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溶肥配置用恒温水浴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88197发布日期:2021-10-24 16:1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溶肥配置用恒温水浴锅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水溶肥生产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溶肥配置用恒温水浴锅。


背景技术:

2.目前,水溶性肥料,是一种可以完全溶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它能迅速地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而且其吸收利用率相对较高,更为关键的是它可以应用于喷滴灌等设施农业,实现水肥一体化,达到省水省肥省工的效能。对水溶肥进行配置时,需要用到恒温水浴锅,在水浴条件下对水溶肥进行恒温加热配置。
3.相关技术中,恒温水浴锅一般包括锅体,锅体下方设置水槽,而热源设置在水槽的下方,从而通过热源间接加热锅体,实现水浴加热。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热源直接设置在水槽的下方,容易导致局部水温偏高,造成加热不均匀的可能性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局部水温偏高,造成加热不均匀情况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水溶肥配置用恒温水浴锅。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水溶肥配置用恒温水浴锅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水溶肥配置用恒温水浴锅,包括基台,所述基台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内放置有加热锅,所述基台位于容纳槽一侧设置有回流槽,所述容纳槽侧壁上穿设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端部穿入回流槽内,所述回流槽的槽底低于容纳槽的槽底,所述回流槽下方设有加热源,所述基台上设有循环泵,所述循环泵的输入端固设有输入管,所述循环泵的输出端固设有输出管,所述输入管的管口位于回流槽的槽底,所述输出管穿入容纳槽中。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将加热锅放置在容纳槽内,并将加热源设置在回流槽内,通过加热源对回流槽内的水进行加热,而后通过循环泵将回流槽内的水抽取并运输到容纳槽内,水流在容纳槽内流动并从连通管流回回流槽内,实现了水浴用水的循环,由于加热源与容纳槽隔绝,并通过循环泵使容纳槽内的水强制流动,且对容纳槽内的水循环加热,从而减少了局部水温差异较大,造成加热锅受热不均的可能性。
9.可选的,所述连通管上设有流量阀。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连通管上设置流量阀,限制流过流通管水流的流量,从而减少连通管内水流量过大,导致水流难以在容纳槽内累计的情况。
11.可选的,所述容纳槽的侧壁上设有保温盖板,所述保温盖板上开设有与加热锅轮廓相适配的通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容纳槽顶部设置保温盖板,保温盖板开设有供工作人员取出加热锅的通槽,保温盖板减少了容纳槽内流动水流的热量损失,从而提升了恒温水浴锅的节能性能。
13.可选的,所述加热锅底部设有若干支撑脚,所述支撑脚与容纳槽底部抵触。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脚,支撑脚将加热锅的底部抬升一端距离,使水流通过加热锅下方,提升加热锅的受热面积,使加热锅内水溶肥料受热更加均匀。
15.可选的,所述基台位于容纳槽的下方设有活塞杆竖直向上延伸的升降气缸,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穿入容纳槽中,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顶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加热锅放置在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与支撑脚相对的位置上均开设有供支撑脚端部插入的定位槽。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气缸的活塞杆推动支撑板,从而将加热锅从容纳槽中顶升而出,便于工作人员对加热锅进行取放,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同时工作人员放置加热锅时,将各个支撑脚插入相应的支撑板上定位槽中,减少加热锅在水流冲击下窜动的情况,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
17.可选的,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与容纳槽的槽壁之间设有密封环。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密封环将气缸活塞杆与容纳槽槽底之间的缝隙封闭,提升了容纳槽的密封性,减少了水浴用水从密封槽内泄漏的情况,节约了水资源。
19.可选的,所述加热锅的周向侧壁底部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壁上固设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穿入加热锅内,所述排水管位于加热锅外侧的部分设有排水阀。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凹槽,排水管位于凹槽内侧,从而当气缸的活塞杆将加热锅推出容纳槽时,加热锅运动不会被排水管阻碍,同时也使保温盖板可以与加热锅侧壁接触的更为紧密,进一步提升了节能的性能,当加热锅运动至保温盖板上侧时,工作人员在排水管端部连接外接水管,并打开排水阀,可将加热锅内的完成配置的水溶肥排出,进而使工作人员不必搬动加热锅转移水溶肥,提升了装置的便利性。
21.可选的,所述加热锅的底壁上设有导水斜面,所述导水斜面向排水管位于加热锅内部的管口处倾斜设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导水斜面,在加热锅内部将配置好的水溶肥向排水管方向导流,从而使加热锅内部的水溶肥排出的更加彻底,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将加热锅内注入清水进行清洗时,水流冲刷过水溶肥内壁后从排水管流出,提升了清洗的便利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设置回流槽,并将加热源设置在回流槽的下方,在回流槽内将水加热,并通过循环泵和连通管的设置使,水流在容纳槽与回流槽之间循环流动,从而提升了加热锅的受热的均匀程度,提升了水溶肥配置质量;
25.2.通过设置升降气缸和支撑板,将加热锅从容纳槽中推出,并通过设置凹槽和排水管,便于工作人员通过排水管直接将配置好的水溶肥导出,提升了操作的便利性;
26.3.通过设置导水斜面,便于水溶肥排出的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对加热锅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装置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体现容纳槽内部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基台;11、容纳槽;111、保温盖板;112、通槽;12、回流槽;121、加热源;2、加热锅;21、支撑脚;22、凹槽;221、排水管;222、排水阀;23、导水斜面;3、连通管;31、流量阀;4、循环泵;41、输入管;42、输出管;5、升降气缸;51、支撑板;511、定位槽;512、密封环;513、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溶肥配置用恒温水浴锅。参照图1,一种水溶肥配置用恒温水浴锅包括基台1,基台1上开设有容纳槽11和回流槽12,回流槽12位于容纳槽11一侧,且回流槽12的槽底低于容纳槽11的槽底。容纳槽11内放置有加热锅2,加热锅2的顶端开口处设有锅盖,容纳槽11的槽口处设有保温盖板111用于对水浴用水进行保温,减少热量散失,保温盖板111上开设有供加热锅2顶端伸出的通槽112。
33.参照图2,容纳槽11朝向回流槽12的一侧槽壁上穿设有连通管3,连通管3位于容纳槽11侧壁的底端位置且端部穿入回流槽12内,且连通管3内设置有用于限制连通管3水流量的流量阀31。基台1上位于回流槽12槽底下方设有加热源121,加热源121采用电加热板,基台1一侧固定连接有循环泵4,循环泵4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输入管41,输入管41穿入回流槽12内且管口位于回流槽12的底部。循环泵4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输出管42,输出管42穿入容纳槽11中,且输出管42的管口位于容纳槽11内,从而使输出管42输出的水流充分的在容纳槽11内流动后经过连通管3处,最后从连通管3流入回流槽12,实现了水的循环流动。
34.参照图2和图3,基台1位于容纳槽11下方设有升降气缸5,升降气缸5的活塞杆竖直向上延伸并从容纳槽11的槽底穿入容纳槽11内,升降气缸5的活塞杆周向侧壁上套设有密封环512,密封环512与容纳槽11的槽壁固定连接且封闭活塞杆穿过容纳槽11槽壁时与容纳槽11槽壁之间的缝隙。升降气缸5的活塞杆端部固定连接有一个平行于容纳槽11槽底设置的支撑板51,容纳槽11的槽底开设有与支撑板51的板面相适配的收纳槽513。
35.参照图2和图3,支撑板51上开设有若干定位槽511,加热锅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支撑脚21,使加热锅2的底部高于容纳槽11的槽底。支撑脚21与定位槽511相对设置,且支撑脚21端部插入定位槽511中,减少加热锅2随水流的流动发生窜动的可能性。
36.参照图2和图3,加热锅2侧壁的底部向加热锅2内侧凹陷形成凹槽22,凹槽22的槽壁上穿设有一端伸入加热锅2内部的排水管221,排水管221位于凹槽22内的一端端部不伸出凹槽22,且排水管221上设有排水阀222,排水管221位于凹槽22内的管口处设有用于连接外接水管的螺纹端。加热锅2内底壁上设有导水斜面23,向排水管221的管口处倾斜设置。
37.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溶肥配置用恒温水浴锅的实施原理为:实际使用过程中,加热热源对回流槽12内的水进行加热,循环泵4将回流槽12内被加热的水运送到容纳槽11内,水在容纳槽11内流动过一定距离后从连通管3流入回流槽12,完成水流的循环运动,从而减少了水温不均匀造成加热不均匀的可能性。
38.通过升降气缸5的设置,升降气缸5将加热罐从容纳槽11内推出后,工作人员可将外接水管连接在排水管221上,打开排水阀222即可将加热锅2内配置好的水溶肥导出,方便快捷。同时工作人员对加热锅2进行清洗时,向加热锅2的上端开口倒入清水,并打开排水阀222进行排水即可完成清洗,操作简单。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