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清洗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72812发布日期:2021-07-30 13:2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清洗式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过滤器制造及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清洗式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一些化肥制造厂等加工厂的水处理过程中,过滤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已经有各式各样的过滤器被应用于饮用水净化、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工业循环水处理、锅炉用水软化等水处理工程中。过滤器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水体中的悬浮物、颗粒物,降低浊度,净化水质,减少系统污垢、菌藻、锈蚀等。

但是现有的过滤器,在过滤一段时间之后,为保证过滤效率,大都需要拆卸对其过滤网进行清洗或更换过滤网,清洗过程繁琐复杂,清洗时间长或存在清洗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清洗式过滤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过滤器清洗过程繁琐复杂,清洗时间长或存在清洗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自清洗式过滤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过滤网,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连接管和电机,所述连接管贯穿所述壳体并与所述过滤网的上端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连通有第一进水管,所述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过滤网并延伸至所述过滤网内,所述转轴上设置有叶片,所述壳体的下部一侧连通有第一出水管,所述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管,所述第二进水管贯穿所述壳体并与所述过滤网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通过水泵与所述自来水管连通,所述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所述壳体靠近所述第二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所述第二出水管贯穿所述壳体并与所述过滤网连通,所述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上固定有控制柜。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三控制阀以及所述第四控制阀均为电磁阀。

优选地,所述第二进水管通过第一法兰与所述水泵连通,所述水泵通过第二法兰与所述自来水管连通。

优选地,所述水泵的下侧还设置有稳定支板。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自清洗式过滤器,包括壳体,壳体内安装有过滤网,壳体顶部设置有连接管和电机,连接管贯穿壳体并与过滤网的上端连通,连接管上连通有第一进水管,第一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电机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转轴,转轴贯穿过滤网并延伸至过滤网内,转轴上设置有叶片,壳体的下部一侧连通有第一出水管,第一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贯穿壳体并与过滤网连通,第二进水管通过水泵与自来水管连通,第二进水管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壳体靠近第二进水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第二出水管贯穿壳体并与过滤网连通,第二出水管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

由此可见,应用本过滤器,在使用时,将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打开,将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关闭,需要过滤的液体可以通过第一进水管和连接管进入到过滤网内,通过过滤网将液体中杂质等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液体可以通过第一出水管流出,当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启动水泵以将自来水通过自来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抽至过滤网内,同时启动电机,通过电机带动转轴和叶片转动以使过滤网中的清洗水呈旋涡状,进而实现对过滤网上附着的杂质等进行清理,清理后的污水可以通过第二出水管排出,清洗过程简单方便,可以缩短清洗时间,降低清洗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的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清洗式过滤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过滤网,3连接管,4电机,5第一进水管,50第一控制阀,6转轴,60叶片,7第一出水管,70第二控制阀,8第二进水管,80第三控制阀,9水泵,10自来水管,11第二出水管,110第四控制阀,12支架,13第一法兰,14第二法兰,15稳定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本申请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自清洗式过滤器,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传统的过滤器清洗过程繁琐复杂,清洗时间长或存在清洗成本高的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自清洗式过滤器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过滤器包括:

壳体1,壳体1内安装有过滤网2,壳体1顶部设置有连接管3和电机4,连接管3贯穿壳体1并与过滤网2的上端连通,连接管3上连通有第一进水管5,第一进水管5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50,电机4的输出轴上安装有转轴6,转轴6贯穿过滤网2并延伸至过滤网2内,转轴6上设置有叶片60,壳体1的下部一侧连通有第一出水管7,第一出水管7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0,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进水管8,第二进水管8贯穿壳体1并与过滤网2连通,第二进水管8通过水泵9连通有自来水管10,第二进水管8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80,壳体1靠近第二进水管8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出水管11,第二出水管11贯穿壳体1并与过滤网2连通,第二出水管11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110。

具体地,过滤网2安装在壳体1内,过滤网2的网孔尺寸需要小于待过滤液中的杂质尺寸以将杂质过滤在过滤网2内。连接管3和电机4均固定安装在壳体1的顶部位置处,连接管3与过滤网2连通,第一进水管5与连接管3连通,可以使通过第一进水管5进入的待过滤液体流经连接管3后进入过滤网2内,第一进水管5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50,通过控制第一控制阀50的方式可以将第一进水管5封闭或开通,转轴6与电机4的输出轴连接,转轴6贯穿过滤网2的顶部并延伸至过滤网2内,且转轴6上设置有多个叶片60,叶片60远离转轴6的一端靠近过滤网2的内壁,但是并不会损坏过滤网2,且不会影响转轴6的转动,转轴6可以通过电机4带动,叶片60的个数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第一出水管7设置在壳体1的下部一侧,第一出水管7与壳体1连通,第一出水管7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70,可以通过打开第二控制阀70的方式将过滤后的液体排出。

第二进水管8设置在壳体1的底部,第二进水管8与过滤网2连通,自来水管10通过水泵9与第二进水管8连通,第二进水管8上设置有第三控制阀80,通过打开第三控制阀80的方式可以将自来水抽至过滤网2内,第二出水管11设置在壳体1靠近第二进水管8的位置处,第二出水管11与过滤网2连通,第二出水管11上设置有第四控制阀110,通过打开第四控制阀110的方式可以将清洗后的污水排出。

为了便于对电机4、水泵9以及各控制阀进行供电,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在壳体1的另一侧还设置有支架12,支架12上固定有控制柜,控制柜在图中未画出。为了便于控制和操作,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一控制阀50,第二控制阀70,第三控制阀80以及第四控制阀110均为电磁阀。考虑到安装的方便性,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第二进水管11通过第一法兰13与水泵9连通,水泵9通过第二法兰14与自来水管10连通。为了提高过滤器的使用方便性,作为优选地实施方式,在水泵9的下侧还设置有稳定支板15。

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自清洗式过滤器,在使用时,将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打开,将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关闭,需要过滤的液体可以通过第一进水管和连接管进入到过滤网内,通过过滤网将液体中杂质等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液体可以通过第一出水管流出,当过滤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关闭第一控制阀和第二控制阀,打开第三控制阀和第四控制阀,启动水泵以将自来水通过自来水管和第二进水管抽至过滤网内,同时启动电机,通过电机带动转轴和叶片转动以使过滤网中的清洗水呈旋涡状,进而实现对过滤网上附着的杂质等进行清理,清理后的污水可以通过第二出水管排出,清洗过程简单方便,可以缩短清洗时间,降低清洗成本。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他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含本申请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实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以上所述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