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蛋白免疫印迹电转的低温恒温装置

文档序号:25266552发布日期:2021-06-01 23:50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蛋白免疫印迹电转的低温恒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子生物学检测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蛋白免疫印迹电转的低温恒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最接近的现有技术: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是检测蛋白质表达和功能分析的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将sds-page电泳和免疫探针技术相结合,从而分析目的蛋白表达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转膜这一步骤,而转膜的基本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将蛋白质分子从凝胶转移到膜上。由于电转缓冲液具有高电阻,在转膜过程中会产大量热;而产生的热会使电转缓冲液温度升高,改变电阻,影响转膜的效果;高温转膜环境可以降解蛋白质,影响后续检测;产生的热会使凝胶吸热膨胀,膜与凝胶之间可能产生空隙,导致转膜不均匀,影响实验结果。因此,如何控制好电转缓冲液的温度是蛋白免疫印迹的一个关键步骤。

现有实验室常用的电转降温方法有:一、将转膜槽放在一个大的容器中,周围用冰块填充,即冰浴降温,这个是实验室常用的降温方法;二、利用流动的自来水将电转过程中产生的热及时带走,即水冷降温。

冰浴降温的缺点为,需要找一个合适大小的容器承装冰块和冰袋,电转缓冲液静态坏境下产生的热不均一;同时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冰块融化时间快,冰化水后,造成液面变化,且操作较为繁琐。

水冷降温的缺点为,浪费水资源,自来水温度会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在夏季过程中降温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存在电转缓冲液受热不均一的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冰浴降温需要找一个合适大小的容器承装冰块和冰袋,电转缓冲液静态坏境下产生的热不均一;同时在温度较高的季节,冰块融化时间快,冰化水后,造成液面变化,且操作较为繁琐。

(2)水冷降温浪费水资源,自来水温度会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在夏季过程中降温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存在电转缓冲液受热不均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蛋白免疫印迹电转的低温恒温装置,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保持低温恒温、循环使用冷却液、制冷面温度均一。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蛋白免疫印迹电转的低温恒温装置设置有循环冷却泵,循环冷却泵通过upv管与流速控制阀连接,流速控制阀通过upv管与左侧储液槽连接,左侧储液槽通过upv管与中间储液槽连接,中间储液槽通过upv管与右侧储液槽连接;

通过upv管将循环冷却泵、流速控制阀及储液槽连接起来,冷却液在upv管、循环冷却泵、流速控制阀及储液槽之间循环流动,使冷却液处于相对密闭的空间。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保持低温恒温、循环使用冷却液、制冷面温度均一。储液槽用亚克力材料,直观透明,便于观察冷却液和转膜槽实施情况。

进一步,所述左侧储液槽、中间储液槽和右侧储液槽下端设置有磁力搅拌器连接。

通过在储液槽底部设置有磁力搅拌器,在冷却液流动过程中,利用磁力搅拌器进行振动搅拌。

进一步,所述右侧储液槽设置有储液槽底板,储液槽底板分别与储液槽左侧板、储液槽前板、储液槽后板、储液槽中隔板和储液槽右侧板熔接;其中,右侧储液槽上端熔接有储液槽顶板;左侧储液槽、中间储液槽和右侧储液槽均有顶板。

通过储液槽中隔板,将右侧储液槽分为左右两腔体,左侧腔体用于放置转膜槽,右侧腔体主要用于缓冲冷却液,液面高度控制冷却液流动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蛋白免疫印迹电转的低温恒温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液槽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7种不同样品转膜效果图。

图中:1、循环冷却泵;2、upv管;3、流速控制阀;4、储液槽;5、磁力搅拌器;4-1、储液槽前板;4-2、储液槽后板;4-3、储液槽底板;4-4、储液槽左侧板;4-5、储液槽中隔板;4-6、储液槽右侧板;4-7、储液槽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实现要素: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蛋白免疫印迹电转的低温恒温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适用于蛋白免疫印迹电转的低温恒温装置设置有循环冷却泵1,循环冷却泵1通过upv管2与流速控制阀3连接,流速控制阀3通过upv管2与左侧储液槽4连接,左侧储液槽4通过upv管2与中间储液槽4连接,中间储液槽4通过upv管2与右侧储液槽4连接,左侧储液槽4、中间储液槽4和右侧储液槽4下端设置有磁力搅拌器5连接;储液槽4设置有储液槽底板4-3,储液槽底板4-3分别与储液槽左侧板4-4、储液槽前板4-1、储液槽后板4-2、储液槽中隔板4-5和储液槽右侧板4-6熔接;其中,储液槽4包括左侧储液槽、中间储液槽和右侧储液槽均有顶板。

作为优选,循环冷却泵1为数显模式,温度控制范围0-20℃。

作为优选,磁力搅拌器5是大功率,可调节转子的转速;搅拌器平台大小与储液槽4底面大小一致。

作为优选,储液槽4由亚克力材料制成,体积大小长×宽×高为30.8cm×25.8cm×21.6cm。

作为优选,储液槽4截面形状为矩形,储液槽4底部有两横条作为转膜槽的支撑座,横条长、宽、高依次为18cm、0.8cm、2cm,两横条间距为4.4cm;储液槽4左侧壁长、宽、高依次为21.6cm、0.8cm、25cm;距离底面2cm,与侧边10.8cm处有1个半径为1cm的圆孔,此孔用于连接upv管。

作为优选,右侧储液槽4分为左右两腔体,左侧腔体用于放置转膜槽,右侧腔体主要用于缓冲冷却液,液面高度控制冷却液流动速度。

右侧储液槽4左、右侧壁有储液槽中隔板4-5,储液槽中隔板4-5大小长、宽、高依次为20cm、0.5cm、25cm;距离底面10cm处,有一排半径为1cm的圆孔,此储液槽中隔板4-5距离左侧壁23.4cm,距离右侧5.3cm。

作为优选,储液槽4内装有制冷剂。

作为优选,储液槽4的槽盖大小长、宽、高依次为30.8cm、25.8cm、0.8cm。

下面结合实验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3所示,7种不同样品转膜,转膜效果如图所示,左侧效果优于右侧,右侧gadph条带有些不流畅,有“毛刺”,右侧pde5a背景有些杂带,影响转膜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upv管2将循环冷却泵1、流速控制阀3及储液槽4连接起来,冷却液在upv管2、循环冷却泵1、流速控制阀3及储液槽4之间循环流动。在冷却液流动过程中,利用磁力搅拌器5进行振动搅拌。

其中,右侧储液槽4分为左右两腔体,左侧腔体用于放置转膜槽,右侧腔体主要用于缓冲冷却液,液面高度控制冷却液流动速度。如图1所示,这是一个串联了三个储液槽的示意图,也可只用最右边一个槽。

以上所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