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用新型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58645发布日期:2021-04-21 00:5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电厂用新型脱硫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电厂燃煤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厂用新型脱硫装置。


背景技术:

2.火电厂在通过燃煤燃烧发电的过程中,会伴随着大量含有二氧化硫气体的尾气产生,而二氧化硫气体也是一种污染空气环境的重要气体,为了避免空气环境的污染,就需要对燃煤尾气进行脱硫处理,现有的尾气脱硫装置均采用吸收塔的形式,在进行吸附的时候,存在尾气气体与吸收塔内的吸收液体混合不均匀,造成二氧化硫不能一次性完全吸附的问题,影响了吸收塔的脱硫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厂用新型脱硫装置,实现电厂发电燃煤尾气与吸收用液体的充分混合,提升燃煤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吸收处理效率,保证电厂燃煤尾气的脱硫效果。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电厂用新型脱硫装置,包括圆桶状的装置本体,通过支撑杆固定于所述装置本体内底部的气体分散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内顶部的液体雾化装置,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底端的出液装置,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顶部的排气管,以及设置于所述排气管上的二氧化硫测试仪;其中,所述气体分散装置包括呈穹庐状的中空的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与壳体内相连通的进气管线,以及均布于所述壳体顶部的多个出气结构。
6.进一步地,所述液体雾化装置包括呈圆饼状的容纳腔,设置固定于所述容纳腔上并伸入所述容纳腔内部的进液管,设置于所述进液管上的多个分流管,以及均匀开设于所述容纳腔底部的雾化漏液孔。
7.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管伸入所述容纳腔内的部分呈圆环状的结构。
8.进一步地,所述出气结构包括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的出气台,以及开设于所述出气台上并与壳体内部相连通的出气孔。
9.进一步地,所述出液装置为“u型管”的结构。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液体雾化装置和气体分散装置,电厂发电燃煤所产生的尾气通过进气管线进入至气体分散装置中,通过多个均匀设置的出气结构排出,实现对尾气气体的分散,同时,所设置的液体雾化装置将从进液管进入的碱性浆液进行雾化,使雾化的碱性浆液与分散的尾气气体充分的混合接触,从而使碱性桨体对二氧化硫气体的充分吸收,除去尾气中的二氧化硫气体,并将吸收了二氧化硫气体的浆液从出液装置中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将尾气气体进行分散,以及对碱性桨体进行雾化,大大提升了尾气中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从而提升了脱硫装置的脱硫效果。
12.(2)本实用新型的气体分散装置设置成穹庐状的结构,避免了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雾化浆液凝结呈液滴后落下后,大量的回流至进气管线中,液滴落下后,沿着气体分流装置的表面掉入至出液装置中,提升了浆液的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气体分散装置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液体雾化装置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出气结构示意图。
17.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8.1-装置本体,2-支撑杆,3-气体分散装置,4-液体雾化装置,5-出液装置, 15-排气管,16-二氧化硫测试仪,7-进气管线,8-出气结构,9-容纳腔,10-进液管,11-分流管,12-雾化漏液孔,13-出气台,14-出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20.如图1~4所示:
21.电厂用新型脱硫装置,通过将电厂燃煤的尾气进行分散,同时将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碱性浆液进行雾化,极大的增加燃煤尾气中二氧化硫气体与碱性浆液的混合接触,极大的提升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同时提升脱硫的效果。其具体的结构包括圆桶状的装置本体1,通过支撑杆2固定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底部的气体分散装置3,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1内顶部的液体雾化装置4,以及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1底端的出液装置5,设置于所述装置本体1顶部的排气管15,以及设置于所述排气管15上的二氧化硫测试仪16;液体雾化装置将通入脱硫装置内的碱性浆液进行雾化分散,并从脱硫装置的顶部散落而下,气体分散装置将燃煤所产生的尾气进行打散分化,并向上流出,与向下散落的雾化碱性浆液进行充分的混合接触,增大二氧化硫的吸收效率和效果,从而提升装置的脱硫效果;其中,将出液装置5设置成“u型管”的结构,保证出液端始终存有碱性浆液,避免燃煤尾气直接从出液装置的位置排出,进一步提升保证脱硫的效果。
22.具体地说,所述气体分散装置3包括呈穹庐状的中空的壳体6,设置于所述壳体6上并与壳体6内相连通的进气管线7,以及均布于所述壳体6顶部的多个出气结构8;其中,出气结构8包括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状的出气台13,以及开设于所述出气台13上并与壳体6内部相连通的出气孔14。穹庐状的结构设计,避免了吸收二氧化硫气体的雾化浆液凝结呈液滴后落下后,大量的回流至进气管线中,液滴落下后,沿着气体分流装置的表面掉入至出液装置中,提升了浆液的回收效率。
23.为了简化现有的雾化装置,在本实施例中液体雾化装置4包括呈圆饼状的容纳腔9,设置固定于所述容纳腔9上并伸入所述容纳腔9内部的进液管10,设置于所述进液管10上的多个分流管11,以及均匀开设于所述容纳腔9底部的雾化漏液孔12;其中,所述进液管10伸入所述容纳腔9内的部分呈圆环状的结构;碱性浆液从进液管10中进入,通过分流管和雾
化漏液孔的双重分散作用,实现碱性浆液的雾化。
24.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