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料装置及点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2001发布日期:2021-03-30 20:07阅读:66来源:国知局
送料装置及点胶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送料装置及点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制造行业的飞速的发展,点胶设备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如电子行业、照明行业、汽车行业、工业电气及建筑工程等行业。点胶设备点胶前需要将胶体输送至点胶头,通过向点胶头内腔施压,使胶体从点胶头的胶嘴处释放,进行点胶,胶体的流动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降低后,胶体的流动变差,需要施加较大压力才能挤出胶体,胶量不易控制,尤其是高粘度的胶体,流动出现黏滞,严重影响点胶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送料装置及点胶设备,能够提高胶体的流动性、便于点胶。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送料装置,包括:

原料容器,用于盛置物料;

加热部,用于对所述原料容器加热;

输送部,包括输送管道及驱动元件,所述输送管道外部包裹有保温层,所述输送管道的一端与所述原料容器连通,所述物料受所述驱动元件的驱动被输送至所述输送管道内并在所述输送管道内流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送料装置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送料装置包括用于对原料容器加热的加热部,原料容器能够向物料传热,物料吸收热量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防止物料产生黏滞而影响输送,并且原料容器的外部包裹的保温层,可对物料进行保温,降低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避免形成温降,使物料在被抽取以及输送过程中均能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从而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以及物料加工的便利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所述加热部包括多个加热体,所述加热体在所述原料容器的侧部和/或所述原料容器的底部均匀分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所述加热部还包括支撑架,所述原料容器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所述加热体插设于所述支撑架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所述输送部包括多条所述输送管道,所述驱动元件内设有多个输送腔,每一所述输送腔内单独穿过一条所述输送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所述保温层包括缠绕于所述输送管道外表面的保温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送料装置,所述加热部还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物料温度的检测元件,所述检测元件伸入所述原料容器内部。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点胶设备,包括:

上述的送料装置;

点胶头,所述输送管道远离所述原料容器的一端连通至所述点胶头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点胶设备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经送料装置输送的胶体,温降较低,胶体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胶体的输送量便于控制,点胶头点胶时不需克服较大压力,提高了点胶设备的点胶效率以及点胶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点胶设备,所述点胶头包括混合容器,所述混合容器与不少于两个的所述输送管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点胶设备,还包括移动部,所述点胶头安装于所述移动部上,并能够被所述移动部驱动而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的点胶设备,还包括基座及承载部,所述承载部安装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承载部包括用于承载工件的承载治具,所述承载治具位于所述点胶头下方。

附图说明

图1是送料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送料装置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送料装置的剖视图;

图4是隐藏送料装置后点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移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与4中点胶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中承载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某一特征被称为“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设置、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设置、固定、连接、安装在另一个特征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如果涉及到“若干”,其含义是一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多个”,其含义是两个以上,如果涉及到“大于”、“小于”、“超过”,均应理解为不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以上”、“以下”、“以内”,均应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涉及到“第一”、“第二”,应当理解为用于区分技术特征,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图1至图3示出了送料装置在一个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至图3,本实施例中的送料装置包括原料容器100、加热部200及输送部300,原料容器100内用于盛置物料,该物料可以是胶体、水、混合液等液体,加热部200可对原料容器100进行加热,原料容器100进一步对其内部的物料进行加热,使物料保持在一定的温度环境下,避免物料受外部温度影响而黏滞,流动性降低,影响物料输送;输送部300包括输送管道310及驱动元件320,输送管道310的一端与原料容器100连通,驱动元件320与原料容器100连接,原料容器100内的物料受驱动元件320的驱动,被抽取至输送管道310内,并在输送管道310内移动,实现对物料的输送;另外,输送管道310的外部还包裹有保温层(未示出),保温层对输送管道310内的物料进行保温,以防止物料在输送管道310内移动时形成温降,而导致物料流动性降低。

本实施例中的送料装置包括用于对原料容器100加热的加热部200,原料容器100能够向物料传热,物料吸收热量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防止物料产生黏滞而影响输送,并且原料容器100的外部包裹的保温层,可对物料进行保温,降低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避免形成温降,使物料在被抽取以及输送过程中均能保持较好的流动性,从而提高物料的输送效率以及物料加工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原料容器100可以选择桶型或者箱型结构,并选择易传热且化学性质稳定的材质,避免物料在原料容器100内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如选择金属材质或硅脂材质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送管道310的外表面包裹的保温层可以是包覆于输送管道310外表面的隔热层,该隔热层可以是隔热棉、隔热泡沫或者隔热塑料等,以隔绝外部环境对输送管道310内物料的影响,对输送管道310内的物料进行保温。本实施例中的保温层包括缠绕于输送管道310外表面的保温丝,该保温丝可以是钢丝、铜丝等,防止输送管道310内的热量快速散发,并且可在缠绕保温丝的基础上,在保温丝的外部附着上述的隔热层,以进一步隔热、保温。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加热部200直接与原料容器100接触,加热部200直接将热量传递至原料容器100,使原料容器100能够快速升温对物料进行加热;该加热部200可以采用贴片方式、螺纹固定方式或者卡槽定位方式安装于原料容器100的侧部和/或底部。参照图3,本实施例中采用间隔传热的方式对原料容器100进行加热,加热部200不直接与原料容器100接触,二者具有一定间隙,加热部200所释放的热量会通过二者之间的空气逐渐传递至原料容器100内,在保证加热部200对原料容器100进行加热的前提下,使物料的温度缓慢升高,避免出现因原料容器100局部区域过热,而导致物料性能变化甚至变质。

加热部200可以是整体式结构,也可采用组合式结构,本实施例中的加热元件210包括多个加热体210,加热体210在原料容器100的底部和/或侧部均匀分布,使原料容器100各部位均匀受热,图2中示出了加热体210分布于原料容器100底部的示意图,加热体210对原料容器100的底部进行加热,在此基础上也可将加热体210均匀环绕于原料容器100的侧部,同时对原料容器100的侧部和底部进行加热,提高加热元件210的加热效率。

加热体210可以设置为片体、板状或者杆状等,本实施例中将加热体210设置为加热棒,通过多个加热棒向原料容器100传递热量。为固定加热体210,本实施例中设置有支撑架220,原料容器100放置于支撑架220上方,加热体210插设于支撑架220内,加热体210所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支撑架220上,并通过支撑架220向原料容器100传热。支撑架220上设置有用于对原料容器100进行限位的安装槽221,保证原料容器100的结构稳定性。

加热部200还包括有用于调节加热元件210加热温度的温控箱230,加热体210可采用电加热的方式进行加热,温控箱230与加热体210连接,并为加热体210的发热提供电力支持,实时调整加热体210的加热温度。还设有温度感应元件240,该温度感应元件240的一端伸入原料容器100的内部,以检测物料温度,温度感应元件240所获取的检测数值反馈至温控箱230,温控箱230根据接收的温度数值,对加热体210的加热温度进行调整,以使物料始终处于合适的温度环境内,从而保证物料具有较好的流动性。

可以想到的是,还可以在原料容器100内部或外部设置液位传感器,以检测原料容器100内的物料液位,便于观测原料容器100内物料的容量,以在物料液位较低时,进行补料或者停止送料。

根据具体的工艺要求,可在支撑架220上设置多个原料容器100,以对多种物料进行输送,不同的原料容器100中的物料可分别通过不同的输送管道310、驱动元件320进行输送,图1至图3以设置两种物料为例进行说明,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原料容器100中的物料通过两个输送管道310,一个驱动元件320进行输送,该驱动元件320内设置有多个独立的输送腔,不同的输送管道310连通至不同的输送腔内,通过该种驱动方式在满足独立输送不同物料的基础上对送料装置的结构进行了简化,使送料装置的结构连接更为紧凑;另外,需要说明的是,驱动元件320在输送物料过程中,能够对通过不同输送腔的物料体积进行计算,以控制不同物料的送料量以及不同物料之间的送料比例,满足多种输送需求;上述的驱动元件320可选择计量缸式柱塞泵或者齿轮式体积计量泵等。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点胶设备,该点胶设备包括上述的送料装置,还包括用于点胶的点胶头400,输送管道310远离原料容器100的一端连通至点胶头400,使输送管道310所输送的物料转移至点胶头400内,物料可选择为胶体,以实现点胶头400对工件的点胶。

经送料装置输送的胶体,温降较低,胶体能够始终保持良好的流动性,胶体的输送量容易控制,点胶头400点胶时不需克服较大压力,提高了点胶设备的点胶效率以及点胶精度。

结合图4与图5,点胶设备还包括移动部500,点胶头400安装于移动部500上,移动部500用于对点胶头400进行位置调整,以对点胶头400进行准确定位,保证点胶精度。具体的,移动部500包括转动组件510及移送组件520,点胶头400安装于转动组件510上,点胶头400受转动组件510的驱动而进行转动,以调整点胶头400倾斜角度,使点胶头400可对工件的侧部、外周进行点胶;转动组件510与移送组件520连接,转动组件510受移送组件520的驱动而进行移动,使移动部500能够同时对点胶头400位置以及点胶头400倾斜角度进行调整。

移送组件520包括第一移动模组521、第二移动模组522及第三移动模组523,第一移动模组521包括第一导轨5211及第一移动块5212,第一导轨5211沿y轴方向延伸,第一移动块5212可沿第一导轨5211移动;第二移动模组522包括第二导轨5221及第二移动块5222,第二导轨5221沿z轴方向延伸,第二移动块5222可沿第二导轨5221移动;第三移动模组523包括第三导轨5231及第三移动块5232,第三导轨5231沿x轴方向延伸,第三移动块5232可沿第三导轨5231移动,第二导轨5221安装于第一移动块5212上,第三导轨5231安装于第二移动块5222上,转动组件510安装于第三移动块5232上,使移送组件520能够同时在x轴、y轴及z轴方向上对点胶头400进行位置调整。

上述第一移动模组521、第二移动模组522及第三移动模组523可采用滚珠丝杆传动、导轨与气缸结合传动、导轨与电缸结合传动方式等方式实现对第一移动块5212、第二移动块5222及第三移动块5232的驱动。

转动组件510包括转动头511,该转动头511安装于第三移动块5232上,转动头511对点胶头400的驱动可通过将转动头511与第三移动块5232轴孔配合,人工操作实现转动,或者将转动头511设置为旋转气缸,或者直接将转动头511设置为电机,均能够实现转动头511驱动点胶头400进行转动。

转动组件510还包括第四移动模组512,第四移动模组512安装于转动头511上,可相对转动头511转动。第四移动模组512包括第四导轨5121及第四移动块5122,第四移动块5122可沿第四导轨5121移动,点胶头400安装于第四移动块5122上,点胶头400可沿第四导轨5121移动,以使点胶头400靠近或远离工件,便于点胶。

参照图6,点胶头400的类型可根据点胶设备的实际点胶需求选择,本实施例中为适应送料装置中的两个原料容器100,点胶头400上设有分别与两个输送管道310连通的连接腔410,胶体经过输送管道310进入连接腔410内;两个连接腔410之间设有混合容器420,两个连接腔410均与该混合容器420连通,两连接腔410内的胶体可进入混合容器420实现混合,随后从点胶头400上的胶嘴430处点设于工件上,完成点胶。

参照图4与图7,点胶设备还包括基座600及承载部700,承载部700安装于基座600上,承载部700包括用于承载工件的承载治具710,承载治具710位于点胶头400的下方,点胶头400对放置于承载治具710上的工件进行点胶。

在另一实施例中,承载部700可还包括动力组件720,该动力组件720安装于基座600上,并与承载治具710连接,动力组件720用于驱动承载治具710转动,从而点胶头400在对工件点胶时,能够在工件上点设出相应轨迹,以满足不同的点胶需求。

动力组件720包括两个传动轮721,两个传动轮721的外周绕设有传动带722,其中一个传动轮721上安装有电机,并受电机的驱动而进行转动,另一传动轮721与承载治具710连接,通过传动带722的动力传递,使承载治具710跟随传动轮721的转动而转动;动力组件720还包括张紧轮723,该张紧轮723的外表面抵紧传动带722,使传动带722张紧,保证两个传动轮721转动的同步性。动力组件720设置于基座600的下方,在保证对承载治具710动力传递的基础上,为其他部件节省了安装空间,使点胶设备的结构更为紧凑。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