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54134发布日期:2021-08-13 16:1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



背景技术:

商业催化剂通常采用整体式催化剂,如蜂窝式催化剂。而蜂窝式催化剂具有模块化,表面积大,催化体积小,活性高,回收利用率高等优点。在世界scr催化剂中应用最为广泛。蜂窝状催化剂是以scr催化剂粉体为基体,加入粘结剂、助挤剂、润滑剂、造孔剂等各种添加剂通过混炼、过滤、挤压成型、干燥、煅烧、切割等过程得到。

而脱硝催化剂在混炼过程中,现有的混炼机为了保证物料在罐体内的充分搅拌,一般采用设计罐体内设置两组搅拌机构,分别为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的主搅拌机构和与主搅拌机构传动配合的副搅拌机构,这种搅拌形式对于罐体内空间具有相应的要求,而且采用传动配合的形式,一般会将传动副设置在罐体外,这就导致伸入罐体内的搅拌轴过长,在搅拌过程中,由于物料的阻力容易出现两个搅拌分支对物料的接触不够充分,影响后期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混炼机由于搅拌机构的传动布置方式导致的物料搅拌不充分,影响后期成型质量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包括框架,框架上通过推力球轴承转动支撑有罐体,框架的一侧布置有罐体驱动电机,罐体驱动电机上设置有小齿轮,所述罐体外表面上布置有与小齿轮啮合传动的齿圈,所述罐体的上方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框架上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中间筒,所述中间筒悬伸至罐体内,框架上转动连接有伸入至中间筒内的转动轴,所述框架上固定有驱动转动轴转动的搅拌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轴上位于中间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将物料自下至上搅入至中间筒内的主搅拌叶片,所述中间筒内位于主搅拌叶片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将物料向上输送的螺旋流道,罐体内壁上位于中间筒的外侧固定有用于将自中间筒的上方向外涌出的物料再次搅拌的副搅拌叶片,所述副搅拌叶片的尾端朝向中间筒悬伸。

进一步的,罐体的旋向与转动轴的旋向相反,所述主搅拌叶片与副搅拌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副搅拌叶片设置有至少两层,各层副搅拌叶片在罐体的内壁上沿上下方向间隔均布。

进一步的,相邻两层的副搅拌叶片上下错位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筒的上端与框架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内部形成供转动轴穿过的空间,所述中间筒的直径大于支撑杆的直径,所述中间筒的上端内侧壁与支撑杆的下端部之间连接有横向布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有多个,沿中间筒的周向间隔均布,相邻的两个连接杆之间的空间构成供物料涌出的出料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框架转动支撑罐体,罐体的内部设有副搅拌叶片,并在罐体内固定中间筒,中间内布置主搅拌叶片和螺旋流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相应的物料和水等物质自进料口投入至罐体内,搅拌驱动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物料自中间筒下部向上经由搅拌叶片的带动而向上动作,并在螺旋流道内再次混合搅拌,并自中间筒的上端向外涌出,通过中间筒和罐体之间的副搅拌叶片再次搅拌而进入罐体内底部,罐体通过罐体驱动电机带动罐体转动。罐体和转动轴的相对转动,实现对罐体内物料的二次搅拌,同时中间筒的设置也能够将物料在罐体和中间筒内进行循环流动搅拌,使物料混合更均匀,通过由于螺旋流道的的布置,方便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混合,结构比较简单,而且整体混合搅拌过程充分,保证后期的成型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的具体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框架;2-罐体;3-罐体驱动电机;4-小齿轮;5-齿圈;6-推力球轴承;7-进料口;8-搅拌驱动电机;9-中间筒;10-主搅拌叶片;11-螺旋流道;12-副搅拌叶片;13-支撑杆;14-连接杆;15-转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所示,该混炼机包括框架1,框架1为矩形框式结构,具有顶梁、立柱和底梁,框架1内布置有罐体2,具体的底梁上设置有支撑台,支撑台上连接有推力球轴承6,罐体2的底部出料口插设在推力球轴承6内,并与推力球轴承6装配,从而使罐体2转动支撑在框架1上,框架1的一侧立柱上固定有罐体驱动电机3,罐体驱动电机3上下布置,罐体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小齿轮4,罐体2外表面上布置有与小齿轮4啮合传动的齿圈5,罐体2的上方开设有进料口7,供物料进入罐体2内部。

框架1的顶梁上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中间筒9,中间筒9的轴线与罐体2的轴线一致,中间筒9悬伸至罐体2内,框架1的顶梁上对应中间筒9的位置处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通孔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伸入至中间筒9内的转动轴15,框架1的顶梁上固定有驱动转动轴15转动的搅拌驱动电机8,转动轴15上位于中间筒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将物料自下至上搅入至中间筒9内的主搅拌叶片10,中间筒9内位于主搅拌叶片10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将物料向上输送的螺旋流道11,罐体2内壁上位于中间筒9的外侧固定有用于将自中间筒9的上方向外涌出的物料再次搅拌的副搅拌叶片12,副搅拌叶片12的尾端朝向中间筒9悬伸。

为了保证物料混合的均匀性,以及避免物料输送过程的反流,螺旋流道11的内孔径与转动轴15的轴径基本一致,副搅拌叶片12的尾端与中间筒9之间的缝隙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物料的混合以及输送稳定,罐体2的旋向与转动轴的旋向相反,主搅拌叶片10与副搅拌叶片12的倾斜方向相同。这样能够将物料进行往复正反向搅拌混合旋转。

进一步的,副搅拌叶片12设置有两层,各层副搅拌叶片12在罐体2的内壁上沿上下方向间隔均布,且为了进一步保证搅拌过程的物料混合均匀性,相邻两层的副搅拌叶片12上下错位布置。

而为了方便中间筒9的连接,以及方便对转动轴15的径向限位等,中间筒9的上端与框架1之间连接有支撑杆13,支撑杆13内部形成供转动轴15穿过的空间,中间筒9的直径大于支撑杆13的直径,中间筒9的上端内侧壁与支撑杆13的下端部之间连接有横向布置的连接杆14,连接杆14有多个,沿中间筒9的周向间隔均布,相邻的两个连接杆14之间的空间构成供物料涌出的出料通道。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罐体2的转动方向与转动轴15可以相反。

在其他实施例中,副搅拌叶片12可以设置有单层甚至更多,不做具体限定。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任何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等同替换及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框架,框架上通过推力球轴承转动支撑有罐体,框架的一侧布置有罐体驱动电机,罐体驱动电机上设置有小齿轮,所述罐体外表面上布置有与小齿轮啮合传动的齿圈,所述罐体的上方开设有进料口,所述框架上固定连接有向下延伸的中间筒,所述中间筒悬伸至罐体内,框架上转动连接有伸入至中间筒内的转动轴,所述框架上固定有驱动转动轴转动的搅拌驱动电机,所述转动轴上位于中间筒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用于将物料自下至上搅入至中间筒内的主搅拌叶片,所述中间筒内位于主搅拌叶片的上方固定连接有将物料向上输送的螺旋流道,罐体内壁上位于中间筒的外侧固定有用于将自中间筒的上方向外涌出的物料再次搅拌的副搅拌叶片,所述副搅拌叶片的尾端朝向中间筒悬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其特征在于,罐体的旋向与转动轴的旋向相反,所述主搅拌叶片与副搅拌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搅拌叶片设置有至少两层,各层副搅拌叶片在罐体的内壁上沿上下方向间隔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层的副搅拌叶片上下错位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筒的上端与框架之间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内部形成供转动轴穿过的空间,所述中间筒的直径大于支撑杆的直径,所述中间筒的上端内侧壁与支撑杆的下端部之间连接有横向布置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有多个,沿中间筒的周向间隔均布,相邻的两个连接杆之间的空间构成供物料涌出的出料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脱硝催化剂用混炼机,混炼机包括框架,框架上通过推力球轴承转动支撑有罐体,框架的一侧布置有罐体驱动电机,罐体驱动电机上设置有小齿轮,罐体外表面上布置有与小齿轮啮合传动的齿圈,罐体的上方开设有进料口,框架上固定连接有筒悬伸至罐体内的中间筒,框架上转动连接有伸入至中间筒内的转动轴,框架上固定有驱动转动轴转动的搅拌驱动电机,转动轴上固定连接有主搅拌叶片,中间筒内位于主搅拌叶片的上方固定连接有螺旋流道,罐体内壁上位于中间筒的外侧固定副搅拌叶片,副搅拌叶片的尾端朝向中间筒悬伸。方便物料在输送过程中的混合,结构比较简单,而且整体混合搅拌过程充分,保证后期的成型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彭以以;张晓波;崔广榆;母佰龙;崔建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河南康宁特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3
技术公布日:2021.08.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