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1625发布日期:2021-08-06 12:56阅读:2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庭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家庭污水家庭污水是指人们在生活中的生活用水排放和家用卫生设施中等处产生的废水;在家庭厨房用水中通常包含了厨余垃圾,包括丢弃不用的菜叶、剩菜、剩饭、果皮、蛋壳、茶渣、骨头等,家庭废水中的厨余垃圾含有极高的水分与有机物,很容易腐坏,产生恶臭,如果对其进行妥善处理和加工,可转化为新的资源,高有机物含量的特点使其经过严格处理后可作为肥料或饲料。

目前,现有的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一般是通过洗碗槽下水口处的过滤漏斗进行过滤回收,但是过滤效果不佳,经常性的发生堵塞,需要人工扣开,或者人工定期抠出清理,食物残渣难以回收利用,且污染严重伴随恶臭,清理时较为不适。为解决上述问题,

本技术:
中提出一种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本装置安装方便快捷,对家庭污水过滤效果佳,且伺服电机带动刮刀自动清理过滤板,避免过滤通孔堵塞,无需人工清理,省事方便,而后可对食物残渣压制成型并且烘干,方便回收利用,且环保节能,同时装置循环使用寿命长。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包括不锈钢筒、下压板和底盖,不锈钢筒外部套设有保温层,不锈钢筒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下压板,不锈钢筒上端中部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下端贯穿不锈钢筒连接下压板,不锈钢筒下部螺纹连接有底盖,底盖上端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共同支持连接有过滤板,过滤板上端线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过滤通孔,过滤板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旋转轴上端贯穿过滤板连接有刮刀,底盖下端中部设置有安置槽,安置槽内部顶端通过电机架连接有伺服电机,伺服电机上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旋转轴,安置槽内部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电池。

优选的,下压板下端设置有防水橡胶板,底盖上端且与不锈钢筒的连接处内嵌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不锈钢筒上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l形挂架,l形挂架上端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

优选的,不锈钢筒周面右上侧设置有进水管,不锈钢筒周面左下侧设置有排水管,排水管和进水管靠近不锈钢筒一侧均设置有电磁阀。

优选的,底盖下端中部设置有把手,把手中部套设有防滑套。

优选的,不锈钢筒右端中部设置有开关组,开关组电性连接陶瓷发热片、电磁阀、伺服电机和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装置安装方便快捷,过滤通孔堵塞时,通过开关组启动伺服电机,通过旋转轴带动刮刀转动,由此可清理过滤板上端面,避免过滤通孔堵塞,由此人们也无需经常性的清理洗碗槽的过滤漏斗了,省事方便,定期通过伸缩杆带动下压板下压食物残渣,压制成型方便回收,防水橡胶板保证了行程的密封性,而后通过陶瓷发热片进行加热烘干食物残渣,多次关闭电磁阀配合保温层使得加热效果更佳,且环保节能,通过把手带动底盖旋转打开,防滑套持握舒适,由此可带出烘干成型的食物残渣,取走回收再利用后将底盖装回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中a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不锈钢筒;2、保温层;3、伸缩杆;4、下压板;5、防水橡胶板;6、陶瓷发热片;7、l形挂架;8、紧固螺母;9、进水管;10、排水管;11、电磁阀;12、底盖;13、支撑柱;14、过滤板;15、过滤通孔;16、旋转轴;17、刮刀;18、安置槽;19、伺服电机;20、电池;21、把手;22、防滑套;23、开关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包括不锈钢筒1、下压板4和底盖12,不锈钢筒1外部套设有保温层2,不锈钢筒1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下压板4,不锈钢筒1上端中部设置有伸缩杆3,伸缩杆3下端贯穿不锈钢筒1连接下压板4,不锈钢筒1上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l形挂架7,l形挂架7上端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8,不锈钢筒1周面右上侧设置有进水管9,不锈钢筒1周面左下侧设置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和进水管9靠近不锈钢筒1一侧均设置有电磁阀11;

不锈钢筒1下部螺纹连接有底盖12,下压板4下端设置有防水橡胶板5,底盖12上端且与不锈钢筒1的连接处内嵌设置有密封圈,底盖12上端设置有若干支撑柱13,支撑柱13上端共同支持连接有过滤板14,过滤板14上端线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过滤通孔15,过滤板14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6,旋转轴16上端贯穿过滤板14连接有刮刀17,底盖12下端中部设置有安置槽18,安置槽18内部顶端通过电机架连接有伺服电机19,伺服电机19上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旋转轴16,安置槽18内部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电池20,底盖12下端中部设置有把手21,把手21中部套设有防滑套22,不锈钢筒1右端中部设置有开关组23,开关组23电性连接陶瓷发热片6、电磁阀11、伺服电机19和电池2;

工作时,电池供电安全性佳,通过l形挂架7和紧固螺母8可方便将本装置安装在厨房橱柜下,而后将进水管9连接洗碗槽下水口,污水通过进水管9进行入到不锈钢筒1内,通过过滤板14上的过滤通孔15过滤后,经过排水管10排走,防止堵塞下水管道,过滤通孔15堵塞时,通过开关组23启动伺服电机19,通过旋转轴16带动刮刀17转动,由此可清理过滤板14上端面,避免过滤通孔15堵塞,由此人们也无需经常性的清理洗碗槽的过滤漏斗了,省事方便;

定期通过伸缩杆3带动下压板4下压食物残渣,压制成型方便回收,防水橡胶板5保证了行程的密封性,而后通过陶瓷发热片6进行加热烘干食物残渣,多次关闭电磁阀11配合保温层2使得加热效果更佳,且环保节能,通过把手21带动底盖12旋转打开,防滑套22持握舒适,由此可带出烘干成型的食物残渣,取走回收再利用后将底盖12装回循环使用。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不锈钢筒(1)、下压板(4)和底盖(12);不锈钢筒(1)外部套设有保温层(2),不锈钢筒(1)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下压板(4),不锈钢筒(1)上端中部设置有伸缩杆(3),伸缩杆(3)下端贯穿不锈钢筒(1)连接下压板(4),不锈钢筒(1)下部螺纹连接有底盖(12),底盖(12)上端设置有若干支撑柱(13),支撑柱(13)上端共同支持连接有过滤板(14),过滤板(14)上端线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过滤通孔(15),过滤板(14)中部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旋转轴(16),旋转轴(16)上端贯穿过滤板(14)连接有刮刀(17),底盖(12)下端中部设置有安置槽(18),安置槽(18)内部顶端通过电机架连接有伺服电机(19),伺服电机(19)上端通过联轴器连接旋转轴(16),安置槽(18)内部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电池(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下压板(4)下端设置有防水橡胶板(5),底盖(12)上端且与不锈钢筒(1)的连接处内嵌设置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不锈钢筒(1)上端左侧和右侧均设置有l形挂架(7),l形挂架(7)上端均螺纹连接有紧固螺母(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不锈钢筒(1)周面右上侧设置有进水管(9),不锈钢筒(1)周面左下侧设置有排水管(10),排水管(10)和进水管(9)靠近不锈钢筒(1)一侧均设置有电磁阀(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底盖(12)下端中部设置有把手(21),把手(21)中部套设有防滑套(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不锈钢筒(1)右端中部设置有开关组(23),开关组(23)电性连接陶瓷发热片(6)、电磁阀(11)、伺服电机(19)和电池(20)。


技术总结
一种家庭厨房用水中食物残渣回收和烘干装置,包括不锈钢筒、下压板和底盖,不锈钢筒外部套设有保温层,不锈钢筒内部上侧滑动连接有下压板,不锈钢筒上端中部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下端贯穿不锈钢筒连接下压板,不锈钢筒下部螺纹连接有底盖,底盖上端设置有若干支撑柱,支撑柱上端共同支持连接有过滤板,过滤板上端线性等间距设置有若干过滤通孔;本装置安装方便快捷,对家庭污水过滤效果佳,且伺服电机带动刮刀自动清理过滤板,避免过滤通孔堵塞,无需人工清理,省事方便,而后可对食物残渣压制成型并且烘干,方便回收利用,且环保节能,同时装置循环使用寿命长。

技术研发人员:章棱郡;程三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欧凯实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3
技术公布日:2021.08.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