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式砻谷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9762发布日期:2021-03-30 20:04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离心式砻谷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离心式砻谷机。



背景技术:

现有离心式砻谷机,包括有机壳、胶圈座,在机壳和胶圈座之间形成有脱壳腔,胶圈装配在胶圈座上,在脱壳腔中设置有用于进行脱壳的甩盘,在进行脱壳时,稻子进入到甩盘内,甩盘通过电机驱动转动,在离心力作用下,通过甩盘将稻谷甩出到胶圈上,通常,稻谷会甩到胶圈的右上方位置处,即胶圈集中磨损是在1-3点钟方向,胶圈的右上方位置由于长期接触稻谷,相比其他位置更容易被磨损,为延长胶圈使用寿命,每碾2吨左右稻谷需把胶圈拆卸下,调整胶圈易被磨损的位置。通常使用的情况下,大约可脱壳15吨左右的稻谷就需要更换,胶圈使用寿命短,并且无论是调整胶圈位置还是进行更换,都需要将机壳、甩盘及内部配件等完全拆卸下来进行调节和更换,其步骤繁琐,拆卸安装十分困难,且频繁更换胶圈,也增加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本背景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背景技术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离心式砻谷机胶圈使用寿命短以及胶圈调节和更换拆卸步骤繁琐、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离心式砻谷机,解决了胶圈调节和更换步骤繁琐、更换难度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式砻谷机,包括有:

胶圈座;

胶圈,所述胶圈装配在所述胶圈座内,在所述胶圈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部;

包括有机壳,所述机壳与胶圈座通过可拆卸的锁紧部件连接,并将所述胶圈夹紧固定在其与胶圈座之间,在机壳和胶圈座之间形成有脱壳腔;

调节部件,包括有第二啮合部,所述第二啮合部与所述第一啮合部啮合配合,其能够在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啮合部与第一啮合部配合带动所述胶圈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限制所述调节部件转动角度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胶圈座上的第一限位部件和固定设置在所述调节部件上的第二限位部件,在所述调节部件转动到位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件能够抵挡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件上以对所述调节部件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啮合部为设置在所述胶圈上的沿胶圈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啮合齿,所述第二啮合部为设置在所述调节部件端部沿调节部件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二啮合齿。

进一步的,在所述胶圈座上设有用于插装所述第二齿轮部的插装孔。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部件为调节杆,其端部设置有便于转动操作的转动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部件为锁紧锁扣或者螺栓组件。

进一步的,在所述胶圈座上设置有环形凸起,所述胶圈套设在所述环形凸起上。

进一步的,在所述胶圈座周圈设置有多个沿胶圈座周向设置的用于防止胶圈偏心的限位件,多个所述限位件围设形成的圆的圆心与胶圈的圆心重合。

进一步的,所述机壳包括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胶圈装配在所述胶圈座中且顶部端面高于所述胶圈座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二壳体对应和所述胶圈顶部端面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离心式砻谷机,设置调节部件,在调节部件上设置第二啮合部,在所述胶圈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部,第一啮合部和第二啮合部啮合配合,当胶圈发生磨损时,可通过转动调节部件,带动第二啮合部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啮合部配合的第一啮合部和胶圈转动,使得胶圈磨损位置移动即可,这样可使得当胶圈磨损时只需要通过转动调节部件带动胶圈转动使其磨损位置改变即可继续使用胶圈,无需将胶圈进行更换,一个胶圈可多次使用,延长了胶圈的使用寿命,并且胶圈调节和更换时均无需将砻谷机的全部部件拆卸,更换或拆卸胶圈操作简单方便。

结合附图阅读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离心式砻谷机对应的机壳和胶圈座配合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离心式砻谷机对应的机壳、胶圈座和胶圈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离心式砻谷机对应的调节部件和胶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离心式砻谷机对应的第二壳体和胶圈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离心式砻谷机对应的胶圈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离心式砻谷机对应的胶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心式砻谷机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6所示,包括有:

胶圈座100,胶圈座100主要用于安装装配胶圈200,胶圈200,所述胶圈200可转动的装配在所述胶圈座100内,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在胶圈座100上设有环形凸起120,胶圈200为环形,其中间有孔,其通过中间的孔套设在胶圈200的环形凸起120上,以实现与胶圈座100之间的装配,同时,还实现了胶圈200相对胶圈座100的转动。

在所述胶圈200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部210,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胶圈200从顶部到底部对应的厚度不断变大,这样可使得整个胶圈200的有效磨损厚度变大,进而延长了胶圈200的使用时间,胶圈200包括有位于内部的第一弧形面和位于第一弧形形面外部的第一环形面,连接在第一弧形面和第一环形面顶部的顶部端面以及连接在第一环形面和第一弧形面底部的底部端面,第一环形面为从顶部端面处竖直向下延伸形成,在所述胶圈200的底部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啮合部21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啮合部210为沿底部端面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一啮合齿211,多个第一啮合齿211构成齿圈。

机壳300,所述机壳300与胶圈座100通过可拆卸的锁紧部件400连接,并将所述胶圈200夹紧固定在其与胶圈座100之间,在机壳300和胶圈座100之间形成有脱壳腔,在脱壳腔中对应的设置有甩盘,甩盘和驱动电机连接,通过甩盘将稻壳甩打到位于脱壳腔中的胶圈200上。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机壳300包括有第一壳体310和第二壳体320,所述第二壳体320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310内,第二壳体320对应的和第一壳体310的轮廓适配,使得第二壳体320可刚好套设在第一壳体310内部,所述胶圈200装配在所述胶圈座100中且顶部端面高于所述胶圈座100的顶部端面,所述第二壳体320对应和所述胶圈200顶部端面贴合。优选的,第二壳体320材质为橡胶,其直接与胶圈200接触配合,将其材质选用具有柔性和弹性的橡胶,可避免在机壳300和胶圈座100固定连接夹紧胶圈200时对胶圈200造成损坏,影响胶圈200的使用寿命。

在装配时,将胶圈200装配到胶圈座100中,将机壳300对应和胶圈座100位置对应,同时,使得第二壳体320与胶圈200顶部端面贴合,然后通过锁紧部件400将机壳300和胶圈座100锁紧固定,在锁紧胶圈座100和机壳300时,会同时通过第二壳体320和胶圈座100作用力将胶圈200夹紧固定。

本实施例中的锁紧部件400可对应的为锁紧锁扣或者锁紧螺栓组件,

锁紧锁扣可选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锁扣结构,如将锁紧锁扣的本体固定在机壳300上,其锁紧臂转动连接在本体上,锁紧臂包括弯折部,在锁紧时,锁紧臂相对本体转动并通过弯折部抵靠在胶圈座100的背面上,以实现对机壳300和胶圈座100的锁紧固定,具体的锁紧锁扣结构可参考现有技术结构。

当然,胶圈座100和机壳300也可以通过锁紧螺栓组件锁紧,即,将螺杆穿过胶圈座100和机壳300,两端通过拧设锁紧螺母进行锁紧固定。

调节部件500,包括有第二啮合部520,所述第二啮合部520与所述第一啮合部210啮合配合,其能够在转动时通过所述第二啮合部520与第一啮合部210配合带动所述胶圈200转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调节部件500为调节杆,在其一端设置有便于转动操作的转动手柄510,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第二啮合部520,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二啮合部520为设置在所述调节部件500端部沿调节部件500周向设置的多个第二啮合齿521。为增强调节杆的强度,调节杆设置第二啮合齿521段的直径大于调节杆本体段的直径。

为实现对调节部件500转动角度的限位,本实施例中还对应包括有用于限制所述调节部件500转动角度的限位组件600,所述限位组件600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胶圈座100上的第一限位部件610和固定设置在所述调节部件500上的第二限位部件620,在所述调节部件500转动到位时,所述第一限位部件610能够抵挡在所述第二限位部件620上以对所述调节部件500限位。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限位部件620为垂直所述调节部件500设置的限位销子,第一限位部件610为限位架,限位架包括有第一连接臂和垂直第一连接臂设置的2个第二连接臂,2个第二连接臂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连接臂连接,另一端固定连接在胶圈座100的背面上,在调节部件500转动时,可带动限位销子转动,当其转动到第一连接臂位置处时则被第一连接臂抵挡住,无法进行转动,实现了对调节部件500转动位置的限位。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第二限位部件620也可以为垂直胶圈座100设置的限位凸起结构等,只有可以实现限位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制。

为便于第二啮合部520穿过胶圈座100与装配在胶圈座100内部的第一啮合部210配合,在所述胶圈座100上设有用于插装所述第二啮合部520的插装孔110。由于第一啮合部210位于胶圈200内,为确保调节部件500能够与第一啮合部210配合,第二啮合部520应穿过插装孔110与第一啮合部210配合。

为防止胶圈200在调整转动的时候发生偏心,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胶圈座100周圈设置有多个沿胶圈座100周向设置限位件700,多个所述限位件700围设形成的圆的圆心与胶圈200的圆心重合。在胶圈200装配到胶圈座100内时,多个限位件700抵靠在胶圈200周圈的侧壁上,以实现对胶圈200的限位,优选的,本实施例中的限位件700为限位销,限位销可直接固定在胶圈座100上。

本实施例中提出的离心式稻谷脱壳机,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胶圈200进行位置的调整时,可先将锁紧部件400打开,如锁紧部件400为锁紧锁扣时,将其松开,如为锁紧螺栓组件时,则可将两边的锁紧螺母旋钮松开,使得胶圈座100和机壳300不再夹紧胶圈200,然后,操作调节部件500,转动调节部件500,通过调节部件500带动其端部的第二啮合部520转动,通过第二啮合部520带动与其配合的第一啮合部210转动,进而带动胶圈200转动,胶圈200转动后,使其被磨损的位置发生移动,同时,经常发生磨损的部位变成胶圈200上的未经过磨损位置,此时,胶圈200可继续进行使用,使得胶圈200在发生磨损时,无需拆卸进行更换,避免了繁琐更换的问题,同时,由于一个胶圈200可在位置移动后多次使用,延迟了胶圈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

此外,本实施例中的胶圈200与现有技术中等厚度的锥形结构的胶圈200相比,厚度从顶部到底部逐渐变大变化,整个胶圈200的厚度相对现有的胶圈200厚度增大,进而增强了抗磨损的强度,延长了胶圈200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