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缆道用上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269159发布日期:2021-06-01 23:53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缆道用上油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上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缆道用上油器。



背景技术:

水文缆道能把水文测验仪器送到测验断面任一指定位置的索道,是水文设备的一种。缆道是水文流量监测的主要手段,缆道主要有塔架、主索、循环索、升降索、缆道绞车、行车架、滑轮、平衡锤、铅鱼组成,而缆道的主索、升降索、循环索、行车架常年暴露在室外,水面潮气大,缆道在潮湿环境下极易生锈,对缆道损伤极大。对缆道的保养维护一般是对缆道进行涂抹养护油进行防锈。

传统的上油方式是将工作人员固定在吊櫈上,通过滑轮靠人力一只手平行移动,另一只手进行除污、上油,上油过程中工作人员有高空掉落的危险,产生安全隐患;同时,上油过程费时费力,而且易出现上油不均匀,造成维护保养不彻底,减少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缆道用上油器。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缆道用上油器,包括支架、涂油腔、滚轮和缆绳,所述涂油腔固定设置于支架上,两个所述滚轮分别转动设置于支架的两端,所述滚轮滚动设置于缆绳上,所述缆绳贯穿涂油腔,所述支架上设置有注油装置,所述注油装置包括活塞缸、活塞杆和凸轮,所述凸轮通过转轴与滚轮传动连接,所述活塞缸固定设置于支架的一侧,所述活塞缸位于凸轮的下方,所述活塞杆滑动设置于活塞缸内,所述活塞杆靠近凸轮的一端设有凸块,所述凸块与凸轮贴合,所述凸块与活塞缸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外套于活塞杆上,所述支架的下部设置有油箱,所述活塞缸的下端与涂油腔之间连通有注油管,所述注油管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所述活塞缸的下部与油箱之间连接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上有第二单向阀,所述支架通过连接杆连接有行车架,所述行车架上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行车架上的滚轮滚动设置于缆绳上,所述行车架通过滚轮沿缆绳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设置有转轮,所述转轮与凸轮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涂油腔内设有封堵块,所述封堵块上设有供缆绳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块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通孔相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块为聚氨酯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涂油腔内还设置有两个刮板,所述刮板为半圆形结构,所述刮板上设有容置槽,两个所述刮板上的容置槽合拢后为圆形,所述缆绳滑动设置于容置槽内,所述刮板位于封堵块和涂油腔的端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刮片,所述滑槽内设置有压力弹簧,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与滑槽的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刮片固定连接,所述刮片上设有半圆形通槽,两个所述刮片上的通槽合拢后为圆形,所述缆绳滑动设置于通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通槽为锥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行车架的下部固定设置有配重块。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通过连接板挂设于支架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在对缆道维护保养时,可省去人工涂抹养护油的工序,使得工作人员的安全得到保障,同时,养护油涂抹更加均匀,在涂抹养护油过程中,可除去缆道上的铁锈、毛刺和油泥等污物,使得维护保养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封堵块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刮板、刮片、压力弹簧和缆绳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刮板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刮片立体示意图。

图中:1是支架,2是涂油腔,3是滚轮,4是缆绳,5是活塞缸,6是活塞杆,7是凸轮,8是凸块,9是复位弹簧,10是连接杆,11是行车架,12是配重块,13是油箱,14是注油管,15是第一单向阀,16是进油管,17是第二单向阀,18是转轮,19是封堵块,20是通孔,21是刮板,22是容置槽,23是滑槽,24是刮片,25是压力弹簧,26是通槽,27是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7所示,一种缆道用上油器,包括支架1、涂油腔2、滚轮3和缆绳4,所述涂油腔2固定设置于支架1上,两个所述滚轮3分别转动设置于支架1的两端,所述滚轮3滚动设置于缆绳4上,所述缆绳4贯穿涂油腔2,所述支架1上设置有注油装置,所述注油装置包括活塞缸5、活塞杆6和凸轮7,所述凸轮7通过转轴与滚轮3传动连接,所述活塞缸5固定设置于支架1的一侧,所述活塞缸5位于凸轮7的下方,所述活塞杆6滑动设置于活塞缸5内,所述活塞杆6靠近凸轮7的一端设有凸块8,所述凸块8与凸轮7贴合,所述凸块8与活塞缸5之间设有复位弹簧9,所述复位弹簧9外套于活塞杆6上,所述支架1的下部设置有油箱13,所述活塞缸5的下端与涂油腔2之间连通有注油管14,所述注油管14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5,所述活塞缸5的下部与油箱13之间连接有进油管16,所述进油管16上有第二单向阀17,所述支架1通过连接杆10连接有行车架11,所述行车架11上转动设置有滚轮3,所述行车架11上的滚轮3滚动设置于缆绳4上,所述行车架11通过滚轮3沿缆绳4长度方向移动。

缆绳4依次穿过支架1、涂油腔2和行车架11,所述支架1和行车架11通过滚轮3沿缆绳长度方向移动,行车架11在缆绳4上移动时带动支架1移动,因为凸轮7与支架1上其中一个滚轮3传动连接,因此滚轮3转动的同时带动凸轮7转动,凸轮7与活塞杆6上的凸块8相贴合,同时活塞杆6上套设有复位弹簧9,因此活塞杆6随凸轮7的不断转动而上下滑动,带动活塞缸5内的活塞上下滑动。当活塞缸5内的活塞向上滑动时,油箱13内的养护油从进油管16进入活塞缸5内,因为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5,所以涂油腔2内的养护油不会倒吸入活塞缸5内,当活塞缸5内的活塞向下滑动时,活塞缸5内的养护油从注油管14进入涂油腔2内,因为设置有第二单向阀17,所以活塞缸5内的养护油不会注入油箱13内。当支架1沿缆绳4不断往复移动时,涂油腔2内的养护油也会被均匀地涂抹在缆绳4上,完成对缆道的维护保养。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8上端面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转动设置有转轮18,所述转轮18与凸轮7贴合,转轮18沿凸轮7的轮面滚动,可防止凸轮7与活塞杆6之间卡死,造成设备损坏。

进一步的,所述涂油腔2内设有封堵块19,所述封堵块19上设有供缆绳4穿过的通孔20。所述通孔20的孔径与缆绳4的直径相适配,可使涂油腔2内的养护油更加均匀的涂抹在缆绳4上,增强维护保养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块19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与通孔20相连通。当进行组装时,缆绳4可通过缺口卡入通孔20内,使组装过程更加简单方便,并且当锁紧涂油腔2时,由于涂油腔2对封堵块19的挤压,缺口可合拢密封,防止养护油泄露。

进一步的,所述封堵块19为聚氨酯材料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涂油腔2内还设置有两个刮板21,所述刮板21上设有容置槽22,两个所述刮板21上的容置槽22合拢后为圆形,所述缆绳4滑动设置于容置槽22内,所述刮板21位于封堵块19和涂油腔2的端面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刮板21上开设有滑槽23,所述滑槽23内滑动设置有刮片24,所述滑槽23内设置有压力弹簧25,所述压力弹簧25的一端与滑槽23的底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刮片24固定连接,所述刮片24上设有半圆形通槽26,两个所述刮片上的通槽26合拢后为圆形,所述缆绳4滑动设置于通槽26内。

进一步的,所述通槽26为锥形槽。

涂油腔2在缆绳4上往复滑动时,刮片24可将缆绳4上的铁锈、毛刺和油泥等污物刮除,同时,由于刮片24可沿滑槽23上下滑动且通槽26为锥形槽,因此在向一个方向移动时,其中一侧的刮片23可对缆绳4上的铁锈、毛刺和油泥等污物刮除,而另一侧的刮片23不会将新涂抹的养护油刮除,在对缆道上油维护保养时,可极大提高保养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行车架的下部固定设置有配重块12。

进一步的,所述油箱13通过连接板27挂设于支架1上,方便油箱13的安装和拆除。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