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22077发布日期:2021-08-03 13:05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高温含尘气体进行降温及除尘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矿热炉煤气(或烟气)常用的预除尘与降温设备为多台沉降器与空冷器串联,沉降器与空冷器均可起到预除尘与降温作用。其中,沉降器利用粉尘重力及惯性将大颗粒粉尘与烟气进行分离,实现预除尘;空冷器利用设备表面与空气的自然对流,实现对烟气温度的控制与调节。

上述的除尘降温工艺及设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由多台设备串联实现预除尘与降温功能,所需设备数量多、工艺流程长、占地面积大;

2.降温设备只利用了设备的表面积,在设备单位投影内提供的换热面积有限,从而造成需多台降温设备才能提供所需的换热面积;

3.设备一旦定型、做好,工艺调温时只能以台为单位进行除尘设备的切除与投用,如此调节幅度很大,基本没有温度调节的实际操作性;

4.温度调节时,其换热效率主要由自然对流的换热强度决定,换热系数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预除尘及降温所需的设备数量多、占地面积大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该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导气段和排灰段,所述排灰段设于导气段的下方,壳体上具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壳体内部;

来自于所述进气口的高温含尘气体在壳体内经重力除尘和与换热组件换热后得到的气体从出气口排出,经重力除尘收集的粉尘落入排灰段后排出。

由此,该设备在对气体进行重力除尘的过程中同时进行降温,显著减少了的设备数量和占地面积,有效节约了成本。

进一步地是,所述换热组件具有间隔排列的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

水平进料管,所述水平进料管穿过所述壳体;

水平出料管,所述水平出料管穿过所述壳体;

换热管,所述换热管位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水平进料管和水平出料管连接。

由此,以设备壳体为支撑,进一步简化了设备结构。

进一步地是,所述换热管竖向设置;并且/或者,所述水平出料管位于所述水平进料管的上方。由此,当高温含尘气体在换热管与换热管之间流通时,换热管内的冷却气体受热将产生形成自下而上对流气流的烟囱效应,从而与高温含尘气体进行高效的热交换,经验证,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率可以比自然对流的换热效率高40-80%。

进一步地是,在所述水平进料管与换热管之间和/或所述水平出料管与换热管之间采用弯管连接。由此,弯管具有优异的热膨胀应力补偿能力,可以有效减少高温工况下产生的热膨胀内应力,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是,在所述水平进料管的入口处设有盲法兰或阀门。由此,可根据换热需要对盲法兰或阀门进行启闭,从而对所提供的实际换热面积进行有效的调节,真正实现换热面积可调和温度可精准调节。

进一步地是,所述排灰段包括与所述导气段连接的灰斗,所述灰斗底部设有排灰口。由此,排灰效果好。

进一步地是,所述进气口设于所述导气段的下方或排灰段上,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导气段的上方,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

进一步地是,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均设于所述导气段的上方,在导气段内部设有与所述进气口连接并向下延伸的导气管,所述换热组件设于导气管的四周。

上述两种技术方案中,第一种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的进气口在导气段的下方或排灰段上,未占用设备的投影空间,如此可获得更小的设备体积;第二种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中重力、惯性力方向一致,可获得更优的预除尘效果。

进一步地是,所述导气管延伸至换热组件的下方。由此,一方面延长重力除尘路径,提升预除尘效果,另一方面延长换热路径,提升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是,所述导气管具有椎管段,所述椎管段的横截面尺寸由上至下递增。由此,在椎管段中,高温含尘气体因空间的突然变大而促进粉尘在重力及惯性力的作用与气流分离,实现高效的初除尘;预除尘后的气流在导气管外上升至出气口,在此过程中与换热管进行热量交换,从而实现降温功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的俯视图。

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

100-壳体,110-进气口,120-出气口,130-导气管,131-椎管段,210-灰斗,220-排灰口,300-换热单元,310-水平进料管,320-水平出料管,330-换热管,340-弯管,350-盲法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本实用新型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关于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和单位。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的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的侧视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的俯视图。

如图1-2所示,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包括壳体100和设于所述壳体100内部的换热组件。

所述壳体100具有导气段和排灰段,所述排灰段设于导气段的下方,壳体100上具有进气口110和出气口120;所述进气口110设于所述导气段的下方或排灰段上,所述出气口120设于所述导气段的上方,所述换热组件设于所述进气口110和出气口120之间;所述排灰段包括与所述导气段连接的灰斗210,所述灰斗210底部设有排灰口220。

所述换热组件具有间隔排列的换热单元300,所述换热单元300包括水平进料管310、水平出料管320、弯管340和换热管330;所述水平进料管310和所述水平出料管320穿过所述导气段,所述水平出料管320位于所述水平进料管310的上方;在所述水平进料管310的入口处设有盲法兰350;所述换热管330位于所述壳体100内部,所述换热管330竖向设置,所述换热管330的两端分别通过弯管340与所述水平进料管310和水平出料管320连接;所述换热组件采用的换热介质为空气。

来自于所述进气口110的高温含尘气体在壳体100内经重力除尘和与换热组件换热后得到的气体从出气口120排出,经重力除尘收集的粉尘落入排灰段后排出。

实施例2

图3为本实施例的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的侧视图。图4为本实施例的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的俯视图。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降温除尘一体化设备具有的区别是:如图3-4所示,所述进气口110和所述出气口120均设于所述导气段的上方,在导气段内部设有与所述进气口110连接并向下延伸的导气管130,所述换热组件设于导气管130的四周;所述导气管130延伸至换热组件的下方;所述导气管130具有椎管段131,所述椎管段131的横截面尺寸由上至下递增。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