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2678发布日期:2021-06-01 23:45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挥发性有机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



背景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常用vocs表示,它是volatileorganiccompounds三个词第一个字母的缩写,总挥发性有机物有时也用tvoc来表示。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vocs(volatileorganiccompounds)是在常温下,沸点50℃至260℃的各种有机化合物。在我国,vocs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者等于10pa且具有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

通常分为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简称nmhcs)、含氧有机化合物、卤代烃、含氮有机化合物、含硫有机化合物等几大类。vocs参与大气环境中臭氧和二次气溶胶的形成,其对区域性大气臭氧污染、pm2.5污染具有重要的影响。大多数vocs具有令人不适的特殊气味,并具有毒性、刺激性、致畸性和致癌作用,特别是苯、甲苯及甲醛等对人体健康会造成很大的伤害。vocs是导致城市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前体物,主要来源于煤化工、石油化工、燃料涂料制造、溶剂制造与使用等过程。对于有机物的挥发性气体需要进行处理后才能进行排放,对挥发性的废气处理往往是经过单层或多层的过滤净化处理,但处理成本高,净化效果一般,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包括处理台,所述处理台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处理台的外侧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处理台的外侧壁固定有对称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管与第一通孔内部连通,所述空腔的顶端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空腔的顶端和底端侧壁之间固定有环形结构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空腔的底端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侧壁固定有连接轴,连接轴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壁沿圆周阵列有清理板,清理板与支撑柱之间垂直设置,所述清理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且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之间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吸附剂,所述清理板远离支撑柱的一侧侧壁连接有毛刷,所述毛刷远离清理板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网的滤孔接触。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内侧壁之间固定有支撑板,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外壁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主动轴。

优选的,所述主动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穿过第一凹槽与另一个所述支撑板侧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主动轴的外侧壁固定有多个对称设置的扇叶,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通风口。

优选的,所述主动轴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蜗杆,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蜗轮,且蜗杆与蜗轮之间啮合传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将所述处理台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处理台的外侧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所述处理台的外侧壁固定有对称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管与第一通孔内部连通,所述空腔的顶端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空腔的顶端和底端侧壁之间固定有环形结构的第一过滤网,所述空腔的底端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侧壁固定有连接轴,连接轴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侧壁沿圆周阵列有清理板,清理板与支撑柱之间垂直设置,所述清理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且第二过滤网和第三过滤网之间平行设置,能够对有机物产生的废气进行快速治理,通过进行旋转多层治理,提高了治理效果,同时降低了治理成本,通过一个驱动源带动扇叶以及支撑柱进行旋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的a部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的处理台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包括处理台1,处理台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处理台1的外侧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20,处理台1的外侧壁固定有对称设置的连接管16,连接管16与第一通孔20内部连通,空腔2的顶端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4,空腔2的顶端和底端侧壁之间固定有环形结构的第一过滤网5,空腔2的底端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顶端侧壁固定有连接轴11,连接轴11远离支撑柱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4侧壁转动连接,支撑柱3的外侧壁沿圆周阵列有清理板7,清理板7与支撑柱3之间垂直设置,清理板7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过滤网8和第三过滤网10,且第二过滤网8和第三过滤网10之间平行设置。

第二过滤网8和第三过滤网10之间设置有吸附剂9,清理板7远离支撑柱3的一侧侧壁连接有毛刷6,毛刷6远离清理板7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网5的滤孔接触,连接管16的内侧壁之间固定有支撑板13,其中一个支撑板13的一侧外壁固定有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主动轴15。

主动轴15远离驱动电机14的一端穿过第一凹槽4与另一个支撑板13侧壁转动连接,主动轴15的外侧壁固定有多个对称设置的扇叶17,支撑板13上开设有通风口18,主动轴15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蜗杆19,连接轴11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蜗轮12,且蜗杆19与蜗轮12之间啮合传动连接。

工作原理:通过启动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带动主动轴15进行旋转,主动轴15带动扇叶17进行旋转,使外界的有机物废气进入连接管16的一端,然后废气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0、第一过滤网5、空腔,最后从连接管16的另一端排出,在穿过过程中,主动轴15带动蜗杆19进行旋转,蜗杆19与蜗轮12啮合传动带动连接轴11进行旋转,连接轴11带动支撑柱进3行旋转,支撑柱3带动清理板7进行旋转,清理板7带动毛刷6对第一过滤网5的滤孔进行清理,同时废气进入多个清理板7之间隔成的区域,使废气依次穿过多个第二过滤网8、吸附剂9和第三过滤网10,增加了处理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包括处理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台(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所述处理台(1)的外侧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20),所述处理台(1)的外侧壁固定有对称设置的连接管(16),连接管(16)与第一通孔(20)内部连通,所述空腔(2)的顶端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4),空腔(2)的顶端和底端侧壁之间固定有环形结构的第一过滤网(5),所述空腔(2)的底端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顶端侧壁固定有连接轴(11),连接轴(11)远离支撑柱(3)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4)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柱(3)的外侧壁沿圆周阵列有清理板(7),清理板(7)与支撑柱(3)之间垂直设置,所述清理板(7)上开设有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内部固定有第二过滤网(8)和第三过滤网(10),且第二过滤网(8)和第三过滤网(10)之间平行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过滤网(8)和第三过滤网(10)之间设置有吸附剂(9),所述清理板(7)远离支撑柱(3)的一侧侧壁连接有毛刷(6),所述毛刷(6)远离清理板(7)的一端与第一过滤网(5)的滤孔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16)的内侧壁之间固定有支撑板(13),其中一个所述支撑板(13)的一侧外壁固定有驱动电机(14),驱动电机(14)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有主动轴(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15)远离驱动电机(14)的一端穿过第一凹槽(4)与另一个所述支撑板(13)侧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15)的外侧壁固定有多个对称设置的扇叶(17),所述支撑板(13)上开设有通风口(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15)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蜗杆(19),所述连接轴(11)的外侧壁紧配合套接有蜗轮(12),且蜗杆(19)与蜗轮(12)之间啮合传动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挥发性有机物废气治理装置,包括处理台,处理台的内部开设有空腔,处理台的外侧壁开设有对称设置的第一通孔,处理台的外侧壁固定有对称设置的连接管,连接管与第一通孔内部连通,空腔的顶端侧壁开设有第一凹槽,空腔的顶端和底端侧壁之间固定有环形结构的第一过滤网,空腔的底端侧壁转动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端侧壁固定有连接轴,连接轴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侧壁转动连接,支撑柱的外侧壁沿圆周阵列有清理板。本实用新型能够对有机物产生的废气进行快速治理,通过进行旋转多层治理,提高了治理效果,同时降低了治理成本,通过一个驱动源带动扇叶以及支撑柱进行旋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杰;寿幼平;董世培;乔建哲;赵英杰;朱宇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8.21
技术公布日:2021.06.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