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氨基丙醇余氢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2816发布日期:2021-04-09 12:5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2-氨基丙醇余氢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2-氨基丙醇余氢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常温常压下,氢气是一种极易燃烧,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的气体。氢是主要的工业原料,也是最重要的工业气体和特种气体,在石油化工、电子工业、冶金工业、食品加工、浮法玻璃、精细有机合成、航空航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工业中,氢气经常用来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来催化加氢还原。但一般催化加氢还原时,氢气的压力都比较高,利用率不高,反应结束后,余氢一般都是放空处理,一方面余氢放空有一定的危险性,氢气有易燃易爆性,容易发生爆炸,也会污染环境,另一方面也造成资源的浪费。

据统计,本公司2-氨基丙醇催化加氢时,反应的压力是20kg,反应结束后需要放空至0.2kg,反应釜以3000l为例,冲入反应釜的氢气为19.75kg,反应所需氢气为13.7kg,所以放空氢气为6.05kg,氢气的利用率仅为69.37%,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2-氨基丙醇余氢回收装置,解决如何避免余氢危险放空处理和对余氢进行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2-氨基丙醇余氢回收装置,包括催化加氢釜、冷凝器、收集槽、第一导液泵、收集液计量槽、喷淋塔、干燥塔、氢气增压机、氢气压缩机、氢气储罐;催化加氢釜上具有第一加氢釜进口、第二加氢釜进口、第一加氢釜出口;冷凝器侧部具有第一冷凝器进口、顶部具有第一冷凝器出口、底部具有第二冷凝器出口;催化加氢釜依次通过第一加氢釜出口、第一冷凝器进口、第二冷凝器出口、收集槽、第一导液泵、收集液计量槽、第一加氢釜进口连通构成第一道余氢循环回收路径;催化加氢釜依次通过第一加氢釜出口、第一冷凝器进口、第一冷凝器出口、喷淋塔、干燥塔、氢气增压机、氢气压缩机、氢气储罐、第二加氢釜进口连通构成第二道余氢循环回收路径。

所述喷淋塔还连通有第二导液泵、喷嘴;喷淋塔内的液体通过第二导液泵与固定在喷淋塔顶部内部的喷嘴连通。

所述干燥塔内具有干燥填料,所述干燥填料为分子筛或者活性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具有通用性,适用不同类型的催化加氢釜,这样可以回收其他催化加氢和氢化反应产生的多余的氢气,每个车间只需要一台回收装置,装置经过集成后占地面积小,投资少。

2、余氢回收利用,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价值,同时避免余氢放空处理的危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催化加氢釜、101.第一加氢釜进口、102.第二加氢釜进口、13.第一加氢釜出口、2.冷凝器、21.第一冷凝器进口、22.第一冷凝器出口、23.第二冷凝器出口、3.收集槽、4.第一导液泵、5.收集液计量槽、6.喷淋塔、7.第二导液泵、8.喷嘴、9.干燥塔、10.氢气增压机、11.氢气压缩机、12.氢气储罐。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图中的2-氨基丙醇余氢回收装置,包括催化加氢釜1、冷凝器2、收集槽3、第一导液泵4、收集液计量槽5、喷淋塔6、第二导液泵、7、喷嘴8、干燥塔9、氢气增压机10、氢气压缩机11、氢气储罐12。上述部件均为现有部件,本案的创新点设计在于各部件的连接关系从而完成产品生产的设计,其中各部件之间均设计有对应的阀门及根据需要增加有输料泵等现有常规部件。

上述部件的连接关系是:催化加氢釜1上具有第一加氢釜进口101、第二加氢釜进口102、第一加氢釜出口13;两个加氢气进口形成进氢通道,一个出口形成出氢通道。冷凝器2侧部具有第一冷凝器进口21、顶部具有第一冷凝器出口22、底部具有第二冷凝器出口23;第一冷凝器进口21和第一冷凝器出口22用于冷凝介质的流通,第二冷凝器出口23用于物料的流出。

催化加氢釜1依次通过第一加氢釜出口102、第一冷凝器进口21、第二冷凝器出口23、收集槽3、第一导液泵4、收集液计量槽5、第一加氢釜进口101使用管道连通构成第一道余氢循环回收路径。催化加氢釜1依次通过第一加氢釜出口13、第一冷凝器进口21、第一冷凝器出口22、喷淋塔6、干燥塔9、氢气增压机10、氢气压缩机11、氢气储罐12、第二加氢釜进口102使用导管连通构成第二道余氢循环回收路径。

在实际应用中,喷淋塔6还连通有第二导液泵7、喷嘴8;喷淋塔6内的液体通过第二导液泵7与固定在喷淋塔6顶部内部的喷嘴8连通。干燥塔6内具有干燥填料,优选吸附水优良的分子筛或者活性炭。

本方案的运行过程和原理是:催化加氢釜1反应结束后,放空的余氢通过冷凝器2除去少量溶剂和水蒸汽,冷凝器2的冷却剂可以是水或冷冻盐水,具体根据反应介质和放空速度而定,冷却剂上进下出,冷凝液为少量溶剂、未反应原料、产品、水等通过收集槽3收集,然后通过第一导液泵4打到收集液计量槽5,用于下批生产回用,放空氢气经喷淋塔6,喷淋塔6介质为水,通过第二导液泵7到喷嘴8,经吸收装置除去剩余的溶剂及其他杂质,然后通过干燥塔9干燥,再通过氢气增压机10和氢气压缩机11到氢气储罐12,回收得到的氢气可以用来反应釜除氮和催化加氢用,可以回到催化加氢釜1使用。每批回收氢气约6kg。

对上述连接关系的理解如对连通或者连接的理解应该结合图1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的赏识,通过本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和图1的表达,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很清楚明白的了解本创意所表达的方案。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技术特征:

1.2-氨基丙醇余氢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催化加氢釜、冷凝器、收集槽、第一导液泵、收集液计量槽、喷淋塔、第二导液泵、干燥塔、氢气增压机、氢气压缩机、氢气储罐;催化加氢釜上具有第一加氢釜进口、第二加氢釜进口、第一加氢釜出口;冷凝器侧部具有第一冷凝器进口、顶部具有第一冷凝器出口、底部具有第二冷凝器出口;催化加氢釜依次通过第一加氢釜出口、第一冷凝器进口、第二冷凝器出口、收集槽、第一导液泵、收集液计量槽、第一加氢釜进口连通构成第一道余氢循环回收路径;催化加氢釜依次通过第一加氢釜出口、第一冷凝器进口、第一冷凝器出口、喷淋塔、干燥塔、氢气增压机、氢气压缩机、氢气储罐、第二加氢釜进口连通构成第二道余氢循环回收路径。

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氨基丙醇余氢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塔还连通有第二导液泵、喷嘴;喷淋塔内的液体通过第二导液泵与固定在喷淋塔顶部内部的喷嘴连通。

3.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氨基丙醇余氢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塔内具有干燥填料,所述干燥填料为分子筛或者活性炭。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2‑氨基丙醇余氢回收装置,包括催化加氢釜、冷凝器、收集槽、第一导液泵、收集液计量槽、喷淋塔、第二导液泵、干燥塔、氢气增压机、氢气压缩机、氢气储罐;催化加氢釜上具有第一加氢釜进口、第二加氢釜进口、第一加氢釜出口;冷凝器侧部具有第一冷凝器进口、顶部具有第一冷凝器出口、底部具有第二冷凝器出口;催化加氢釜依次通过第一加氢釜出口、第一冷凝器进口、第二冷凝器出口、收集槽、第一导液泵、收集液计量槽、第一加氢釜进口连通构成第一道余氢循环回收路径。本实用新型可解决如何避免余氢危险放空处理和对余氢进行回收利用的技术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严间浪;陈振华;梁煜;张天波;陈佳慧;刘定华;葛永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绍兴众昌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15
技术公布日:2021.04.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