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泥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1270发布日期:2021-08-03 13:04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浮泥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浮泥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厂的管理中,二沉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能否有效的实现泥水分离直接决定着出水水质的好坏。二沉池有平流式、竖流式、辅流式、周进周出等种种形式,其中周进周出辅流式二沉池因其效果好,运行稳定等等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污水厂所采纳。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周进周出二沉池配水渠存在浮泥的问题,一方面给污水处理厂的工作人员增加了清理工作量,另一方面积累的多了,会影响布水水力条件,降低二沉池的泥水分离效果,急需解决。

目前,周进周出二沉池的配水渠浮泥清理方式是人工打捞或采用刮板的形式,从起始端开始,将污泥刮至末端,在末端有一斜坡与始端相连,通过斜坡提升又回到进水口处,随着水流的搅动,被带入到池内进行泥水分离。但是这样的效果并不好,原因有二。

1、在周进周出二沉池的结构设计中,其配水渠的宽度是随着水流方向渐缩的,即起始端比较宽,末端较窄,而刮板的宽度是小于等于末端最窄处的宽度,因此,必然存在刮板无法刮到的区域,即使刮到的浮泥,在末端也会从刮板与池壁的缝隙处流出。

2、浮泥的特性是“浮”,被重新刮到进口处的浮泥只有一部分被水流搅拌进入二沉池内,绝大部分都再次漂浮起来又流向末端,这就是配水渠中的浮泥越来越多的原因。而进入池内的浮泥也不会沉淀下来,依然是浮到水面上,造成池内出现大面积的浮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泥清除装置,在分离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出料口,在第一出料口连接的管道发生堵塞时,可以利用第二出料口连接的管道进行继续输送,起到了增加其实用性能的作用。

为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泥清除装置,包括集泥斗、溢流堰和排泥管,集泥斗与配水渠末端连通,集泥斗与配水渠末端的连通处设有溢流堰,排泥管的一端设置在集泥斗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管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泥斗外并与泥水分离装置相连,排泥管上设有水泵,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体和回收箱体,所述的回收箱体可拆卸地固定在分离筒体的底部,所述的分离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滤孔,所述的分离筒体通过滤孔与回收箱体相连通,所述的分离筒体左端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所述的进料口上方的分离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连接座,所述的环形连接座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排泥管的外接螺纹,所述的分离筒体右端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出料口,两个出料口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所述的分离筒体内还设置有螺旋输送器和出料口堵塞机构,所述的第二出料口通过出料口堵塞机构进行密封。

进一步:所述的回收箱体内的底部呈四周向中心倾斜的斜面状,所述的回收箱体底部的中心处还开设有回流口,所述的回流口的出口处安装有开关阀并与回流管相连,所述的回流管又与集泥斗相连通。

又进一步:所述的回收箱体的内壁上可拆卸地固定有滤板,所述的滤板位于分离筒体开设有滤孔位置的正下方。

又进一步: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包括伺服电机、传动转轴和螺旋叶片,所述的传动转轴水平转动连接在分离筒体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并且其的一端与固定在分离筒体外壁上的伺服电机相连,所述的螺旋叶片套装在传动转轴上。

又进一步:所述的出料口堵塞机构包括堵塞阀芯和弹簧,所述的堵塞阀芯设置在分离筒体内并通过橡胶密封套筒连接在传动转轴,所述的橡胶密封套筒与传动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的弹簧设置在堵塞阀芯与分离筒体右侧内壁之间,所述的第二出料口通过堵塞阀芯进行密封。

再进一步:所述的第一出料口内还活动连接有密封板,所述的第一出料口通过密封板进行密封,所述的第一出料口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的第一出料口前后两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板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的第一出料口左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板相匹配的导向通槽,密封板的左端从导向通槽处伸出并与固定在第一出料口外壁上的电动缸相连。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在分离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出料口,在第一出料口连接的管道发生堵塞时,可以利用第二出料口连接的管道进行继续输送,起到了增加其实用性能的作用;并且本设计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集泥斗内溢流堰的显示图。

图3为泥水分离装置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一种浮泥清除装置,包括集泥斗13、溢流堰14和排泥管15,集泥斗13与配水渠末端18连通,集泥斗13与配水渠末端的连通处设有溢流堰14,排泥管15的一端设置在集泥斗13内,所述的排泥管15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泥斗13外并与泥水分离装置19相连,排泥管15上设有水泵16,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体1和回收箱体2,所述的回收箱体可拆卸地固定在分离筒体的底部,所述的分离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滤孔1-4,所述的分离筒体通过滤孔与回收箱体相连通,所述的分离筒体左端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所述的进料口上方的分离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连接座11,所述的环形连接座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排泥管的外接螺纹,所述的分离筒体右端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出料口,两个出料口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出料口1-2和第二出料口1-3,所述的分离筒体内还设置有螺旋输送器和出料口堵塞机构,所述的第二出料口通过出料口堵塞机构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在分离筒体的底部设置有两个出料口,在第一出料口连接的管道发生堵塞时,可以利用第二出料口连接的管道进行继续输送,起到了增加其实用性能的作用;并且本设计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如图3所示的回收箱体内的底部呈四周向中心倾斜的斜面状,所述的回收箱体底部的中心处还开设有回流口,所述的回流口的出口处安装有开关阀3并与回流管17相连,所述的回流管又与集泥斗相连通。

如图3所示的回收箱体的内壁上可拆卸地固定有滤板4,所述的滤板位于分离筒体开设有滤孔位置的正下方。

如图3所示的螺旋输送器包括伺服电机10、传动转轴5和螺旋叶片12,所述的传动转轴水平转动连接在分离筒体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并且其的一端与固定在分离筒体外壁上的伺服电机相连,所述的螺旋叶片套装在传动转轴上。

如图3所示的出料口堵塞机构包括堵塞阀芯8和弹簧9,所述的堵塞阀芯设置在分离筒体内并通过橡胶密封套筒连接在传动转轴,所述的橡胶密封套筒与传动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的弹簧设置在堵塞阀芯与分离筒体右侧内壁之间,所述的第二出料口通过堵塞阀芯进行密封。

如图3所示的第一出料口内还活动连接有密封板6,所述的第一出料口通过密封板进行密封,所述的第一出料口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的第一出料口前后两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板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的第一出料口左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板相匹配的导向通槽,密封板的左端从导向通槽处伸出并与固定在第一出料口外壁上的电动缸7相连。



技术特征:

1.一种浮泥清除装置,包括集泥斗(13)、溢流堰(14)和排泥管(15),集泥斗(13)与配水渠末端(18)连通,集泥斗(13)与配水渠末端的连通处设有溢流堰(14),排泥管(15)的一端设置在集泥斗(13)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管(15)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泥斗(13)外并与泥水分离装置(19)相连,排泥管(15)上设有水泵(16),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体(1)和回收箱体(2),所述的回收箱体可拆卸地固定在分离筒体的底部,所述的分离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滤孔(1-4),所述的分离筒体通过滤孔与回收箱体相连通,所述的分离筒体左端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1-1),所述的进料口上方的分离筒体的顶部设置有环形连接座(11),所述的环形连接座的外壁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排泥管的外接螺纹,所述的分离筒体右端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出料口,两个出料口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出料口(1-2)和第二出料口(1-3),所述的分离筒体内还设置有螺旋输送器和出料口堵塞机构,所述的第二出料口通过出料口堵塞机构进行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箱体内的底部呈四周向中心倾斜的斜面状,所述的回收箱体底部的中心处还开设有回流口,所述的回流口的出口处安装有开关阀(3)并与回流管(17)相连,所述的回流管又与集泥斗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收箱体的内壁上可拆卸地固定有滤板(4),所述的滤板位于分离筒体开设有滤孔位置的正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输送器包括伺服电机(10)、传动转轴(5)和螺旋叶片(12),所述的传动转轴水平转动连接在分离筒体左右两侧内壁之间并且其的一端与固定在分离筒体外壁上的伺服电机相连,所述的螺旋叶片套装在传动转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浮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料口堵塞机构包括堵塞阀芯(8)和弹簧(9),所述的堵塞阀芯设置在分离筒体内并通过橡胶密封套筒连接在传动转轴,所述的橡胶密封套筒与传动转轴活动连接,所述的弹簧设置在堵塞阀芯与分离筒体右侧内壁之间,所述的第二出料口通过堵塞阀芯进行密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浮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料口内还活动连接有密封板(6),所述的第一出料口通过密封板进行密封,所述的第一出料口的右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板相匹配的卡槽,所述的第一出料口前后两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板相匹配的滑槽,所述的第一出料口左侧内壁上开设有与密封板相匹配的导向通槽,密封板的左端从导向通槽处伸出并与固定在第一出料口外壁上的电动缸(7)相连。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泥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泥斗、溢流堰和排泥管,集泥斗与配水渠末端连通,集泥斗与配水渠末端的连通处设有溢流堰,排泥管的一端设置在集泥斗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泥管的另一端设置在集泥斗外并与泥水分离装置相连,排泥管上设有水泵,所述的泥水分离装置包括分离筒体和回收箱体,所述的回收箱体可拆卸地固定在分离筒体的底部,所述的分离筒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滤孔,所述的分离筒体通过滤孔与回收箱体相连通,所述的分离筒体左端的顶部开设有进料口。本设计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和实用高效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高文杰;周强;严正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常州市深水江边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常州市深水城北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常州市深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句容市深水水务有限公司;深圳市环水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24
技术公布日:2021.08.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