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增白剂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2023发布日期:2021-02-05 19:06阅读:8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增白剂生产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强度增白剂生产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0002]
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
[0003]
现有的由玻璃制成的反应釜通常在底部开设排水口,用于经过搅拌和反应之后的溶液流出,但是在某些化学反应中,经常会产生固体沉淀物沉积到反应釜底部,从而堵塞排水口,使得溶液无法排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通常在反应釜顶面上固定设置吸管来抽取反应釜内的溶液,由于沉淀物的体积通常无法掌控,在沉淀物过多时,吸管会插入到沉淀物中,从而无法抽取溶液,十分麻烦。
[0004]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稳定抽取溶液的高强度增白剂生产用反应釜。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强度增白剂生产用反应釜,包括釜体,釜体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所述釜体顶部开设有抽水口,所述抽水口内滑动连接有吸管,所述吸管伸入釜体内部的一端套设有气囊,所述吸管远离气囊的一端设置有软管,所述软管上设置有水泵。
[000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釜体内的沉淀物完全沉淀后,开启水泵,使得釜体内的溶液通过吸管逐渐被抽出,随着釜体内液面的降低,吸管会逐渐向釜体的深处移动,直至通过釜体的玻璃面观察到吸管降至沉淀物和溶液的交界处,再关闭水泵,从而使得吸管不会进入沉淀物中,只会抽取溶液,十分方便。
[000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管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滑块,所述抽水口内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滑块滑动的滑槽。
[000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滑块和滑槽,实现了吸管与抽水口之间的滑动连接,并且通过滑槽对滑块的限位,使得吸管的滑动更加稳定。
[001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管远离吸管的一端设置有截止阀。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截止阀,使得溶液的抽取可以通过截止阀来开启,从而使得水泵对釜体内溶液的抽取受到人为的控制,更加稳定。
[0012]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软管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储液箱,所述排水口下方设置有用于储存沉积物的储物箱。
[0013]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储液箱和储物箱,使得在溶液抽取至储液箱
后,通过开启排水口,可以将沉淀物排放到储物箱内,从而完成对釜体内固液分离的操作。
[0014]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吸管内部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内设置有过滤结构,所述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过滤网和第二过滤网,所述第一过滤网网眼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网眼直径。
[001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设置有过滤件,使得一些被吸管意外吸入的絮状物和沉淀物会被过滤件所过滤,从而使得吸管内所抽取的溶液不再含有沉淀物和絮状物,使得反应釜固液分离的效果更加出色。
[0016]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件为可拆卸地连接在吸管内部。
[0017]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过滤件可拆卸,使得过滤件可以自吸管内拆卸下来进行维护修理,避免堵塞,保证了吸管的顺畅。
[0018]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环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所述吸管内周壁上开设有用于与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内螺纹结构。
[0019]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金属环与吸管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具有连接操作方便,连接稳固的特点,使得金属环可以轻松的拆装,并且连接稳定,不易晃动,保证了过滤件的过滤效果。
[0020]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内部设置有润滑油膜。
[002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滑槽内部设置有润滑油膜,使得吸管在抽水口上的滑动更加顺畅,并且通过润滑油膜形成油封,使得反应釜的密封性更加出色。
[002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釜体内的沉淀物完全沉淀后,开启水泵,使得釜体内的溶液通过吸管逐渐被抽出,随着釜体内液面的降低,吸管会逐渐向反应釜的深处移动,直至通过反应釜的玻璃面观察到吸管降至沉淀物和溶液的交界处,再关闭水泵,从而使得吸管不会进入沉淀物中,只会抽取溶液,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002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釜体的半剖图;
[0025]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吸管和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件的半剖图。
[0028]
图中:1、釜体;2、排水口;3、抽水口;4、吸管;5、气囊;6、软管;7、水泵;8、滑块;9、滑槽;10、截止阀;11、储液箱;12、储物箱;13、过滤件;14、金属环;15、第一过滤网;16、第二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2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0030]
一种高强度增白剂生产用反应釜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由玻璃制成的釜体1,釜体1底部开设有排水口2,釜体1顶部开设有抽水口3,抽水口3内滑动连接有吸管4,吸管4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滑块8,抽水口3内周壁上开设有若干用于滑块8滑动的滑槽9,滑槽9内部设置有润滑油膜,吸管4伸入釜体1内部的一端套设有气囊5,气囊5内填充有氦气,吸管4远离
气囊5的一端设置有软管6,软管6上设置有水泵7,软管6远离吸管4的一端设置有截止阀10,软管6的出水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储存液体的储液箱11,排水口2下方设置有用于储存沉积物的储物箱12,吸管4内部可拆卸地连接有过滤件13,过滤件13包括金属环14,金属环14外周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结构,吸管4内周壁上开设有用于与外螺纹结构相匹配的内螺纹结构,金属环14内设置有过滤结构,过滤结构包括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第一过滤网15网眼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16网眼直径。
[0031]
在制备所需溶液时,先往釜体1内投入所需混合的反应物,在搅拌之后,一些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沉淀,在沉淀物完全沉淀后,开启位于软管6上的水泵7,水泵7开始抽水,从而使得与软管6连接的吸管4开始自釜体1内抽取溶液,水泵7的设置使得溶液的抽取更加高效,随着溶液逐渐被抽取,釜体1内的液面也会逐渐降低,由于吸管4与抽水口3滑动连接,使得吸管4可以在抽水口3处上下移动,由于吸管4尾端套设有气囊5,气囊5内填充有氦气,氦气是一种密度很小的惰性气体,使得气囊5能带着吸管4漂浮在液面上,随着液面的降低,吸管4也会逐渐向釜体1的深处移动,直至通过釜体1的玻璃面观察到吸管4降至沉淀物和溶液的交界处,这时再关闭水泵7,从而使得吸管4不会进入沉淀物中,只会抽取溶液,十分方便。
[0032]
由于吸管4上设置有滑块8,抽水口3内周壁上开设有滑槽9,实现了吸管4与抽水口3之间的滑动连接,并且通过滑槽9对滑块8的限位,使得吸管4不易晃动,能够稳定的在抽水口3处上下滑动。
[0033]
由于在软管6的一端设置有截止阀10,使得水泵7抽取溶液的通道可以通过截止阀10来开启和闭合,从而防止溶液逆流,并且防止软管6内的溶液随意流出,从而使得水泵7对釜体1内溶液的抽取受到人为的控制,更加稳定。
[0034]
由于设置有储液箱11和储物箱12,使得溶液更容易收集,并且在溶液抽取至储液箱11后,通过开启排水口2,可以将沉淀物排放到储物箱12内,从而将沉淀物收集起来,进而完成对釜体1内固液分离的操作。
[0035]
由于设置有过滤件13,使得一些被吸管4意外吸入的絮状物和沉淀物会被过滤件13所过滤,从而使得吸管4内所抽取的溶液不再含有沉淀物和絮状物,使得反应釜固液分离的效果更加出色,并且由于过滤结构由第一过滤网15和第二过滤网16所构成,其中第一过滤网15的网眼直径大于第二过滤网16的网眼直径,使得溶液在进入吸管4时,会先经过第一过滤网15的粗滤和第二过滤网16的精滤,从而使得对溶液的过滤效果更加出色。
[0036]
由于过滤件13可拆卸,使得过滤件13可以自吸管4内拆卸下来进行维护修理,避免过滤件13的堵塞,保证了吸管4的顺畅。
[0037]
由于金属环14与吸管4螺纹连接,螺纹连接具有连接操作方便,连接稳固的特点,使得金属环14可以轻松的拆装,并且连接稳定,不易晃动,保证了过滤件13的过滤效果。
[0038]
由于滑槽9内部设置有润滑油膜,使得吸管4在抽水口3上的滑动更加顺畅,并且通过润滑油膜在滑槽9和滑块8之间形成油封,使得反应釜的密封性更加出色。
[003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