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除雾装置的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80190发布日期:2021-12-04 10:13阅读:67来源:国知局
具有除雾装置的吸收塔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塔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除雾装置的吸收塔。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传统设备虽然已经对有害废气经过处理,但有害物质容易混在废气的水雾中,故排出的有害水汽会污染环境,以及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目前现有的除雾装置一般都是设置在废气吸收塔的塔桶的侧壁上,不便于拆卸安装,同时也不便于维修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具有除雾装置的吸收塔,以使得除雾装置更便于拆卸安装,同时也更加的便于维修和维护。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5.一种具有除雾装置的吸收塔,包括:塔体,所述塔体包括筒体和上端盖,于所述筒体和所述上端盖之间设有构成所述筒体和所述上端盖连接并呈环形的固定件,所述上端盖上设有废气出口,于所述筒体上设有进液口,于所述塔体内可拆卸设有除雾装置,且所述除雾装置设于所述进液口的上方,于所述筒体的上设有废气进口,且所述废气进口位于所述进液口的下方,于所述筒体的底部设有出液口,于所述塔体的外侧设有构成所述塔体于地面上固定的固定座。
6.进一步的,于所述筒体的上端沿所述筒体的周向设有若干个固定孔,于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固定孔相适配的连接孔,连接件穿经所述连接孔并螺接在所述固定孔内以构成所述固定件于所述筒体上的固定。
7.进一步的,于所述上端盖上沿所述上端盖的周向设有若干个螺纹孔,于所述固定件上设有与所述螺纹孔相适配的安装孔,安装件穿经所述安装孔并螺接在所述螺纹孔内以构成所述固定件于所述上端盖上的固定。
8.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孔和所述螺纹孔均为盲孔。
9.进一步的,于所述筒体的内壁设有承接环,于所述上端盖的内壁上设有限位环,所述除雾装置呈圆柱形设置,并卡置在所述承接环与所述限位环之间以成所述除雾装置于所述塔体内的固定。
10.进一步的,所述除雾装置包括下固定筒、上固定筒和过滤体,所述过滤体呈圆柱形设置,且所述过滤体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所述下固定筒呈圆筒形设置,且下筒体的底部设有除雾叶片,所述上固定筒呈圆筒形设置,且所述上固定筒的上端设有气液过滤网,所述下固定筒与所述上固定筒的内壁上以及所述过滤体的侧壁上设有相适配的螺纹,因所述过滤体于所述下固定筒和所述上固定筒内的螺接,以构成所述下固定筒、所述过滤体和所述上固定筒之间的固定。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座呈圆台状,且所述固定座的上端面开口设置,所述筒体插入
所述固定座并沿接触面焊接以构成所述固定座于所述塔体上的固定。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除雾装置的吸收塔,通过设置上端盖和筒体,可使得吸收塔更容易被打开,从而使得设于吸收塔内部的除雾装置更易于安装和拆卸。
14.(2)通过于筒体上设置固定孔并于固定件上设置与固定孔相适配的连接孔,可使得固定件因连接件穿经连接孔并螺接在固定孔内而固定在筒体上。
15.(3)通过于上端盖上设置螺纹孔并于固定件上设置与螺纹孔相适配的安装孔,可使得固定件因安装件穿经安装孔并螺接在螺纹孔内而固定在上端盖上。
16.(4)通过将固定孔和螺纹孔设置为盲孔,可防止吸收塔内的废气通过固定孔和螺纹孔泄露。
17.(5)通过于筒体内设置承接环并于上端盖的内壁上设置限位环,可使得除雾装置因承接环和限位环的卡置而固定。
18.(6)通过设置上固定筒,过滤体和下固定筒以及三者之间适配的螺纹,可使得除雾装置更容易拆卸,从而可使得除雾装置更容易维修和维护。
19.(7)通过设置固定座,可使得吸收塔更容易放置。
附图说明
20.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具有除雾装置的吸收塔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塔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筒体结构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端盖结构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除雾装置结构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下固定筒结构示意图;
2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过滤体接受示意图;
2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上固定筒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
筒体,11

进液口,12

废气进口,13

出液口,14

承接环,15

固定孔;
[0032]2‑
上端盖,21

废气出口,22

螺纹孔,23

限位环;
[0033]3‑
固定件,31

连接孔,32

安装孔;
[0034]4‑‑
固定座;
[0035]5‑
下固定筒,51

上固定筒,511

汽液过滤网,52

过滤体,53

除雾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7]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0038]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具有除雾装置的吸收塔,包括上端盖,固定件,筒体,除雾装置和固定座,通过设置筒体和上端盖的可拆卸连接,并在筒体和上端盖之间设置除雾装置,使得除雾装置更便于拆卸和安装,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基于以上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具有除雾装置的吸收塔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 1所示,包括上端盖2,固定件3,筒体1,除雾装置和固定座4,结合图2,于筒体1上设有进液口11和废气进口12,为了便于吸收塔内的反应的进行,废气进口12设于进液口11的下方。于筒体1的底部设有出液口13,且为了便于吸收塔内的液体的排出,吸收塔的底部呈锥形设置,出液口13设于圆锥形的底板的中心。于上端盖2上设有废气出口21。筒体1的外壁上设有固定座4,固定座4呈圆台状,且圆台状的固定座4的上端面开口设置,筒体1插入固定座 4并沿接筒体1与固定座4的触面焊接,以构成固定座4于塔体上的固定。
[0039]
结合图3、图4和图5所示,筒体1的上端沿筒体1的周向均匀的设有8 个固定孔15,于固定件3上设有与固定孔15相适配的连接孔31,螺栓穿经连接孔31并螺接在固定孔15内,使得固定件3固定在筒体1上。于上端盖2的侧壁上沿上端盖2的周向均匀设有8个螺纹孔22,于固定件3上设有与螺纹孔 22相适配的安装孔32,螺栓穿经安装孔32并螺接在螺纹孔22内,使得固定件 3固定在筒体1上,从而使得上端盖2固定在筒体1上。固定孔15和螺纹孔22 的数量不限于8个,也可以是其他适用数量。
[0040]
于筒体1的内壁上焊接有承接环14,于上端盖2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环23,除雾装置因卡置在承接环14和限位环23之间,而构成除雾装置于吸收塔内的可拆卸固设。为了防止进入吸收塔的液体冲刷到除雾装置,承接环14设于进液口11的上方,即除雾装置设于进液口11的上方。为了便于固定件3于筒体1 上的固定,于固定件3的内壁上设有搭接环,且承接环14设于安装孔32和连接孔31之间,在安装时,先将固定件3搭接在筒体1上,再转动固定件3,将固定孔15和连接孔31对应,然后再螺接螺栓即可。
[0041]
如图6所示,除雾装置呈圆柱形设置,除雾装置的直径与筒体1的内径相同,使得除雾装置卡置于吸收塔内之后,带有雾气的气体只能经过除雾装置的过滤才能通过废气出口21排出。
[0042]
除雾装置包括下固定筒5、上固定筒51和设于两者内部的过滤体52。如图 7所示,下过滤筒呈圆筒形设置,于下过滤筒的底部焊接有波浪形的除雾叶片 53,水雾在经过波浪形的除雾叶片53时,一部分水雾会凝结于除雾叶片53上而被除去,且于下固定筒5的内壁上设有螺纹。除雾叶片53于下固定筒5上的固定方式不限于焊接,也可以是其他固定方式。
[0043]
过滤体52呈圆柱形设置,如图8所示,过滤体52的两个端面由可通过气体和水雾的材料制成,且过滤体52的内部填充有活性炭,水雾通过时会被活性炭所吸收。于过滤体52的侧壁上设有与下固定筒5的螺纹相适配的螺纹,使得过滤体52可螺接在下固定筒5内,且过滤体52的厚度大于下固定筒5,使得下固定筒5和过滤体52螺接在一起后,过滤体52伸出于下固定筒5。上固定筒51呈圆筒形设置,如图9所示,上固定筒51的一端开口设置,另一端固
设有气液过滤网511,用以对废气进行最后一次除雾。于上固定筒51的内壁上设有与过滤体52侧壁上的螺纹相适配的螺纹,使得上固定筒51可螺接在过滤体 52上以完成除雾装置的组装。
[0044]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除雾装置的吸收塔在使用时,先把筒体1放置于预定位置,然后将除雾装置放置于承接环14上,然后将固定件3搭接在筒体1上并以螺栓固定,随后将上端盖2盖上并螺接,吸收塔即可正常使用。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