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雾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6072发布日期:2021-03-30 19:59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油雾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雾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油雾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很多工厂的加工制造过程中,其加工制造设备不可避免的会产生油雾,这些油雾需要进行收集处理不能直接排放至大气中,且很多工业油雾是机械设备在工作时的润滑油挥发形成,挥发的润滑油如果直接处理可能造成润滑油消耗过快,增加企业的生产制造成本。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油雾分离装置,该装置安装在可挥发油雾的机械设备的废气收集管道上,可有效分离油雾及循环利用分离的润滑油。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提供一种油雾分离装置,可将挥发出来的油雾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润滑油液可暂时储存在装置中,达到一定量后该装置可自动将分离出来的润滑油通过管道释放回机械设备中,提高了润滑油的利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污分离装置,包括外套管、上法兰、下法兰、轴承、转动套、油封、风扇、内套管、内套管支架、内滤芯、外滤芯、转动套接油环、内套管接油环、导油槽、储油槽、储油槽开关滑块、内盖板,所述外套管为管状前后法兰结构,所述外套管上下端分别安装上法兰和下法兰,所述外套管内侧面上下两端各安装一个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外套管的内圈面接触,所述转动套外圈面安装在所述轴承的内圈面,所述转动套上下两端分别和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之间设置油封,所述风扇、转动套接油环、导油槽、储油槽均安装于所述转动套内圈,所述内套管通过所述内套管支架安装于所述上法兰上端,所述内滤芯和外滤芯分别安装于所述内套管内侧和外侧,所述内套管接油环分布于所述内套管下方,通过所述内盖板安装于所述转动套内圈,所述储油槽开关滑块安装在所述储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安装于所述转动套内侧上端,所述内套管与所述转动套及所述外套管同轴,所述转动套接油环安装于所述转动套内圈,位于所述外滤芯下方,所述导油槽为三岔口结构,安装在转动套内圈,其中一个岔口连接所述内套管接油环下方,另一个岔口连接所述转动套接油环下方,最后一个岔口连接至所述储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中间设置圆周分布的四个腰型气孔,所述转动套中间设置圆周分布的四个腰型气孔,所述转动套接油环下方设置圆周分布的四个导油孔,所述内套管接油环下方设置圆周分布的四个导油孔,所述储油槽外侧和所述转动套下端设置若干同心的出油口,所述下法兰位于外套管内侧开有圆周分布四个下油口。

进一步地,该装置安装于可产生油雾的废气收集管路(未示出)上,上下安装,废气收集管路末端连接风机(未示出),风机(未示出)抽风将油雾从设备中抽出,从所述油雾分离装置下端进入,经过所述内滤芯过滤后,从上端排出至后续的收集管路(未示出),其中的润滑油则附着于所述内滤芯的内壁上,经过一段时间聚集后,润滑油通过内滤芯内壁向下流入所述内套管接油环,并通过内套管接油环的导油孔流入导油槽中,通过导油槽下端进入到所述储油槽中,在储油糟聚集。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槽为圆形盒状结构,其内部中空,可用于储油,中间开有方形孔,方形孔的两对面开有滑槽,所述储油槽开关滑块安装在该滑槽中,所述储油槽开关滑块有两个,当所述储油槽内部空腔储存一定量油时,将两个储油槽开关滑块对向推动,最终所述两个储油槽开关滑块相接触,将所述储油槽中间的方形孔遮住。

进一步地,此时所述内滤芯通路被封堵,废气收集管路(未示出)的风机(未示出)继续抽风时,所述风扇开始转动,带动所述转动套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连接至转动套上的转动套接油环、内套管接油环、导油槽、储油槽和内盖板一同转动,此时油雾不再经储油槽方形孔进入该装置,而是通过所述外套管中间的腰型气孔以及转动套中间的腰型气孔将环境空气吸入该装置,并经过所述外滤芯将环境空气中的少量油雾过滤,通过风扇进入到后续废气收集管路(未示出)中。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槽在随着转动套转动过程中,依靠惯性,将储油槽中暂存的润滑油从所述储油槽和转动套同心的出油口将油排出,并通过所述下法兰的下油口和连接在下油口的回油管路(未示出)使润滑油流回对应设备中。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槽在转动排油的过程中,所述两个储油槽开关滑块通过转动惯性向相反方向滑动分离,所述储油槽的方形孔重新打开,方形孔打开后,油雾又能通过废气收集管路(未示出)进入到该装置。

相比于现有技术,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对油雾进行分离,并能暂存分离出的润滑油,润滑油积累到一定量后还能自动排回设备,具备较强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机械式惯性旋转进行排油,稳定可靠。

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滤芯可随时更换,成本较低。

4、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节约企业设备润滑油的消耗量,能够为企业降低生产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实用新型的立体图1;

图2为实用新型的立体图2;

图3为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实用新型的气孔及油孔指示图;

图5为实用新型的过滤及收集润滑油时的状态图;

图6为实用新型的排油时的状态图;

图中:1、外套管,2、上法兰,3、下法兰,4、轴承,5、转动套,6、油封,7、风扇,8、内套管,9、内套管支架,10、内滤芯,11、外滤芯,12、转动套接油环,13、内套管接油环,14、导油槽,15、储油槽,16、储油槽开关滑块,17、内盖板(17);101、外套管的腰型气孔,102、转动套的腰型气孔,103、转动套接油环的导油孔,104、内套管接油环的导油孔,105、储油槽及转动套的出油口,106、下法兰的下有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图6,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油污分离装置,包括外套管1、上法兰2、下法兰3、轴承4、转动套5、油封6、风扇7、内套管8、内套管支架9、内滤芯10、外滤芯11、转动套接油环12、内套管接油环13、导油槽14、储油槽15、储油槽开关滑块16、内盖板17,所述外套管1为管状前后法兰结构,所述外套管1上下端分别通过螺钉安装上法兰2和下法兰3,所述外套管1内侧面上下两端各安装一个轴承4,所述轴承4的外圈与所述外套管1的内圈面接触,所述轴承4和外套管1过渡配合,所述转动套5外圈面安装在所述轴承4的内圈面,过渡配合,所述转动套5上下两端分别和所述上法兰2和下法兰3之间设置油封6,所述风扇7、转动套接油环12、导油槽14、储油槽15均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转动套5内圈,所述内套管8通过所述内套管支架9及螺钉安装于所述上法兰2上端,所述内滤芯10和外滤芯11分别安装于所述内套管8内侧和外侧,所述内滤芯10和外滤芯11可从所述内套管8上手动安装和去下,所述内套管接油环13分布于所述内套管8下方,通过所述内盖板17和螺钉安装于所述转动套5内圈,所述储油槽开关滑块16安装在所述储油槽15中,可自由并限定前后位置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风扇7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转动套5内侧上端,所述内套管8与所述转动套5及所述外套管1同轴,所述转动套接油环12通过螺钉安装于所述转动套5内圈,位于所述外滤芯11下方,所述导油槽14为三岔口结构,通过螺钉安装在转动套5内圈,其中一个岔口通过密封胶连接所述内套管接油环13下方,另一个岔口通过密封胶连接所述转动套接油环12下方,最后一个岔口通过密封胶连接至所述储油槽15中。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管1中间设置圆周分布的四个腰型气孔101,所述转动套中间设置圆周分布的四个腰型气孔102,所述转动套接油环12下方设置圆周分布的四个导油孔103,所述内套管接油环13下方设置圆周分布的四个导油孔104,所述储油槽15外侧和所述转动套5下端设置若干同心的出油口105,所述下法兰3位于外套管1内侧开有圆周分布四个下油口106。

进一步地,该装置安装于可产生油雾的废气收集管路(未示出)上,上下安装,废气收集管路末端连接风机(未示出),风机(未示出)抽风将油雾从设备中抽出,从所述油雾分离装置下端进入,经过所述内滤芯10过滤后,从上端排出至后续的收集管路(未示出),其中的润滑油则附着于所述内滤芯10的内壁上,经过一段时间聚集后,润滑油通过内滤芯10内壁向下流入所述内套管接油环13,并通过内套管接油环13的导油孔104流入导油槽中,通过导油槽14下端进入到所述储油槽15中,在储油糟15聚集。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槽15为圆形盒状结构,其内部中空,可用于储油,中间开有方形孔,方形孔的两对面开有滑槽,所述储油槽开关滑块16安装在该滑槽中,所述储油槽开关滑块16有两个,当所述储油槽15内部空腔储存一定量油时,将两个储油槽开关滑块16对向推动,最终所述两个储油槽开关滑块16相接触,将所述储油槽15中间的方形孔遮住。

进一步地,此时所述内滤芯10通路被封堵,废气收集管路(未示出)的风机(未示出)继续抽风时,所述风扇开始转动,带动所述转动套5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连接至转动套5上的转动套接油环12、内套管接油环13、导油槽14、储油槽15和内盖板17一同转动,此时油雾不再经储油槽15方形孔进入该装置,而是通过所述外套管1中间的腰型气孔101以及转动套中间的腰型气102孔将环境空气吸入该装置,并经过所述外滤芯11将环境空气中的少量油雾过滤,通过风扇进入到后续废气收集管路(未示出)中。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槽15在随着转动套5转动过程中,依靠惯性,将储油槽15中暂存的润滑油从所述储油槽15和转动套5同心的出油口105将油排出,并通过所述下法兰3的下油口106和连接在下油口106的回油管路(未示出)使润滑油流回对应设备中。

进一步地,所述储油槽15在转动排油的过程中,所述两个储油槽开关滑块16通过转动惯性向相反方向滑动分离,所述储油槽15的方形孔重新打开,方形孔打开后,油雾又能通过废气收集管路(未示出)进入到该装置。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