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圆底烧瓶的底座

文档序号:26125366发布日期:2021-08-03 13:09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圆底烧瓶的底座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仪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圆底烧瓶的底座。



背景技术:

在化学实验中,圆底烧瓶常涉及加热反应,而实验后需要对圆底烧瓶进行冷却,但是圆底烧瓶底部呈圆形,不可直接将之放置到桌子上,所以相关技术中需要冷却圆底烧瓶时,直接移开加热源,使圆底烧瓶自然静止冷却,这种冷却方式简易,但冷却效率低,也有相关技术采用铁架夹持圆底烧瓶,冲水或浸水浴进行冷却,这种方式的冷却效率有所提升,但需要在冷却前后对铁架进行调整,操作繁琐,同时直接接触冷源,容易使得圆底烧瓶受热不均匀而炸裂,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底烧瓶的底座,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至少提供一种有益的选择或创造条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圆底烧瓶的底座,包括底座本体,所述底座本体的顶面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底座本体的内部设置有调温通道,所述底座本体表面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调温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连通,所述调温通道环绕设置在所述容纳槽之外。

该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底座本体的顶面设置了可以容纳圆底烧瓶的容纳槽,并且在底座本体的内部设有环绕在容纳槽之外的调温通道,调温通道的两端连通底座本体表面设有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从进水口向调温通道通入冷却液,从而对放置在容纳槽的圆底烧瓶进行冷却,最后从出水口排出,不仅简单快捷的实现圆底烧瓶的固定,同时不直接接触冷源,可以安全的对圆底烧瓶进行冷却,相对于自然冷却,提高了冷却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容纳槽包括多个自上而下设置的槽体,任意两个上下相邻的两个槽体呈阶梯状设置。容纳槽中包括了多个自上而下设置的呈阶梯状排布的槽体,可以适配到不同型号大小的圆底烧瓶,适应性强,提高了通用性,降低成本,另外槽体呈阶梯状增大了调温通道扩散热量的面积,提高冷却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多个所述槽体的开口呈圆形。将槽体的开口设置呈圆形,对圆底烧瓶的包容性更好,使得圆底烧瓶的摆放更稳固,同时圆底烧瓶与槽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提高了冷却效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容纳槽的数量为多个。在底座本体上设置多个容纳槽,可以使得同时对多个圆底烧瓶进行冷却,提高实验效率,也可以对圆底烧瓶进行暂时的摆放,减少空间占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种改进,每个所述容纳槽分别匹配一条所述调温通道,每条所述调温通道的两端各连通同一个所述进水口和同一个所述出水口。当从进水口通入冷却液后,冷却液向多条调温通道进行流动,最后连通道同一个出水口并排出,使得每条调温通道通入的冷却液温度一致,减少了容纳槽中容器的温度对调温通道热传递的影响,实现同时冷却,提高冷却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每个所述容纳槽分别匹配一条所述调温通道,所述进水口、所述出水口的数量与所述调温通道的数量一致,一条所述调温通道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进水口和一个所述出水口匹配连通。每条调温通道的两端分别匹配一个进水口和一个出水口,使用者可以对不同的容纳槽上的容器进行单独温度控制,使得不同容纳槽上的容器可以同时进行不同的实验,提高对实验的控制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底座本体的顶面,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均连接有竖直的连接管,所述底座本体的底面设有两个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的位置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管的位置上下对应,所述放置槽的形状与所述连接管的形状互适配。当需要将圆底烧瓶的底座进行收纳整理时,可以对多个底座进行叠放,下一个底座本体在其顶面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插入上一个底座本体在其底面设置的放置槽,方便叠放和运输,同时起到了稳固的作用,减少底座本体产生滑落的情况,提高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圆底烧瓶的底座的正视图的全剖视图;

图2是图1的圆底烧瓶的底座的上视图。

附图中:110-底座本体、120-容纳槽、121-槽体、130-调温通道、140-进水口、150-出水口、160-连接管、170-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连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连接结构。本实用新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圆底烧瓶的底座包括底座本体110,底座本体110的顶面设置有容纳槽120,底座本体110的内部设置有调温通道130,底座本体110表面设有进水口140和出水口150,调温通道130的两端分别与进水口140和出水口150连通,调温通道130围绕设置在容纳槽120之外,通过通入冷却液,实现对容纳槽120内的容器进行冷却,简单快捷,对圆底烧瓶起到了稳固的作用,并且不需要直接接触冷源,提高安全性,同时相对于自然冷却也提高了冷却效率。实际上,除了可以往调温通道130通入冷却液,也可以通入不同温度的液体,从而实现对容纳槽120内的容器提供多种实验环境,或者提供保冷、保温等温度调节。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槽120可以是包括多个自上而下设置的槽体121,任意两个上下相邻的槽体121呈阶梯状设置。将容纳槽120设置成包括多个自上而下设置的呈阶梯状的槽体121,除了可以适配不同型号大小的圆底烧瓶,另外也可以放置烧杯、试管等,通用性强,提高应用范围,并且可以增大调温通道130扩散热量的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在实际应用中,容纳槽120的内壁形状可以是球面凹槽,也可以是方形凹槽等,本实施例不对此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1和图2,为了实现对圆底烧瓶的包容性更好,将多个槽体121的开口设置成圆形,具体的,将多个槽体121设置成圆柱孔状,使得圆底烧瓶的侧壁可以完全贴在槽体121的侧边上,增大圆底烧瓶与槽底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效率。另外,多个槽体121的开口也可以设置成方形等从而适配不同容器的形状,本实施例不对此作具体限定。

参照图1和图2,在底座本体110上设置多个容纳槽120,可以使得同时对多个圆底烧瓶进行冷却,提高实验效率,也可以对圆底烧瓶进行暂时的摆放,减少空间占用。当设置有多个容纳槽120时,底座本体110内可以设有一条调温通道130,调温通道130连通进水口140和出水口150,调温通道130设置成围绕一个容纳槽120后,再对下一个容纳槽120进行围绕这种方式,冷却液从进水口140进入,对每个容纳槽120进行围绕后,从出水口150排出,从而实现对多个容纳槽120上的容器进行降温控制,多个容纳槽120共用一条调温通道130,减少调温通道130的空间占用,从而可以减少整个底座本体110的体积。

另外,也可以在每个容纳槽120分别匹配一条调温通道130,每条调温通道130的两端各连通同一个进水口140和同一个出水口150,使得每条调温通道130从同一个进水口140通入冷却液,通过分道的设置可以减少了容纳槽120中容器的温度对不同调温通道130热传递的影响,实现多个容器同时冷却,提高冷却效果。

此外,也可以是每个容纳槽120分别匹配一条调温通道130,进水口140、出水口150的数量与调温通道130的数量一致,一条调温通道130的两端分别与一个进水口140和一个出水口150匹配连通,使用者可以对不同的容纳槽120上的容器进行单独温度控制,使得不同容纳槽上的容器可以同时进行不同的实验,提高对实验的控制效果。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水口140和出水口150设置在底座本体110的顶面,进水口140和出水口150均连接有竖直的连接管160,底座本体110的底面设有两个放置槽170,两个放置槽170的位置分别与两个连接管160的位置上下对应,放置槽170的形状与连接管160的形状互相适配。其中,进水口140处的连接管160连接进水的管道,出水口150的连接管160可以连接到排水槽,也可以通过管道冷却继续排入进水口140,当需要将圆底烧瓶的底座进行收纳整理时,可以对多个底座进行叠放,下一个底座本体110在其顶面设置的进水口140和出水口150分别插入上一个底座本体110在其底面设置的放置槽170,方便叠放和运输,同时起到了稳固的作用,减少底座本体110产生滑落的情况,提高安全性。另外,放置槽170的形状与连接管160的形状互相适配,并且应该稍大于连接管160,减少因为进水口140、出水口150或放置槽170的位置有误差,使得连接管160和放置槽170不能配合的情况发生。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