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流纺三维编织滤芯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12145发布日期:2021-01-23 21:39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流纺三维编织滤芯材料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流纺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涡流纺三维编织滤芯材料。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纺织技术和纺织设备不断发展,新型纱线也随之不断出现,而涡流纺纱线就是其中最受人瞩目的一种。涡流纺是目前纺纱系统中一项新技术,与传统环锭纺比较:具有纺纱流程短,生产效率高,质量在线监控、自动化智能化程度高等特点,还具有大幅度减少用工及减少纱线毛羽等优势。故用涡流纺纱线加工成针、棉织物,具有布面光洁、毛羽少,耐磨性好、抗起毛起球性佳,及色泽鲜艳、吸湿快干等优良性能。目前国内外对涡流纺技术的研究很多,但涉及涡流纺纱线性能的研究较少。
[000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更严重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人们大部分时间处于室内环境中,为了加强室内空气污染的治理,空气净化器的使用越来越普遍。现在市场上的大多数净化设备能够对进入室内的空气进行过滤,但不具备杀菌消毒的功能,而且这些产品基本上都是采用颗粒状吸附材料对空气进行过滤的。活性炭颗粒存在一个饱和吸附状态,而且小的活性炭颗粒会随着气流吹到空气中形成污染物,导致所谓的掉渣现象。而一种熔喷面料虽然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但是一方面也不具备杀菌性能,另一方面难以清洗,容尘量小,使用效果不理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涡流纺三维编织滤芯材料,采用三维立体过滤结构,解决了现有的滤芯面料不具备抗菌杀菌性能,同时难以清洗,容尘量小的问题。
[0005]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涡流纺三维编织滤芯材料,所述滤芯材料呈层状结构,包括基层、隔层和过滤层;所述基层为碳编织面料;所述碳编织面料以第一涡流纺纱线为经纱和纬纱,采用平纹组织结构编织而成;所述第一涡流纺纱线为包芯纱结构,以碳纤维长丝为芯纱,以活性炭纤维为包缠纤维;所述活性炭纤维螺旋包缠在所述碳纤维长丝外;所述隔层为水刺无纺布;所述过滤层为过滤面料;所述过滤面料以第二涡流纺纱线为经纱和纬纱,采用斜纹组织结构编织而成;所述第二涡流纺纱线为包芯纱结构,以竹原纤维长丝为芯纱,以细旦丙纶纤维为包缠纤维;所述细旦丙纶纤维螺旋包缠在所述竹原纤维长丝外;所述第二涡流纺纱线为2-10tex;所述基层为两层,所述隔层和过滤层设置于两所述基层之间;所述隔层为两层以上;在相邻两所述隔层之间设置有所述过滤层;所述过滤层的过滤面料进行波浪形折叠,所述过滤面料折叠后的波峰和波谷处分别与两侧的所述隔层接触。
[0006]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层为丙纶水刺无纺布。
[000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层为3-8层。
[000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相邻所述隔层之间的间距为3-18mm。
[0009]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细旦丙纶纤维为0.6-1.3dtex。
[001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竹原纤维长丝为1-3根,呈无捻直芯结构。
[0011]
一种上述涡流纺三维编织滤芯材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2]
步骤1,纺纱;通过涡流纺工艺分别纺制第一涡流纺纱线和第二涡流纺纱线;
[0013]
步骤2,面料生产;通过第一涡流纺纱线机织碳编织面料,通过第二涡流纺纱线机织过滤面料;
[0014]
步骤3,层复合;通过氨纶丝将基层、隔层和过滤层进行缝合,隔层和过滤层之间的缝合线位于过滤面料的波峰和波谷处。
[001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生产工艺简单,改变传统采用熔喷布的方式,耐洗涤性能好,尺寸稳定性好,容尘量极大提高,滤阻小,过滤效率高,同时具有良好的抗菌和除臭性能,使用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0019]
1.基层
ꢀꢀꢀꢀꢀꢀꢀꢀꢀꢀꢀ
2.隔层
ꢀꢀꢀꢀꢀꢀꢀꢀꢀꢀꢀ
3.过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1]
实施例
[0022]
结合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涡流纺三维编织滤芯材料,滤芯材料呈层状结构,包括基层1、隔层2和过滤层3。基层1为碳编织面料。碳编织面料以第一涡流纺纱线为经纱和纬纱,采用平纹组织结构编织而成。第一涡流纺纱线为包芯纱结构,以碳纤维长丝为芯纱,以活性炭纤维为包缠纤维。活性炭纤维螺旋包缠在碳纤维长丝外。隔层2为水刺无纺布。过滤层3为过滤面料;过滤面料以第二涡流纺纱线为经纱和纬纱,采用斜纹组织结构编织而成。第二涡流纺纱线为包芯纱结构,以竹原纤维长丝为芯纱,以细旦丙纶纤维为包缠纤维。细旦丙纶纤维螺旋包缠在竹原纤维长丝外。第二涡流纺纱线为2-10tex。优选的,细旦丙纶纤维为0.6-1.3dtex。竹原纤维长丝为1-3根,呈无捻直芯结构。基层1为两层,隔层2和过滤层3设置于两基层1之间。隔层2为两层以上;在相邻两隔层2之间设置有过滤层3。过滤层3的过滤面料进行波浪形折叠,过滤面料折叠后的波峰和波谷处分别与两侧的隔层2接触。
[0023]
为了保证抗菌性能,隔层2为丙纶水刺无纺布。
[0024]
为了协调过滤效率、过滤性能以及容尘量,隔层2为3-8层。相邻隔层2之间的间距为3-18mm。
[0025]
一种上述涡流纺三维编织滤芯材料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26]
步骤1,纺纱;通过涡流纺工艺分别纺制第一涡流纺纱线和第二涡流纺纱线;
[0027]
步骤2,面料生产;通过第一涡流纺纱线机织碳编织面料,通过第二涡流纺纱线机织过滤面料;
[0028]
步骤3,层复合;通过氨纶丝将基层1、隔层2和过滤层3进行缝合,隔层2和过滤层3之间的缝合线位于过滤面料的波峰和波谷处。
[0029]
本实用新型以机织面料和无纺布面料结合,形成三维过滤结构,尺寸稳定性好,耐洗涤性能好,能够反复多次洗涤,重复使用,耐久性好。活性炭纤维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和吸附性能,而竹原纤维长丝和丙纶都具有良好的抗菌抑菌效果,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清洁性。基层1以高弹性模量的碳纤维长丝为芯纱,强度高,尺寸稳定性好,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防止大颗粒进入,起到一定过滤效果。而隔层2一方面其作用,另一方面对过滤层3起到定形作用;而过滤层3采用细旦丙纶纤维,过滤效果好,容尘量大,滤阻小,过滤效果好。
[0030]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