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控式振动优化的流化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756295发布日期:2021-07-06 19:52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控式振动优化的流化床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流化床设备领域,涉及一种风控式振动优化的流化床。


背景技术:

2.传统振动流化床的传动部分一般采用振动电机作为动力源,其存在较多问题:(1)噪音大:(2)启动及停机共振区振幅过大,对基础的动载荷增大;(3)振动电机在工作时,轴承受力是偏心力,受力不均匀,易发热,从而导致受热后有漏油、渗油现象。
3.传统型振动流化床由于采用的动力源限制,导致振幅小、振频大,物料在被输送的过程中与槽体的磨擦严重,物料晶体遭二次破坏的几率增大;并且不利于流化床物料进行干燥或者冷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的动力源来带动流化床进行平稳运送,以利于风控设备对输送的物料进行干燥或者冷却。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6.一种风控式振动优化的流化床,包括主槽体、供风机构、出风机构、动力机构以及成组的减震弹簧和导向弹簧,所述主槽体顶部设置出风机构,而供风机构随着主槽体走向在主槽体的两侧设置,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主槽体下方,并与主槽体的侧壁连接,单个所述的减震弹簧和单个所述的导向弹簧成组设置,每组均匀间隔,并且在主槽体两侧设置。
7.进一步,所述主槽体为长方形槽体通道,其一端上方开设进料口,而另一端下方开设出料口,其中部设置有透气板,其顶部设置密封罩,并且密封罩上均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而出风口连通出风机构。
8.进一步,所述主槽体的单侧侧壁上设置若干个均匀间隔的进风口,且每个进风口均与所述的供风机构连通,并且每个进风口处还设置调节风阀。
9.优选的,所述的出风机构包括集成出风道和出风管,所述出风口通过管道依次与集成出风道进行连通,而集成风道顶通过出风管向外排风。
10.优选的,所述的供风机构包括集成供风道和送风管,单侧的所述进风口均通过管道与这一侧的集成供风道进行连通,单侧的集成供风道相应的连接这一侧的送风管,送风管均连接鼓风设备进行供风。
11.具体的,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带轮、螺杆、主动弹簧、偏心室、偏心套、轴承、轴承座;所述电机通过皮带带动带轮进行转动,而与带轮同轴设置有偏心套,所述偏心套同轴还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通过轴承座支撑且固定在中底板上,另有壳体将偏心套和轴承座包裹在内,进而形成偏心室,所述螺杆一端与偏心室螺纹连接,而螺杆另一端设置主动弹簧。
12.进一步,所述主槽体两侧的动力机构中的两个偏心套通过长轴杆进行同轴连接。
13.同一组内,所述的减震弹簧一端连接在中底板的第一固定块上,而另一端连接在
主槽体侧壁的第二固定块,而所述的导向弹簧一端同样连接在第二固定块,另外一端连接在中底板侧壁上,进而使得同一组内的减震弹簧、导向弹簧,及他们之间的中底板形成了三角结构。
14.进一步,另有龙门减振架稳固的设置在固定底板上,而中部的悬置连接端与中底板的侧边进行连接,所述减振压紧装置与龙门减振架配合使用。
15.进一步,所述减振压紧装置为两端带连接螺杆的长杆结构,而长杆压放在中底板上,所述的连接螺杆向下连接所述的固定底板。
16.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主动弹簧带动主槽体振动,并通过设置减震弹簧和导向弹簧来限制振动方向,使得振动动力更好的带动主槽体内的物料沿着主槽体方向进行振动,并且物料质量越大其工作振幅越大,使物料的运行速度加快物料质量越大其工作振幅越大,使物料的运行速度加快:
18.(2)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机构作为动力源,比传统流化床使用振动电机作为动力源,优势明显,本实用新型工作噪音小,轴承温升低,启动和停机时无共振区,设备运行稳定、安全可靠,适应于连续作业;
19.(3)本实用新型中的流化床因为其动力源依靠曲柄连杆工作原理,宽度可以做到 2400mm,长度15000mm,比目前市场上考虑振动电机同步性而只能达到最大宽度1800mm,最大长度7500mm的传统流化床,其过滤面积增加了将近三倍;
20.(4)本实用新型中流化床的振幅是传动输送机的三倍之多,振频是传统输送机的三分之一,最大限度的减少了物料与槽体的磨擦,使物料晶体遭二次破坏的几率降低;并且由于振幅大,物料运动轨迹被抛高度增大,本实用新型的流化床在输送物料的同时还更有利于物料的散热、冷却、干燥;
21.(5)本实用新型中减振压紧装置与龙门减振架配合使用,使得安装在机架上,能够减少振动应力对于机架的损耗,并且避免振动声音过大和零部件磨损;
22.(5)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节能、重量轻、噪音小、散热快、运送平稳可靠、设备故障率低等优点,并且维护及维修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23.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24.图2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2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动力机构中的曲柄连杆结构示意图;
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龙门减振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标记:1

中底板,2

主槽体,3

密封罩,4

集成出风道,5

出风管,6

动力机构,7

减震弹簧,8

导向弹簧,9

进风口,10

第一固定块,11

调节风阀,12

集成供风道,13
‑ꢀ
送风管,14

减振压紧装置,15

龙门减振架,16

固定底板,21

第二固定块,22

进料口, 23

出料口,24

透气板,25

弹簧固定架,31

出风口,61

电机、62

带轮,63

螺杆,64

主动弹簧,65

偏心室,66

偏心套,67

轴承,68

轴承座,151

移动轴,152

移动压板,153
‑ꢀ
压力弹簧,154

门型架,155

悬置连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9.实施例1
30.如图1~3所示,一种风控式振动优化的流化床,包括主槽体2,供风机构,出风机构,动力机构,以及设置在中底板1上的减震弹簧7和导向弹簧8,所述主槽体2为长方形槽体通道,其一端上方开设进料口22,而另一端下方开设出料口23,并且其顶部设置密封罩 3,而密封罩下方还设置有透气板24;所述的出风机构设置在主槽体2的顶部,所述密封罩 3上均间隔开设有若干个出风口31,且每个出风口均与出风机构连通;所述的供风机构随着主槽体2走向在主槽体2的两侧设置,所述主槽体的单例侧壁上设置若干个均匀间隔的进风口9,且每个进风口9均与所述的供风机构连通;所述动力机构6设置在主槽体2下方,并与主槽体2的侧壁连接,单个所述的减震弹簧7和单个所述的导向弹簧8成组设置,每组均匀间隔,并且在主槽体2两侧设置两排。
31.作为优选的,如图1所示,所述的出风机构包括集成出风道4和出风管5,所述出风口 31通过管道依次与集成出风道4进行连通,而出风管5设置在集成出风道4的顶端,并通向大气进行排风。
32.作为优选的,如图2所示,所述的供风机构包括集成供风道12和送风管13,单侧的所述进风口9均通过管道与这一侧的集成供风道12进行连通,并且管道上还设置有调节风阀 11,以控制风量大小,单侧的集成供风道12相应的连接这一侧的送风管13,所述送风管13 连接鼓风设备,而鼓风设备采用现有技术,优选采用鼓风机对送风管内送风,亦可采用连接供风系统,在此不再赘述鼓风设备结构及连接方式,以实现能够向送风管13内供风即可。
33.具体的,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的动力机构6包括电机61、带轮62、螺杆63、主动弹簧64、偏心室65、偏心套66、轴承67、轴承座68;如图1所示,所述电机61通过皮带带动带轮62进行转动,这里采用的皮带传动为现有技术;而与带轮62同轴设置有偏心套 66,并且偏心套66随带轮62同步转动;如图3所示,所述偏心套66同轴还设置有轴承 67,所述轴承67通过轴承座68支撑且固定在中底板1上,另有壳体将偏心套66和轴承座 68包裹在内,进而形成偏心室65,所述螺杆63一端与偏心室65螺纹连接,而螺杆63另一端设置主动弹簧64,并且主动弹簧64通过弹簧固定架25连接在主槽体2侧壁上,其中主动弹簧64在偏心套66振动作用下带动,进而在弹簧固定架25中进行弹性运动,进而带动主槽体2进行振动。
34.为了保证动力机构6带动主槽体2平稳振动,所述动力机构6在主槽体2两侧相应位置设置,并且为了保证主槽体2振动方向与主槽体2走向方向一致,其两侧动力机构中的两个偏心套通过长轴杆进行同轴连接,如图2所示,进而保证两侧的动力机构稳固。
35.同样的,为了进一步保证主槽体2振动方向与主槽体2走向方向一致,在主槽体两侧相照应的设置成组的减震弹簧7和导向弹簧8,如图1所示,同一组内的,所述的减震弹簧7 一端连接在中底板1的第一固定块10上,而另一端连接在主槽体2侧壁的第二固定块21,而所述的导向弹簧8一端同样连接在第二固定块21,另外一端连接在中底板1侧壁上,同一组内的减震弹簧7和导向弹簧8,及他们之间的中底板形成了三角结构,这样成组的三角结构,
呈排设置在主槽体2的侧面;并且其中的中底板1为固定在机架上的板体结构。
3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动力机构6作为动力源,进而带动主槽体2进行振动,而主槽体2的振动受到减震弹簧7和导向弹簧8的作用,使得主槽体2的振动规范,进而更好的带动主槽体内部的物料进行振动传送。
37.实施例2
3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为了使得主槽体2的振动规范,减少中底板1直接固定连接机架而引起的振动,避免中底板1因振动而可能出现固定部件松动和噪声影响,而增加减振压紧装置14和龙门减振架15,并且这两个新增部件均连接在固定底板16上,并通过固定底板 16与机架进行固定连接。
39.具体的,所述龙门减振架15稳固的设置在固定底板16上,其中部的悬置连接端155与中底板1的侧边进行连接,所述减振压紧装置14与龙门减振架15配合使用,其通过长杆横放在中底板1上,而这个长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螺杆向下连接在固定底板16上,进而向下挤压中底板1,进而使得中底板1与减振压紧装置14紧密结合,以便于增强龙门减振架 15的减振效果。
40.所述龙门减振架15在主槽体两侧对应设置若干个,并且单侧的龙门减振架15均匀间隔设置,所述减振压紧装置14穿插设置在龙门减振架15的空隙中,以巩固龙门减振架15的减振效果。
41.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的龙门减振架15包括移动轴151、移动压板152、压力弹簧 153、门型架154以及悬置连接端155,其中门型架154上设置压力弹簧153,而压力弹簧 153上设置移动压板152,所述移动轴151穿过移动压板152、压力弹簧153、门型架154进行设置,其顶部通过限位螺母锁紧在移动压板152上,而其底部设置悬置连接端155,而所述的悬置连接端155通过垂直设置的螺杆而与中底板1进行固定连接,而所述的门型架154 优选焊接连接在固定底板16上。
42.所述的龙门减振架15在运动时,通过压力弹簧153的弹性作用,进而带动移动轴151 和移动压板152进行上下往复移动,进而作用到移动轴151末端连接的中底板1,使得龙门减振架15发挥减振作用。
43.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通过通过动力机构6作为动力源,进而带动主槽体2进行振动,而主槽体2的振动受到减震弹簧7和导向弹簧8的作用,使得主槽体2的振动规范,并且通过所述减振压紧装置14与龙门减振架15配合使用,使得压力弹簧蓄能,并且规范中底板1 的移动方向,以减少对机架的应力作用和噪声影响,以保证本实用新型能够使用长久。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