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净化装置及除尘杀菌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7211发布日期:2021-02-20 18:51阅读:50来源:国知局
空气净化装置及除尘杀菌系统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装置及除尘杀菌系统。
[0002]


背景技术:

[0003]
由于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为了预防冠状病毒在人群中的相互传染,各个部门采取了关闭大型人员密集场所的措施,如关闭学校,饭店,公园,会议中心,并停办各种人员聚集性的活动。飞机,火车,地铁,汽车客运都停止运营。即使某些场所允许人员流动,也要求每个人必须戴口罩。并且采取开窗通风措施。禁止空调的启用。单位食堂就餐采取分批次就餐的方式,并且保持一定距离的单人座位。这些措施给人们的生活及生产经营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和严重的影响。
[0004]
戴口罩虽然能减少空气中的飞沫数量和浓度,一定程度上降低空气中的病毒数量和浓度,但是人们的习惯导致口罩会不时的被摘下。如吃饭,喝水等动作。因此风险还是存在。
[0005]
像学校的课堂这样的聚集性的场所,不仅是病毒容易迅速传播的地方,还存在着粉笔灰粉尘。学生上课时,老师使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擦除所写的字,将会产生粉笔灰粉尘。粉笔灰粉尘被人体吸入,也会有损身体健康。
[0006]
本专利旨在通过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空气过滤净化装置,对人员密集场所进行空气的连续净化,连续过滤和连续杀菌,达到预防病毒传播的效果。同时有效清除课堂粉尘和工厂车间粉尘。有益于师生和工人的身体健康。
[0007]


技术实现要素:

[0008]
本实用新型首先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对空气持续除尘消毒杀菌的空气净化装置。
[0009]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竖向设置且两端开口的外筒体,外筒体上端连接有轴承座,下端为排渣口,轴承座内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竖向设置且下端插入外筒体内,上端与一个驱动装置传动连接,外筒体内竖向设置有滤筒,滤筒上端与转轴下端同轴且密封连接,滤筒下端封闭,滤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大量滤孔,转轴内轴向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滤筒内部的出气通道,滤筒外壁覆盖有滤布,滤布覆盖所有滤孔,外筒体与滤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还设置有至少一把刮刀和一根喷淋管,刮刀竖向设置且与外筒体固定连接,用于刮除滤布上的滤饼,喷淋管竖向设置且两端封闭,喷淋管侧壁上轴向均布有大量朝向滤筒的喷淋孔,喷淋管上连接有穿过外筒体的供液管,所述外筒体上设置有进气口。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渣口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螺旋推料器,排渣口与螺旋推料器的进料口对接。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第一旋转接头与负压装置连接,负压装置对滤筒内部提供负压。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驱动装置为减速电机。
[0013]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旋转接头包括第一外壳,第一外壳内设置有一竖向
延伸的第一通孔,第一外壳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第一固定连接口,第一通孔的上端为第二固定连接口,第一通孔的下端通过第一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管,第一旋转管上端介于第一固定连接口和第一轴承之间且通过第一滑动密封圈与第一通孔密封转动连接,转轴与第一旋转管下端固定连接,转轴内的出气通道通过第一旋转管与第一固定连接口连通,第一固定连接口外接负压装置,所述转轴内轴向设置有一根加热圆管,加热圆管内轴向设置有隔板,隔板将加热圆管分隔成输送通道和回流通道,加热圆管的下端插入滤筒内,滤筒内设置有加热支管,加热支管沿滤筒内壁迂回曲折布置,加热支管的两端分别与输送通道、回流通道连通,所述加热圆管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在转轴内壁上,加热圆管的上端向上伸出第二固定连接口外,加热圆管通过一个第二滑动密封圈与第一通孔内壁密封连接,第二滑动密封圈位于第一固定管连接口上方的第一通孔内;加热圆管上端与第二旋转接头转动连接,第二旋转接头包括第二外壳,第二外壳内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二通孔,第二外壳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连通的第三固定连接口,第二通孔的上端为第四固定连接口,第二通孔的下端通过第二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管,第二旋转管上端介于第三固定连接口和第二轴承之间且通过第三滑动密封圈与第二通孔密封转动连接,加热圆管插接在第二旋转管内并与第二旋转管固定密封连接,加热圆管上端延伸至第三固定连接口上方的第二通孔内并通过第四滑动密封圈与第二通孔内壁密封连接,第四滑动密封圈位于第三固定连接口上方,与第三固定连接口正对的加热圆管上开设有与输送通道连通的输送口,输送口上方的输送通道被封板封闭,封板位于输送通道内,回流通道与第四固定连接口连通。
[0014]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滤筒包括上筒体和下筒体,下筒体可旋转地连接在上筒体下端,下筒体外壁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下筒体上端插入上筒体内,上筒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插入滑槽内的滑杆,滑杆可沿滑槽滑动,使下筒体相对于上筒体旋转和升降,所述滤布的下端与下筒体连接,滤布的上端与上筒体连接。
[0015]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下筒体底面上连接有一个扭转拉杆。
[0016]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排渣口通过废料管与废料箱连通,废料箱与过滤回收利用装置连通。
[0017]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要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对人员聚集性空间内的空气进行局部除尘消毒杀菌的除尘杀菌系统,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飞沫,提高空气质量,消除疫情传播风险。
[0018]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除尘杀菌系统,包括一根与上述空气净化装置的进气口连通的主吸气管,以及若干根与主吸气管连通的支吸气管,每根支吸气管远离主吸气管的一端设置有吸气口,吸气口设置在人员定位点。
[001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气口设置在黑板或墙壁或课桌或椅子或地面或空调中。
[002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吸气口设置在驾驶员座椅或方向盘或乘客座椅或车用风道中。
[002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本实用新型通过滤筒和滤布对吸入外筒体的空气进行过滤,拦截空气中的粉尘,其次,本实用新型通过喷淋管向滤布喷淋消毒杀菌剂,使空气在通过滤布的时候,空气中携带的病毒、细菌被消杀,再次,本实用新型利用刮刀对滤
布外壁的滤饼及时清除,保持滤布始终具有较好的过滤能力,从而实现对空气持续除尘消毒杀菌的技术效果。
[002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通过布置主吸气管和支吸气管,将吸气口设置到人员定位点,形成对人体呼出的气体的直接捕捉,使人呼出的飞沫难以远距离传播,消除疫情传播风险。
[0023]
附图说明:
[0024]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0025]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滤筒与滤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
图3是图1中的a-a剖视图;
[0028]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9]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空气净化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30]
图6是图5中所示的第一旋转接头、第二旋转接头与加热圆管的具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0031]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除尘杀菌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图7中:1、外筒体,2、轴承座,3、排渣口,4、转轴,5、驱动装置,6、滤筒,601、上筒体,602、下筒体,7、滤孔,8、出气通道,9、滤布,10、刮刀,11、喷淋管,12、喷淋孔,13、供液管,14、进气口,15、螺旋推料器,16、第一旋转接头,16-1、第一外壳,16-2、第一通孔,16-3、第一固定连接口,16-4、第二固定连接口,16-5、第一轴承,16-6、第一旋转管,16-7、第一滑动密封圈,16-8、第一挡圈,16-9、第一弹簧,16-10、第一台阶面,16-11、第二滑动密封圈,17、负压装置,18、滑槽,19、滑杆,20、扭转拉杆,21、主吸气管,22、支吸气管,23、吸气口,24、滤饼,25、残余滤饼,26、废料管,27、废料箱,28、过滤回收利用装置,加热圆管,30、隔板,31、输送通道,32、回流通道,33、加热支管,34、连接板,35、第二旋转接头,35-1、第二外壳,35-2、第二通孔,35-3、第三固定连接口,35-4、第四固定连接口,35-5、第二轴承,35-6、第二旋转管,35-7、第三滑动密封圈,35-8、第二挡圈,35-9、第二弹簧,35-10、第二台阶面,35-11、第四滑动密封圈,36、输送口,37、封板。
[0033]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
[0035]
实施例1
[0036]
如图1~图3所示,空气净化装置包括竖向设置且两端开口的外筒体1,外筒体1上端连接有轴承座2,下端为排渣口3,轴承座2内转动连接有转轴4,转轴4竖向设置且下端插入外筒体1内,上端与一个驱动装置5传动连接,外筒体1内竖向设置有滤筒6,滤筒6上端与转轴4下端同轴且密封连接,滤筒6下端封闭,滤筒6的侧壁上开设有大量滤孔7,转轴4内轴向开设有连通外界与滤筒6内部的出气通道8,滤筒6外壁覆盖有滤布9,滤布9覆盖所有滤孔7,外筒体1与滤筒6之间的环形空间内还设置有一把刮刀10和两根喷淋管11,刮刀10竖向设置且与外筒体1固定连接,用于刮除滤布9上的滤饼,喷淋管11竖向设置且两端封闭,喷淋管11侧壁上轴向均布有大量朝向滤筒6的喷淋孔12,任一喷淋管11上连接有穿过外筒体1的供液管13,所述外筒体1上设置有进气口14。供液管13与外筒体1固定密封连接。
[0037]
排渣口3上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螺旋推料器15,排渣口3与螺旋推料器15的进料口对接,刮刀10将滤布9上的滤饼刮落下来,从排渣口3进入推料器15,经推料器15推料,从如图1
所示的推料器15左端出口处排出,采用推料器15能够实现定向排渣,实现对排渣的有效控制。
[0038]
所述转轴4的上端通过第一旋转接头16与负压装置17连接,负压装置17对滤筒6内部提供负压,滤筒6内的负压状态使得待净化气体从进气口14进入外筒体1内,并透过滤布9和滤孔7进入滤筒6,负压装置17可以采用真空泵。
[0039]
所述驱动装置5为减速电机,也可以是电机。
[0040]
所述滤筒6包括上筒体601和下筒体602,下筒体602可旋转地连接在上筒体601下端,下筒体602外壁上开设有倾斜设置的滑槽18,下筒体602上端插入上筒体601内,上筒体601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插入滑槽18内的滑杆19,滑杆19可沿滑槽18滑动,使下筒体602相对于上筒体601旋转和升降,所述滤布9的下端与下筒体602连接,滤布9的上端与上筒体601连接,在滤布9上的大部分滤饼24被刮刀10刮除后,滤布9上会剩余一层薄薄的残余滤饼25,残余滤饼25无法用刮刀10刮除,因为刮刀10会破坏滤布9,通过旋转下筒体602,可以使滤布9产生褶皱,从而使残余滤饼25自动与滤布9分离而脱落,轻松去除滤布9上的残余滤饼25。
[0041]
下筒体602底面上连接有一个扭转拉杆20,便于对下筒体602进行转动,也可通过对上筒体601进行急停的方式,使下筒体602因惯性而相对于上筒体601转动,使滤布9产生褶皱,使残余滤饼25自动脱落。
[0042]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如图1~图3所示,首先启动驱动装置5,驱动装置5带动转轴4转动,转轴4带动滤筒6转动,然后利用负压装置17对滤筒6内抽真空,使滤筒6内形成负压,同时,通过一个供液管13和喷淋管11向滤布9喷纱消毒杀菌液,封闭另一个供液管13,由于滤筒6的转动,整个滤布9上均被喷洒了消毒杀菌液,又由于滤筒内的负压状态,使外筒体1外部气体通过进气口14进入外筒体1内,并进一步透过滤布9和滤孔7进入滤筒6内,然后通过出气通道8被负压装置17吸走,外筒体1外部气体通过滤布9时,粉尘和颗粒被拦截在滤布9外,气体穿过滤布9的过程中,气体中含有的细菌和病毒被滤布上的消毒杀菌液杀死,进入滤筒6内的空气为洁净空气。
[0043]
粉尘和颗粒积累在滤布9外壁上形成滤饼24,滤饼24厚度逐渐增加,当滤饼24接触刮刀10时,及会被刮刀10刮落,刮落的滤饼24从排渣口3掉落到螺旋推料器15内,经螺旋推料器15推动从其出口排出。
[0044]
经过刮刀10刮除滤饼24后,滤饼24始终保持一定的厚度,使滤布9保持一定的过滤能力,使空气净化装置能够持续运转。
[0045]
为了进一步提高空气净化装置对空气的过滤效果,可以对空气净化装置实施间断停机,通过停机使滤筒6的上筒体601急停,使下筒体602在惯性作用下相对于上筒体601旋转一定角度,以使滤布9发生褶皱,使滤布9上的残余滤饼25与滤布9分离而自动脱落。
[0046]
空气净化装置使用结束后,需要对滤布9进行清洗,此时,关闭负压装置17,通过原本封闭的供液管13和喷淋管11向滤布9喷洒清洗液,同时停止喷洒消毒杀菌液,而驱动装置5继续保持运行,带动滤筒6继续转动,使滤布9整体被清洗液喷洒清洗,清洗液清洗滤布9产生的污水从螺旋推料器15的出口流出,当螺旋推料器15的出口流出澄清液时,表明滤布9清洗完成。完成清洗后提高驱动装置5的转速,利用离心力将滤布9上的清洗液甩干,直至螺旋推料器15的出口无液体流出为止,关闭驱动装置5和螺旋推料器15。
[0047]
由于滤筒6在旋转过程中产生离心力,因此喷洒到滤布9上的消毒杀菌液也会因离
心力而甩离滤布9表面,但是滤筒6内部的负压状态又会使消毒杀菌液向滤筒6内流动,因此当滤筒6的转速达到一定值时,消毒杀菌液所受负压吸力与离心力达到平衡,便能够稳定地保存在滤布9内。
[0048]
实施例2
[0049]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空气净化装置与实施例1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排渣口3与一根废料管26连通,废料管26的另一端连接到一个废料箱27,废料箱27通过管道与一个过滤回收利用装置28连通,过滤回收利用装置28可以是离心机、沉降分离器、板式压滤设备等,在空气净化装置运转的时候,喷洒的消毒杀菌液与滤布表面的粉尘颗粒混合成悬浊液状态,通过废料管26进入废料箱27进行收集,当废料箱27内的悬浊液具有一定量时,再将废料箱27内的悬浊液导入过滤回收利用装置28,进行固液分离,得到灰尘滤渣和消毒杀菌回收液,消毒杀菌回收液可进行处理后再次用于消毒杀菌。
[0050]
本实施例中,排渣口3可设置在外筒体1的底面上,也可设置在外筒体1的侧壁底部。
[0051]
实施例3:
[0052]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在转轴4内增设了加热圆管29,加热圆管29与转轴4内壁之间形成环形的出气通道8,加热圆管29内轴向设置有隔板30,隔板30将加热圆管29分隔成输送通道31和回流通道32,加热圆管29的下端插入滤筒6内,滤筒6内设置有加热支管33,加热支管33沿滤筒6内壁迂回曲折布置,加热支管33的两端分别与输送通道31、回流通道32连通,所述加热圆管29通过竖向设置的连接板34固定连接在转轴4内壁上,加热圆管穿过第一旋转接头16与第二旋转接头35连接。
[0053]
如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旋转接头16包括第一外壳16-1,第一外壳16-1内设置有一竖向延伸的第一通孔16-2,第一外壳16-1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一通孔16-2连通的第一固定连接口16-3,第一通孔16-2的上端为第二固定连接口16-4,第一通孔16-2的下端通过第一轴承16-5转动连接有第一旋转管16-6,第一旋转管16-6上端介于第一固定连接口16-3和第一轴承16-5之间且通过第一滑动密封圈16-7与第一通孔16-2密封转动连接,第一滑动密封圈16-7位于第一旋转管16-6上端,第一滑动密封圈16-7的上端抵接有一个第一挡圈16-8,第一挡圈16-8上方设置有一个第一弹簧16-9,第一弹簧16-9上端的第一通孔16-2径向收缩形成第一台阶面16-10,第一弹簧16-9上端与第一台阶面16-10抵接,下端紧抵第一挡圈16-8,第一固定连接口16-3与第一弹簧16-9中部相对,转轴4与第一旋转管16-6下端固定连接,转轴4内的出气通道8通过第一旋转管16-6与第一固定连接口16-3连通,第一固定连接口16-3外接负压装置17,加热圆管29的上端向上伸出第二固定连接口16-4外,加热圆管29通过一个第二滑动密封圈16-11与第一通孔16-2内壁密封连接,第二滑动密封圈16-11位于第一固定管连接口16-3上方的第一通孔16-2内;加热圆管29上端与第二旋转接头35转动连接,第二旋转接头35包括第二外壳35-1,第二外壳35-1内设置有竖向延伸的第二通孔35-2,第二外壳35-1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通孔35-2连通的第三固定连接口35-3,第二通孔35-2的上端为第四固定连接口35-4,第二通孔35-2的下端通过第二轴承35-5转动连接有第二旋转管35-6,第二旋转管35-6上端介于第三固定连接口35-3和第二轴承35-5之间且通过第三滑动密封圈35-7与第二通孔35-2密封转动连接,第三滑动密封圈35-7位于第二旋转管35-6上端,第三滑动密封圈35-7的上端抵接有一个第二挡圈35-8,第二挡圈35-8上方设
置有一个第二弹簧35-9,第二弹簧35-9上端的第二通孔35-2径向收缩形成第二台阶面35-10,第二弹簧35-9上端与第二台阶面35-10抵接,下端紧抵第二挡圈35-8,第三固定连接口35-3与第二弹簧35-9中部相对,加热圆管29插接在第二旋转管35-6内并与第二旋转管35-6固定密封连接,加热圆管29上端延伸至第三固定连接口35-3上方的第二通孔35-2内并通过第四滑动密封圈35-11与第二通孔35-2内壁密封连接,第四滑动密封圈35-11位于第三固定连接口35-3上方,与第三固定连接口35-3正对的加热圆管29上开设有与输送通道31连通的输送口36,输送口36上方的输送通道31被封板37封闭,封板37位于输送通道31内,回流通道32与第四固定连接口35-4连通。
[0054]
本实施例中,加热支管33除了通过加热圆管29来固定以外,还可与滤筒6内壁固定连接。
[0055]
本实施例中,用于连接加热圆管29和转轴4的连接板34间隔设置,以确保加热圆管29与转轴4之间的环形间隙通畅,确保过滤后的气体能顺利地通过转轴4内的出气通道8流通到第一固定连接口16-3。
[0056]
虽然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的改进,但实际应用中,也可将该改进技术方案应用于实施例2。
[0057]
本实施例3在使用时,滤筒6对空气进行过滤和杀菌消毒,喷淋管11喷洒消毒杀菌液,而加热圆管29与加热支管33则用于对过滤后的空气进行加热进一步杀菌,同时对滤布9上的消毒杀菌液进行烘烤,加速消毒杀菌液的气化挥发,确保滤布9的透气性和过滤能力。加热圆管29的具体工作过程是:在滤筒6旋转过滤的时候,加热圆管29和加热支管33同步转动,加热介质(蒸汽或热水)从第二旋转接头35的第三固定连接口35-3和输送口36注入加热圆管29的输送通道31,加热介质经输送通道31进入加热只管33,并沿加热支管33流动至回流通道32,最后从第四固定连接口35-4排出。
[0058]
在本实施例的图5中,加热支管33至迂回了一次,但在实际操作时,加热支管33可遍布滤筒6内壁。
[0059]
实施例4
[0060]
如图5所示,除尘杀菌系统,包括一根与上述实施例1~3任一所述空气净化装置100的进气口14连通的主吸气管21,以及若干根与主吸气管21连通的支吸气管22,每根支吸气管22远离主吸气管21的一端设置有吸气口23,吸气口23设置在人员定位点。人员定位点是指人员经常所在的位置,比如工作位置、乘坐位置等。
[0061]
在本实施例中,除尘杀菌系统主要用于学校教学环境的空气净化,因此吸气口23设置在黑板、墙壁、课桌、椅子、黑板擦孔中,甚至可以设置在地面或空调内。
[0062]
而在实际生活中,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除尘杀菌系统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用于乘用车内环境的空气净化,吸气口23便可设置在驾驶员座椅、方向盘、乘客座椅、车用风道中。又比如用于餐厅内环境的空气净化,吸气口23便可以设置在餐桌上、座椅上、沙发上、吧台上等。还可以应用于生产车间、医护病房、等等相对密封或完全密封的场景中,对场景内的进气端和出气端分别进行过滤、消毒和杀菌,使工作、生产、生活的空间形成无菌空间,降低甚至消除空气中的粉尘、病毒、细菌对人类的伤害。
[0063]
上述除尘杀菌系统运行过程为:启动空气净化装置100,使其正常运转,空气净化装置100的工作过程详见实施例1,由于空气净化装置100的进气口14连接了主吸气管21,因
此使得主吸气管21、支吸气管22均处于负压状态,吸气口23便将其所在位置周围的空气吸入支吸气管22内,空气经主吸气管21和进气口14进入空气净化装置100进行除尘和消毒杀菌。
[0064]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创造的原理及其功效,以及部分运用的实施例,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