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880512发布日期:2021-07-16 18:31阅读: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处理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2.催化燃烧是借助催化剂在低温下(200~400
°
c)下,实现对有机物的完全氧化,因此,能耗少,操作简便,安全,净化效率高,在有机废气特别是回收价值不大的有机废气净化方面,比如化工,喷漆、绝缘材料、漆包线、涂料生产等行业应用较广,由于目前有机物催化燃烧的催化剂多为贵金属(以铂、钯为主)催化剂,但由于贵金属催化剂价格昂贵,资源少,因此,更经济的新型催化剂的研究成为新的开发方向。
3.在现阶段存在的针对于废气催化燃烧的处理装置中,基本上都是将废气直接在催化剂的催化燃烧作用下进行处理然后排放,对于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没有进行合理的利用,其次无法保证在催化燃烧过程中所排放水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机箱,所述机箱左端设置有废气进入管,所述废气进入管右端贯穿机箱与处理箱且处理箱右端固定连接在机箱右端内壁上,所述处理箱顶部右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储存箱且储存箱与处理箱之间连接管道处设置有第一开关控制阀,所述储存箱内部设置有催化剂,所述处理箱右端内壁上设置有点火器,所述处理箱顶端开口处固定连接在保温管道一端,所述保温管道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过滤箱顶部左端开口处,所述第一过滤箱内部分别设置有两层合成纤维过滤板与活性炭板,所述处理箱底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过滤箱,所述第二过滤箱底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检测箱,所述检测箱内部右端设置有水质传感器,所述水质传感器输出端通过信号连连接在处理器输出端且处理器固定连接在第二过滤箱顶端右端,所述检测箱内部左端设置有增压泵且增压泵顶部出水端通过管道贯穿检测箱并连接在第二过滤箱顶部左侧通孔处。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废气进入管靠近机箱处设置有气体单向阀。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第一过滤箱右端输出管道处设置有第二开关控制阀。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第二过滤箱与处理箱之间连接管道处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第二过滤箱内部设置有两侧离子交换树脂过滤板。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检测箱与第二过滤箱之间连接管道处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检测箱右端底部设置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道且排水管道贯穿机箱,所述排水管道靠近机箱处设置有第三开关控制阀且第三开关控制阀通过信号线与处理器相连。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中,首先通过保温管道实现对处理箱内余热的传输,然后通过第一过滤箱中的合成纤维过滤板与活性炭板对热空气中杂质进行吸附与过滤,然后将过滤完成后的热空气通过管道传输至外部装置内,从而实现对处理箱内余热的利用。
20.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水质传感器对催化燃烧后所产生的水进行实时检测,并在抽水泵的作用下将为达标的水抽入第二过滤箱内进行再次过滤,直至达标后进行排放,从而保证了所排放水的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23.图3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24.图例说明:
25.1、机箱;2、废气进入管;3、处理箱;4、储存箱;5、第一开关控制阀;6、点火器;7、保温管道;8、第一过滤箱;9、合成纤维过滤板;10、活性炭板;11、第二过滤箱;12、检测箱;13、水质传感器;14、处理器;15、增压泵;16、催化剂;17、气体单向阀;18、第二开关控制阀;19、第一流量控制阀;20、交换树脂过滤板;21、第二流量控制阀;22、排水管道;23、第三开关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参照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催化燃烧废气处理装置,包括机箱1,机箱1左端设置有废气进入管2,废气进入管2右端贯穿机箱1与处理箱3且处理箱3右端
固定连接在机箱1右端内壁上,处理箱3顶部右侧通过管道固定连接有储存箱4且储存箱4与处理箱3之间连接管道处设置有第一开关控制阀5,储存箱4内部设置有催化剂16,处理箱3右端内壁上设置有点火器6,处理箱3顶端开口处固定连接在保温管道7一端,保温管道7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过滤箱8顶部左端开口处,第一过滤箱8内部分别设置有两层合成纤维过滤板9与活性炭板10,首先废气通过废气进入管2进入至机箱1内部的处理箱3内,在储存箱4与处理箱3之间的第一开关控制阀5的作用下控制储存箱4内的催化剂16进入至处理箱3内,通过点火器6实现点火并在催化剂16的作用下实现对处理箱3内的废气进行催化燃烧,此时通过处理箱3顶端的保温管道7将催化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余热传输至第一过滤箱8内,并在第一过滤箱8内的合成纤维过滤板9与活性炭板10的作用下实现对热空气中杂质的过滤,并将过滤完成后的热空气排出至外部装置中从而实现对余热的合理回收与利用,处理箱3底端通过管道连接有第二过滤箱11,第二过滤箱11底端通过管道连接有检测箱12,检测箱12内部右端设置有水质传感器13,水质传感器13输出端通过信号连连接在处理器14输出端且处理器14固定连接在第二过滤箱11顶端右端,检测箱12内部左端设置有增压泵15且增压泵15顶部出水端通过管道贯穿检测箱12并连接在第二过滤箱11顶部左侧通孔处,在催化燃烧结束后所产生的水通过处理箱3底端的管道流入第二过滤箱11内,并在第二过滤箱11内交换树脂过滤板20的作用下实现对水中杂质的过滤,所过滤完成的水通过第二过滤箱11与检测箱12之间的连接管道流入检测箱12内,在水质传感器13的作用下实现对所过滤后的水进行实时检测,若为不达标时,通过处理器14激活增压泵15的启动,将水抽入第二过滤箱11内进行再次过滤,直至达标后,通过处理器14控制第三开关控制阀23的打开从而使达标后的水正常排出。
29.废气进入管2靠近机箱1处设置有气体单向阀17,气体单向阀17保证了废气正常进入处理箱3内并不会发生回流的现象,第一过滤箱8右端输出管道处设置有第二开关控制阀18,第二开关控制阀18对第一过滤箱8输出管道起到控制作用,第二过滤箱11与处理箱3之间连接管道处设置有第一流量控制阀19,第一流量控制阀19对第二过滤箱11与处理箱3之间的连接管道内水起到控制作用,第二过滤箱11内部设置有两侧离子交换树脂过滤板20,交换树脂过滤板20起到对水中的杂质与悬浮物进行吸附与过滤的作用,检测箱12与第二过滤箱11之间连接管道处设置有第二流量控制阀21,第二流量控制阀21起到控制检测箱12与第二过滤箱11之间连接管道内水的作用,检测箱12右端底部设置固定连接有排水管道22且排水管道22贯穿机箱1,排水管道22靠近机箱1处设置有第三开关控制阀23且第三开关控制阀23通过信号线与处理器14相连,第三开关控制阀23在处理器14的作用下将检测箱12内达标的水进行排放。
30.工作原理:首先废气通过废气进入管2进入至机箱1内部的处理箱3内,在储存箱4与处理箱3之间的第一开关控制阀5的作用下控制储存箱4内的催化剂16进入至处理箱3内,通过点火器6实现点火并在催化剂16的作用下实现对处理箱3内的废气进行催化燃烧,此时通过处理箱3顶端的保温管道7将催化燃烧过程中所产生的余热传输至第一过滤箱8内,并在第一过滤箱8内的合成纤维过滤板9与活性炭板10的作用下实现对热空气中杂质的过滤,并将过滤完成后的热空气排出至外部装置中从而实现对余热的合理回收与利用,在催化燃烧结束后所产生的水通过处理箱3底端的管道流入第二过滤箱11内,并在第二过滤箱11内交换树脂过滤板20的作用下实现对水中杂质的过滤,所过滤完成的水通过第二过滤箱11与
检测箱12之间的连接管道流入检测箱12内,在水质传感器13的作用下实现对所过滤后的水进行实时检测,若为不达标时,通过处理器14激活增压泵15的启动,将水抽入第二过滤箱11内进行再次过滤,直至达标后,通过处理器14控制第三开关控制阀23的打开从而使达标后的水正常排出。
3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