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烟气脱硫除尘的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16389发布日期:2021-11-09 23:57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烟气脱硫除尘的尾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净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烟气脱硫除尘的尾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各样的烟气排放在空气中,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烟气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是污染居民区大气的主要原因。烟气的成分很复杂,气体中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硫、氮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以及氮氧化合物等,烟尘包括燃料的灰分、煤粒、油滴以及高温裂解产物等,由燃料及其他物质燃烧过程产生的烟尘,以及对固体物料破碎、筛分和输送等机械过程产生的烟尘,除尘就是把这些粒子从烟尘中分离出来并加以捕集、回收的过程,烟气脱硫指从烟道气或其他工业废气中除去硫氧化物,烟气脱硫除尘器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工业锅炉和工业窑炉的脱硫除尘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该产品从提高吸收率着手,强化气液二相动功能程度,气相和液相不断交错换位,利于废气传质反应过程的进行。同时还具有气流阻力小,废气处理强度大。另外该设备结构合理,操作容易,使用方便不易堵塞,占地面积小等优点,在治理工业废气方面,该技术的优越性名列各类湿法脱硫除尘之首。
3.现在的烟气脱硫除尘的尾气净化装置主要是由过滤板、喷水组件和加入脱硫液组成,通过过滤板进行灰尘清楚,然后通过喷水组件达到除尘的作用,通过加入脱硫液进行脱硫,达到空气净化的效果。
4.现在的烟气脱硫除尘的尾气净化装置虽然使得空气达到净化的效果,但是空气净化的效果不佳,手的空气还会残留有害气体,对环境与人体造成危害。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烟气脱硫除尘的尾气净化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气净化的效果不佳,手的空气还会残留有害气体,对环境与人体造成危害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用于烟气脱硫除尘的尾气净化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所述旋风分离器通过第一进气管与除尘装置连接,所述除尘装置通过第二进气管与处理装置连接。
8.所述除尘装置包括除尘箱、喷淋组件和第一过滤板,所述除尘箱内壁底端设置有所述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一过滤板。
9.所述喷淋组件包括环形进水管和设置在所述环形进水管上的多个喷头。
10.所述处理装置包括气体处理箱、引风组件、第二过滤板和过滤液,所述气体处理箱顶端设置所述引风组件,所述气体处理箱底端设有所述过滤液,所述引风组件和所述过滤液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滤板。
11.优选的,所述旋风分离器底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下方设置有灰尘收集箱。
12.优选的,所述环形进水管一端设置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另一端与储水箱连接,所
述储水箱设置在所述除尘箱顶端。
13.优选的,所述第二进气管一端穿射出所述气体处理箱,且所述第二进气管远离所述除尘箱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过滤液内。
14.优选的,所述引风组件包括引风箱、电机、转轴和引风扇叶,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转轴一端穿射出所述引风箱并与所述引风扇叶连接,所述引风箱底端两侧均设置有进风口。
15.优选的,所述引风箱顶端一侧设置有出气管。
16.优选的,所述除尘箱底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下方设置有废水收集箱。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旋风分离器通过第一进气管与除尘装置连接,除尘装置通过第二进气管与处理装置连接,通过旋风分离器进行除尘的效果,通过第一进气管使得气体进入除尘装置,经过除尘装置进行除尘,通过第二进气管进入处理装置,除尘箱内壁底端设置有喷淋组件,喷淋组件上方设置有第一过滤板,通过喷淋组件使得空气里面的灰尘排除,然后通过过滤板使得里面的灰尘进行过滤,环形进水管上的多个喷头,通过环形进水管里面的水通过喷头进行喷出,气体处理箱顶端设置引风组件,气体处理箱底端设有过滤液,引风组件和过滤液之间设置有第二过滤板,通过过滤液达到脱硫的效果,通过第二过滤板进行气体过滤,通过引风组件使得气体引出然后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除尘装置和处理装置可以达到脱硫除尘和气体净化的效果,使得气体变成无害的气体的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烟气脱硫除尘的尾气净化装置整体结构示意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烟气脱硫除尘的尾气净化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1、旋风分离器;2、除尘装置;3、处理装置;101、第一进气管;102、出料口;103、灰尘收集箱;201、除尘箱;202、喷淋组件;203、第一过滤板;204、环形进水管;205、喷头;206、进水管;207、储水箱;208、出水管;209、废水收集箱;210、第二进气管;301、气体处理箱;302、引风组件;303、第二过滤板;304、过滤液;305、引风箱;306、电机;307、转轴;308、引风扇叶;309、进风口;310、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参照图1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硫除尘的尾气净化装置的技术方案:
24.一种用于烟气脱硫除尘的尾气净化装置,包括旋风分离器1,所述旋风分离器1通
过第一进气管101与除尘装置2连接,所述除尘装置2通过第二进气管 210与处理装置3连接,通过旋风分离器1进行除尘的效果,通过第一进气管 101使得气体进入除尘装置2,经过除尘装置2进行除尘,通过第二进气管210 进入处理装置3。
25.所述除尘装置2包括除尘箱201、喷淋组件202和第一过滤板203,所述除尘箱201内壁底端设置有所述喷淋组件202,所述喷淋组件202上方设置有所述第一过滤板203,通过喷淋组件202使得空气里面的灰尘排除,然后通过第一过滤板203使得里面的灰尘进行过滤。
26.所述喷淋组件202包括环形进水管204和设置在所述环形进水管204上的多个喷头205,通过环形进水管204里面的水通过喷头205进行喷出。
27.所述处理装置3包括气体处理箱301、引风组件302、第二过滤板303和过滤液304,所述气体处理箱301顶端设置所述引风组件302,所述气体处理箱301 底端设有所述过滤液304,所述引风组件302和所述过滤液304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二过滤板303,通过过滤液304达到脱硫的效果,通过第二过滤板303进行气体过滤,通过引风组件302使得气体引出然后排出。
28.旋风分离器1底端设置有出料口102,所述出料口102下方设置有灰尘收集箱103,通过出料口102使得灰尘排出,然后通过灰尘收集箱103进行灰尘收集。
29.环形进水管204一端设置有进水管206,所述进水管206另一端与储水箱 207连接,所述储水箱207设置在所述除尘箱201顶端,通过储水箱207使得里面的水通过进水管206进入环形进水管204。
30.第二进气管210一端穿射出所述气体处理箱301,且所述第二进气管210远离所述除尘箱20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过滤液304内,使得气体在过滤液304里面进行脱硫的效果。
31.引风组件302包括引风箱305、电机306、转轴307和引风扇叶308,所述电机306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轴307连接,所述转轴307一端穿射出所述引风箱 305并与所述引风扇叶308连接,所述引风箱305底端两侧均设置有进风口309,通过电机306带动转轴307使得引风扇叶308从进风口309到处气体进行排除的效果。
32.引风箱305顶端一侧设置有出气管310,通过出气管310使得无害气体排出。
33.除尘箱201底端设置有出水管208,所述出水管208下方设置有废水收集箱 209,通过出水管208使得废水排除,然后进入废水收集箱209,进行废水收集。
34.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首先使气体进入旋风分离器1,通过旋风分离器1进行除尘的效果,通过第一进气管101使得气体进入除尘装置2,经过除尘装置2进行除尘,通过第二进气管210进入处理装置3,通过出料口102 使得灰尘排出,然后通过灰尘收集箱103进行灰尘收集,通过储水箱207使得里面的水通过进水管206进入环形进水管204,通过环形进水管204里面的水通过喷头205进行喷出,通过喷淋组件202使得空气里面的灰尘排除,然后通过第一过滤板203使得里面的灰尘进行过滤,通过出水管208使得废水排除,然后进入废水收集箱209,进行废水收集,然后通过第二进气管210进入处理装置 3,通过过滤液304达到脱硫的效果,通过第二过滤板303进行气体过滤,通过引风组件302使得气体引出然后排出,使得气体在过滤液304里面进行脱硫的效果,通过电机306带动转轴307使得引风扇叶308从进风口309到处气体进行排除的效果,通过出气管310使得无害气体排出,本实用新型通过除尘装置2 和处理装置3可以达到脱硫除尘和气体净化的效果,使得气体变成无害的气体的效果。
35.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