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渔药生产用三维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60195发布日期:2021-05-07 20:00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渔药生产用三维混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三维混合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渔药生产用三维混合机。



背景技术:

三维运动混合机是混合机的一种,该机用于生物制药、化工、食品、轻工、电子、机械、矿冶、国防工业以及科研单位的粉状、颗粒状物料的高均匀度混合。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3123908u的中国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三维运动混合机,主动轴及从动轴分别与支架连接,所述主动轴与主动拨叉在铰接点i处铰接,所述主动拨叉与料筒在铰接点ii处铰接,从动拨叉与料筒在铰接点iii处铰接,从动轴与所述从动拨叉在铰接点iv处铰接;铰接点i至铰接点ii的距离等于铰接点ii至铰接点iii的距离等于铰接点iii至铰接点iv的距离。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该三维混合机虽然能够满足原料混合的要求,但是当混料桶内的混合料装填过多时,由于物料运动的空间受到限制,这种情况下会导致物料混合效率下降甚至混合不均匀,限制了三维混合机的混合能力。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有效提高物料的混合效率和混合均匀度,本申请提供一种渔药生产用三维混合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渔药生产用三维混合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渔药生产用三维混合机,包括机箱、设置于机箱上的混合筒体以及驱动混合筒体作三维运动的驱动机构,所述混合筒体包括外筒以及同轴转动连接于外筒的内筒,所述外筒与内筒之间具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设置有驱动内筒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滚动组件,所述内筒的内壁设有呈螺旋分布的第一旋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混合筒体内放入原料时,启动驱动机构带动混合筒体作三维运动,同时滚动组件带动内筒作自转运动,此时第一旋叶在内筒内起到搅拌原料的作用,使得原料在内筒内混合的更加均匀充分,有效提高物料的混合效率和混合均匀度。

优选的,所述滚动组件包括内置于安装腔且同轴固定套设于内筒外壁的齿圈、固定安装于所述外筒内侧壁的支架、通过转动连接于支架且外啮合于齿圈的齿轮以及驱动齿轮转动的电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转动带动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齿圈转动,进而实现内筒的自转。

优选的,所述内筒的端部外壁同轴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转动连接于外筒的端部内壁,所述外筒的端部同轴固定连接有穿设于固定管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一端延伸至内筒的内腔,所述固定轴上设置有多个内置于内筒且沿固定轴的轴向分布的第二旋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固定管,实现内筒与外筒的相对转动安装,内筒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与固定轴上的第二旋叶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第二旋叶对位于内筒中部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物料的混合效率和混合均匀度。

优选的,所述内筒远离固定管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呈圆台状的连接筒,所述连接筒内置于外筒的内腔,所述外筒远离固定管的端部内壁转动连接有轴线平行于内筒的轴线的支撑轴,所述支撑轴同轴固定套设有抵接于连接筒外周壁的支撑轮,所述支撑轮设置有多个且绕外筒的轴线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设置有支撑轮,对内筒进行有效支撑作用,提高内筒的结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连接筒远离固定管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供进料或者出料的端管,所述端管位于外筒的外部,所述端管设置有内置于端管且转动连接于端管的挡板以及调节挡板的转动角度的调节机构,所述挡板的直径与端管的内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三维运动混合机时,通过调节机构将挡板转动,使得端管的出口打开,既使得出口的打开更为方便,也使得端管的进料或者出料更为容易,尤其在出料时,不会因为内筒的转动设置导致出料时发生干涉现象。

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穿设于挡板且转动连接于端管内壁的转动轴以及位于端管外部以控制转动轴转动的手轮以及限制手轮转动的限制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位于端管外部的手轮,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实现挡板的转动,实现端管的出口的开合,设置有限制组件对手轮进行转动限制,避免在混合过程、进出料过程中,挡板受到混合料的作用力导致挡板发生转动。

优选的,限制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端管外壁的固定套管、沿轴向滑移穿设于固定套管的拉杆以及固定连接于拉杆远离转动轴一端的止旋钮,所述固定套管开设有与止旋钮配合并阻止拉杆转动的止旋槽,所述止旋钮与止旋槽之间设置有迫使止旋钮嵌入止旋槽的弹性件,所述拉杆与转动轴可相对沿其轴向滑移但不可相对转动,所述手轮同轴固定连接于止旋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挡板进行转动的时候,对手轮施加远离出料端管方向的作用力,将止旋钮从止旋槽内拉出,对应拉杆移动但不会带动转动轴移动,此时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具有弹性势能;之后驱动手轮带动转动止旋钮,对应的拉杆和转动轴都被带动转动,从而对挡板进行角度调节,在调节完成之后,松开止旋钮,受弹性件复位拉动,止旋钮与止旋槽对接产生止旋,保持挡板转动角度的稳定。

优选的,弹性件为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止旋钮的端面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止旋槽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为拉伸弹簧设置,便于购买和安装且具有较好的弹性恢复能力。

优选的,所述手轮与止旋钮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上同轴套设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上同轴开设有环形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为四分之一环形槽,所述端管的外壁凸出设置有穿过限位槽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滑移于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轮时,当限位杆分别抵接于限位盘上的限位槽的两端时,表示挡板分别控制端管的出口的开启和关闭状态。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当混合筒体内放入原料时,启动驱动机构带动混合筒体作三维运动,同时滚动组件带动内筒作自转运动,此时第一旋叶在内筒内起到搅拌原料的作用,使得原料在内筒内混合的更加均匀充分,有效提高物料的混合效率和混合均匀度;

设置有固定管,实现内筒与外筒的相对转动安装,内筒绕自身轴线转动时,与固定轴上的第二旋叶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第二旋叶对位于内筒中部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的作用,进一步提高物料的混合效率和混合均匀度;

通过转动位于端管外部的手轮,带动转动轴转动,从而实现挡板的转动,实现端管的出口的开合,设置有限制组件对手轮进行转动限制,避免在混合过程、进出料过程中,挡板受到混合料的作用力导致挡板发生转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渔药生产用三维混合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外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内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端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限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固定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拉杆以及转动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限位盘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箱;2、混合筒体;21、外筒;22、内筒;221、第一旋叶;222、固定轴;223、第二旋叶;23、安装腔;24、连接筒;26、端管;261、挡板;27、固定管;28、支撑轴;29、支撑轮;3、驱动机构;31、主动轴;32、支撑杆;4、滚动组件;41、齿圈;42、齿轮;43、电机;5、调节机构;51、转动轴;511、滑凸;512、滑槽;52、手轮;53、限制组件;531、固定套管;5311、止旋槽;532、拉杆;5321、安装块;5322、安装槽;5323、滑动杆;533、止旋钮;534、弹性件;54、连接杆;55、限位盘;551、限位槽;56、限位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渔药生产用三维混合机,参照图1,包括机箱1、设置于机箱1上的混合筒体2以及驱动混合筒体2作三维运动的驱动机构3。

参照图2,混合筒体2包括外筒21以及同轴转动连接于外筒21的内筒22,外筒21与内筒22之间具有安装腔23,内筒22的内壁设有呈螺旋分布的第一旋叶221。安装腔23内设置有驱动内筒22绕自身轴线转动的滚动组件4,滚动组件4包括内置于安装腔23且同轴固定套设于内筒22外壁的齿圈41、固定安装于外筒21内侧壁的支架、转动连接于支架且外啮合于齿圈41的齿轮42以及驱动齿轮42转动的电机43。

参照图2、图3,内筒22的端部外壁同轴固定连接有固定管27,固定管27转动连接于外筒21的端部内壁,外筒21的端部同轴固定连接有穿设于固定管27的固定轴222,固定轴222的一端延伸至内筒22的内腔,固定轴222上设置有多个内置于内筒22且沿固定轴222的轴向分布的第二旋叶223。内筒22远离固定管27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呈圆台状的连接筒24,连接筒24内置于外筒21的内腔,外筒21远离固定管27的端部内壁转动连接有轴线平行于内筒22的轴线的支撑轴28。支撑轴28同轴固定套设有抵接于连接筒24外周壁的支撑轮29,支撑轮29设置有多个且绕外筒21的轴线分布。

参照图2、图4,连接筒24远离固定管27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供进料或者出料的端管26,端管26位于外筒21的外部,端管26设置有内置于端管26且转动连接于端管26的挡板261以及调节挡板261的转动角度的调节机构5,挡板261的直径与端管26的内径相等。调节机构5包括固定穿设于挡板261且转动连接于端管26内壁的转动轴51以及位于端管26外部以控制转动轴51转动的手轮52以及限制手轮52转动的限制组件53。

参照图4、图5,限制组件53包括固定连接于端管26外壁的固定套管531、沿轴向滑移穿设于固定套管531的拉杆532以及固定连接于拉杆532远离转动轴51一端的止旋钮533。参照图6,固定套管531开设有与止旋钮533配合并阻止拉杆532转动的止旋槽5311,止旋钮533与止旋槽5311之间设置有迫使止旋钮533嵌入止旋槽5311的弹性件534。弹性件534为拉伸弹簧,拉伸弹簧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止旋钮533的端面且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止旋槽5311内壁。拉杆532与转动轴51可相对沿其轴向滑移但不可相对转动,手轮52同轴固定连接于止旋钮533。

参照图5、图7,拉杆532靠近转动轴51的一端凸出设置有安装块5321,安装块5321的一端开设有沿转动轴51轴向延伸的安装槽5322,转动轴51靠近拉杆532的一端凸出设置有滑移穿设于安装槽5322的滑凸511,滑凸511的侧面贯穿开设有沿拉杆532的轴向延伸的长条形滑槽512,安装槽5322的两侧内壁固定连接有穿过滑槽512的滑动杆5323。

参照图4、图8,手轮52与止旋钮533之间同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杆54,连接杆54上同轴套设有限位盘55,限位盘55上同轴开设有环形限位槽551,限位槽551为四分之一环形槽。端管26的外壁凸出设置有穿过限位槽551的限位杆56,限位杆56滑移于限位槽551。

参照图1,驱动机构3包括两根转动连接于机箱1的主动轴31、铰接于主动轴31端部的u形的支撑杆32以及驱动两个主动轴31在机箱1上旋转的驱动件(图中未显示)。两根主动轴31平行且位于同一平面内,两根主动轴31所在的平面与机箱1的上表面平行,两个支撑杆32上分别铰接于外筒21的两端外壁。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渔药生产用三维混合机的实施原理为:当混合筒体2内放入原料时,主动轴31开始旋转,主动轴31旋转带动支撑杆32及混合筒体2作三维运动,同时电机43转动带动齿轮42转动,从而带动与其啮合的齿圈41转动,进而实现内筒22的自转,第一旋叶221在内筒22内起到搅拌原料的作用,并且内筒22与固定轴222上的第二旋叶223相对转动,从而实现第二旋叶223对位于内筒22中部的原料进行混合搅拌的作用,使得原料在内筒22内混合的更加均匀充分,有效提高物料的混合效率和混合均匀度。

需要对混合筒体2进行入料和出料操作时:对手轮52施加远离端管26方向的作用力,将止旋钮533从止旋槽5311内拉出,对应拉杆532移动但不会带动转动轴51移动,此时拉伸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具有弹性势能;之后转动手轮52通过连接杆54带动止旋钮533转动,对应的拉杆532和转动轴51都被带动转动,当限位杆56抵接至限位槽551的一端时,停止转动转动手轮52,从而对挡板261进行角度调节,在调节完成之后,松开止旋钮533,受拉伸弹簧复位拉动,止旋钮533与止旋槽5311对接产生止旋,保持挡板261转动角度的稳定。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