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倒锥式滤盘真空过滤机

文档序号:25506346发布日期:2021-06-18 16:20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用倒锥式滤盘真空过滤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倒锥式滤盘真空过滤机,属于真空过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实验室盘式真空过滤机在矿业、地质、冶金、煤炭、建材等科研实验研究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开展矿石的选别实验中,盘式真空过滤机可供选矿厂或其他部门做质检时进行固液分离使用。在实验室中的选矿实验中,在进行浮选磁选实验时,所得的产品为矿浆,需要进一步的过滤后,在将过滤产品进行烘干、称量、制样。以此获得矿物相应的实验指标。目前,选矿实验中大多采用盘式真空过滤机,实验室盘式真空过滤机主要由真空泵以及两个过滤盘组成,部分实验室真空过滤机具有自动排水装置和循环用水装置。在进行过滤时,将滤纸平铺在过滤盘上,放下滤盘上环扣紧,启动过滤机,将待过滤矿浆倒入过滤盘中,在真空泵形成的负压系统下,过滤掉多余水分,将滤饼取下进行烘干制样,进行下一步的操作。将矿浆倒入滤盘进行过滤时,由于过滤盘的面积较小且矿量多,矿浆会在压滤盘边缘黏附,在过滤结束后,通常采用滤纸擦拭来解决黏附的问题,而这种解决方式一方面会造成矿样的损失,另一方面对后续进行过滤的矿浆造成污染,使得实验指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且操作较麻烦。并且容易发生因操作不当或设备使用过久造成的矿浆延滤盘边缘渗漏的可能。由于盘式真空过滤机在进行过滤时,矿浆中的水分只能通过下方的滤盘滤出,当过滤的矿浆较细时,细粒矿浆中颗粒会优先沉淀并形成致密的滤饼,造成矿浆上清液难以排出,致使过滤效率低。现阶段大部分实验室用真空过滤机并没有过滤水循环使用装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实验室盘式真空过滤机过滤面积小,过滤效率低,矿浆黏附以及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的实验室盘式真空过滤机的基础上,将滤盘由平面改进为倒锥体,从而增大了过滤面积,且当颗粒沉淀为滤饼后,上清液可从滤饼上方边缘滤出,进而提高过滤效率。本实用新型将滤纸的放置方式进行了改进,杜绝了矿浆的黏附和渗漏的损失,以及因接触对后续过滤产品的影响,增加了过滤介质以及过滤水循环使用装置,避免了滤纸破漏的情况并实现了过滤水的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实验室用倒锥式滤盘真空过滤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操作台,操作台上设有控制面板和压力指示仪,操作台的下方设有过滤箱体,操作台上设有两个倒锥式过滤盘,两个倒锥式过滤盘的盘面与操作台的上表面密封连接,两个倒锥式过滤盘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滤纸的固定环,倒锥式过滤盘的下方设有真空箱,两个倒锥式过滤盘的底部分别通过管道与真空箱连通,真空箱一侧设有真空泵,通过真空泵在真空箱内产生负压腔将矿浆中的水吸出,过滤箱体的一侧设置循环水箱,循环水箱设有水箱盖,循环水箱的一侧设有水泵,真空箱与真空泵均位于过滤箱体内,真空泵的一端通过管道与真空箱连通,真空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水泵的一端连通,水泵的另一端与循环水箱连通,通过水泵的作用将循环水箱中的水送入真空泵,可通过位于操作台上方控制面板内水泵的控制开关来实现水泵的启停状态;真空箱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箱连通,在过滤的过程中由于真空箱的出水量远远大于真空泵的进水量,会造成循环水箱中水位的不断上升,而循环水箱的体积也有限,因此当循环水箱中的液位到达一定高度后,多余的水可通过循环水箱一侧的液位控制出水口排出。

循环水箱的一侧上部设有液位控制出水口,下部设有排水口,并在排水口处设有活塞;在进行过滤前,打开水箱盖向循环水箱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在过滤结束后,通过右侧的排水口放掉循环水箱中的水,也可留至下次作业循环利用。

两个倒锥式过滤盘的盘内表面分别设有一层海绵,减少滤纸破漏的风险。

两个倒锥式过滤盘的盘直径不同,以适应不同的过滤需求。

固定环的直径小于倒锥式过滤盘的盘直径。

水箱盖上设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倒锥式滤盘,增大了过滤面积,且上清液可从滤饼上方边缘滤出,提高了过滤效率。

(2)本实用新型改变了滤纸的放置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了矿浆的黏附、渗漏、以及因接触影响后续过滤产品等问题,保证了矿浆指标的准确性,同时避免了过滤结束后擦拭滤盘上环的步骤,简便了实验操作。

(3)本实用新型在过滤盘的内表面放置了一层海绵,避免滤纸破漏的风险。

(4)本实用新型在过滤箱体的一侧设置了循环水箱,实现了过滤水的循环重复使用,节能降耗。

(5)本实用新型在循环水箱中设置了循环水箱液位控制出水口,实现了循环水箱中液位的自动控制,使得操作更加方便简洁。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倒锥式过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水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中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操作台;2-过滤箱体;3-倒锥式过滤盘;4-真空箱;5-真空泵;6-循环水箱;7-水箱盖;8-手柄;9-液位控制出水口;10-排水口;11-水泵;12-海绵;13-固定环;14-活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6,本实验室用倒锥式滤盘真空过滤机,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操作台1,操作台1上设有控制面板和压力指示仪,操作台1的下方设有过滤箱体2,操作台1上设有两个倒锥式过滤盘3,两个倒锥式过滤盘3的盘面与操作台1的上表面密封焊接,两个倒锥式过滤盘3的上方设有用于固定滤纸的固定环13,倒锥式过滤盘3的下方设有真空箱4,两个倒锥式过滤盘3的底部分别通过管道与真空箱4连通,真空箱4一侧设有真空泵5,通过真空泵在真空箱中产生负压腔将矿浆中的水分带走;过滤箱体2的一侧设置循环水箱6,循环水箱6设有水箱盖7,循环水箱6的一侧设有水泵11,通过水泵11将循环水箱6中的水给入到真空泵中;真空箱4与真空泵5均位于过滤箱体2内,真空泵5的一端通过管道与真空箱4连通,真空泵5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水泵11的一端连通,水泵11的另一端与循环水箱6连通,真空箱4的底部通过管道与循环水箱6连通。

循环水箱6的一侧上部设有液位控制出水口9,下部设有排水口10,并在排水口10处设有活塞14,活塞14用于堵住排水口10,在排水时,将活塞14拿走即可;在过滤的过程中,通过水泵11将循环水箱6中的水给入到真空泵5中,真空箱4中的过滤水通过管道进入循环水箱6。但在过滤作业中,排出的过滤水量总是大于输送到真空泵中的水量,因此,当循环水箱6中的液位高于循环水箱液位控制出水口9所在的液面时,循环水箱中的水会通过循环水箱液位控制出水口9排出。在作业开始前,打开循环水箱盖7向循环水箱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进行过滤,在过滤作业完成后,可通过循环水箱排水口10排出循环水箱中的水,也可留至下次作业重复循环使用。

两个倒锥式过滤盘3的盘内表面分别设有一层海绵12,海绵充当过滤介质,且同时能避免滤纸的破漏。

两个倒锥式过滤盘3的盘直径不同,一大一小,以适应不同的过滤需求。

固定环13的直径略小于倒锥式过滤盘3的盘直径,以固定住滤纸。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如下:

使用本实验室倒锥式滤盘真空过滤机对选矿实验中的矿浆进行过滤时,首先向循环水箱6中注入一定量的水,其次将滤纸叠成锥形放入倒锥式过滤盘3中,用固定环13将滤纸固定住,打开水泵11、真空泵5以及过滤机的控制开关,将矿浆倒入过滤盘中进行过滤,在过滤的过程中,真空箱4中的过滤水通过管道输送到循环水箱6中,由于作业的过程中过滤水的出水量总大于真空泵的用水量,且循环水箱6的体积有限,因此,当循环水箱中的液面高于循环水箱液位控制出水口9所在的液面时,循环水箱6中的过滤水将通过循环水箱液位控制出水口9排出装置外,使循环水箱中的液面始终保持在一定的高度。在过滤结束后,可打开循环水箱排水口活塞14将循环水箱中的水排出,也可留至下次作业重复循环使用。

实施例2:本实施例结构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水箱盖7上设有手柄8。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