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19204发布日期:2021-10-09 16:2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反应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2.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用来完成硫化、硝化、氢化、烃化、聚合、缩合等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例如反应器、反应锅、分解锅、聚合釜等;材质一般有碳锰钢、不锈钢、锆、镍基(哈氏、蒙乃尔、因康镍)合金及其它复合材料。
3.传统的反应釜通常只有一个较大的搅拌器,因为釜体体积较大,比较容易导致搅拌不均匀,而且使用时间过久釜体的内壁上出现有结层,需要拿取工具对釜内壁进行处理,处理过程比较麻烦,比较较费时费力,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反应较充分、搅拌较为均匀、减少釜体内壁结层,减轻人工清理的负担,较为省时省力的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7.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开设有通孔;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固定安装在所述釜体的顶部外壁上;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周固定安装在所述通孔上;固定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釜体的底部内壁上,且所述固定座上开设有凹槽;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周固定安装在所述凹槽上;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倾斜设置在所述釜体的顶部;排气口,所述排气口设置在所述釜体的一侧;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杆、电机、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皮带、搅拌杆、套筒、支撑板和毛刷,所述转动杆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的内周上,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l型支架的底部,所述第一皮带轮固定套设安装在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套设安装在所述转动杆上,所述第一皮带轮和所述第二皮带轮缠绕有同一个皮带,多个所述搅拌杆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杆上,两个所述套筒分别固定套设安装在所述转动杆上,多个所述支撑板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套筒上,两个所述毛刷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支撑板上;进气机构,所述进气机构设置在所述l型支架的底部。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机构包括流通槽、密封轴承、钢管、软管和气管,所述转动杆内开设有所述流通槽,所述流通槽的内壁与所述密封轴承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轴承的内周与所述钢管固定连接,所述钢管的一端与所述l型支架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管与所述流通槽相连通,所述钢管的一侧与所述软管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气管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杆上,且多个所述气管与所述流通槽相连通。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釜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釜体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料口上设置有密封盖。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有益效果在于:
13.使用时,由进料口加入物料,启动电机和软管连接的加气装置,气体通过软管进入钢管,流通槽再将气体分布给多个气管,多个气管排出的气体对物料进行气化反应,在反应的同时,电机带动第一皮带轮转动,第二皮带轮带动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多个搅拌杆转动,转动杆通过两个套筒带动多个支撑板转动。多个支撑板分别带动两个毛刷转动,进而使物料搅拌均匀,通过转动杆和多个气管的配合,使气体和物料反应更充分,反应的余气从排气口排出,且该装置有多个搅拌杆,可以使物料搅拌均匀,因为毛刷上的软毛与釜体的内壁相接触,可以减少釜体内壁结层,减轻了人工清理的负担,比较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所示进气部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1中所示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图1中所示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图2中所示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20.图中标号:1、釜体;2、l型支架;3、第一轴承;4、固定座;5、第二轴承;6、转动杆;7、电机;8、第一皮带轮;9、第二皮带轮;10、皮带;11、流通槽;12、密封轴承;13、钢管;14、软管;15、搅拌杆;16、气管;17、套筒;18、支撑板;19、毛刷;20、进料口;21、排气口;22、出料口;23、阀门;24、支撑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22.参见图1

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包括:釜体1,所述釜体1的顶部开设有通孔;l型支架2,所述l型支架 2固定安装在所述釜体1的顶部外壁上;第一轴承3,所述第一轴承3的外周固定安装在所述通孔上;固定座4,所述固定座4固定安装在所述釜体1的底部内壁上,且所述固定座4上开设有凹槽;第二轴承5,所述第二轴承5的外周固定安装在所述凹槽上;进料口20,所述进料口20倾斜设置在所述釜体1的顶部;排气口21,所述排气口21设置在所述釜体1的一侧;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杆6、电机7、第一皮带轮8、第二皮带轮9、皮带10、搅拌杆15、套筒17、支撑板18和毛刷19,所述
转动杆6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轴承 3和所述第二轴承5的内周上,所述电机7固定安装在所述l型支架2的底部,所述第一皮带轮8固定套设安装在所述电机7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二皮带轮 9固定套设安装在所述转动杆6上,所述第一皮带轮8和所述第二皮带轮9缠绕有同一个皮带10,多个所述搅拌杆15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杆6上,两个所述套筒17分别固定套设安装在所述转动杆6上,多个所述支撑板18分别固定安装在两个所述套筒17上,两个所述毛刷19分别固定安装在多个所述支撑板18上;进气机构,所述进气机构设置在所述l型支架2的底部。
23.所述进气机构包括流通槽11、密封轴承12、钢管13、软管14和气管16,所述转动杆6内开设有所述流通槽11,所述流通槽11的内壁与所述密封轴承 12的外周固定连接,所述密封轴承12的内周与所述钢管13固定连接,所述钢管13的一端与所述l型支架2的底部固定连接,且所述钢管13与所述流通槽 11相连通,所述钢管13的一侧与所述软管14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气管16对称固定安装在所述转动杆6上,且多个所述气管16与所述流通槽11相连通,通过所述进气机构,进而使气体和物料反应更加充分。
24.所述釜体1的底部设置有出料口22,所述出料口22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23,通过所述出料口22和所述阀门23的配合使物料从所述出料口22流出。
25.所述釜体1上固定安装有四个支撑腿24,通过多个支撑腿24使所述釜体 1更加稳定。
26.所述进料口20上设置有密封盖,通过密封盖可以使进料口20达到密封作用。
2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使用时,由进料口20加入物料,启动电机7和软管14连接的加气装置,气体通过软管 14进入钢管13,气体通过钢管13进入流通槽11,流通槽11再将气体分布给多个气管16,多个气管16排出的气体对物料进行气化反应,在反应的同时,电机7带动第一皮带轮8转动,第一皮带轮8通过皮带10带动第二皮带轮9转动,第二皮带轮9带动转动杆6转动,转动杆6带动多个搅拌杆15转动,转动杆6通过两个套筒17带动多个支撑板18转动。多个支撑板18分别带动两个毛刷19转动,进而使物料搅拌均匀,通过转动杆6和多个气管16的配合,使气体和物料反应更充分,反应的余气从排气口21排出,且该装置有多个搅拌杆 15,可以使物料搅拌均匀,因为毛刷19上的软毛与釜体1的内壁相接触,可以减少釜体1内壁结层,减轻了人工清理的负担,比较省时省力。
28.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2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加气反应釜用自驱动搅拌装置,使用时,由进料口 20加入物料,启动电机7和软管14连接的加气装置,气体通过软管14进入钢管13,流通槽11再将气体分布给多个气管16,多个气管16排出的气体对物料进行气化反应,在反应的同时,电机7带动第一皮带轮8转动,第二皮带轮 9带动转动杆6转动,转动杆6带动多个搅拌杆15转动,转动杆6通过两个套筒17带动多个支撑板18转动。多个支撑板18分别带动两个毛刷19转动,进而使物料搅拌均匀,通过转动杆6和多个气管16的配合,使气体和物料反应更充分,反应的余气从排气口21排出,且该装置有多个搅拌杆15,可以使物料搅拌均匀,因为毛刷19上的软毛与釜体1的内壁相接触,可以减少釜体1内壁结层,减轻了人工清理的负担,比较省时省力。
30.以上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