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釜用固体加料漏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83464发布日期:2021-09-18 01:04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釜用固体加料漏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料漏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应釜用固体加料漏斗。


背景技术:

2.合成反应过程有很多需要加入固体料的步骤,生产上大部分操作方式是采取打开反应釜的人孔盖子,人工一袋袋把固体料投入反应釜内,这个过程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3.(1)开盖的过程中会有溶剂气体挥发到车间的环境中,虽然有局部排风罩可以收集,但是实际生产过程中还是有很多逸散掉,这部分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4.(2)投料产生的粉尘也会逸散到环境中,也会污染环境,对人体有害,同时也造成物料损失。
5.(3)开盖的过程难免会使空气进入釜内,尤其是搪瓷釜固液混合搅拌过程,极易产生静电,空气进去之后容易发生爆炸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用固体加料漏斗,使其能够在不开大盖全密闭的状态下完成投料,提高固体物料利用率。
7.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8.一种反应釜用固体加料漏斗,包括上部的柱体和下部的锥体,所述柱体的下端与所述锥体上端的大口端连接,所述柱体的上端设有进料口,所述锥体下端的小口端设有快开阀门,所述快开阀门与所述锥体的小口端之间还设有过滤网,用于过滤大块物料。
9.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的侧面上还设有溶剂清洗口和/或氮气进口,所述溶剂清洗口和/或氮气进口的端部设有与外部管路形成快速连接的锥面快卡结构。
10.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的侧面还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手套口,所述手套口处设有快开门结构。
11.更进一步地,所述柱体上还设有一侧开门结构。
12.所述手套口在所述柱体的侧面上设有两个。
13.再进一步地,所述柱体的上端还设有用于观察漏斗内部物料的视窗口。
14.优选地,所述视窗口沿着所述柱体的上端面设有两个。
15.所述视窗口包括两夹板和玻璃,两所述夹板的中部成型一夹板开口,所述玻璃被夹持于两所述夹板之间,且位于夹板开口位置;所述柱体上端成型一柱体开口,所述视窗口覆盖于所述柱体开口外侧处,所述夹板与所述柱体外侧面之间设有一密封垫,所述视窗口与所述柱体外侧面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
16.所述快开阀门为蝶阀。
17.所述进料口上还设有快卡盲板,用于快速启闭所述进料口。
1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9.a.本实用新型先将固体物料通过进料口加入到漏斗里,然后关闭进料口,打开快
开阀门后,符合粒径要求的固体物料经过滤网过滤后直接加入反应釜中,提高了反应釜对物料的利用率,同时在加料过程中采用全密闭结构,不会使反应釜中的溶剂气体逸散出来,同时减少了粉尘的挥发,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另外密闭操作也减少了空气进入反应釜的机会,保证了反应的安全。
20.b.本实用新型还在漏斗的柱体侧面设有溶剂清洗口和/或氮气进口,可以通过氮气口吹扫,或者通过溶剂清洗口实现在线清洗,避免固体物料粘附在漏斗的内壁上,方便使用完后的清扫和抽扫。
21.c.本实用新型还在柱体侧面设置侧开门结构及手套口,同时在柱体上端面设置视窗口,可以通过视窗口贯穿漏斗内部物料情况,若存在过滤网拦截的大颗粒或结块,在手套口中进行手工粉碎大颗粒操作,将结块碎成小块,实现固体物料的高效利用。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漏斗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结构俯视图;
25.图3为图2所示氮气进口与锥面快卡结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4为视窗口与柱体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27.图5为图4中视窗口的左视图。
28.图中所标识的附图标记如下:
[0029]1‑
柱体,11

柱体开口;2

锥体;3

快开阀门;4

过滤网;5

锥面快卡结构;6

手套口;7

侧开门结构;8

视窗口,81

夹板,82

玻璃,83

密封垫84

连接件。
[0030]
a

进料口;b

溶剂清洗口;c

氮气进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反应釜用固体加料漏斗,包括上部的柱体1和下部的锥体2,柱体1的下端与锥体2上端的大口端连接,柱体1的上端设有进料口a,锥体2下端的小口端设有快开阀门3,快开阀门3与锥体2的小口端之间还设有过滤网4,用于过滤大块物料。这里的快开阀门3优选超薄蝶阀结构。本实用新型在快卡阀门3的上端设置过滤网,可以过滤掉较大的颗粒或结块的大颗粒,固体物料经过滤网过滤后直接加入反应釜中,提高了反应釜对物料的利用率。
[0033]
本实用新型可以在进料口a上设置快卡盲板,用于快速启闭进料口a,这里的快卡盲板采用与锥面快卡结构5相配合的锥面结构,可以实现快速的端口密封,类似这样的快装
盲板可以从市场上购得,这里不再赘述。
[0034]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在柱体1的侧面设有溶剂清洗口b和/或氮气进口c,溶剂清洗口b和/或氮气进口c的端部设有锥面快卡结构5,如图3所示,锥面快卡结构可以外接溶剂管路出口或氮气管路出口端,实现快速卡接,当然还可以采用气体卡接结构,比如带有锁紧结构的卡扣连接件等。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柱体侧面上设置溶剂清洗口和氮气进口,可以通过氮气口吹扫,或者通过溶剂清洗口实现在线清洗,避免固体物料粘附在漏斗的内侧壁上,方便使用完后的清扫和抽扫。
[0035]
为了进一步对过滤掉的大颗粒进行有效破碎,本实用新型还在柱体1的侧面处设有与其内腔连通的手套口6,手套口6处设有快开门结构,当手由手套口伸入漏斗内腔时,可以实现与手臂的贴合密封,当将大的颗粒通过手工操作碾碎后,物料完全进入反应釜中得以利用,当然,在手套口处还可以设置快开门结构,不需要手工碾碎时,直接关闭即可。这里的手套口可以借鉴手套箱结构形式,由于手套箱结构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对其结构进行赘述。
[0036]
为了在漏斗中加入大量的固体物料,本实用新型还在柱体1上设有一侧开门结构7,可以通过侧开门结构7将袋装物料整体放进去,密闭好了之后通过手套口控制加料。手套口6优选地在柱体1的侧面上设有两个,比如相对设置,可以通过双手进行操作,非常方便。这里的侧开门结构7为通常的开关密封门结构,具体结构不再赘述。
[0037]
当然,还可以借助于设置于柱体1上端的用于观察漏斗内部物料的视窗口8,视窗口8可以设置在方便观察的位置,可以设置两个或更多个,如图4和图5所示,视窗口 8包括两夹板81和玻璃82,在两夹板81的中部成型一夹板开口,玻璃82被夹持于两夹板81之间,且位于夹板开口位置;在柱体1上端成型一柱体开口11,视窗口8覆盖于柱体开口11外侧处,夹板81与柱体1外侧面之间设有一密封垫83,这里的密封垫 83优选四氟垫片,视窗口8与柱体1外侧面之间通过连接件84固定连接。
[0038]
具体操作采用如下步骤:固体物料可以先加入到漏斗里,然后关闭进料口。打开蝶阀加入反应釜,通过视窗口观察物料加入情况,通过筛网过滤大颗粒,通过手套口粉碎大颗粒,通过氮气口吹扫,通过溶剂清洗口实现在线清洗,实现了加料过程中的全密闭,不会使反应釜中的溶剂气体逸散出来,同时减少了粉尘的挥发,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另外,密闭操作也减少了空气进入反应釜的机会,保证了反应的安全。
[0039]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