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蒸发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30777发布日期:2021-07-20 16:13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蒸发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发器相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新型蒸发器装置。



背景技术:

国家全方面实施了最严格的新环保法,对广大电镀企业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由于电镀工件带出大量电镀液,不仅造成电镀原材料的浪费,而且给后期废水达标排放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环保压力。

目前各行业都倡导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尽可能的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流失的资源。而现有的铬酸回收及回用系统,是一种减压蒸发浓缩系统,既可充分回收镀铬和粗化漂洗水中的铬酸,并实现回线使用,又可从铬漂洗水分离获得蒸馏水循环利用于电镀清洗槽,实现铬酸与水资源的充分再利用,从而最终实现镀铬和粗化漂洗水的准零排放。但此系统所使用的蒸发器中用于加热蒸发的蒸汽在蒸发器内逗留的时间过短、浪费能源,且蒸汽所产生的的热量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蒸汽在蒸发器内逗留的时间过短、浪费能源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蒸汽在蒸发器内能逗留较长时间且节约能源的新型蒸发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蒸发器装置,它包括蒸发器本体、蒸汽发生器和储水箱,所述蒸发器本体内设有若干个加热腔,若干个加热腔从左到右依次沿直线均匀分布,每相邻两个加热腔之间设有流通口,其中一个加热腔通过流通口与另一个与其相邻的加热腔相连通,所述加热腔内设有与流通口相对应的挡板,所述挡板上设有玻璃管,所述玻璃管通过挡板与加热腔固定连接,所述蒸发器本体的左侧设有进汽管,最左侧的加热腔通过进汽管与蒸汽发生器相连通,所述蒸发器本体的右侧设有出汽管,所述出汽管的一端与最右侧的加热腔相连通,所述出汽管的另一端贯穿储水箱与冷凝箱相连通,所述储水箱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所述储水箱通过出水管与蒸汽发生器相连通。

蒸发器本体内设有若干个加热腔,若干个加热腔从左到右依次沿直线均匀分布,每相邻两个加热腔之间设有流通口,其中一个加热腔通过流通口与另一个与其相邻的加热腔相连通,加热腔内设有与流通口相对应的挡板,挡板上设有玻璃管,玻璃管通过挡板与加热腔固定连接,蒸发器本体的左侧设有进汽管,最左侧的加热腔通过进汽管与蒸汽发生器相连通,蒸发器本体的右侧设有出汽管,出汽管的一端与最右侧的加热腔相连通,出汽管的另一端贯穿储水箱与冷凝箱相连通,储水箱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储水箱通过出水管与蒸汽发生器相连通。蒸汽发生器产生蒸汽从进汽管进入最左侧的加热腔内,然后依次从左到右流动至最右侧的加热腔,对加热腔内的玻璃管进行加热,最后通过出汽管排出加热腔,出汽管贯穿储水箱与冷凝箱相连通,有利于储水箱内的冷水吸收出汽管上的热量变成热水,并将热水通过出水管输送至蒸汽发生器,热能得到回收利用,同时节约电能,缩短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时间,出汽管内的冷凝水收集至冷凝箱内回用;加热腔内设有与流通口相对应的挡板,可有效防止蒸汽以最短的路径直接从流通口流入下一个加热腔,延长蒸汽流动的路径,达到了蒸汽在蒸发器本体内能逗留较长时间且节约能源的目的。

作为优选,挡板的面积大于流通口的面积。防止蒸汽以最短的路径直接从流通口流入下一个加热腔,延长蒸汽流动的路径,从而延长蒸汽在蒸发器本体内逗留的时间,节约能源。

作为优选,流通口和挡板均位于加热腔的底部,挡板的底部和前后两侧边缘均与加热腔的侧壁相匹配,且与加热腔的侧壁固定连接,挡板的顶部与加热腔的顶部不相接触。这样设计有利于蒸汽从加热腔的顶部流过,然后通过加热腔底部的流通口流入下一个加热腔,延长蒸汽流动的路径,从而延长蒸汽在蒸发器本体内逗留的时间,节约能源。

作为优选,流通口位于左侧加热腔内的挡板和与其相邻的右侧加热腔内的玻璃管之间。蒸汽从流通口分别流入玻璃管的顶部和底部,玻璃管底部的蒸汽遇到挡板折回与玻璃管顶部的蒸汽汇合、绕过挡板后从顶部流向底部,然后从另一个流通口流出,这样设计有利于玻璃管的底部有更多的蒸汽流经,使得玻璃管受热面积更大,提高加热效率。

作为优选,进汽管和出汽管均位于蒸发器本体的底部,蒸汽发生器通过进汽管与最左侧的加热腔的底部相连通,出汽管的一端与最右侧加热腔的底部相连通,出汽管的另一端贯穿储水箱与冷凝箱相连通。蒸汽从进汽管进入到最左侧的加热腔内,从加热腔的底部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流动,向下流动的蒸汽遇到挡板折回后与向上流动的蒸汽汇合,通过挡板顶部和加热腔顶部之间的间隙后向加热腔底部流动,从流通口流入下一个加热腔,蒸汽如此往复流动,最后进入最右侧的加热腔,通过出汽管流出蒸发器本体,使得蒸汽流经的路径最长化,大大延长了延长蒸汽流动的路径,从而延长蒸汽在蒸发器本体内逗留的时间,节约能源。

作为优选,出汽管上设有疏水阀,疏水阀位于蒸发器本体和储水箱之间。疏水阀可以自动识别汽、水,从而达到自动阻汽排水的目的,把蒸汽加热的冷凝水不断排放到冷凝箱内,作为冷却水循环使用,节约资源,同时使得蒸发器本体内不存水,从而提高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出汽管位于储水箱内的部分呈螺旋状分布于储水箱的底部,进水管位于储水箱的顶部。由于冷凝水中带有热量,出汽管呈螺旋状分布于储水箱的底部,使得储水箱内的水能够充分吸收出汽管内冷凝水的热量,大大提高了换热效率。

作为优选,玻璃管的底部设有连接管一,连接管一的一端与玻璃管的内部相连通,连接管一的另一端贯穿加热腔的底部位于蒸发器本体的外部,玻璃管的顶部设有连接管二,连接管二的一端与玻璃管的内部相连通,连接管二的另一端贯穿加热腔的顶部位于蒸发器本体的外部,且连接有分离器。玻璃管内的回收液通过加热汽化进入到相应的分离器分离出蒸馏水和浓缩液,蒸馏水泵入清洗槽内回用,浓缩液经过多次的加热汽化分离后最终泵入浓缩液储存槽内进行过滤除渣后回用。

作为优选,玻璃管通过连接管二与分离器的侧面连接,且与分离器的内部相连通,分离器的顶部设有蒸馏水管,分离器的底部设有浓缩液管,最左侧加热腔内的玻璃管通过连接管一与回收槽相连通,其余加热腔内的玻璃管通过连接管一与与其相邻的加热腔内的玻璃管所连接的分离器上的浓缩液管相连通,最右侧加热腔内的玻璃管所连接的分离器通过浓缩液管与浓缩液储存槽相连通。回收槽内的回收液通过连接管一泵入最左侧加热腔内的玻璃管内进行加热汽化,进入到相应的分离器分离出蒸馏水和浓缩液,蒸馏水泵入清洗槽内回用,浓缩液泵入与最左侧加热腔相邻的加热腔内的玻璃管中进行二次分离,分离得到的蒸馏水同样泵入清洗槽内回用,以及浓缩液泵入下一个相邻的加热腔内的玻璃管中进行分离,按此步骤将浓缩液重复分离若干次,最后得到的浓缩液泵入浓缩液储存槽内进行过滤除渣后回用。

作为优选,出水管上设有水泵和两个开关阀,两个开关阀分别位于水泵的左右两侧。两个开关阀便于水泵的维护和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延长蒸汽在蒸发器本体内逗留的时间,节约能源;热能得到回收利用,缩短蒸汽发生器的加热时间,节约电能;节约资源,提高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b的剖视图。

图中:1.蒸发器本体,2.蒸汽发生器,3.储水箱,4.加热腔,5.流通口,6.挡板,7.玻璃管,8.进汽管,9.出汽管,10.进水管,11.出水管,12.疏水阀,13.连接管一,14.连接管二,15.分离器,16.蒸馏水管,17.浓缩液管,18.水泵,19.开关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一种新型蒸发器装置,它包括蒸发器本体1、蒸汽发生器2和储水箱3,蒸发器本体1内设有若干个加热腔4,若干个加热腔4从左到右依次沿直线均匀分布,每相邻两个加热腔4之间设有流通口5,其中一个加热腔4通过流通口5与另一个与其相邻的加热腔4相连通,加热腔4内设有与流通口5相对应的挡板6,挡板6上设有玻璃管7,玻璃管7通过挡板6与加热腔4固定连接,蒸发器本体1的左侧设有进汽管8,最左侧的加热腔4通过进汽管8与蒸汽发生器2相连通,蒸发器本体1的右侧设有出汽管9,出汽管9的一端与最右侧的加热腔4相连通,出汽管9的另一端贯穿储水箱3与冷凝箱相连通,储水箱3上设有进水管10和出水管11,储水箱3通过出水管11与蒸汽发生器2相连通。挡板6的面积大于流通口5的面积。

如图2所示,流通口5和挡板6均位于加热腔4的底部,挡板6的底部和前后两侧边缘均与加热腔4的侧壁相匹配,且与加热腔4的侧壁固定连接,挡板6的顶部与加热腔4的顶部不相接触。

如图1所示,流通口5位于左侧加热腔4内的挡板6和与其相邻的右侧加热腔4内的玻璃管7之间。进汽管8和出汽管9均位于蒸发器本体1的底部,蒸汽发生器2通过进汽管8与最左侧的加热腔4的底部相连通,出汽管9的一端与最右侧加热腔4的底部相连通,出汽管9的另一端贯穿储水箱3与冷凝箱相连通。出汽管9上设有疏水阀12,疏水阀12位于蒸发器本体1和储水箱3之间。

如图3所示,出汽管9位于储水箱3内的部分呈螺旋状分布于储水箱3的底部,进水管10位于储水箱3的顶部。

如图1所示,玻璃管7的底部设有连接管一13,连接管一13的一端与玻璃管7的内部相连通,连接管一13的另一端贯穿加热腔4的底部位于蒸发器本体1的外部,玻璃管7的顶部设有连接管二14,连接管二14的一端与玻璃管7的内部相连通,连接管二14的另一端贯穿加热腔4的顶部位于蒸发器本体1的外部,且连接有分离器15。

如图1所示,玻璃管7通过连接管二14与分离器15的侧面连接,且与分离器15的内部相连通,分离器15的顶部设有蒸馏水管16,分离器15的底部设有浓缩液管17,最左侧加热腔4内的玻璃管7通过连接管一13与回收槽相连通,其余加热腔4内的玻璃管7通过连接管一13与与其相邻的加热腔4内的玻璃管7所连接的分离器15上的浓缩液管17相连通,最右侧加热腔4内的玻璃管7所连接的分离器15通过浓缩液管17与浓缩液储存槽相连通。出水管11上设有水泵18和两个开关阀19,两个开关阀19分别位于水泵18的左右两侧。

回收槽内的回收液通过连接管一13泵入最左侧加热腔4内的玻璃管7内进行加热汽化,进入到相应的分离器15分离出蒸馏水和浓缩液,蒸馏水泵入清洗槽内回用,浓缩液泵入与最左侧加热腔4相邻的加热腔4内的玻璃管7中进行二次分离,分离得到的蒸馏水同样泵入清洗槽内回用,分离得到的浓缩液泵入下一个相邻的加热腔4内的玻璃管7中进行分离,按此步骤将浓缩液重复分离若干次,最后得到的浓缩液泵入浓缩液储存槽内进行过滤除渣后回用。

蒸汽发生器2产生蒸汽从进汽管8进入最左侧的加热腔4内,然后依次从左到右通过流通口5流动至最右侧的加热腔4,对加热腔4内的玻璃管7进行加热,最后通过出汽管9排出加热腔4,出汽管9贯穿储水箱3与冷凝箱相连通,有利于储水箱3内的冷水吸收出汽管9上的热量变成热水,并将热水通过出水管11输送至蒸汽发生器2,热能得到回收利用,同时节约电能,缩短蒸汽发生器2的加热时间,出汽管9内的冷凝水收集至冷凝箱内回用。

蒸汽从进汽管8进入到最左侧的加热腔4内,从加热腔4的底部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流动,向下流动的蒸汽遇到挡板6折回后与向上流动的蒸汽汇合,通过挡板6顶部和加热腔4顶部之间的间隙后向加热腔4底部流动,从流通口5流入下一个加热腔4;蒸汽从流通口5分别向上下两个方向,分别流入玻璃管7的顶部和底部,玻璃管7底部的蒸汽遇到挡板6折回与玻璃管7顶部的蒸汽汇合,通过挡板6顶部和加热腔4顶部之间的间隙后向加热腔4底部流动,然后从另一个流通口5流出,蒸汽如此往复流动,最后进入最右侧的加热腔4,通过出汽管9流出蒸发器本体1,使得蒸汽流经的路径最长化,大大延长了延长蒸汽流动的路径,从而延长蒸汽在蒸发器本体1内逗留的时间,节约能源。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