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节水功能的环保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6145发布日期:2021-03-30 19:5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节水功能的环保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环保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节水功能的环保设备。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废气处理设备是一种针对工业废气排放时进行净化处理的辅助装置,也是环保要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必不可少的环保设备之一,一般工业工艺所产生的工艺废气通常包括有毒物质且具有臭味,如果废气未经过妥善处理,则会造成空气污染。为了除去废气中的污染物,必须利用空气污染防治设备处理废气,以使废气中的污染物质浓度低于法规规定的限值。一般业界常用的空气污染防治设备即为洗涤塔废气处理系统,洗涤塔废气处理系统以水洗涤的方法除去废气中之污染物,一般来说,当水与废气接触面积越大,接触时间越长,废气的处理效果越好,但是喷淋塔中液体与气体的接触仅仅在液体液滴下落过程中发生,接触面积也仅仅是液滴的表面,因此喷淋塔的处理效果有限,为了提升处理效果,必须设置更多的雾化喷头,使用更多的水,导致水资源被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节水功能的环保设备,对于废气的处理效果更好,能够节约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有节水功能的环保设备,包括壳体、电机和与电机驱动连接的转动轴,所述壳体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端盖、第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和下端盖,所述上端盖、第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第二转子组件和下端盖在壳体内形成第一净化室、第二净化室、第三净化室和第四净化室;所述转动轴伸入所述壳体内依次与上端盖、第一转子组件、定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连接,且所述转动轴与上端盖和定子组件均为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与第一转子组件和第二转子组件均为固定连接;所述下端盖的中心设有双层中空喷嘴,所述双层中空喷嘴包括中空芯管和围设于所述中空芯管外侧的外管,所述外管和中空芯管之间形成第一进水通道,所述外管伸入所述第四净化室内的部分开设有第一进水孔;所述转动轴的下端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动轴的下端与所述中空芯管的上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的内部与所述中空芯管的内部连通形成第二进水通道,所述转动轴位于第三净化室内的部分开设有第二进水孔,所述第一净化室的外围通过第一导管连通第一进水通道,所述第二净化室的外围通过第二导管连通第二进水通道;所述上端盖沿径向依次设有第一净化水进口和洁净气体出气口,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的中心处设有连通第一净化室和第二净化室的第一气孔,所述定子组件的外围设有连通第二净化室和第三净化室的第二气孔,所述定子组件内设有连通第二净化室中心部位的第二净化水进口,所述第二转子组件的中心处设有连通第三净化室和第四净化室的第三气孔,所述下端盖上沿径向依次设有废气进气口和第一废水出口,所述第三净化室的侧壁设有第二废水出口。

进一步,所述上端盖的下表面、所述定子组件的上下表面、所述下端盖的上表面均设有固定同心环,所述第一转子组件的上下表面和第二转子组件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转子同心环,处于同一净化室内的固定同心环和转子同心环均为同心并且交错地设置,所述固定同心环和转子同心环上均开设有流体交换孔。

进一步,所述转子同心环的内外两侧均设有扰流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上均设有用于控制水流流量的阀门。

进一步,所述壳体在第一净化室、第二净化室、第三净化室和第四净化室的位置均开设有观察窗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具有节水功能的环保设备,废气从位于底部的下端盖的废气进气口进入,依次经过第四净化室、第三净化室、第二净化室以及第一净化室,最终从上端盖上的洁净气体出气口流出,经过四次净化,因此处理效果更加优异;净化水从上端盖上的第一净化水进口和定子组件上的第二净化水进口分别进入第一净化室和第二净化室,又通过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分别进入第四净化室和第三净化室,进行回收利用,节约了水资源,且通过高速转动,将剪切为微小的液滴,液滴在各个转子组件和定子组件中流动时,不断与废气进行接触,强化了处理能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转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定子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双层中空喷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壳体101、电机102、转动轴103、上端盖104、第一转子组件105、定子组件106、第二转子组件107、下端盖108、第一净化室109、第二净化室110、第三净化室111、第四净化室112、双层中空喷嘴200、中空芯管201、外管202、第一进水通道203、第一进水孔204、第二进水通道205、第二进水孔206、第一导管113、第二导管114、第一净化水进口301、第二净化水进口302、洁净气体出气口400、第一气孔401、第二气孔402、第三气孔403、废气进气口404、第一废水出口303、第二废水出口304、固定同心环115、转子同心环116、流体交换孔117、扰流板118、阀门1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具有节水功能的环保设备,包括壳体101、电机102和与电机102驱动连接的转动轴103,所述壳体101内从上至下依次设有上端盖104、第一转子组件105、定子组件106、第二转子组件107和下端盖108,所述上端盖104、第一转子组件105、定子组件106、第二转子组件107和下端盖108在壳体101内形成第一净化室109、第二净化室110、第三净化室111和第四净化室112;所述转动轴103伸入所述壳体101内依次与上端盖104、第一转子组件105、定子组件106和第二转子组件107连接,且所述转动轴103与上端盖104和定子组件106均为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轴103与第一转子组件105和第二转子组件107均为固定连接;所述下端盖108的中心设有双层中空喷嘴200,所述双层中空喷嘴200包括中空芯管201和围设于所述中空芯管201外侧的外管202,所述外管202和中空芯管201之间形成第一进水通道203,所述外管202伸入所述第四净化室112内的部分开设有第一进水孔204;所述转动轴103的下端为中空结构,所述转动轴103的下端与所述中空芯管201的上端转动连接,且所述转动轴103的内部与所述中空芯管201的内部连通形成第二进水通道205,所述转动轴103位于第三净化室111内的部分开设有第二进水孔206,所述第一净化室109的外围通过第一导管113连通第一进水通道203,所述第二净化室110的外围通过第二导管114连通第二进水通道205;所述上端盖104沿径向依次设有第一净化水进口301和洁净气体出气口400,所述第一转子组件105的中心处设有连通第一净化室109和第二净化室110的第一气孔401,所述定子组件106的外围设有连通第二净化室110和第三净化室111的第二气孔402,所述定子组件106内设有连通第二净化室110中心部位的第二净化水进口302,所述第二转子组件107的中心处设有连通第三净化室111和第四净化室112的第三气孔403,所述下端盖108上沿径向依次设有废气进气口404和第一废水出口303,所述第三净化室111的侧壁设有第二废水出口304。

接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净化过程进行解释,图中气体流向用虚线箭头加以解释,水流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

实际实施过程中,电机102通过转动轴103带动第一转子组件105和第二转子组件107转动,用于净化废气的净化水从上端盖104的第一净化水进口301和位于定子组件106中的第二净化水进口302进入第一净化室109和第二净化室110中心位置,由于第一转子组件105的高速转动,水被分散为液滴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外围运动,最终在第一净化室109和第二净化室110的外围形成水环,第一净化室109的水通过第一导管113经第一进水通道203后在此进入第四净化室112用于二次净化,第二净化室110的水通过第二导管114经第二进水通道205后进入第三净化室111用于二次净化,第三净化室111和第四净化室112的水由第二转子组件107带动被分散为液滴并向外围运动,并形成水环,图中虚线框部位即为形成水环的位置,最终,废水从第一废水出口303和第二废水出口304排出。排出的废水都被回收利用过一次,节约了水资源。

本实施例中,带有污染物的废气从下端盖108的废气进气口404进入第四净化室112,并且通过第三气孔403进入第三净化室111、通过第二气孔402进入第二净化室110以及通过第一气孔401进入第一净化室109,经过四次净化的气体从上端盖104的洁净气体出气口400流出,四次净化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废气处理效果更加优良。值得一提的是,使用时,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废水出口303和第二废水出口304均被水环密封,废气进气口404、洁净气体出气口400和第二气孔402处于水环内侧,气体不会进入废水出口中。

本实施例中,为了加强液体和气体的接触,所述上端盖104的下表面、所述定子组件106的上下表面、所述下端盖108的上表面均设有固定同心环115,所述第一转子组件105的上下表面和第二转子组件107的上下表面均设有转子同心环116,处于同一净化室内的固定同心环115和转子同心环116均为同心并且交错地设置,所述固定同心环115和转子同心环116上均开设有流体交换孔117。在第一转子组件105和第二转子组件107转动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水被高速甩出,从流体交换孔117中向外运动,每次经过固定同心环115或转子同心环116时,都会被高速剪切,分散为小液滴,与气体的接触更为充分。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同心环116的内外两侧均设有扰流板118,对液体和气流进行扰动,加强接触效果,同时起到带动固定同心环115表面的积水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管113和第二导管114上均设有用于控制水流流量的阀门119,用于控制进入第四净化室112和第三净化室111的水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1在第一净化室109、第二净化室110、第三净化室111和第四净化室112的位置均开设有观察窗口,便于观察各个净化室内部情况。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