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旋藻粉尘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8167发布日期:2021-05-11 15:01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螺旋藻粉尘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涉及螺旋藻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螺旋藻粉尘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螺旋藻是一种原核生物,由于其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在螺旋藻的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直接通过抽风装置将螺旋藻粉尘抽出到外界,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且现有的过滤装置只具备对粉尘过滤的作用,无法对粉尘中的螺旋藻成分进行保留,不具备很好的回收利用功能,同时现有的装置外壳为金属硬质材质制成,在边角处存在较为尖锐的边角,工作人员接触不慎容易被划伤。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螺旋藻粉尘过滤装置,成为我们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旋藻粉尘过滤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和不具备很好的回收利用功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螺旋藻粉尘过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螺旋藻生产线和粉尘处理排出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螺旋藻生产线,所述装置主体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粉尘处理排出机构,所述装置主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装置底座,所述螺旋藻生产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旋藻粉尘分离网,所述粉尘处理排出机构的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粉尘第二分离网,所述粉尘第二分离网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颗粒物吸附活性炭,所述粉尘处理排出机构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抽风机,所述粉尘处理排出机构的顶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处理气体排出口,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灌水腔,所述灌水腔的底部嵌入连接有抽水泵,所述灌水腔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粉尘喷雾混合腔,所述粉尘喷雾混合腔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混合粉尘吹动涡轮,所述粉尘喷雾混合腔的另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干燥回收槽。

优选的,所述装置底座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装置内嵌槽。

优选的,所述装置底座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受力角套。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的顶部嵌入连接有一体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粉尘处理排出机构是由螺旋藻生产线顶部的螺旋藻粉尘分离网,内部底部的粉尘第二分离网,粉尘第二分离网顶部的颗粒物吸附活性炭,顶端的抽风机和顶部一侧的处理气体排出口共同组合而成。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体内部内侧的灌水腔,灌水腔底部的抽水泵,灌水腔顶部内侧的雾化喷头,雾化喷头内侧的粉尘喷雾混合腔,粉尘喷雾混合腔一侧的混合粉尘吹动涡轮和粉尘喷雾混合腔另一侧底部的干燥回收槽共同组成螺旋藻粉尘高效回收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螺旋藻粉尘过滤装置,通过设置粉尘处理排出机构,螺旋藻较小的颗粒物在粉尘第二分离网被拦截,拦截完成后再经过颗粒物吸附活性炭的吸附,吸附后的气体通过处理气体排出口排出,经过处理气体粉尘已被大量处理,从而减少了粉尘排出对环境的污染;

2.该种螺旋藻粉尘过滤装置,通过设置螺旋藻粉尘高效回收机构,混合后的粉尘被吹入到干燥回收槽内,之后工作人员便可通过干燥回收槽内的干燥加热结构对粉尘中的水分去除,干燥后的螺旋藻粉尘便可再次利用,从而很好的体现了装置的高效回收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主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处放大示意图。

图中:1、装置主体,2、螺旋藻生产线,3、粉尘处理排出机构,4、装置底座,5、装置内嵌槽,6、防护受力角套,7、一体观察窗,8、螺旋藻粉尘分离网,9、粉尘第二分离网,10、颗粒物吸附活性炭,11、抽风机,12、处理气体排出口,13、灌水腔,14、抽水泵,15、雾化喷头,16、粉尘喷雾混合腔,17、混合粉尘吹动涡轮,18、干燥回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螺旋藻粉尘过滤装置,包括装置主体1、螺旋藻生产线2和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装置主体1的一侧中间部位活动连接有螺旋藻生产线2,装置主体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装置主体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装置底座4,螺旋藻生产线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旋藻粉尘分离网8,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的内部底部固定连接有粉尘第二分离网9,粉尘第二分离网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颗粒物吸附活性炭10,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抽风机11,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的顶部一侧嵌入连接有处理气体排出口12,装置主体1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灌水腔13,灌水腔13的底部嵌入连接有抽水泵14,灌水腔13的顶部内侧固定连接有雾化喷头15,雾化喷头15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粉尘喷雾混合腔16,粉尘喷雾混合腔1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混合粉尘吹动涡轮17,粉尘喷雾混合腔16的另一侧底部固定连接有干燥回收槽18。

优选的,装置底座4的内部内侧固定连接有装置内嵌槽5,由于装置在运行时,工作人员需要随身携带相关的检测工具,现有的装置不具备很好的一体收纳结构,工作人员无法将随身携带的工具进行便捷的放置,收纳便捷性不足,通过设置装置内嵌槽5,装置内嵌槽5为很好的内嵌槽设计,工作人员可将相关的检测工具放置入装置内嵌槽5内进行收纳,很好的体现了该装置的收纳便捷性。

优选的,装置底座4的顶部两侧固定连接有防护受力角套6,现有的装置外壳为金属硬质材质制成,在边角处存在较为尖锐的边角,工作人员接触不慎容易被划伤,现有的装置不具备很好的保护结构,通过设置防护受力角套6,防护受力角套6为嵌套在装置边角处的橡胶套结构,工作人员可将防护受力角套6嵌套在装置的边角处,从而很好的防止了工作人员接触发生划伤。

优选的,装置主体1的顶部嵌入连接有一体观察窗7,为保证装置的过滤处理效果,现有的装置为封闭式设计,工作人员无法直观的对装置内部的运行状况进行清晰的观察,观察便捷性不足,通过设置一体观察窗7,一体观察窗7为嵌入在装置顶部的一体钢化玻璃结构,在保证装置运行封闭性的同时很好的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装置内部的运行状况进行观察。

优选的,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是由螺旋藻生产线2顶部的螺旋藻粉尘分离网8,内部底部的粉尘第二分离网9,粉尘第二分离网9顶部的颗粒物吸附活性炭10,顶端的抽风机11和顶部一侧的处理气体排出口12共同组合而成,在螺旋藻的生产时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直接通过抽风装置将螺旋藻粉尘抽出到外界,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通过设置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通过顶部的抽风机11将螺旋藻生产线2上的粉尘向上抽,粉尘抽出过程中,经过螺旋藻粉尘分离网8将非粉尘的螺旋藻块状物分离下来,颗粒较小的粉尘经初步过滤进入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内,经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内的粉尘第二分离网9,螺旋藻较小的颗粒物在粉尘第二分离网9被拦截,拦截完成后再经过颗粒物吸附活性炭10的吸附,吸附后的气体通过处理气体排出口12排出,经过处理气体粉尘已被大量处理,从而减少了粉尘排出对环境的污染。

优选的,装置主体1内部内侧的灌水腔13,灌水腔13底部的抽水泵14,灌水腔13顶部内侧的雾化喷头15,雾化喷头15内侧的粉尘喷雾混合腔16,粉尘喷雾混合腔16一侧的混合粉尘吹动涡轮17和粉尘喷雾混合腔16另一侧底部的干燥回收槽18共同组成螺旋藻粉尘高效回收机构,现有的过滤装置只具备对粉尘过滤的作用,无法对粉尘中的螺旋藻成分进行保留,不具备很好的回收利用功能,通过设置螺旋藻粉尘高效回收机构,运行时,通过抽水泵14向灌水腔13内灌入水分,水分经过雾化喷头15呈水雾状喷出,经抽风机11抽出的粉尘与水雾相互融合,增加了粉尘的重量使得粉尘脱离抽力下降,同时受到混合粉尘吹动涡轮17的吹动,混合后的粉尘被吹入到干燥回收槽18内,之后工作人员便可通过干燥回收槽18内的干燥加热结构对粉尘中的水分去除,干燥后的螺旋藻粉尘便可再次利用,从而很好的体现了装置的高效回收性。

工作原理:首先,通过设置装置内嵌槽5,装置内嵌槽5为很好的内嵌槽设计,工作人员可将相关的检测工具放置入装置内嵌槽5内进行收纳,很好的体现了该装置的收纳便捷性;

然后,通过设置防护受力角套6,防护受力角套6为嵌套在装置边角处的橡胶套结构,工作人员可将防护受力角套6嵌套在装置的边角处,从而很好的防止了工作人员接触发生划伤;

接着,通过设置一体观察窗7,一体观察窗7为嵌入在装置顶部的一体钢化玻璃结构,在保证装置运行封闭性的同时很好的方便了工作人员对装置内部的运行状况进行观察;

紧接着,通过设置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通过顶部的抽风机11将螺旋藻生产线2上的粉尘向上抽,粉尘抽出过程中,经过螺旋藻粉尘分离网8将非粉尘的螺旋藻块状物分离下来,颗粒较小的粉尘经初步过滤进入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内,经粉尘处理排出机构3内的粉尘第二分离网9,螺旋藻较小的颗粒物在粉尘第二分离网9被拦截,拦截完成后再经过颗粒物吸附活性炭10的吸附,吸附后的气体通过处理气体排出口12排出,经过处理气体粉尘已被大量处理,从而减少了粉尘排出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通过设置螺旋藻粉尘高效回收机构,运行时,通过抽水泵14向灌水腔13内灌入水分,水分经过雾化喷头15呈水雾状喷出,经抽风机11抽出的粉尘与水雾相互融合,增加了粉尘的重量使得粉尘脱离抽力下降,同时受到混合粉尘吹动涡轮17的吹动,混合后的粉尘被吹入到干燥回收槽18内,之后工作人员便可通过干燥回收槽18内的干燥加热结构对粉尘中的水分去除,干燥后的螺旋藻粉尘便可再次利用,从而很好的体现了装置的高效回收性。这就是该种螺旋藻粉尘过滤装置的工作原理。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