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溴萘-2-基)-2-氯乙酮制备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10872发布日期:2021-04-16 13:42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1-(6-溴萘-2-基)-2-氯乙酮制备用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1

(6

溴萘
‑2‑
基)
‑2‑
氯乙酮制备用反应釜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反应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1

(6

溴萘
‑2‑
基)
‑2‑
氯乙酮制备用反应釜。


背景技术:

2.反应釜的广义理解即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容器,通过对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现有的立式反应釜在实际使用中,进料口位于反应釜顶部,进料口的角度和高度均不可调节,不利于实际的上料操作,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1

(6

溴萘
‑2‑
基)
‑2‑
氯乙酮制备用反应釜的技术方案,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调节机构的设计可以实现对反应釜上进料口的角度和高度的调整,从而更有利于反应釜内部的上料操作,提高操作安全性能,同时进料口角度调整可以对釜体的整体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将反应釜的顶部往下转动,便于后续对反应釜内部的的检修维护等操作。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1‑
(6

溴萘
‑2‑
基)
‑2‑
氯乙酮制备用反应釜,包括釜体和夹套,釜体的顶部装有设有进料口的釜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机构,夹套焊接固定在釜体的外侧壁上,夹套与调节机构相连接,调节机构包括连接组件和支架组件,连接组件对称设置在釜体的左右两侧,夹套与连接组件固定连接,连接组件与支架组件可调节连接。
[0006]
进一步,连接组件包括c型卡框和限位螺柱,夹套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延伸板,c型卡框的卡槽与延伸板相匹配,c型卡框卡接在延伸板上,且c型卡框通过螺栓与延伸板固定连接,限位螺柱与c型卡框的侧端面固定连接,设计巧妙紧凑,c型卡框通过卡槽实现与延伸板的初步卡接限位,再通过螺栓将c型卡框与延伸板连接固定成一体,从而使得釜体与连接组件间接组合成一体,便于后续调整c型卡框的角度时可以带动整个釜体角度的调整,从而对进料口的角度进行调节,而且延伸板上设置了拉柄,可以在后续角度调整过程中便于操作调节,设计更加的人性化。
[0007]
进一步,支架组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和支撑底板,支撑架固定在支撑底板上,支撑架包括调节板和支撑柱,调节板上设置有穿孔,穿孔与限位螺柱相匹配,限位螺柱通过穿孔贯穿调节板,且限位螺柱通过紧固螺母与调节板限位固定,紧固螺母位于调节板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个支撑架分别与左右两个连接组件一一对应连接,保证整个调节机构的结构稳固性和平衡性,从而使得反应釜的放置更加的稳固可靠,支撑底板保证支
撑架安装面的平整性,同时通过支撑底板可以将整个支架组件与放置面之间进一步安装固定,支撑架与支撑底板之间可以采用螺钉、焊接等多种固定方式,选择多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通过调节板上穿孔的设计可以实现连接组件与调节板的初步卡接限位,再配合紧固螺母将调节板的左右两侧夹紧限位,从而有效保证连接组件与调节板的安装牢固性,整体安装拆卸方便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在限位螺柱穿过穿孔的端部可以设置限位帽盖,从而进一步提高操作安全性能,避免限位螺柱从穿孔中脱离,而且该种连接方式,通过拧松紧固螺母可以对整个连接组件的角度进行调整,而连接组件又与釜体固定,从而实现对釜体角度的调整,角度调整好后再将紧固螺母拧紧限位。
[0008]
进一步,支撑柱位于调节板的前后两侧,调节板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凸块,凸块上设置有贯穿槽孔,贯穿槽孔与支撑柱相匹配,支撑柱通过贯穿槽孔贯穿凸块,凸块的设计可以提高调节板的自身结构强度,同时便于贯穿槽孔的设置,通过贯穿槽孔可以实现调节板与支撑柱之间的限位卡接,两个支撑柱对应一个调节板,同时对调节板的前后两侧进行限位卡接,保证调节板的整体平衡稳固性能,也便于调节板的实际拆装。
[0009]
进一步,调节板通过第一支撑杆与支撑柱限位固定,支撑柱上均匀设置有插孔,插孔与第一支撑杆相匹配,第一支撑杆插接在左右对应的两个插孔内,且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均穿过插孔延伸至支撑柱的外侧,两个支撑架上左右对应的两个支撑柱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连接,将第一支撑杆插入到对应高度处的左右两个插孔内,使得调节板正好搁置在第一支撑杆的顶面上,从而通过第一支撑杆对调节板的底面进行限位支撑,保证调节板的结构稳定性,进而确保釜体在调节机构上的安装牢固性能,并且将第一支撑杆的两端延伸出支撑柱,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杆与限位柱的插接平稳性,提高第一支撑杆的结构稳固性,使得第一支撑杆对调节板的支撑托举更稳固可靠,并且通过将第一支撑杆插入到不同高度的对应两个插孔内,可以实现调节板整体高度的调整,从而对釜体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对进料口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更有利于实际的上料操作。
[0010]
进一步,前后两个第一支撑杆的两端之间均通过第二支撑杆相连接,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槽孔,槽孔与第一支撑杆相匹配,第二支撑杆通过槽孔卡接在前后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两个第一支撑杆对应的两端通过第二支撑杆卡接限位,将两个第一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杆间接连接形成一体,使得第一支撑杆对调节板的支撑更加的稳固可靠,有效提高支架组件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牢固性能,提高结构安全性能。
[0011]
进一步,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定位板,定位板与凸块螺钉固定,通过定位板的进一步辅助设计,定位板与调节板上的凸块采用螺钉固定从而将第二支撑杆与调节板之间连接成一体,有效限制第二支撑杆的位移,使得支撑架的结构更加的稳固可靠。
[0012]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3]
本实用新型中通调节结构对釜体进行整体支撑稳固,并且调节机构与釜体之间的安装固定全部设置在夹套的表面,对釜体本身并没有造成损坏,有效延长釜体的使用寿命,将调节架构设计成连接组件和支架组件,连接组件与夹套上的延伸板固定连接形成一体,而连接组件自身又与支架组件可调节连接,从而通过调整连接组件的角度可以对釜体的角度进行调整,进而对进料口的角度进行调节,而通过对支架组件结构的进一步设计,分为支撑底板和支撑架,支撑架又被分为支撑柱和调节板,调节板与连接组件限位固定,而调节板自身可以沿着支撑柱上下移动从而对自身的高度进行调整,调节板又带动连接组件的同步
移动,进而对釜体的整体放置高度进行调整,调整好再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将调节板限位支撑托举,整体调节操作方便简单,通过该方式使得进料口的高度也可调,从而更有利于实际的上料操作。
[0014]
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调节机构的设计可以实现对反应釜上进料口的角度和高度的调整,从而更有利于反应釜内部的上料操作,同时进料口角度调整可以对釜体的整体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将反应釜的顶部往下转动,便于后续对反应釜内部的的检修维护等操作。
附图说明
[0015]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用新型1

(6

溴萘
‑2‑
基)
‑2‑
氯乙酮制备用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料口角度调节后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釜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调节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2]
图中:1

釜体;2

夹套;3

进料口;4

釜盖;5

调节机构;6

连接组件;7

支架组件;8

c型卡框;9

限位螺柱;10

延伸板;11

卡槽;12

螺栓;13

支撑架;14

支撑底板;15

调节板;16

支撑柱;17

穿孔;18

紧固螺母;19

凸块;20

贯穿槽孔;21

第一支撑杆;22

插孔;23

第二支撑杆;24

槽孔;25

定位板;26

限位帽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1

(6

溴萘
‑2‑
基)
‑2‑
氯乙酮制备用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夹套2,釜体1的顶部装有设有进料口3的釜盖4,还包括调节机构5,夹套2焊接固定在釜体1的外侧壁上,夹套2与调节机构5相连接,调节机构5包括连接组件6和支架组件7,连接组件6对称设置在釜体1的左右两侧,夹套2与连接组件6固定连接,连接组件6与支架组件7可调节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实用性强,通过调节机构5的设计可以实现对反应釜上进料口3的角度和高度的调整,从而更有利于反应釜内部的上料操作,同时进料口3角度调整可以对釜体1的整体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可以将反应釜的顶部往下转动,便于后续对反应釜内部的的检修维护等操作
[0024]
连接组件6包括c型卡框8和限位螺柱9,夹套2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延伸板10,c型卡框8的卡槽11与延伸板10相匹配,c型卡框8卡接在延伸板10上,且c型卡框8通过螺栓12与延伸板10固定连接,限位螺柱9与c型卡框8的侧端面固定连接,设计巧妙紧凑,c型卡框8通过卡槽11实现与延伸板10的初步卡接限位,再通过螺栓12将c型卡框8与延伸板10连接固定成一体,从而使得釜体1与连接组件6间接组合成一体,便于后续调整c型卡框8的角度时可以带动整个釜体1角度的调整,从而对进料口3的角度进行调节,而且延伸板10上设置了拉柄,可以在后续角度调整过程中便于操作调节,设计更加的人性化。
[0025]
支架组件7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支撑架13和支撑底板14,支撑架13固定在支撑底板14上,支撑架13包括调节板15和支撑柱16,调节板15上设置有穿孔17,穿孔17与限位
螺柱9相匹配,限位螺柱9通过穿孔17贯穿调节板15,且限位螺柱9通过紧固螺母18与调节板15限位固定,紧固螺母18位于调节板15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个支撑架13分别与左右两个连接组件6一一对应连接,保证整个调节机构5的结构稳固性和平衡性,从而使得反应釜的放置更加的稳固可靠,支撑底板14保证支撑架13安装面的平整性,同时通过支撑底板14可以将整个支架组件7与放置面之间进一步安装固定,支撑架13与支撑底板14之间可以采用螺钉、焊接等多种固定方式,选择多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通过调节板15上穿孔17的设计可以实现连接组件6与调节板15的初步卡接限位,再配合紧固螺母18将调节板15的左右两侧夹紧限位,从而有效保证连接组件6与调节板15的安装牢固性,整体安装拆卸方便简单,便于操作,并且在限位螺柱9穿过穿孔17的端部可以设置限位帽盖26,从而进一步提高操作安全性能,避免限位螺柱9从穿孔17中脱离,而且该种连接方式,通过拧松紧固螺母18可以对整个连接组件6的角度进行调整,而连接组件6又与釜体1固定,从而实现对釜体1角度的调整,角度调整好后再将紧固螺母18拧紧限位。
[0026]
支撑柱16位于调节板15的前后两侧,调节板15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凸块19,凸块19上设置有贯穿槽孔20,贯穿槽孔20与支撑柱16相匹配,支撑柱16通过贯穿槽孔20贯穿凸块19,凸块19的设计可以提高调节板15的自身结构强度,同时便于贯穿槽孔20的设置,通过贯穿槽孔20可以实现调节板15与支撑柱16之间的限位卡接,两个支撑柱16对应一个调节板15,同时对调节板15的前后两侧进行限位卡接,保证调节板15的整体平衡稳固性能,也便于调节板15的实际拆装。
[0027]
调节板15通过第一支撑杆21与支撑柱16限位固定,支撑柱16上均匀设置有插孔22,插孔22与第一支撑杆21相匹配,第一支撑杆21插接在左右对应的两个插孔22内,且第一支撑杆21的两端均穿过插孔22延伸至支撑柱16的外侧,两个支撑架13上左右对应的两个支撑柱16之间通过第一支撑杆21连接,将第一支撑杆21插入到对应高度处的左右两个插孔22内,使得调节板15正好搁置在第一支撑杆21的顶面上,从而通过第一支撑杆21对调节板15的底面进行限位支撑,保证调节板15的结构稳定性,进而确保釜体1在调节机构5上的安装牢固性能,并且将第一支撑杆21的两端延伸出支撑柱16,可以保证第一支撑杆21与限位柱的插接平稳性,提高第一支撑杆21的结构稳固性,使得第一支撑杆21对调节板15的支撑托举更稳固可靠,并且通过将第一支撑杆21插入到不同高度的对应两个插孔22内,可以实现调节板15整体高度的调整,从而对釜体1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对进料口3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更有利于实际的上料操作。
[0028]
前后两个第一支撑杆21的两端之间均通过第二支撑杆23相连接,第二支撑杆23上设置有槽孔24,槽孔24与第一支撑杆21相匹配,第二支撑杆23通过槽孔24卡接在前后两个第一支撑杆21之间,两个第一支撑杆21对应的两端通过第二支撑杆23卡接限位,将两个第一支撑杆21之间通过第二支撑杆23间接连接形成一体,使得第一支撑杆21对调节板15的支撑更加的稳固可靠,有效提高支架组件7的整体结构强度和牢固性能,提高结构安全性能。第二支撑杆23上设置有定位板25,定位板25与凸块19螺钉固定,通过定位板25的进一步辅助设计,定位板25与调节板15上的凸块19采用螺钉固定从而将第二支撑杆23与调节板15之间连接成一体,有效限制第二支撑杆23的位移,使得支撑架13的结构更加的稳固可靠。
[0029]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
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