本实施例中的活
性炭板6与现有技术中的活性炭板的结构相同,对于活性炭板6的具体结构不再详细描述。为了减小活性炭板6对金属丝网5的压力,第三隔板9位于金属丝网5的上侧,用于支撑活性炭板6。第三隔板9上具有多个供气流穿过的穿孔。桶体1的内壁上焊接有用于支撑第三隔板9的挡板。本实施例中,活性炭板6的厚度为100毫米,活性炭板6的上端略低于桶体1的上端。其他实施例中,活性炭板6的高度还可以是80毫米、150毫米。
[0028]
本实施例中,第一隔板7位于进丝管2与排酸管3之间,用于支撑从进丝管2进入至桶体1内的芳纶纤维废丝。第一隔板7上具有多个供酸液流下的落酸孔,以使芳纶纤维废丝上的酸液能够滴落至第一隔板下侧的桶体内。为了便于取放第一隔板7,桶体1的内壁上焊接有用于支撑第一隔板7的挡板。需要取出第一隔板7时,竖直提起第一隔板7即可将第一隔板7从桶体内取出。第一隔板7上侧面与金属丝网5之间的距离为420毫米,第一隔板7下侧面与桶体1底壁之间的距离为100毫米,从而能够容纳更多的芳纶纤维废丝和酸液。
[0029]
本实施例中,进丝管2和排酸管3之间的桶体1外壁上开设有观察窗4,以便于观察桶体1内废丝的存量。吸丝枪可通过该观察窗4进入至桶体1内,将桶体1内的芳纶纤维废丝抽出。
[0030]
本实用新型的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使用时,芳纶纤维废丝通过进丝管2进入至桶体1内,并落在进丝管2与排酸管3之间的第一隔板7上,废丝上附着的酸挥发,酸雾中的小液滴在除雾层上聚集成大液滴,大液滴酸在重力作用下落至第一隔板7下侧的桶体1中。未在除雾层上聚集的酸继续上行至除味层,并经除味层吸附除味后散发至空气中。当第一隔板7上的芳纶纤维废丝较多时通过吸丝枪将芳纶纤维废丝抽出,当桶体1内的酸液较多时,通过排酸管3排出。
[0031]
本实用新型的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芳纶纤维生产用废丝处理桶有效避免了酸雾挥发至车间内,从而保障了车间空气质量,避免了挥发酸雾对操作人员造成身体伤害。
[003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