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腻子刮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27069发布日期:2021-10-09 17:12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腻子刮涂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涂层性能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腻子刮涂器。


背景技术:

2.目前,涂料研发常做各种复合涂层的性能试验,需使用腻子刮涂器刮涂一定均匀厚度的腻子,而现市面上的刮涂器只有一种固定尺寸的型号,而实际工作中经常需刮涂多种尺寸试板如:老化试验板(150x75mm)、盐雾板(150x100mm)和(210x297mm)等。
3.如现市面上只有一种固定尺寸,即底座215x125x15mm,内径为145x60x(0.5、0.7、1.0)mm的腻子刮涂器。除该固定尺寸外,其他尺寸试板均需手工凭经验刮涂,使得刮涂厚度和均匀性都无法保证,影响其后涂料的性能实验,不能满足研发多尺寸试板刮涂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尺寸可调的腻子刮涂器。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腻子刮涂器包括底座、沿所述底座的周边设置的第一标准模框和第二标准模框,所述第一标准模框和第二标准模框围合形成刮涂腔,所述第一标准模框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标准模框相对于第一标准模框位移以实现所述刮涂腔的大小可调;所述腻子刮涂器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标准模框上端的第一压模框,以及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标准模框上端的第二压模框;所述第一压模框和第二压模框围合成所述刮涂腔;所述第二压模框与所述第二标准模框一同位移。
6.优选的,所述第一压模框的外形与所述第一标准模框的外形匹配,所述第二压模框与所述第二标准模框的外形匹配。
7.优选的,所述底座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标准模框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一个边上,所述第二标准模框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所述第一边、第二边和第三边形成u形,在所述底座剩下的三条边上设置。
8.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楔形卡和第二楔形卡,所述第一楔形卡分别在所述第一标准模框、第一边和第三边上设置,并将所述第一标准模框和第一压模框与底座固定,还分别将所述第一边、第二压模框与底座固定,将所述第二边、第二压模框与底座固定,所述第二楔形卡贯穿所述第二压模框、第二边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抵接。
9.优选的,所述第一边和第三边和第二压模框上对应位置均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自第二边向第一标准模框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楔形卡贯穿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底座连接。
10.优选的,所述第二压模框对应于第二边的位置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自所述第一边向第三边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楔形卡贯穿所述第二卡槽和所述第二边与所述底座抵接。
11.优选的,所述第一楔形卡包括楔形螺母和螺栓,所述螺栓依次贯穿所述底座、第一标准模框和第一压模框并通过所述楔形螺母锁紧,以及所述螺栓分别贯穿底座和第一边上
的第二卡槽,贯穿底座和第三边上的第二卡槽并分别通过所述楔形螺母锁紧;
12.所述第二楔形卡包括楔形螺母和螺杆,所述楔形螺母位于第二压模框的上端,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楔形螺母的一端,所述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边并与所述底座的上端面抵接,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二边螺纹连接。
13.优选的,所述第二标准模框的厚度为1mm、0.7mm、0.5mm中的任意一种。
14.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5.一、操作简便:放上试板、标准模板、压模框旋动楔形卡压实即可;
16.二、适用范围广:宽0

200mm、长0

290mm尺寸试板都可适用;
17.三、任意尺寸至少三点固定压实,稳定性好;
18.四、能够满足不同尺寸试板腻子的刮涂,适用性广,稳定性好,刮涂效果佳。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腻子刮涂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图1的侧视图;
21.图3为图1中的标准模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中如出现“上”、“下”、“左”、“右”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2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腻子刮涂器包括底座1、第二标准模框3、第二压模框4、第一楔形卡5、第二楔形卡6、第一压模框7和第一标准模框8。
24.所述底座1为矩形结构,尺寸固定,上端面光滑平整。
25.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标准模框8固定于所述底座1的一个边上,所述第二标准模框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边31、第二边32和第三边33,所述第一边31、第二边32和第三边33形成u形,在所述底座1剩下的三条边上设置。所述第一标准模框8和第二标准模框3围合形成刮涂腔,所述第一标准模框8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二标准模框3相对于第一标准模框8位移以实现所述刮涂腔的大小可调。
26.所述第二标准模框3根据现有需要可刮涂宽0

200mm,长0

290mm尺寸的实验样板。所述第二标准模框3的厚度为1mm、0.7mm、0.5mm中的任意一种。
27.所述第一压模框7设于所述第一标准模框8的上端,并使所述第一标准模框8向底座1的方向产生压紧力。所述第二压模框4设于所述第二标准模框3上,且所述第二压模框4使所述第二标准模框3向底座1的方向产生形成压紧力。所述第一压模框7和第二压模框4围合成所述刮涂腔。所述第二压模框4与所述第二标准模框3一同位移。
28.如图2所示,在标准模框(第一标准模框8和第二标准模框3)与底座1之间设置实验样板2,再通过压模框(第一压模框7和第二压模框4)产生的压紧力将实验样板2压实。
29.所述第一压模框7的外形与所述第一标准模框8的外形匹配,所述第二压模框4与所述第二标准模框3的外形匹配。所述第二压模框4与第二标准模框3一样,具有三条边。
30.所述第二压模框4的内框尺寸最大为200mm
×
290mm(可涂模a4板),所述第二压模框4的三条活动边与第二标准模框3的三条活动边一样,向固定边推进。
31.如图1、3所示,所述第一边31和第三边33和第二压模框4上对应的边上均设有第一卡槽34,所述第一卡槽34自第二边32向第一标准模框8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楔形卡5贯穿所述第一卡槽34与所述底座1连接。
32.具体的,所述第一楔形卡5包括楔形螺母51和螺栓52,所述螺栓52的螺栓头朝下,向上依次贯穿所述底座1、第一标准模框8和第一压模框7并通过所述楔形螺母51锁紧,以及所述螺栓52分别贯穿底座1和第一边31上的第一卡槽34,贯穿底座1和第三边33上的第一卡槽34并分别通过所述楔形螺母51锁紧(如图2所示)。
33.上述第一卡槽34的设计,能够实现刮涂腔任意尺寸的调节。
34.如图1、3所示,所述第二压模框4对应于第二边32的位置设有第二卡槽35,所述第二卡槽35自所述第一边31向第三边33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楔形卡6贯穿所述第二卡槽35和所述第二边32与所述底座1抵接(如图2所示)。
35.具体的,所述第二楔形卡6包括楔形螺母51和螺杆61,所述楔形螺母51位于第二压模框4的上端,所述螺杆6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楔形螺母51的一端,所述螺杆61的另一端穿过第二卡槽35和所述第二边32与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抵接,所述螺杆61与所述第二边32螺纹连接。为了保证第二楔形卡6的旋拧锁紧,第二边32上只设置有与第二压模框4上的第二卡槽35位置对应的螺纹孔,与螺杆61配合。
36.所述楔形螺母51为楔形结构,其具有长度尺寸大于卡槽宽度尺寸的长臂,能产生更优的夹紧力。
37.所述第一楔形卡5和第二楔形卡6均通过旋拧的方式,将压模框、标准模框和实验样板固定。
38.当刮涂腔位置调节完成后,再通过第二楔形卡6与底座1的接触,实现至少三点固定。
39.使用方法为:先将实验样板2置于底座1上,再分别在实验样板2的上端放置第一标准模框8和所述第二标准模框3,放置第二标准模框3时需要根据实验样板2的尺寸进行调节;
40.再在第一标准模框8的上端放置第一压模框7,在第二标准模框3上放置第二压模框4;
41.最后分别拧紧第一楔形卡5和第二楔形卡6。此时,实验样板2需要刮涂的部位位于刮涂腔内;
42.使用刮刀由一端向另一端刮涂,直至腻子均匀的涂在试板上。
43.安装实验样板2时无需拆卸第一楔形卡5和第二楔形卡6,设计时,实验样板2的外形略小于第一楔形卡5和第二楔形卡6安装的位置尺寸。
4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