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窑尾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1889发布日期:2021-11-10 01:54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窑尾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窑尾除尘器。


背景技术:

2.窑尾除尘器利用纤维织物——滤袋的过滤作用对含尘气体进行过滤。当含尘气体进入窑尾除尘器后,颗粒大、比重大的粉尘,由于重力的作用沉降下来,落入灰斗,含有较细小粉尘的气体在通过滤料时,粉尘被阻留,使气体得到净化。由于窑尾除尘器的适用性强和过滤效率高等优势,使得其在钢铁、有色冶金、建材、化工行业的炉窑烟气净化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大部分的窑尾除尘器除尘效率可达到99 .9%以上,排放浓度控制在20mg/nm3以下,甚至更低。但是窑尾除尘器一旦发生事故排放,其粉尘浓度将达到100g/nm3以上,严重影响周围环境。
3.窑尾除尘器事故排放的主要是因为滤袋破损,粉尘从滤袋破损处逃逸。一旦滤袋破损,人工很难进入除尘器内部进行换袋,只能降低系统的负荷减少烟气的产生量,待除尘器内部温度降低后,工人才能进入除尘器内部进行换袋。因此换袋周期长、超标排放时间长、工人工作环境恶劣。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窑尾除尘器,有效的解决了窑尾除尘器内部滤袋破损时,人工换袋难度大、时间长,污染物排放超标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窑尾除尘器,包括钢架、箱体、气压表、应急室,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上设有箱体,所述箱体为顶面底面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箱体内自上而下设有与水平面平行的第一隔板、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滤袋,所述箱体的侧壁第二隔板下方设有用于通过含尘气体的进气口,所述箱体的侧壁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有用于通过滤净气体的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箱体的侧壁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有用于通过含尘气体的应急气口,所述应急气口上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箱体的侧壁第一隔板上方设有气压表,所述箱体的顶面可拆卸安装有应急室,所述应急室为左侧面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应急室内自左向右设有与水平面垂直的第三隔板、第四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之间设有开口向右的第二滤袋,所述应急室的开口处设有端盖,所述应急室的右侧面设有用于通过含尘气体的进气管,所述进气管通过旁通管与应急气口连接,所述应急室的顶面第三隔板与第四隔板之间设有用于通过滤净气体的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有第三阀门,所述排气管通过三通管与排气口连接。
6.进一步,所述箱体的下端口设有排灰阀。
7.进一步,所述箱体的侧壁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设有检修门。
8.进一步,所述应急室的底面对称设有吊耳。
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箱体与应急室,正常状态时,第一阀
门打开,第二阀门关闭,第三阀门关闭,含尘气体经进气口进入箱体内,含尘气体经过第一滤袋后,颗粒物被隔离在第一滤袋内,进而落在箱体的底部,滤净后的气体经排气口从三通管的端口处排出,当某一个第一滤袋出现破损或者堵塞的时候,气压表检测到气压变化,第一阀门关闭,第二阀门打开,第三阀门打开,逃逸的含尘气体经应急气口、旁通管、进气管进入到应急室内,逃逸的含尘气体经过第二滤袋后,颗粒物隔离在第二滤袋内,滤净后的气体经排气管从三通管的端口处排出,起到了应急作用,解决了第一滤袋破损时,人工换袋难度大、时间长,污染物排放超标的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设置检修门,便于清理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颗粒物;本技术通过设置吊耳,便于吊运应急室,进而便于停炉后维修第一滤袋;本技术箱体的顶面为开口结构,便于安装第一滤袋;本技术应急室为左侧面开口结构,便于安装第二滤袋;本技术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可以在破袋后起到应急作用,大大提升了除尘的安全性,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附图说明
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2.图中:钢架1、箱体2、气压表3、应急室4、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第一滤袋7、进气口8、排气口9、第一阀门10、应急气口11、第二阀门12、第三隔板13、第四隔板14、第二滤袋15、端盖16、进气管17、旁通管18、排气管19、第三阀门20、三通管21、排灰阀22、检修门23、吊耳24。
具体实施方式
13.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以下所述,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
1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15.请参阅图1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应急功能的窑尾除尘器,包括钢架1、箱体2、气压表3、应急室4,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1上安装有箱体2,所述箱体2为顶面底面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箱体2内自上而下焊接有与水平面平行的第一隔板5、第二隔板6,所述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6之间安装有开口向下的第一滤袋7,所述箱体2的侧壁第二隔板6下方焊接有用于通过含尘气体的进气口8,所述箱体2的侧壁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6之间焊接有用于通过滤净气体的排气口9,所述排气口9上安装有第一阀门10,所述箱体2的侧壁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6之间焊接有用于通过含尘气体的应急气口11,所述应急气口11上安装有第二阀门12,所述箱体2的侧壁第一隔板5上方安装有气压表3,所述箱体2的顶面通过螺栓固定有应急室4,所述应急室4为左侧面开口的空腔结构,所述应急室4内自左向右焊接有与水平面垂直的第三隔板13、第四隔板14,所述第三隔板13与第四隔板14之间安
装有开口向右的第二滤袋15,所述应急室4的开口处通过螺栓固定有端盖16,所述应急室4的右侧面焊接有用于通过含尘气体的进气管17,所述进气管17通过旁通管18与应急气口11连接,所述应急室4的顶面第三隔板13与第四隔板14之间焊接有用于通过滤净气体的排气管19,所述排气管19上安装有第三阀门20,所述排气管19通过三通管21与排气口9连接,应急除尘过程:当某一个第一滤袋7出现破损或者堵塞的时候,气压表3检测到气压变化,第一阀门10关闭,第二阀门12打开,第三阀门20打开,逃逸的含尘气体经应急气口11、旁通管18、进气管17进入到应急室4内,逃逸的含尘气体经过第二滤袋15后,颗粒物隔离在第二滤袋15内,滤净后的气体经排气管19从三通管21的端口处排出。
16.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2的下端口安装有排灰阀22,便于将收集的颗粒物统一排出。
1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箱体2的侧壁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6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检修门23,便于清理第一隔板5与第二隔板6之间的颗粒物。
1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应急室4的底面对称焊接有吊耳24,便于吊运应急室4,进而便于停炉后维修第一滤袋7。
19.工作原理:正常状态时,第一阀门10打开,第二阀门12关闭,第三阀门20关闭,含尘气体经进气口8进入箱体2内,含尘气体经过第一滤袋7后,颗粒物被隔离在第一滤袋7内,进而落在箱体2的底部,滤净后的气体经排气口9从三通管21的端口处排出,当某一个第一滤袋7出现破损或者堵塞的时候,气压表3检测到气压变化,第一阀门10关闭,第二阀门12打开,第三阀门20打开,逃逸的含尘气体经应急气口11、旁通管18、进气管17进入到应急室4内,逃逸的含尘气体经过第二滤袋15后,颗粒物隔离在第二滤袋15内,滤净后的气体经排气管19从三通管21的端口处排出;本技术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可以在破袋后起到应急作用,大大提升了除尘的安全性,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20.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