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灌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63009发布日期:2021-03-05 13:49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灌胶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吸收器生产领域,具体为一种灌胶生产线。


背景技术:

2.申请人湖北华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2016年提出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 cn205762081u,其公开了一种过滤吸收器用精滤器自动灌胶生产线,它包括主控制柜、辊道输送线、翻转工位、灌胶工位、手动按钮、上线工位、中转工位、精滤器、托盘、旋转升降台、压缩空气管路和连接线缆,所述翻转工位和灌胶工位之间设置有中转工位,所述灌浆工位和上线工位之间也设置有中转工位,所述整条生产线采用环形结构并用辊道输送线将所有工位相连,所述每个工位上都放置有一个托盘;所述翻转工位的侧面设置有翻转机器人,所述灌浆工位的侧面设置有灌胶机。
3.过滤吸收器用精滤器,其由滤芯以及滤框组成,在其生产过程中,通过灌胶来实现两者之间的相互固定。
4.在上述一种过滤吸收器用精滤器自动灌胶生产线方案中,其采用全自动的方式实现精滤器的灌胶工作,其虽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其造价昂贵,生产成本高,不适用于中小企业;
5.现有技术中,中小企业对于精滤器的灌胶一般采用人工使用勺子灌胶,其工作效率低,同时在使用勺子灌胶时会出现滴胶漏胶等现象,影响生产环境的卫生水平。
6.所以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出一种灌胶生产线,实现灌胶工作的半自动化,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灌胶生产线,该灌胶生产线通过人工控制灌胶机和灌胶头实现环形输送线上精滤器的灌胶工作,有效地实现了精滤器灌胶的半自动,其造价成本低,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灌胶生产线,包括环形输送线,所述环形输送线的内侧设有灌胶机,所述环形输送线上设有灌胶工位,所述灌胶机设有一带有灌胶头的用于精滤器灌胶的灌胶管,所述灌胶头上设有阀门,所述灌胶工位上设有设置在环形输送带内侧的用于控制灌胶机工作的控制按钮。
9.在上述的灌胶生产线中,所述环形输送线的内侧还设有一用于灌胶头多余胶水回收的回收罐,所述回收罐设置在灌胶工位的一侧。
10.在上述的灌胶生产线中,所述回收罐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灌胶头的托架。
11.在上述的灌胶生产线中,所述灌胶机上还设有一用于悬挂灌胶管的挂架,所述挂架呈 7字型,其上端远离灌胶机向外延伸;所述挂架的顶部上设有用于灌胶管限位的2个限位块。
12.在上述的灌胶生产线中,所述环形输送线为辊式输送线,所述辊式输送线上设有
一可以开闭的辊式输送段,所述辊式输送段以在垂直面上可90度向上翻转的方式实现在辊式输送线上的开闭。
13.在上述的灌胶生产线中,所述环形输送线上依次放置有多个用于对称放置2个待灌胶精滤器的托盘,所述托盘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有用于支撑待灌胶精滤器的支撑架,所述底板上还设有以支撑架为对称面的对称布置的2个垫块。
14.在上述的灌胶生产线中,所述环形输送线上还设有沿着环形输送线输送方向设置在灌胶工位后方的用于托盘旋转的旋转升降台,所述旋转升降台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一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一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动力输出端上设有一旋转台。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本实用新型通过人工控制灌胶机和灌胶头实现环形输送线上精滤器的灌胶工作,有效地实现了精滤器灌胶的半自动,其造价成本低,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17.在中途停止灌胶工作时或在完成环形输送线上所有精滤器的一侧灌胶工作后进行精滤换侧或更换托盘上精滤器时,可将灌胶头放置在回收罐的托架上,使灌胶头内多余的胶水滴落在回收罐内,防止其滴落在地板或其他地方上,影响工作环境的卫生情况;
18.当完成工作后,可将灌胶管悬挂在所述挂架上,方便下次取拿,保证工作环境的整齐。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结构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灌胶机的结构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辊式输送段的结构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托盘的结构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旋转升降台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1
26.请参阅图1~5,一种灌胶生产线,包括环形输送线1,所述环形输送线1的内侧设有灌胶机2,所述环形输送线1上设有灌胶工位11,所述灌胶机2设有一带有灌胶头22的用于精滤器灌胶的灌胶管21,所述灌胶头22上设有阀门23,所述灌胶工位11上设有设置在环形输送带内侧的用于控制灌胶机2工作的控制按钮3。
27.在实际应用中,在实现精滤器灌胶工作时,人工手持灌胶头22,精滤器在环形输送线 1上输送到灌胶工位11时,环形输送线1停止动作,打开控制按钮3,打开灌胶头22的阀门23,人工操作灌胶头22对灌胶工位11上的精滤器的底侧进行灌胶;所述控制按钮3 设置在灌胶工位11的一侧,方便操作;通过人工控制灌胶机2和灌胶头22实现环形输送线1上精滤
器的灌胶工作,有效地实现了精滤器灌胶的半自动,其造价成本低,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8.优选地,所述环形输送线1的内侧还设有一用于灌胶头22多余胶水回收的回收罐4,所述回收罐4设置在灌胶工位11的一侧;
29.所述回收罐4上设有用于放置所述灌胶头22的托架41。
30.具体来说,在中途停止灌胶工作时或在完成环形输送线1上所有精滤器的一侧灌胶工作后进行精滤换侧或更换托盘13上精滤器时,可将关闭阀门23后的灌胶头22放置在回收罐4的托架41上,使灌胶头22内多余的胶水滴落在回收罐4内,防止其滴落在地板或其他地方上,影响工作环境的卫生情况;
31.优选地,参考图2,所述灌胶机2上还设有一用于悬挂灌胶管21的挂架24,所述挂架24呈7字型,其上端远离灌胶机2向外延伸;所述挂架的顶部上设有用于灌胶管限位的2个限位块241;当完成灌胶工作后,灌胶头22内多余胶水经过回收罐4进行收集,收集完毕后可将灌胶管21悬挂在所述挂架24上,方便下次取拿,保证工作环境的整齐。
32.优选地,参考图3,所述环形输送线1为辊式输送线,所述辊式输送线上设有一可以开闭的辊式输送段12,所述辊式输送段1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辊式输送线上,另一端搭载在辊式输送线上,所述辊式输送段12以在垂直面上可90度向上翻转的方式实现在辊式输送线上的开闭。
33.具体来说,操作人员90度向上翻转所述辊式输送段12,再从所述辊式输送段12处进入辊式输送线的内侧开展精滤器灌胶工作。
34.优选地,参考图4,所述环形输送线1上依次放置有多个用于对称放置2个待灌胶精滤器的托盘13,所述托盘13包括底板131,所述底板131上设有围边132,灌胶后多余的胶水流入到所述底板131上,防止溢漏从而污染工作环境,所述底板131上设有用于支撑待灌胶精滤器的支撑架133,所述底板131上还设有以支撑架133为对称面的对称布置的 2个垫块134。
35.具体来说,所述精滤器倾斜布置在所述托盘13上,所述精滤器的底部放置在垫块134 上,其顶部与所述支撑架133配合,有利于胶水基于重力的作用向下沿着精滤器底部内侧向下流动,保证滤芯与滤框的涂胶充分;
36.为了降低所述托盘13的重量,所述垫块134为中空结构。
37.优选地,参考图5,所述环形输送线1上还设有沿着环形输送线1输送方向设置在灌胶工位11后方的用于托盘13旋转的旋转升降台14,所述旋转升降台14包括机架141,所述机架141上设有一升降气缸142,所述升降气缸142的动力输出端设有一旋转气缸143,所述旋转气缸143的动力输出端上设有一旋转台144。
38.具体来说,由于所述托盘13上放置有2个对称布置的精滤器,在完成精滤器一侧涂胶后,由所述旋转升降台14抬升所述托盘13后将其旋转180度,使托盘13上另一未灌胶精滤器面向环形输送线1内侧等待下一轮涂胶;当环形输送线1上的所有托板上的精滤器均完成一侧灌胶后,由人工操作更换待灌胶精滤器或将托盘13上精滤器进行换侧处理,进入下一轮灌胶工作,重复上述过程完成精滤器的四侧灌胶。
39.作为本实施例优选方案的具体实现,当实现所述精滤器180度旋转时,所述托板横跨在旋转升降台14以及旋转升降台两侧的输送辊上,保证托盘13换向后在环形输送线1上
的正常输送。
40.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